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31.
Qi YF  Shi YR  Bu DF  Jiang HF  Gao L  Pang YZ  Tang CS 《生理学报》2002,54(4):337-341
探讨高血压大鼠心肌和血管的肾上腺髓质素(adrenomedullin,ADM)与受体活性修饰蛋白2(receptoractivity-modifying protein 2,RAMP2)mRNA的变化。用一氧化氮合酶(NOS)竞争性抑制剂左旋硝基精氨酸(L-NNA)阻断NOS制备大鼠高血压模型。用放射免疫分析方法测定血浆、心肌和血管ADM含量,及竞争性定量RT-PCR方法测定心肌和血管ADM mRNA与RAMP2 mRNA含量。结果表明,NOS阻断剂L-NNA应用4周后动物血压明显升高、心肌肥厚。心重(mg)/体重(g)比值增加35.5%(P<0.01)。血浆、心肌和血管的ADM-ir较对照组分别增加80%、72%和57%(均P<0.01)。高血压大鼠心肌和血管ADM mRNA含量显著增加,分别较正常大鼠高50%(P<0.05)和102.9%(P<0.05)。高血压大鼠心肌和血管的RAMP2 mRNA含量均显著增加,分别较正常大鼠高132%(P<0.01)和87%(P<0.01)。高血压大鼠心肌和血管ADM的升高与RAMP2的升高程度呈明显的正相关,其相关系数分别为0.741和0.885。上述观察结果表明,高血压时血浆、心肌和血管ADM水平升高,心肌和血管ADM与RAMP2基因表达上调,提示ADM/RAMP2系统在高血压发病中可能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2.
研究了左旋十八甲基炔诺酮对大鼠卵巢颗粒细胞和垂体细胞激素合成及分泌的直接作用。结果显示左旋十八甲基炔诺酮单独作用于无血清培养的颗粒细胞时,抑制雌二醇的合成,但刺激孕酮的分泌;在与促卵泡素合并处理时,颗粒细胞雌二醇、孕酮的分泌量随着左旋十八甲基炔诺酮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利用促性腺激素生物测定方法证明大鼠整体用左旋十八甲基炔诺酮处理后,垂体中促卵泡素和促黄体生成素活性明显下降;同时外周血清中促卵泡素的活性亦下降。培养的垂体单纯用左旋十八甲基炔诺酮处理后,其培养液经生物测定呈现抑制颗粒细胞雌二醇和孕酮的分泌,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可减弱左旋十八甲基炔诺酮的抑制作用。提示左旋十八甲基炔诺酮除通过垂体卵巢轴系起作用外,还能直接作用于卵巢。  相似文献   
33.
刘涛  周芳  叶鼎 《水生生物学报》2023,47(4):624-627
分子量15万—30万的多聚左旋赖氨酸(Poly-L-Lysine, PLL)常被用于盖玻片的包被,以促进培养细胞贴壁或切片组织黏附。然而,用市场上劣质的PLL将使组织或细胞不能牢固黏附在包被玻片上,进而导致实验失败。因而,建立实用直观的PLL质量检测方法,对于PLL包被玻片的质量控制至关重要。然而,目前世界上未见相关方法报道。因此,作者本着实用原则建立了一种实验室可视化检测盖玻片表面PLL的方法,这种方法利用化学反应将异硫氰酸荧光素(Fluorescein isothiocyanate, FITC)添加到PLL的侧链氨基(-NH2)上,再利用荧光成像检测附着在玻片表面的FITC-PLL,同时荧光照片也可以通过Fiji软件进行分析,获得定量的检测结果。利用此方法,研究发现利用不同浓度的PLL包被盖玻片后, PLL偶联的FITC荧光强度和PLL浓度成正相关。通过检测市面上的两种商品化PLL,与对照相比,两种商品化PLL附着密度极低,推断利用这两种不合格的PLL包被玻片,将导致切片样本从玻片上脱落。此方法适用于实验室自制或商品化PLL黏附盖玻片质量的可视化检测,也为附着在玻璃或塑料表面的带有...  相似文献   
34.
目的:观察一氧化氮合酶(NOS)阻滞剂左旋硝基精氨酸(L-NNA)对肺缺血预处理的影响,探讨NOS在肺缺血预处理效应中的作用.方法:40只日本大耳兔随机分成假手术(S)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缺血预处理组(IPC组)和左旋硝基精氨酸组(LNNA组),观察各组血浆丙二醛(MDA)含量、超氧歧化酶(SOD)活力,肺组织湿干重比(W/D),肺损伤定量评价指标(IQA),肺组织NOS活力以及肺组织超微结构变化.结果:IPC组与I/R组比较,MDA、W/D、IQA下降(P<0.05或P<0.01),SOD活力上升(P<0.05),总NOS(TNOS)、原生型NOS(cNOS)活性明显增高(P<0.05),电镜下肺组织损伤较轻;而预先用L-NNA(LNNA组)后使上述改变发生逆转.结论:左旋硝基精氨酸可以拮抗肺缺血预处理的抗缺血再灌注损伤作用;NOS可能是介导肺IPC效应的重要酶蛋白.  相似文献   
35.
摘要目的:探讨氨氯地平联合依那普利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效果,观察联合用药对左心室肥厚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收治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9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6例,对照组给予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5mg,1次/d,口服;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马来酸依那普利10mg,2次/d,口服,疗程均为24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压变化,应用超声心动图测量两组左心室厚度变化。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_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3.9%,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心率、血压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血压均明显降低,观察组收缩压、舒张压明显低于对照组(P〈O.05);观察组心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前两组左心室舒张末期室间隔厚度(Leaventricularend—diastolicventricularseptalthickness,IVST)、左心室后壁厚度(1eftventricularposteriorwallthickness,U,PwT)和左室射血分数(Leftventricularejectionfxaction,LVEF)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IVST、L、,PwT明显低于对照组,LVEF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氨氯地平联合依那普利治疗原发性高血压能有效扭转左心室肥厚,降压效果较单独应用氨氯地平更佳。  相似文献   
36.
摘要目的:观察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联合脂必泰胶囊治疗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痰瘀交阻证的临床疗效。方法:120例糖尿病性冠心病痰瘀交阻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均给与注射胰岛素控制血糖。对照组(n=60)给与阿托伐他汀10mg,每日1次口服。治疗组(n=60)给与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5mg,每天1次口服;脂必泰胶囊1粒,每天2次口服。两组均治疗3个月。分析比较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BG)、总胆固醇(TC)等指标,心电图(ECG),并记录中医症状积分。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6.67%,对照组总有效率51.67%,两组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两组空腹血糖(VBO)、糖化血红蛋白(HbAlc)、甘油三酯(TO)等指标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治疗后治疗组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C)与对照组相比较,变化显著(P〈0.05)。治疗组中医症状积分下降较对照组明显(P〈O.05或P〈0.01)。结论: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联合脂必泰胶囊治疗糖尿病性冠心病痰瘀交阻证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37.
目的:探讨贝那普利联合氨氯地平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降压效果。方法:将152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n=76)采用贝那普利+氨氯地平进行治疗,对照组(n=76)采用贝那普利进行治疗,疗程8周,在治疗前、治疗后4周和8周进行24h动态血压监测(ABPM),分别记录24h平均血压、白天及夜间平均血压、心率等指标,分析并比较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后24h平均血压、白天及夜间平均血压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7.4%和80-3%,差异均具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应用贝那普利+氨氯地平对原发性高血压进行治疗,其降压效果明显,有效控制血压降低,不良反应少,是理想的联合降压方法,值得临床推荐。  相似文献   
38.
王岳  李学荣  仲任  杨静  孙立荣 《生物磁学》2011,(14):2691-2695
目的:观察左旋门冬酰胺酶两种常用剂型在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患儿联合化疗中的治疗反应。方法:本院2010.3-2010.12行长春新碱+吡柔比星+门冬酰胺酶+强的松方案化疗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使用含有聚乙二醇化的左旋门冬酰胺酶剂型培门冬酶即VDPAP者作为A组(40例)与既往使用含大肠杆菌剂型即VDLP者B组(60例)对比,观察不良反应。化疗前后检测血象,肝功能,凝血功能,观察过敏情况等,记录化疗后第28天的各项指标。结果:A组过敏发生2例(5%)而B组过敏发生13例(21.67%),P值0.045,有统计学意义。既往对大肠杆菌剂型发生过敏的13例患儿首剂使用PEG-Asp均无过敏,2例于第二剂时出现皮试阳性。A组(〉2级)白细胞减少16例,中性粒细胞减少26例,血红蛋白降低0例,血小板减少5例,纤维蛋白原降低1例,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延长0例;B组(〉2级)白细胞减少28例,中性粒细胞减少46例,血红蛋白降低2例,血小板减少16例,纤维蛋白原降低2例,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延长0例。A组(未分级)抗凝血酶Ⅲ降低23例,D二聚体升高4例,谷丙转氨酶升高5例;B组(未分级)抗凝血酶Ⅲ降低33例,D二聚体升高8例,谷丙转氨酶升高5例。.血液学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平均住院日11.14天。B组平均住院日18.47天。结论:左旋门冬酰胺酶两种剂型不良反应相当,但培门冬酶具有使用次数少,使用方便,过敏率低,缩短住院日的优点。  相似文献   
39.
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在治疗老年轻中度高血压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探讨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治疗老年轻中度高血压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160例老年轻中度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研究组给予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对照组给予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过程中进行24h血压监测,总治疗8周为一疗程。结果:研究组4周末和8周末的总有效率分别为78.75%和96.2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3.75%和86.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两组的舒张压和收缩压均有明显降低,其中研究组收缩压平均下降(29.0±3.2)mmHg,舒张压平均下降(15.3±2.3)mmHg,对照组则分别下降(18.5±2.8)mmHg和(9.0±2.5)mmHg,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末的24h、白昼和夜间的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有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组下降更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脉压均有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研究组下降更明显。结论: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治疗老年轻中度高血压临床疗效好,不良反应少,且对心脏具有保护功能。  相似文献   
40.
目的:建立基因修饰红细胞输送左旋天门冬酰胺酶(L-ASNase)的体系。方法:采用2A联体技术将L-ASNase和红色单体荧光蛋白基因分别置于红细胞特异性基因调控元件或非组织特异性短延长因子1α启动子控制下,构建慢病毒载体,分别包装成组织特异性重组慢病毒或非组织特异性重组慢病毒,测定病毒滴度,并分别感染靶细胞,用六氧苄基鸟嘌呤/卡莫司汀联合筛选以富集感染的小鼠红白血病阳性细胞;用六亚甲基二乙酰胺诱导富集的阳性细胞向红细胞分化,流式细胞术检测红色单体荧光蛋白报告基因的表达,荧光显微术观察基因表达产物在细胞中的定位,免疫印迹分析L-ASNase的表达水平,评估在红细胞分化过程中组织特异性重组慢病毒的表达优势。结果:经限制性内切酶谱分析和序列测定,构建的重组慢病毒载体结构正确;免疫荧光结果显示在非组织特异性慢病毒感染的HeLa细胞中,L-ASNase主要表达在细胞质,单体红色荧光蛋白主要表达在细胞核内,提示2A序列通过自裂解使同一读框中的2个基因获得了表达;用50μmol/L六氧苄基鸟嘌呤-50μmol/L卡莫司汀联合筛选,可有效富集感染的小鼠红白血病阳性细胞;经六亚甲基二乙酰胺诱导,第7 d的MEL细胞中表达的重组L-ASNase浓度达0.3 U/mg总蛋白。结论:红细胞特异性慢病毒载体可以在小鼠红白血病细胞向红细胞分化过程中使携带基因的表达逐步增高,优于非组织特异性慢病毒载体。本研究为基因修饰造血干细胞、并通过体外细胞分化的方法大量产生携带L-ASNase的红细胞治疗恶性血液病奠定了临床前的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