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47篇
  免费   150篇
  国内免费   395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34篇
  2022年   33篇
  2021年   39篇
  2020年   36篇
  2019年   53篇
  2018年   36篇
  2017年   55篇
  2016年   57篇
  2015年   53篇
  2014年   84篇
  2013年   73篇
  2012年   81篇
  2011年   84篇
  2010年   73篇
  2009年   60篇
  2008年   87篇
  2007年   48篇
  2006年   65篇
  2005年   51篇
  2004年   50篇
  2003年   44篇
  2002年   43篇
  2001年   43篇
  2000年   33篇
  1999年   34篇
  1998年   35篇
  1997年   30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27篇
  1994年   20篇
  1993年   21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16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6年   1篇
  1955年   2篇
  1953年   1篇
  195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以自然物候学理论为指导,GIS为技术支持,气象站物候资料、地理信息资料为基础数据,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法,对广西木棉主要物候期的日序与其对应观测站的经度、纬度和海拔高度进行多元回归分析,建立广西木棉物候期三维空间演变模型,制作广西木棉主要物候期三维空间演变专题图,分析广西木棉主要物候随三维空间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广西木棉主要物候期从低纬度的沿海南部地区向高纬度的北部地区逐渐演变;同一纬度,从低海拔的平地和丘陵地区向高海拔的山区逐渐演变。  相似文献   
992.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生素的成本效果,为剖宫产手术提供有效、经济的抗生素应用方案。方法:选取我院近3年接诊的80例实施剖宫产产妇纳入本次研究,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产妇40例。研究组在胎儿娩出断脐后立即静脉滴注头孢呋辛,术后不再应用抗生素,而对照组术后静脉滴注头孢呋辛,对比两组产妇的成本效果。结果:两组产妇术后体温(平均体温、最高体温)、体温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和术后感染发生率对比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组成本效果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剖宫产术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生素可达到良好的抗感染效果,选择头孢呋辛作为剖宫产手术围术期预防性抗菌药物,是一种有效、经济的方案,可避免围术期过度使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993.
目的:探讨加速康复外科(ERAS)理念对经尿道选择性绿激光前列腺汽化术(PVP)患者术后康复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2018年6月至2019年10月在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经尿道选择性绿激光PVP治疗的61例前列腺增生患者,其中采用加速康复理念进行围手术期管理30例(ERAS组),按照传统围手术期管理31例(对照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后6 h视觉模拟评分(VAS)、术后第1 d血白细胞计数、术后首次排气时间、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生活质量(QOL)评分、最大尿流率(Qmax)、术后尿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间以及出院3个月内并发症发生情况等。结果:两组术后6小时VAS评分、术后排气时间、留置尿管时间、平均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3个月IPSS评分、术后3个月QOL评分、术后3个月Qmax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RAS应用于经尿道选择性绿激光PVP围手术期的管理满足安全性、有效性的要求,有助于缓解术后早期疼痛感,缩短肠道恢复、住院的时间,使患者能够更快地出院和康复。  相似文献   
994.
目的:探讨麻杏石甘汤合千金苇茎汤加减联合西药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痰热壅肺证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肺功能和血清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COPD急性加重期痰热壅肺证患者80例,将入选的全部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观察组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麻杏石甘汤合千金苇茎汤加减口服汤剂治疗7天,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7天。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以及治疗后的肺功能指标、血清炎性因子和改良英国医学研究会呼吸困难指数(m MRC)评分,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百分比(FEV1/FVC)和用力肺活量(FVC)较治疗前有所改善,但是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较,未见明显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血清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较治疗前明显改善,观察组血清TNF-α水平更低(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m MRC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总有效率方面,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为80.00%、72.50%,两组相比较未见明显差异(P0.05);显效率方面,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麻杏石甘汤合千金苇茎汤加减联合西药治疗COPD急性加重期痰热壅肺证患者,能够明显改善呼吸困难、咳嗽咳痰等症状,降低血清TNF-α水平,从而提高显效率。  相似文献   
995.
以抗寒品种‘东衣冬麦l号’和冷敏感品种‘济麦22’为试验材料,在三叶期时对叶片喷施ABA。在冬小麦越冬期间对叶片和分蘖节取样,研究外源ABA对越冬期低温下冬小麦的蔗糖含量及蔗糖代谢相关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外源ABA处理使低温下2个冬小麦品种积累了更多的蔗糖,尤其是‘东农冬麦1号’的分蘖节。零上低温时外源ABA促进了尿苷二磷酸一葡萄糖焦磷酸化酶(UGP)在蔗糖的合成中起主要作用,在零下低温时外源ABA则促进了UGP在蔗糖分解中起作用;外源ABA提高了‘东农冬麦1号’叶片和分蘖节以及‘济麦22’分蘖节中蔗糖磷酸合成酶、蔗糖合成酶的活性,但‘济麦22’叶片中这两种酶的活性则受到ABA的抑制;外源ABA也不同程度地促进了2+-小麦品种叶片和‘济麦22’分蘖节中酸性转化酶和碱性转化酶活性的提高,但却抑制了‘东农冬麦1号’分蘖节中两种酶活性的提高,表明抗寒性强的‘东农冬麦1号’对外源ABA可能更加敏感,其越冬器官分蘖节保持了较高的蔗糖水平,其蔗糖合成能力的提高将有利于冬小麦植株抵御低温,进而维持+a+k-的存活。  相似文献   
996.
二疣犀甲室内生物学特性及形态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对二疣犀甲Oryctes rhinoceros室内生物学特性及形态进行系统观察。【方法】 在室内一定条件下(温度26±1℃, RH 75%~95%, 光周期10L∶14D)以牛粪和锯末混合物(4∶1, m/m)饲养二疣犀甲各虫态, 每6 h观察记录各虫态的形态学特征及其发育情况, 并测量各虫态的重要发育指标, 如体长、 体宽、 体重等。【结果】 二疣犀甲属于全变态昆虫, 一生经历4个虫态, 分别为卵、 幼虫、 蛹和成虫。二疣犀甲卵的发育历期平均为8.88 d, 整个幼虫期平均需156.82 d, 预蛹和蛹的平均发育历期分别为9.45 d和33.75 d, 二疣犀甲完成一个世代需要326~455 d。1龄幼虫体长为4.16 mm, 体重0.64 g, 之后随龄期迅速增加, 至3龄时, 体长为65.66 mm, 体重增加到12.14 g。蛹期平均体长为51.62 mm, 体重为9.72 g。早期羽化的成虫个体较晚期羽化的大, 表现为体长、 体宽、 角长及体重存在显著差异(P≤0.05)。二疣犀甲成虫具有雌雄二型现象, 子代性比(雌∶雄)为1.23∶1。【结论】 二疣犀甲O. rhinoceros是椰子等棕榈科植物的重要害虫, 基础生物学和形态学研究是防控技术研究的基础, 本研究结果可为生产上防治该虫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97.
马鸣 《动物学杂志》2013,48(5):781-787
青格达湖位于新疆天山以北、乌鲁木齐市附近。采用样线调查法、定点取样法、瞬时扫描统计法等,同时借助鸟网捕捉,分析青格达湖自然保护区及周边区域鸟类分布与数量状况。结合近10年(2002~2013年)上百次野外调查的资料,共记录鸟类225种,分属18目53科124属。这几乎占新疆鸟类资源的48%。全部18个目中,体型较小的雀形目种类数量最多(约83种),占37%。而非雀形目的种类,以隼形目(猛禽)、雁形目(游禽)、鸻形目(涉禽)等排在前列,种类都超过20种。然而,它们多属于候鸟,停留期短暂。居留型分析,留鸟为28种、夏候鸟52种、冬候鸟24种、旅鸟87种、漂泊鸟(迷鸟)约34种。同样可见青格达湖区是鸟类迁徙的一个重要驿站或停留地(水鸟104种,占46%),而不是主要繁殖地或越冬地,候鸟(包括旅鸟、迷鸟等)达197种,占总鸟种数的87%,多数属于季节性出没的种类。种群数量消长具有周期性(大小年)、季节性(双峰)、突变性、不确定性及难预测等特点。在天山北部地区,受高山和沙漠阻隔,鸟类迁徙的方向不都是"南来北往",而是沿着天山山脉北部湖群呈东西方向迁徙,多与气流方向一致。北疆漫长的冬季,有半年时间,鸟类数量和活动频率下降,是一个相对平静的"鸟荒"时期。夏季,因为农业灌溉,青格达湖几乎被排空,水鸟难以栖息。另外,有约43种鸟类(占19%)属于国家重点保护物种,需要格外加强管理和种群保育。但由于兵团农六师军垦区单一化种植模式、机械化耕作制度及大量使用农药等,造成一些地区鸟类绝迹,种群数量和季节性活动受到了遏制,希望有关部门予以关注。  相似文献   
998.
陶泽兴  葛全胜  戴君虎  王焕炯 《生态学报》2020,40(21):7777-7789
木本植物春季展叶始期的年际变化通常受其发生前一段时间的气温影响,这个时段被称作温度相关时段(temperature-relevant period,TRP)。TRP开始时间和长度的变化反映了气候增暖对植物发育过程的影响。利用中国物候网观测数据,分析了1980-2018年中国东部8个代表性站点162种木本植物展叶始期的TRP开始时间、结束时间和长度变化。结果显示:(1)亚热带站点比温带站点木本植物的平均TRP开始时间早约43 d,长度长约13 d。(2)TRP开始时间在温带地区北部(哈尔滨和牡丹江)变化不显著,在南部(北京、西安和民勤)以0.41-0.53 d/a的速度显著提前。在亚热带,除桂林外,其他站点展叶始期TRP长度延长和缩短的物种比例相近。这表明气候增暖对不同站点植物TRP的影响不仅取决于增暖的幅度,还和站点的背景气候条件相关。(3)乔木TRP平均开始时间和结束时间分别比灌木晚6.49 d和3.92 d,TRP长度略短于灌木。这与灌木采取机会主义的生存策略有关,而乔木在春季的展叶期较为保守以降低霜冻风险。(4)无论在亚热带还是温带地区,展叶越早的物种,TRP开始时间越早,长度越短,展叶始期与季前温度的相关性越强。研究结果可为研究气候变化对植物物候的影响及物候模型的发展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999.
西安和宝鸡木本植物花期物候变化及温度敏感度对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陶泽兴  葛全胜  徐韵佳  王焕炯 《生态学报》2020,40(11):3666-3676
植物物候是指示生态系统对气候变化响应的重要证据。已有研究多基于代表性站点的物候观测数据研究物候特征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规律。同一气候区内,不同站点的物候变化及对温度变化响应的敏感度是否一致仍需深入探讨。本文选择同属于暖温带湿润区汾渭平原气候区的西安和宝鸡为研究区,利用"中国物候观测网"在两个站点21个共有物种的开花始期和开花末期数据,比较了1987—2016年两站点各植物花期物候变化特征及其对温度变化响应的敏感度差异。结果表明,西安和宝鸡各物种的开花始期和开花末期均以提前趋势为主。大部分物种开花始期在西安的提前趋势(平均趋势-0.57 d/a)明显强于在宝鸡的提前趋势(平均趋势-0.29 d/a),但开花末期趋势差异不显著。除紫薇和迎春的敏感度差异较大外,其他物种开花始期和开花末期的温度敏感度在两站点间非常接近,无显著差异。由此可见,在同一气候区的不同站点,因增温幅度不同,植物的始花期变化存在较大差异,不能用单站点的物候变化反映整个气候区的物候变化。但同一植物在单站点的温度敏感度可以较好的反映同一气候区其他站点的植物物候-气候关系。本文研究结果可为利用有限站点的物候观测数据分析区域物候变化及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00.
光周期和温度对草地螟滞育诱导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草地螟Loxostege sticticalis以老熟幼虫滞育越冬。在室内通过人工诱导的方法对其滞育的光周期和温度诱导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草地螟是一种典型的长日照发育型种类。光周期、温度及其交互作用均对草地螟滞育诱导具有重要影响, 其中光周期起主导作用, 温度伴随着光周期起作用。对幼虫滞育诱导最有效的光周期是L12∶D12; 随着温度的升高, 临界光周期呈缩短趋势(18℃除外)。18, 22, 26和30℃条件下幼虫滞育的临界日长依次为13.97, 14.48, 13.92 和12.88 h。光敏感实验揭示:21℃时草地螟对光照反应最敏感时期为幼虫孵化后的11~17 d(约5龄幼虫), 但孵化后7~11 d(约4龄幼虫)的短光照积累对提高滞育率也有重要作用, 可以将滞育率从40.0%提高到90.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