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2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51.
杨瑞先  张拦  彭彪彪  蒙城功 《微生物学报》2017,57(10):1567-1582
【目的】研究药用植物芍药(Paeonia lactiflora Pall.)内生真菌的种群多样性,同时对其可能存在的聚酮合酶(Polyketide synthase,PKS)和非核糖体多肽合成酶(Non-ribosomal peptide synthetase,NRPS)基因多样性进行评估,预测芍药内生真菌产生活性次生代谢产物的潜力。【方法】采用组织分离法获得芍药根部内生真菌菌株,结合形态学特征和ITS序列分析,进行鉴定;利用兼并性引物对内生真菌中存在的聚酮合酶(PKS)基因和非核糖体多肽合成酶(NRPS)基因进行PCR扩增及序列测定分析,构建系统发育树,明确芍药内真菌PKS基因序列和NRPS基因序列的系统进化地位。【结果】从芍药组织块中共分离得到105株内生分离物,去重复后获得52株内生真菌,菌株ITS基因序列信息显示,52株芍药内生真菌隶属于7目、13科、15属,其中小球腔菌属(Leptosphaeria)、土赤壳属(Ilyonectria)和镰孢属(Fusarium)为优势种群;从52株内生真菌中筛选获得13株含PKS基因片段的菌株,8株含NRPS基因片段的菌株,部分菌株功能基因的氨基酸序列与Gen Bank中已知化合物的合成序列具有一定的同源性,预示芍药根部内生真菌具有合成丰富多样的次生代谢产物的潜力。【结论】药用植物芍药根部具有丰富的内生真菌资源,且具有产生活性次生代谢产物的潜力,值得进一步开发研究和应用。  相似文献   
52.
芍药花粉活力和柱头可授性的研究   总被引:37,自引:0,他引:37  
红雨  刘强  韩岚 《广西植物》2003,23(1):90-92
用TTC法测定了芍药花粉的活力和寿命,用联苯胺—过氧化氢法测定了其柱头的可授期。结果表明,栽培芍药单瓣花植株的花粉活力和重瓣花植株的花粉活力在开花初期(1~2d)无明显差别,但重瓣花植株的花粉活力比单瓣花植株的花粉活力下降快;通常情况下,花粉寿命约为7d。栽培品种的柱头有个体差异,单瓣花植株有的开花后2h即可分泌粘液,而重瓣花植株的柱头在开花后,有的一直不分泌粘液,有的在开花后两天才分泌粘液;单瓣花植株的柱头可授性比重瓣花植株的强,一般分别在开花后6d和3d之内具可授性。移栽的野生芍药植株的花粉活力比栽培品种下降的慢,其寿命也较长,一般为15d;柱头的可授性和粘液分泌比栽培植株强。  相似文献   
53.
芍药属牡丹组的系统学研究——基于RAPD分析   总被引:41,自引:5,他引:36  
芍药属牡丹组(Paeonia sect.Moutan DC)是落叶亚灌木,其野生类群为我国特有。长期以来不同 学者根据形态性状对这个组中种的分类处理不断修正,不断有新种描述。我们采用RAPD标记分析了 牡丹组种内与种间遗传关系。从10个RAPD引物获得121个多态位点。用UPGMA方法构建的树系 图表明每个种的所有个体都各自聚为一支,种内的相似性系数为0.60~0.90,因此现有的7个种能很好 地区分开来。P.delavayi与P.ludlowii相似性系数为0.60,聚为一支;P.jishanensis与P.rockii、P. ostii、P.qiui以及P.decomposita之间的相似性系数为0.48,聚为一大支。这两支与肉质花盘亚组和革 质花盘亚组相对应。这些结果与洪德元根据形态性状对该组所做的分类处理基本相符。我们认为RAPD技术用于牡丹基因组分析是灵敏而行之有效的工具。  相似文献   
54.
Paeoniflorin (PF) is one of the main effective components extracted from the root of Paeonia lactiflora, which has been used clinically to treat hepatitis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but the details of the underlying mechanism remain unknown. The present study was designed to investigate the mechanism of protective effect of PF on d-galactosamine (GalN) and tumor necrosis factor-α (TNF-α)-induced cell apoptosis using human L02 hepatocytes. Our results confirmed that PF could attenuate GalN/TNF-α-induced apoptotic cell death in a dose-dependent manner. The disruption of mitochondrial membrane potential and the disturbance of intracellular Ca2+ concentration were also recovered by PF. Western blot analysis revealed that GalN/TNF-α induced the activation of a number of signature endoplasmic reticulum (ER) stress and mitochondrial markers, while PF pre-treatment had a marked dose-dependent suppression on them. Additionally, the anti-apoptotic effect of PF was further evidenced by the inhibition of caspase-3/9 activities in L02 cells. These findings suggest that PF can effectively inhibit hepatocyte apoptosis and the underlying mechanism is related to the regulating mediators in ER stress and mitochondria-dependent pathways.  相似文献   
55.
目的:赤芍和白芍新鲜花瓣正己烷提取成分比较分析。方法:正己烷浸出法提取新鲜花瓣挥发性物质,GC-MS分析、鉴定其化学成分。结果:从赤芍新鲜花瓣挥发性物质中鉴定出33种化学成分;白芍新鲜花瓣挥发性物质中鉴定出35种化学成分。二者中的主要成分为棕榈酸,二十三烷,二十五烷,二十七烷,二十九烷等。赤芍花瓣含有更多小分子芳香类成分,如苯乙醇、法尼醇类等;白芍缺少这些成分,其芳香类成分有β-沉香醇、反式-橙花椒醇等。结论:赤芍(野生芍药)与白芍(栽培芍药)花瓣芳香气成分有差异。  相似文献   
56.
李成忠  陶俊  孙燕  孔芬  耿庆萍  杜蓓 《生态学杂志》2012,31(11):2817-2822
以5年生芍药盆栽苗为试材,研究了喷钙措施对芍药花茎品质、花茎机械强度及叶片光合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喷钙处理(4%,w/v)显著提高了花茎的机械强度,增幅达24.3%,花茎中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及果胶含量均较对照显著增加,其中纤维素含量为456.54 μg·g-1,较对照增加了28.5%,增幅最大.喷钙处理还使芍药叶片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Tr)和水分利用效率( WUE)增加,至处理28 d时,Pu为17.07 μmol·m-2·s-1,较对照增加29.6%,Gs较对照提高了55%,为0.31 mol·m-2·s-1,Tr较对照提高了20%,达到2.61 mmol · mol-1,WUE为6.54 mmol · mol-1,较对照增加7.6%.另外,喷钙使芍药叶片最大净光合速率(Pmax)达到20.71 μmol·m-2·s-1,较对照提高24.6%,光饱和点为902.5 μmol·m-2·s-1,较对照增加7.5%,而光补偿点则显著降低,为7.27 μmol·m-2·s-1,较对照降低34.5%.  相似文献   
57.
58.
低温下贮藏的芍药切花瓶插寿命和几种生理生化特性变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芍药(Paeonia lactiflora Pall)品种白色"雪峰"和紫红色"桃花飞雪"采自山东菏泽牡丹研究所生产基地.早晨7:00采切花蕾发育基本一致的芍药花枝200支,花枝长45 cm,1 h内运回实验室,迅速放入流动水中清洗花蕾,洗去花蕾表面的蜜液及污物,然后在杀菌液(1 000 mg·L-1甲基托布津)中速沾后,散开平放于报纸上避光晾干.切花晾干后,整理分级,在水中斜切基部,保留2片复叶,再插入4 mmol·L-1硫代硫酸银溶液中10 min,然后用吸水纸包裹花头,10支为1束,封于聚乙烯塑料袋中,于2℃下贮藏30、60、90、120 d后进行水插试验.  相似文献   
59.
芍药花瓣总RNA的提取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用TRIzol法和改良的热硼酸盐法从芍药幼嫩花瓣中提取总RNA,总RNA的D260nm/D280nm值分别为1.803、1.974。琼脂糖电泳表明,用TRIzol法提取的RNA只有28S、18S2条带,带的亮度差,说明RNA有些降解;而用改良的热硼酸盐法提取的总RNA有28S、18S、5S3条带,带的亮度强,且28S是18S宽度的2倍左右,说明提取的RNA完整、未降解,可用于后续实验。改良的热硼酸盐法更适于从芍药花瓣中提取总RNA。  相似文献   
60.
目的:探讨芍药黄芩乳膏的提取工艺.方法:以浸膏得率和芍药苷含量为考察指标,采用正交试验法,考察浸泡时间、加水量、提取次数、提取时间4个因素对提取工艺的影响.结果:最佳提取工艺为A3B3C3D2即药材加水10倍量,浸泡时间为1.5h,提取3次.提取时间为1.5h.结论:正交试验优选的芍药黄芩乳膏的提取工艺快速、准确、简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