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2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73 毫秒
31.
基于表型性状的芍药不同品种群亲缘关系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芍药品种变异丰富,表型性状的研究对各品种进行科学分类及亲缘关系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芍药DUS测试指南(2012版)为依据,以不同品种群的47个芍药品种为研究对象,选取了株高、分枝能力、茎秆颜色等33个表型性状(二元性状9个,数量多态性状3个,定性多态性状21个)进行了R型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和Q型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基于33个表型性状的聚类结果可以较好地区分芍药不同品种群的品种,其中国内品种与大多数国外品种亲缘关系较远;杂种芍药品种群的品种由于多亲本参与,起源复杂,聚类结果比较分散;伊藤品种群与杂种芍药品种群存在较近亲缘关系。本研究与前人利用形态和分子标记进行品种分类的结果基本一致,能够较准确反映品种间、品种群间的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32.
从川赤芍Paeonia anomala subsp. veitchii 根皮的70%丙酮提取物中, 分离鉴定了22 个化合物, 其中包括一个新的24 , 30 位降常春藤皂苷三萜衍生物, 命名为paeonenolide H ( 1) 。化合物2 , 4 , 9 , 10 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33.
通过对芍药属(Paeonia L.)芍药组(Sect.Paeonia DC.)植物在世界和中国的自然分布状况及栽培区和地理气候因子的综合分析,探讨了影响芍药生长发育的气候因子,并据此划分出芍药的适宜栽培区和可栽培区;在对芍药主栽品种和促成栽培研究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中国芍药的研究目标及产业化发展提出了一些建议。分析结果表明:芍药是典型的温带植物,适宜在温带气候条件下生长,但忌湿热;适宜栽培区位于N 30°至N 40°之间;露天栽培需要足够的冬季自然低温积累才能完成春化过程和打破休眠。在中国,华北、华中、华东等大部分地区是芍药的适宜栽培区,但南岭山脉以南则不宜露天栽培。全世界的芍药栽培品种较多,但各国的主栽品种不同。目前芍药的促成栽培研究已有一些进展;影响芍药生长及成花的主要环境因子为温度和光照,除此之外,内源激素水平等因子也对芍药花期有一定影响。受传统文化的影响,中国的芍药产业化发展及研究较为滞后,建议从研究栽培控制因子、改善园艺设施、引进和培育优良品种、适度发展现代栽培技术、开展鲜切花品种筛选及规模化生产以及提高人们对芍药的重视程度6个方面加以改进。  相似文献   
34.
采前喷钙对芍药切花生理生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芍药切花品种'杨妃出浴'为试验材料,于采前不同时期喷施4%的CaCl2溶液,以不喷钙切花为对照,观察、测定芍药切花瓶插寿命、花径以及瓶插期间生理生化的变化,已探讨采前喷钙及喷钙时期对芍药切花衰老的影响.结果显示,采前喷钙处理有利于芍药切花保持水分平衡,增加切花花径和鲜重,降低切花体内可溶性蛋白质的降解速度,减缓膜透性的增大,延长切花寿命.研究表明,以采前21 d喷钙为最佳处理,可以延长芍药切花瓶插寿命2.3 d.  相似文献   
35.
目的:探讨芍药与甘草"酸甘化阴"配伍的化学内涵.方法:①薄层色谱法对比分析芍药甘草配伍前后不同极性提取部位化学成分的变化.②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对芍药与甘草配伍前后主要化学成分芍药苷、甘草酸进行含量测定并比较煎出率.结果:①芍药与甘草配伍前后水提液的不同极性溶剂提取部位进行薄层色谱定性分析结果表明,总体成分在配伍前后无明显变化,未发现新物质的产生;②高效液相检测结果表明,芍药配伍甘草能够促进芍药苷、甘草酸的煎出.结论:芍药配伍甘草不产生新的物质,但时其中一些主要化学成分的煎出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36.
应用数量化理论Ⅲ原理和方法分析了13个芍药分类群与6种商品芍药的特征性成分的HPLC图谱的相似性,用三维图形表达各种间,种内的空间位置,根据空间距离大小,比较它们的相似程度,结果与经典分类的分类群间断有一定的相似和不同。  相似文献   
37.
摘要 目的:探讨桂枝芍药知母汤联合甲氨蝶呤对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血清炎性因子、中医证候评分及免疫球蛋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0月期间我院接收的RA患者136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68)和研究组(n=68)。对照组给予甲氨蝶呤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桂枝芍药知母汤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中医证候评分、血清炎性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7(IL-17)、白介素-1β(IL-1β)]水平、风湿四项检查指标[类风湿因子(RF)、C反应蛋白(CRP)、抗链球菌溶血素"O"(ASO)、血沉(ESR)]水平及免疫球蛋白[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M(IgM)]水平。结果:研究组治疗2个月后的临床总有效率91.18%(62/68)高于对照组的77.94%(53/68)(P<0.05)。两组治疗2个月后关节肿胀程度、关节屈伸不利程度、畏恶风寒、晨僵证候评分均下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2个月后血清TNF-α、IL-1β、IL-17水平均下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2个月后IgA、IgM、IgG水平均下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2个月后RF、ESR、CRP、ASO水平均下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RA患者在甲氨蝶呤的基础上联合桂枝芍药知母汤治疗,可有效降低患者血清炎性因子、风湿四项检查指标、免疫球蛋白水平,改善患者临床症状,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38.
针对芍药地下芽组织培养中污染严重的问题,对不同外植体的选择及不同消毒处理方法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芍药的地下芽培养应该选取生长健壮、饱满紧实的中等大小芽子;对于不同大小的地下芽应采取不同时长的HgCl2消毒处理,以5~8 min为宜。对地下芽进行消毒处理时要剥去外面数层鳞片且至少保留2层鳞片;芍药地下芽以一步灭菌法为宜,太多的处理增加了其感染细菌的概率且无法保证灭菌彻底。  相似文献   
39.
以牡丹果荚为原料,采用响应面分析法对影响微波辅助提取牡丹果荚中芍药苷和丹皮酚的主要因素(料液比、微波功率、微波时间)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微波辅助提取牡丹果荚中的芍药苷及丹皮酚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液料比10∶1、微波功率253 W、微波时间10 min,牡丹果荚芍药苷和丹皮酚的得率分别为2.92、0.91 mg·g-1。与传统提取法相比,微波辅助提取方法不仅提取时间短,原料使用量少,而且提取率高,是一个高效的提取方法。  相似文献   
40.
以牡丹种壳为原料,采用微波辅助提取方法,以芍药苷和丹皮酚得率为指标,利用单因素实验对于影响牡丹种壳中芍药苷和丹皮酚得率的因素进行优化。得到的最佳提取工艺参数为:乙醇提取分数70%,液料比10∶1、微波功率230 W、微波时间10 min,浸泡时间1 h,提取次数1次,牡丹种壳芍药苷和丹皮酚的得率分别为2.88和0.52 mg·g-1。同时,对于选取的微波辅助提取方法的稳定性,回收率和重现性进行验证,结果显示微波辅助提取方法是一个稳定的、可靠的提取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