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6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7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萧山围垦农区臭鼠形态的比较研究COMPARATIVESTUDIESONTHEMORPHOLOGYOFTHEMUSKSHREWKeywordsMuskshrewICharactersofmorphology动物的形态特征与环境间的相互关系是动物生态学的...  相似文献   
82.
1986年1月至1993年12月,作者在浙江萧山围垦农区采用体重法将臭 种群分为5个年龄组。雄体:Ⅰ.幼年组(体重≤308)、Ⅱ.亚成年组(体重>309,≤40g)、Ⅲ.成年1组(体重>40g,≤52g)、Ⅳ.成年II组(体重>528,≤648)、Ⅴ.老年组(体重>64g);雌体:幼年组(体重≤24g),Ⅱ.亚成年组(体重>24g;≤36g).Ⅲ.成年Ⅰ组(体重>369,≤46g),Ⅳ.成年Ⅱ组(体重>468,≤54g),Ⅴ.老年组(体重>54g)。各年龄组的繁殖特性存在差异。种群以成年Ⅰ组为主,但其种群的年龄结构存在有性别差异,雄性种群以成年Ⅰ组、成年Ⅱ组和老年组为主,雌性种群以亚成年组和成年Ⅰ组为主。种群的年龄结构存在季节性变化。在室内,雄性在春季和冬季以成年Ⅱ组为主,夏季和秋季以老年组为主;在室外春季、秋季和冬季均以成年Ⅰ组为主,夏季则以成年Ⅱ组为主。室内雌性在各季节均以成年Ⅰ组为主,而在室外春季和冬季以亚成年组为主,夏季和秋季以成年Ⅰ组为主。其种群年龄结构存在有年变化。  相似文献   
83.
凤丹种子的休眠和萌发特性   总被引:41,自引:1,他引:40  
先高温后低温处理可以解除凤丹种子的休眠,凤丹种子萌发需要经历严格有序的后熟,长根和长芽三个阶段,某一阶段的条件不能满足或不按上述顺序进行,即不能萌发成苗。GA3可代替低温提高凤丹种子的萌发率。  相似文献   
84.
栽培牡丹的种子萌发和贮藏特性(简报)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栽培牡丹种子萌发生根前约有2个月的后熟期,去除种皮及各种化学或物理处理对其打破休眠,提高萌发率无明显效果,其上胚轴休眠只有在种子胚根长足3cm时,用10mg/GA3处理1d或在5℃条件下处理1 ̄2周才可以打破,否则没有效果。  相似文献   
85.
以中国传统名花──洛阳牡丹330个品种为研究材料,采用模糊数学方法构造项目、类目反应表,建立专家打分系统.在此基础上构造评估模型,并对每个品种进行评估.采用方差分析及参数估计的方法将330个品种划分为4等:其中Ⅰ等(优)含16个品种,为大家共认的珍稀品种;Ⅱ等(良)含51个品种,为牡丹的上等品种;Ⅲ等(一般)含231个品种;Ⅳ等(差)含32个品种.本研究较科学地解决了洛阳牡丹品种种质资源的定量评估及等级划分问题,为牡丹品种的计算机管理、信息交流、选种育种、市场销售提供了定量依据.  相似文献   
86.
滇牡丹复合群的GiemsaC—带比较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应用BSG方法对滇牡丹复合群5个类群的GiemsaG-带进行了比较研究。在5个类群的根尖体细胞有丝分中期观察到10条染色体,其核型基本一致,均为K=2n=10=6m+2sm+2st。各类群的10条染色体都在着丝点附近显示出了GiemsaC-带,所有染色体的长臂上都没有显示出GiemsaC-带,。而短臂上的GiemsaC-带的数量和位置在娄各之间表现了一定的差异。除了滇牡丹第一地同源染色体中只有一条  相似文献   
87.
臭qu的室内素杀试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相似文献   
88.
臭冷杉针叶挥发油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相似文献   
89.
神农架野生紫斑牡丹引种调查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报道了在湖北西部神农架地区发现的国家三级珍稀保护野生花卉紫斑牡丹(P.suffruticosa var,Papaveracea(Andr)Kerner.),及其自然杂交后代粉红花紫斑牡丹。调查研究表明,紫斑牡丹原产我国西北地区,后逐渐沿秦岭、大巴山系向东延伸,因地区环境不同,生长适应性亦有所不同。文中较详尽地讨论了紫斑牡丹的不同形态特征、地理分布、立地条件等,为进一步开展引种驯化、杂交育种工作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0.
大叶臭椒的化学成分并论花椒属植物的化学分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芸香料花椒属植物大叶臭椒(Zanthoxyllum myriacanthum Wall. ex Hook.f.)的茎皮中分离到12个化学成分,其中10个分别鉴定为1-细辛素(1-asarinin)、fargesin、1-syringaresinol、γ-山椒素(γ-sanshool)、羟基γ-山椒素(hydroxy γ-sanshool)、alatamide、dihydroalatamide、tembamide、两面针碱(nitidine)和isoarnottianamide。后者系首次从本属机物中分离得到。通过对在花椒属及其近缘类群化学成分的比较,结合生源途径,讨论了系统演化的一些问题。认为花椒属是芸香科的一个原始类群,支持广义的花椒属应包括花椒亚属Subgen.Zanthoxyllum和岩椒亚属Subgn.Fagara并认为前者较后者更显原始特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