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篇
  免费   26篇
  国内免费   6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5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21.
把已经消毒的滤纸、垫料、工作用白大衣碎片、固型饲料浸透于实验动物饲养场所培养出来的2株(N022、N043)稀释为10~(?)的需氧芽胞杆菌液中,同时也滴在不锈钢片上,待其自然干燥。然后用相对湿度90%和一定浓度的臭氧进行熏蒸。实验结果,除固型饲料以外,都认为对滤纸、垫料、工作用的白大衣碎片在臭氧的浓度600ppm和6h的处理后都能够杀菌。但是固型饲料内的芽胞在浓度500ppm~1000ppm的6h或200ppm的24h臭氧的处理,仍然不能杀灭芽胞。其原因可能受到共同存在饲料中的蛋白质的影响所发生的障碍有关。同时本实验为了证明臭氧对动物有否影响,使用60只4周龄,雌性ICR/Jcl小鼠(日本CLEA)进行了臭氧的安全性实验研究,经过24h,一个月,二个月的实验后。实验组和对照组在体重增加、摄食量、摄水量及病理学上均未见异常。  相似文献   
122.
(六)O_3与环境因素的互作环境中诸多的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表3) 都可与 O_3发生互作(相互作用),产生相加作用(=单独作用之和)、协同作用(>单独作用之和)和拮抗作用(<单独作用)。在互作的双方中,O_3起主要的作用。但互作可影响植物对 O_3的反应方式和程度。此外,已经证明,与植物 O_3  相似文献   
123.
【目的】为科学合理地浇灌臭氧(O3)水防治韭菜迟眼蕈蚊Bradysia odoriphaga幼虫(俗称韭蛆),明确最佳浇灌时期和使用条件。【方法】在平地覆膜环境中浇灌不同浓度(5, 10, 20和30 mg/L)O3水,调查对韭蛆的防治效果;在平地覆膜环境中不同日光强度、3种不同灌溉环境[平地覆膜、小拱棚和小拱棚+草垫]、2种不同灌溉环境[平地覆膜、小拱棚]的不同浇灌频率等条件下分别浇灌30 mg/L O3水,调查对韭蛆的防治效果;调查平地覆膜环境中浇灌30 mg/L O3水对韭菜产量和根系生长的影响;分析日光强度对不同灌溉环境中土壤温度及浇灌O3水对韭蛆的防治效果的影响。【结果】平地覆膜条件下,O3水防治韭蛆的最佳浓度为20~30 mg/L。在平地覆膜条件下浇灌30 mg/L O3水处理中,对韭蛆的防治效果与浇灌当天的日光强度呈正相关;当日光强度超过60 000 lx时,第1天韭蛆的死亡率高达100%;日光强度低于10 000 lx时,对韭蛆无显著的防治效果;日光强度处于中间水平时,前期对韭蛆的防治效果较差,而后期防治效果逐渐增强。土壤升温效果与日光强度呈正相关,也与灌溉环境显著相关,不同灌溉环境下土壤5 cm深处的温度为:平地覆膜>小拱棚>小拱棚+草垫。小拱棚内浇灌O3水对韭蛆的防治效果显著高于平地覆膜组和小拱棚+草垫组。采取连续多次浇灌O3水有利于提高O3水对韭蛆的防治效果,而且小拱棚内韭蛆的防治效果更显著。浇灌O3水时,进水口离田埂末端的距离不能超过40 m。平地覆膜环境中浇灌30 mg/L O3水后,韭菜的株高、重量和须根数量显著高于对照组(浇灌清水);韭菜植株分蘖数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结论】若能科学合理地浇灌O3水,既能达到防治韭蛆的理想效果,又能促进韭菜生长。  相似文献   
124.
将浸泡5h的小麦粒,置于各种强度的磁场下12h,测其发芽率,以200Oe的效果最好。同样材料用各种强度磁场处理48h,当长成苗后,发现处理的株高普遍高于对照,相同的幼苗,经0.79-1.59mgm ̄(-3)浓度的O_3熏气6、9、12h,经200、400Oe磁场强度处理的材料,叶片细胞外渗液中核酸和可溶性糖含量较对照低,叶内可溶性糖含量多数情况也低于对照,而叶绿素含量却不同程度地高于对照,总的说明200-400Oe范围的外磁场处理可促进小麦的萌发和生长,并对O_3伤害有一定防护作用。  相似文献   
125.
臭氧和氟化氢复合熏气对小麦叶片形态和生理机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开顶式熏气装置,研究了臭氧(O_3)和氟化氢(HF)单独与复合熏气对春小麦(TriticumaestivumL.)叶片伤害症状、叶片的膜透性、糖和叶绿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复合熏气比单独熏气对叶片的伤害更重,它们都使膜透性增大,叶绿素含量下降。熏气初期可溶性糖含量升高,伤害加重时则含量下降。研究还得出O_3和HF复合熏气对小麦的伤害具有联合作用,对幼叶的伤害具有协同效应,而对老龄叶的危害似有一定的拮抗作用。  相似文献   
126.
人类活动加剧和全球变化导致植物在生长季同时受到高浓度地表臭氧(O3)和干旱的双重胁迫。为了探究两者对植物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TNC)积累和分配的影响, 该实验采用开顶式气室研究了2种O3浓度(CF, 过滤空气; NF40, NF (未过滤空气) + 40 nmol·mol -1 O3)和2个水分处理(对照, 充分灌溉; 干旱, 非充分灌溉)及其交互作用对杨树基因型‘546’ (Populus deltoides cv. ‘55/56’ × P. deltoides cv. ‘Imperial’)叶片和细根中TNC及其组分(葡萄糖、果糖、蔗糖、多糖、总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 O3浓度升高显著降低杨树叶片中淀粉和TNC的含量, 增加葡萄糖、果糖和总可溶性糖含量, 但对细根中淀粉和总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不显著。干旱胁迫显著增加细根中果糖和多糖含量, 降低蔗糖含量, 但对叶片中淀粉和总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不显著。充分灌溉下O3浓度升高显著增加了杨树叶片多糖和总可溶性糖含量, 而干旱下O3浓度升高显著增加了TNC含量的根叶比。该研究结果发现O3主要影响叶片中TNC及各组分的含量, 而干旱主要影响细根中TNC及各组分的含量。从杨树叶片TNC的响应来看, 适度的水分限制有助于减缓O3的负面伤害。  相似文献   
127.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 臭氧(O3)已经成为中国夏季首要大气污染物。已有研究表明O3通过气孔进入叶片显著抑制光合作用, 影响陆地生态系统碳水循环过程。但是O3浓度升高对植物光合和气孔导度模型关键参数影响的研究仍然缺乏。该研究利用开顶式气室, 设置两个O3处理(CF, 过滤空气; E-O3, 未过滤空气+ 60 nmol·mol-1 O3), 选用4种常见的树木(茶(Camellia sinensis)、复叶槭(Acer negundo)、栾树(Koelreuteria paniculata)和蒙古栎(Quercus mongolica)), 通过测定叶片气体交换参数, 探究O3浓度升高对植物光合和气孔导度模型关键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 O3浓度升高显著降低了4种植物的饱和光合速率和光合生化模型参数叶肉导度, 但是O3对光合生化模型参数最大羧化速率和最大电子传递速率的负效应在不同树种间存在差异。此外, 不同植物气孔导度对O3的响应也存在差异。通过对最优化气孔导度模型进行参数化, 结果表明O3显著提高了蒙古栎和复叶槭的斜率参数(g1), 并显著增加了茶的气孔导度模型截距参数(g0), 但降低了复叶槭的g0。在不同O3处理下4种树木的内源水分利用效率与g1呈显著线性负相关关系。综上所述, O3浓度升高显著影响光合生化和气孔导度模型关键参数。  相似文献   
128.
吴芳芳  郑有飞  吴荣军  王锦旗  李萍 《生态学报》2015,35(12):3949-3958
采用开顶箱(OTC)法和遮光网技术,设置100 n L/L臭氧熏气与3个辐射减弱梯度结合,模拟臭氧浓度升高和太阳辐射减弱的复合大气背景。用BIOLOG生态测试板,采用孔平均颜色变化率法(AWCD)测定冬小麦根际土壤微生物利用不同碳源的能力,计算微生物群落多样性指数,对不同碳源的利用率进行了主成分分析。两年试验结果显示,臭氧熏气与太阳辐射减弱复合作用,降低了土壤微生物对碳源的利用速度和利用总量;除了聚合物以外其它碳源利用率显著降低;对土壤微生物多样性没有直接的影响;对碳源降解的抑制效应大于增强的O3与减弱的太阳辐射两因素各自的单独作用。太阳辐射减弱20%,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对聚合物类的分解。O3熏气条件下太阳辐射减弱,糖类、胺类代谢变异度较高,受环境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29.
采用开顶式气室熏蒸法,设置自然条件下臭氧(O3)浓度(对照,约40 nmol·mol-1)、80、160及200 nmol·mol-14个臭氧浓度,观测了不同浓度臭氧条件下银杏叶片可见伤害、活性氧生成量、抗氧化酶活性及相关基因表达变化情况,分析大气臭氧浓度升高对植物活性氧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 160和200 nmol·mol-1 O3熏蒸明显伤害银杏叶片,80 nmol·mol-1与对照无差异,无可见伤害.O3处理20 d后,160和200 nmol·mol-1条件下银杏叶片的超氧自由基(O2)产生速率显著高于80 nmol·mol-1和对照,而80 nmol·mol-1与对照无差异;O3处理40 d后,160和200 nmol·mol-1熏蒸下叶片过氧化氢(H2O2)含量显著高于80 nmol·mol-1和对照,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显著高于80 nmol·mol-1和对照,各臭氧处理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活性均低于对照.熏蒸40 d后,CAT、APX基因的转录表达持续加强;防御素(GbD)的表达强度则随着臭氧浓度的增加及熏蒸时间的延长而呈显著加强.高浓度臭氧胁迫可使银杏叶片活性氧生成量增加、抗氧化酶活性下降、相关基因表达水平上调,有明显可见叶片伤害.  相似文献   
130.
不同间伐强度对辽东栎林群落稳定性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对黄土高原地区近自然经营间伐强度为13.4%(弱度间伐)和30.0%(强度间伐)的辽东栎林进行样地调查,并以未间伐林为对照,研究间伐后第5年建群种的更新潜力、林地生产力、土壤肥力和物种多样性;应用模糊数学中的隶属函数方法对辽东栎林群落稳定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弱度和强度间伐使辽东栎林地的更新潜力分别提高了14.2%和20.2%;立木蓄积量分别减少了9.0%和23.8%,但灌木生物量分别增加7.3%和12.2%,草本生物量分别增加10.5%和31.6%.间伐样地的土壤肥力和物种多样性指数均高于未间伐样地.辽东栎林群落稳定性表现为:强度间伐>弱度间伐>未间伐.近自然经营采伐强度30.0%更适合黄 土高原地区辽东栎次生林的抚育管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