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8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1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5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5年   1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31.
Toll 样受体是一类相对保守的模式识别受体,可以识别损伤相关分子模式和病原相关分子模式,从而启动天然免疫应答,在天然免 疫过程中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其介导的信号通路失调会引发各种炎症反应、癌症和自身免疫病等疾病。综述近年与 Toll 样受体有关的免 疫调节剂的研究进展,并概括与之相关的疾病,为靶向 Toll 样受体的免疫调节剂的研发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32.
目的:肝纤维化程度及自身抗体表达对熊去氧胆酸单药治疗自身免疫性肝病重叠综合征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收集2007年-2011年住院的20例做过肝穿活检的经熊去氧胆酸单药治疗达到满意效果的自身免疫性肝炎和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重叠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0例患者中,12例患者(60%)的肝穿标本活检评估处于肝纤维化S3或S4期,其初诊时基线特征与肝纤维化处于S0-S2期的患者基线特征无统计学差异。此外,该20例患者的血清抗平滑肌抗体的阳性率较低(1/20)。结论:肝脏纤维化程度不会引起熊去氧胆酸治疗效果的下降。  相似文献   
33.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mmune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ITP)是血液系统自身免疫性疾病,临床以皮肤、黏膜自发性出血为主要症状。鉴于ITP发病机理目前尚不清晰,因此,探讨人类ITP发病相近或相似的动物模型有助于对ITP发病机制的认识与治疗效果的评估。但就目前状况分析,被动型与主动型的ITP造模方法虽对研究ITP发病机制与药理学研究提供了研究工具,但也存在一些尚待解决的实际问题。因此,系统回顾ITP动物模型复制方法,并给予适当评价,有助于发现、应用并完善现有的动物模型,也能更好的探索新的ITP动物模型来研究发病过程与药物治疗的效应机制。  相似文献   
34.
摘要 目的:分析不同病程的自身免疫性卵巢早衰(APOF)患者血清骨形态发生蛋白15(BMP15)、白介素-1β(IL-1β)、血清抑制素B(INHB)、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变化及其与血清性激素、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相关指标表达的关系。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12月期间在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就诊且被确诊为APOF的52例患者纳入APOF组,另选取同期在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体检且确定为卵巢功能正常的健康女性50例纳入健康组,比较APOF组与健康组、不同病程的APOF患者血清BMP15、IL-1β、INHB、MIF水平差异,比较APOF组与健康组血清性激素水平和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差异,分析血清BMP15、IL-1β、INHB、MIF与血清性激素水平和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的相关性。结果:APOF组血清BMP15、INHB水平较健康组明显降低,APOF组血清IL-1β、MIF水平较健康组均明显升高(均P<0.05);病程>3年的患者血清BMP15、INHB水平较病程≤3年的患者明显降低,血清IL-1β、MIF水平明显升高(均P<0.05);APOF组促卵泡激素(FSH)较健康组明显升高,血清雌二醇(E2)水平较健康组明显降低(均P<0.05);APOF组CD4+水平较健康组明显降低(P<0.05);血清BMP15、INHB与FSH及CD4+呈明显负相关,与E2呈明显正相关,血清IL-1β、MIF与FSH及CD4+呈明显正相关,与E2呈明显负相关(均P<0.05)。结论:APOF患者随着病程延长,其血清BMP15、INHB水平呈下降趋势,血清IL-1β、MIF水平呈上升趋势,且上述各指标与患者性激素水平及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5.
目的:观察白细胞介素17(Interleukin-17,IL-17)在乙肝孕妇和正常孕妇胎盘中表达差异来反映胎盘内的细胞免疫应答的情 况,为外源性细胞因子在增强机体免疫、清除病毒及阻断和治疗HBV宫内感染提供新的科学依据。方法:选择择期剖宫产的足月 妊娠妇女46 例,其中血清HBsAg(+)30 例,血清HBsAg(-)的对照组16 例,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胎盘组织IL-17 的表达。结 果:IL-17 主要表达在胎盘绒毛的合体滋养层细胞胞浆、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胞浆以及基质中。血清HBsAb(+)孕妇与HBsAb(-)孕 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HBsAg(+)乙肝孕妇与对照组的表达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BeAg(+)孕妇与HBeAg (-)孕妇的表达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L-17 在乙肝孕妇胎盘组织中的表达高于正常孕妇,IL-17 的表达不但加 强了机体的防御功能,且能促进炎性反应。  相似文献   
36.
钙网蛋白的免疫生物学活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钙网蛋白(calreticulin,CRT)是内质网中的Ca2+结合蛋白,对维持细胞内的Ca2+稳态具有重要作用。CRT还可作为分子伴侣,帮助新合成的内质网蛋白正确折叠。除此之外,CRT还出现在细胞膜表面及细胞外环境中,并发挥重要的免疫调节作用。膜表面的CRT参与凋亡细胞的清除和抗肿瘤免疫应答,在T细胞活化早期也发挥重要作用。可溶性CRT出现在自身免疫病患者的血清中,且其浓度与疾病活动度相关。重组可溶性CRT腹腔注射可显著影响小鼠的Th1/Th2平衡。重组可溶性CRT分子不仅具有超强免疫刺激活性,还表现出很强的佐剂效应,提示可溶性CRT可能在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与发展过程中发挥一定作用。可以预见,CRT分子的免疫生物学活性将在不久的将来成为该领域研究的一个热点。  相似文献   
37.
非经典人类白细胞抗原G(human leukocyte antigen-G,HLA-G)是机体内一类重要的免疫调节分子,包括膜结合型HLA—G(mHLA—G)及可溶性HLA—G(sHLA—G)两种分子表达形式。HLA-G分子可通过与受体结合直接抑制多种免疫活性细胞的生物学功能,或通过诱导产生免疫调节细胞间接抑制机体的免疫应答。研究显示,HLA—G基因多态性及分子表达在母胎免疫、感染、自身免疫病及肿瘤的发生发展中均有重要意义。对HLA—G在自身免疫病中的作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8.
目的比较Wistar大鼠和Sprague-Dawley(SD)大鼠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EAE)发病情况。方法注射以豚鼠脊髓匀浆-完全福氏佐剂制备的完全抗原,辅以百日咳疫苗加强诱导,复制Wistar大鼠和SD大鼠EAE模型,比较两组大鼠EAE的神经症状及中枢神经不同部位病理学改变。结果Wistar大鼠组发病数、潜伏期、发病达峰时间以及神经症状最高评分分别为9/12、12.33±1.37、15.17±3.19、1.33±0.41;SD大鼠组分别为11/12、15.88±0.64、18.63±1.52、3.13±1.89;两组大鼠相比,SD大鼠EAE潜伏期延长(P〈0.01),达峰时间相应推迟(P〈0.05),但神经症状较Wistar大鼠严重(P〈0.05);病理结果显示,两组大鼠CNS均以脑干病理改变最为严重,而大脑病变最轻,SD大鼠总体中枢系统炎症改变较Wistar大鼠严重(标准评分P〈0.01,血管套计数P〈0.05)。结论SD大鼠EAE与Wistar大鼠EAE比较,发病过程很相似:发病率接近,中枢炎症病理改变相仿,两者均以脑干炎症变化最严重;略有不同点是:SD大鼠EAE发病潜伏期较长(P〈0.01),神经症状较严重(P〈0.05),总体中枢炎症改变较为严重。故SD大鼠也是制备EAE模型的理想实验动物。  相似文献   
39.
多发性硬化(MS)是中青年非外伤性致残的最常见原因,但是MS的发病机制迄今尚不完全明了。核磁共振成像(MRI)是目前诊断、监测MS的重要手段。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EAE)是公认的研究人类MS的动物模型,MRI为EAE模型的评估提供直接、客观的影像学依据。理想的EAE大鼠模型不仅有助于开展对MS的防治、发病机理、相关药物开发等多方面的研究,而且为MRI提供合适的研究平台,对MS早期诊断、病情的监测和评价提供重要线索。  相似文献   
40.
目的:研究常见感染菌菌壁成份脂多糖(LPS)在自身免疫性眼病-葡萄膜炎的致病作用.方法:用视网膜抗原IRBP和福氏完全佐剂免疫B10.RⅢ小鼠,诱发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EAU),在免疫动物同时添加LPS.免疫19天后检查迟发型变态反应(DTH);21天处死小鼠,收集腹股沟淋巴结和髂动脉淋巴结细胞,检测抗原特异性T淋巴细胞增殖和炎症细胞因子的分泌.结果:LPS加重B10.RⅢ小鼠EAU的发病;增强DTH反应;增加抗原特异性T淋巴细胞增殖和IL-17、IFN-γ的分泌.结论:LPS能够促进EAU发病,从而证明病原微生物感染可能参与如葡萄膜炎等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