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83篇
  免费   161篇
  国内免费   585篇
  2024年   28篇
  2023年   70篇
  2022年   78篇
  2021年   89篇
  2020年   88篇
  2019年   105篇
  2018年   62篇
  2017年   82篇
  2016年   74篇
  2015年   75篇
  2014年   105篇
  2013年   68篇
  2012年   79篇
  2011年   96篇
  2010年   67篇
  2009年   54篇
  2008年   83篇
  2007年   31篇
  2006年   42篇
  2005年   38篇
  2004年   40篇
  2003年   32篇
  2002年   32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31篇
  1999年   27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5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为了探究科研调查中不同昆虫采集方法的采集效率差异,在北京珍珠泉乡不同的生境类型中,采用样线法、马氏网法、灯诱法、陷阱法(糖醋液)4种采集方法进行昆虫采集,按生境类型对不同采集方法采集的昆虫进行统计分析.在实验中共采集昆虫3996头,隶属12目87科,其中在昆虫种类数量上,鳞翅目最多,其次是半翅目和鞘翅目;在数量上,半翅目昆虫数量最多,依次是双翅目和鳞翅目.样线法共采集到昆虫61科72种、灯诱法共采集到45科95种、马氏网法共采集到39科41种、陷阱法共采集到14科25种.在调查中,不同方法在不同生境采集昆虫种类数多存在显著差异(P<0.05).不同的采集方式间除马氏网和样线法采集昆虫的种类相似度为中等不相似(q=0.436),其他方法间均为极不相似.采用不同的采集方式可以采集到更多的昆虫种类.马氏网法是最优选的采集方式,马氏网采集昆虫最方便,节省人力;样线法采集的效果最稳定;灯诱法的采集效果好,但是应用较为复杂;糖醋液陷阱法采集昆虫效率对比其他三种方法,既不能采集到大量昆虫也没有采集到特定种昆虫,如无特别需求可以考虑减少或者放弃使用.  相似文献   
52.
虾类和果蝇同属节肢动物.果蝇的相关研究表明自噬与免疫关系密切,而虾类自噬机制研究鲜少.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 (microtubule-associated protein 1 light chain 3,Lc3)与自噬基因Atg8同源,其与自噬体的形成密切相关,是自噬活性的标志分子.本研究利用RACE技术克隆了罗氏沼虾的MrLc3a基因的全长cDNA,用RT-qPCR检测了该基因在罗氏沼虾主要组织中的表达量;并研究了正常和副溶血弧菌感染两种情况下MrLc3a基因和免疫基因Relish的表达变化情况,为其在病害防御方面的应用提供了前期数据.试验结果表明:MrLc3a基因全长653 bp,其中包括195 bp的5'-UTR、378 bp的ORF开放阅读框和80 bp的3'-UTR,共编码126个氨基酸;序列比对结果显示,其编码的氨基酸序列和南美白对虾Lc3a编码的氨基酸序列具有较高的同源性,并在系统发育树上聚为一支;RT-qPCR结果显示,MrLc3a基因在罗氏沼虾各个组织均有表达,其中在脑、鳃、胃中的表达量较高,在肝胰腺和性腺中的表达量较少;副溶血弧菌感染罗氏沼虾后显著影响了MrLc3a和Relish基因在罗氏沼虾肝胰腺组织中的转录情况,MrLc3a和Relish基因随时间变化都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表明MrLc3a基因通过参与细胞自噬过程而参与了免疫反应.  相似文献   
53.
自噬是一种在进化上保守的溶酶体依赖的降解途径。近十多年来,自噬过程的分子机制研究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自噬过程中关键蛋白复合物的乙酰化修饰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为此,该文阐述了细胞自噬过程中主要蛋白复合物的乙酰化修饰作用进展,并对蛋白质乙酰化修饰与肿瘤、神经退行性疾病等的关系作一总结。总之,自噬过程中蛋白乙酰化修饰已经成为自噬研究的热点之一,随着相关研究的不断深入,其必将为相关疾病的治疗提供重要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4.
该文旨在研究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对大鼠肝星状细胞(HSC-T6)自噬的影响及机制,探讨非酒精性脂肪肝炎的发病机理。体外培养的HSC-T6细胞以不同质量浓度(0、10、20、40、60μg/mL)的ox-LDL分别处理不同时间(0、3、6、12、24 h)后,用Western blot检测LC3 II、Beclin1、p62的含量。不同质量浓度(0、10、20、40、60μg/mL)的ox-LDL处理HSC-T6细胞12 h后,Western blot检测Wnt5a、p-PKCδ、p-STAT3的含量。将HSC-T6细胞分为对照组(Control)、ox-LDL组、ox-LDL+si-NC组和ox-LDL+si-Wnt5a组,经相应处理后用Western blot、qRT-PCR分别检测LC3 II、Beclin1、p62、p-PKCδ、p-STAT3的蛋白和mRNA含量变化;免疫荧光检测LC3 II的变化;油红O染色观察HSC-T6脂滴含量变化;比色法检测各组细胞培养上清中羟脯氨酸(Hyp)含量;ELISA检测细胞培养上清中透明质酸(HA)和层黏连蛋白(LN)含量。PKCδ抑制剂Rottlerin预处理细胞:将HSC-T6细胞分为对照组(Control)、ox-LDL组、ox-LDL+DMSO组和ox-LDL+Rottlerin组,检测方法与敲低Wnt5a一致。经ox-LDL处理后,HSC-T6细胞中LC3 II、Beclin1含量增加(P<0.05),p62含量减少(P<0.01),且在ox-LDL质量浓度为20μg/mL、作用12 h时达到峰值。ox-LDL质量浓度为20μg/mL、作用12 h时,HSC-T6细胞中Wnt5a、p-PKCδ、p-STAT3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1)。敲低Wnt5a后,HSC-T6细胞中Wnt5a、LC3 II、Beclin1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01),p62蛋白表达增多(P<0.01),p-PKCδ、p-STAT3蛋白表达减少(P<0.05),细胞内LC3 II点状聚集减少,脂滴含量减少,细胞培养上清中Hyp、HA、LN含量也减少(P<0.05)。抑制PKCδ后,结果与敲低Wnt5a一致。ox-LDL可通过增强Wnt5a/PKCδ通路诱导HSC-T6细胞自噬。  相似文献   
55.
以花苜蓿(Medicago ruthenica Trautv.)为材料,在内蒙古克什克腾旗建立两个25 m×50 m的样方(山谷YF1和山坡YF2),采集该范围内的所有个体,利用8对SSR分子标记对其遗传变异特性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克什克腾旗花苜蓿居群遗传多样性较高。两个居群个体的空间自相关分析结果表明,9 m内的个体间为非随机邻近交配,且在同距离范围内,山谷居群的个体间遗传相似性更低,推测此区域可能是历史和地理因素塑造了花苜蓿丰富的遗传多样性,两个小尺度空间格局的个体间基因流模式主要受地形影响。  相似文献   
56.
甘南高寒草甸土壤线虫营养功能群 的地统计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土壤线虫是土壤生态系统的重要指示生物。研究高寒草甸土壤线虫营养功能群空间分布格局特征,有助于揭示土壤线虫分布对高寒草甸生态因子变化的响应。2019年7月中旬,采用网格法(1.0 m × 0.5 m)研究5.0 m × 4.0 m尺度土壤层(0 ~ 20 cm)土壤线虫营养功能群空间特征。采用改良湿漏斗法,共获得土壤线虫1 830条,隶属于49属,土壤线虫个体平均密度以50 g干土计量为63.2条,其中,绕线属(Plectus)和拟丽突属(Acrobeloides)为优势类群。土壤线虫以食细菌线虫、植物寄生线虫为主。土壤线虫营养功能群变异系数介于64.26% ~ 107.69%(n = 38)之间,存在较强的变异性。食真菌线虫与食细菌线虫(P < 0.001)、食真菌线虫与植物寄生线虫(P < 0.001)间空间分布均存在显著相关性。地统计分析显示,土壤线虫营养功能群的空间相关范围存在明显差异,有效变程介于0.50 ~ 27.07 m之间,其67.26% ~ 99.79%的变异与空间自相关过程有关。食细菌土壤线虫分布格局呈较均匀的斑块镶嵌结构,斑块较小;非食细菌土壤线虫呈斑块连接或斑块镶嵌结构,斑块较大且斑块间过渡明显,表明土壤线虫小尺度明显的斑块结构可能是高寒草甸受干扰后的一种常见分布模式,并受多种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57.
脓毒症是由感染、手术、创伤等引起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死亡率高。但它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目前认为与过度免疫反应、线粒体功能障碍、细胞凋亡等多因素有关。自噬作为机体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在免疫激活中发挥重要作用,促进抗原提呈,积极清除细胞内病原体,通过多种方式调节免疫应答。随着对脓毒症的深入研究,发现自噬对脓毒症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有重要影响,有望为未来脓毒症的治疗提供新思路。故本文将对自噬和脓毒症发病进程的关系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58.
程婧  魏林  李苗 《生理学报》2020,72(4):475-487
线粒体形态和功能的异常与多种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线粒体通过不断的分裂和融合,维持线粒体网络的动态平衡,该过程称为线粒体动力学,是维持线粒体形态、分布和数量,保证细胞稳态的重要基础。此外,机体还通过线粒体自噬过程降解胞内功能异常的线粒体,维持线粒体稳态。线粒体动力学与线粒体自噬二者之间可相互调控,共同维持线粒体质量平衡。探讨线粒体动力学和线粒体自噬的调控机制对揭示多种疾病发生的分子机制、开发新的靶向线粒体动力学蛋白或线粒体自噬调控蛋白的药物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线粒体动力学与线粒体自噬出发,对线粒体动力学调控机制、线粒体自噬及其发生机制以及二者的相互作用关系、线粒体动力学及线粒体自噬与人类相关疾病等方面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9.
植物病原真菌的自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伟  杜春梅 《微生物学报》2021,61(11):3363-3376
作为真核生物中普遍存在的现象,自噬不但实现了对细胞内物质的降解和回收利用,而且与植物病原真菌早期侵染阶段的附着胞发育、膨压升高、菌丝体形成、完成侵染等一系列过程密切相关,并且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本文归纳了植物病原真菌自噬的相关基因和自噬过程;总结了自噬对病原真菌生长发育、致病力的调控和影响;概括了病原真菌自噬所涉及的信号通路;阐明了自噬影响植物病原真菌侵染过程的主要分子机制。为今后以自噬相关基因或蛋白作为靶点来筛选抑制病原真菌侵染的新型药物提供新的策略和思路。  相似文献   
60.
细胞自噬是真核细胞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通过溶酶体途径将胞质蛋白和细胞器降解为小分子.从而为饥饿状态下的细胞提供能量。此外,细胞自噬还能清除入侵的病原性微生物,在天然性和适应性免疫中发挥重要作用。然而近年来研究发现,细胞自噬不仅不能清除HIV病毒,反而有助于HIV病毒的复-a4。此外,HIV病毒蛋白似乎能够阻断细胞自噬作用.促进CD4+T淋巴细胞死亡和艾滋病的发生。简要介绍了细胞自噬的机制。以及细胞自噬在HIV病毒感染中的病理、生理作用。研究细胞自噬与HIV病毒之间的相互作用.有望发现治疗艾滋病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