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7篇
  免费   71篇
  国内免费   72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28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47篇
  2013年   29篇
  2012年   49篇
  2011年   66篇
  2010年   39篇
  2009年   44篇
  2008年   43篇
  2007年   38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31篇
  2004年   29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4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63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1.
摘要 目的:探讨自体输血与异体输血对创伤性颅脑损伤(TBI)开颅手术患者凝血功能、细胞免疫功能和神经损伤标志物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4月~2022年5月期间在本院行开颅手术的120例TBI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输血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异体输血组(n=58,异体输血)和自体输血组(n=62,自体输血),观察两组临床指标、细胞免疫功能、凝血功能、神经损伤标志物和不良反应发生率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手术出血量、输血量、输注含凝血成分血制品比例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自体输血组出院时CD3+、CD4+、CD4+/CD8+高于异体输血组,CD8+低于异体输血组(P<0.05)。两组出院时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组间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自体输血组出院时S100钙结合蛋白B(S100B)、神经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GFAP)、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低于异体输血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组间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自体输血用于TBI开颅手术患者,对患者的凝血功能影响较小,同时还可改善机体细胞免疫功能,降低神经损伤标志物水平。  相似文献   
12.
13.
本文应用5’-N-ALP双重染色法观察了裸鼠皮肤及人胃癌组织内淋巴管的形态和细微分布.在光镜下毛细淋巴管、淋巴管呈5’-N强阳性反应,管壁显示明显的棕色或深棕色,而毛细血管、血管的ALP呈强阳性,管壁呈明显的蓝色.据此可用组化方法将毛细淋巴管和毛细血管区别开来.本法能显示呈褐色的毛细淋巴管,特别是呈实性条索状的毛细淋巴管,因而双重染色比HE染色更能客观、准确地显示毛细淋巴管的分布.  相似文献   
14.
采用Southern Blot分子杂交方法检测了9例外阴皮肤营养不良组织中人乳头瘤病毒DNA的存在情况。结果显示8例增生型营养不良组织中,2例HPV-16阳性,1例HPV33阳性,在3例组织中探测到HPV16相关序列,在1例混合型中也检测到HPV16相关序例,HPV DNA的总检出率为77%。结果提示外阴皮肤营养不良的发生可能与HPV感染有关。  相似文献   
15.
霍尔斯单轴霉的自体荧光现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商鸿生  崔铁军 《真菌学报》1994,13(4):317-318
  相似文献   
16.
杨亚敏  李东明 《菌物学报》2020,39(8):1451-1475
镰刀菌主要为植物致病菌,但也可引起严重人类感染。镰刀菌病临床表现形式多样,本文主要综述相关的皮肤感染,分为局限性皮肤感染及播散性感染,诊断多较困难。由于该属真菌对抗真菌药物存在天然耐药,播散性镰刀菌病死亡率可达80%-90%。本文对Medline和中文文献数据库中的相关文献进行了系统查阅和分析,综合归纳了镰刀菌所致皮肤感染的致病种、地域分布、危险因子、临床表现形式、药物敏感性及其诊疗方案等,该综述对全面了解镰刀菌病的特征及对临床医师对本病的诊断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不同术前皮肤准备方案与手术切口感染(SSI)的关系,为降低临床SSI发生率提供参考。方法:选择自2015年1月~2019年12月在医院行手术治疗的患者1810例为本次研究对象。根据析因设计表,将因素A:是否剃毛(1不剃毛;2剃毛),B:清洁方式(1清水清洁;2肥皂水清洁),C:术前备皮时间(1术前1 d;2术前2 h)配对分为8个组:A1B1C1组226例,A1B2C1组229例,A1B1C2组216例,A1B2C2组232例,A2B1C1组221例,A2B2C1组241例,A2B1C2组221例,A2B2C2组224例,比较各组手术部位及切口类型分布、术后SSI发生率,并采用析因分析法分析术前皮肤准备后各组菌落计数的相关性及交互作用。结果:各组患者的手术部位及切口类型之间的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A1B1C1组及A2B1C1组的SSI发生率较高,分别为12.83%和14.48%。A1水平的SSI发生率是8.75%,与A2水平的8.27%相比,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B1、C1水平的SSI发生率分别是11.31%、10.03%,明显高于B2、C2水平的5.83%、6.94%,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术前皮肤准备后的菌落计数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析因分析结果显示,B、C单因素分析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且A与C,B与C间具有交互作用,而A、B、C间具有二级交互作用(P0.05)。结论:术前皮肤准备对降低SSI发生具有重要作用,实际操作时,建议在较短的时间内利用肥皂水或其他消毒水进行皮肤清洗并完成备皮。  相似文献   
18.
【背景】毒素-抗毒素系统在微生物体内广泛存在,在微生物对抗外界不良环境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目的】以模式细菌假结核耶尔森氏菌(Yersinia pseudotuberculosis,Yptb)为材料,探究其编码的Phd-Doc毒素-抗毒素系统的作用机制和生物学功能。【方法】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预测Yptb中编码的Phd-Doc毒素-抗毒素系统,通过毒性分析、基因表达分析及蛋白相互作用对其进行鉴定;通过抗生素胁迫、氧胁迫、生物被膜形成等实验研究Phd-Doc在体内发挥的生物学功能。【结果】生物信息学分析鉴定出一对Phd-Doc毒素-抗毒素系统,发现二者共转录且相互作用;毒素蛋白Doc能够引起大肠杆菌形态发生变化并抑制其生长,抗毒素蛋白Phd能中和Doc的毒性;Phd-Doc毒素-抗毒素系统具有自调控抑制效应;phd-doc的缺失对Yptb自身的生长无影响,而且毒素蛋白Doc在野生型Yptb内过表达并未显示毒性;phd-doc在转录水平上响应了抗生素胁迫和氧胁迫,其中,对氯霉素胁迫最为敏感,但并不影响Yptb的生长;同时,Phd-Doc能够影响Yptb的生物被膜形成能力。【结论】Yptb中Phd-Doc毒素-抗毒素系统的功能鉴定对于更好地了解在多变的外部环境下微生物的定殖和响应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肠道及皮肤微生物群落对宿主的健康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本研究使用16S rRNA基因测序技术研究中国林蛙(Rana chensinensis)Gosner38期蝌蚪肠道和皮肤共生微生物群落组成之间的差异。在门水平上,林蛙蝌蚪肠道中的优势门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厚壁菌门(Firmicutes)和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皮肤中的优势门为拟杆菌门、变形菌门和疣微菌门(Verrucomicrobia)。此外,显著性检验结果显示,肠道中厚壁菌门和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的丰度显著偏高,皮肤中拟杆菌门的丰度显著偏高。肠道微生物群落多样性高于皮肤,而肠道和皮肤的物种丰富度之间无显著差异。在对KEGG通路的丰度进行比较时,结果显示肠道"环境信息处理"功能的丰度显著高于皮肤,而皮肤中"遗传信息处理"及"新陈代谢"功能显著偏高。本研究提示林蛙蝌蚪肠道及皮肤微生物群落组成之间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20.
摘要 目的:探讨无创性皮肤屏障功能检测在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Langerhans cell histiocytosis,LCH)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研究时间为2017年1月到2020年12月,选择在本院诊治的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多症患者72例作为LCH组,同期选择健康体检者72例作为对照组。采用无创性皮肤屏障功能检测皮肤水分、经皮水分丢失(Transdermal water loss,TEWL)、油脂水平,同时检测所有入选者的免疫功能、皮肤菌群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LCH组的皮肤水分低于对照组(P<0.05),TEWL、油脂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LCH组的乳酸杆菌(La)阳性率低于对照组(P<0.05),表皮葡萄球菌(Se)、痤疮丙酸杆菌(Pa)、金黄色葡萄球菌(Sa)阳性率高于对照组(P<0.05)。LCH组的CD163、ki-67表达阳性率分别为77.8 %、52.8 %,高于对照组的19.4 %和6.9 %(P<0.05)。在LCH组中,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皮肤水分与乳酸杆菌呈现正相关性(P<0.05),TEWL、油脂与表皮葡萄球菌、痤疮丙酸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CD163、ki-67呈现正相关性(P<0.05)。结论:无创性皮肤屏障功能检测在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中的应用可反映患者的皮肤水分与油脂状况,也可间接反映患者的皮肤微生态与免疫功能状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