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1篇
  免费   378篇
  国内免费   32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59篇
  2022年   66篇
  2021年   65篇
  2020年   58篇
  2019年   55篇
  2018年   34篇
  2017年   74篇
  2016年   58篇
  2015年   61篇
  2014年   78篇
  2013年   56篇
  2012年   53篇
  2011年   38篇
  2010年   33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901.
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是癌症相关死亡的第二大主要原因,且患者趋于年轻化,化疗、免疫治疗及靶向治疗等药物治疗虽然取得进展,但因药物的毒性、耐药及价格昂贵严重影响CRC的综合治疗效果,因此寻求新的、更敏感有效的药物和药物靶点是目前研究的热点。铁死亡作为一种近期发现的细胞死亡调节方式,它与癌症药物耐药性、敏感性密切相关,激活铁死亡成为克服传统癌症治疗耐药机制的潜在策略,诱导铁死亡的药物研发应用有望成为治疗CRC的有效手段。本文综述在CRC中铁死亡相关代谢途径药物研究的最新进展,以便整体认识基于铁死亡的药物在CRC中作用的具体机制,充分发掘其治疗潜力,为CRC的诊疗和耐药性的解决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902.
结直肠癌被认为是全球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和病死率在所有癌症中分别位居第三位和第二位。青蒿素是我国自行研制出的抗疟药物,目前关于青蒿素抗癌特性的研究数据迅速增加。本文综述了青蒿素及其衍生物(artemisinin and its derivatives,ARTs)作为抗癌药物在治疗结直肠癌的机制研究、临床试验以及与其他方法联合治疗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希望为未来针对ARTs治疗结直肠癌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03.
目的:探讨腹腔镜解剖性肝切除治疗肝细胞癌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1年2月~2013年8月在我院进行诊治的肝细胞癌患者90例,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5例。治疗组采用腹腔镜解剖性肝切除治疗,对照组采用开腹解剖性肝切除,两组术后都常规化疗3个月,观察和比较两组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及术前后血清谷氨酸转移酶(ALT)与天冬氨酸转移酶(AST)的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的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均明显降低或缩短(P0.05),术后3个月的膈下积液、切口感染、肺部感染、胆漏的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两组术前血清ALT与AST值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两组的ALT与AST值都明显升上(P0.05);术后3个月,治疗组的ALT与AST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所有患者随访到2015年8月,治疗组的中位生存期为(18.33±3.11)个月,而对照组为(12.46±2.19)个月,较治疗组明显缩短(P0.05)。结论:腹腔镜解剖性肝切除治疗肝细胞癌具有更好的微创性,能减少近期并发症的发生,促进肝功能的恢复,且能够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904.
结直肠癌是一种涉及遗传、环境和生活方式等多风险因素的疾病。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肠道菌群在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菌群与消化道之间的共生作用对维持肠道内环境的稳定也十分重要。菌群在炎症、药物代谢,甚至癌症的发展中扮演着许多角色,然而由感染、饮食或生活方式等变化引起的菌群组成的改变却可影响这种共生关系。同样,菌群组成的变化使部分菌种在肠内引发炎症反应甚至致癌,从而对结肠直肠癌的发生发展产生实质性的影响,综述将总结目前肠道菌群与结直肠癌之间潜在的联系,重点关注细菌在肠道中所参与的各种反应,从而为治疗结直肠癌提供更多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905.
《上海生物医学工程》2006,27(2):110-110
因直肠癌而切除直肠和肛门以及息有严重痔疮肛门周围脓疡、肛门括约肌失去功能的患者。常常需要做人造肛门手术。但这种人造肛门不能受患者的意志控制。需随时更换粪袋。且污染严重,患者精神负担较重。最近。日本科学家开发出两项人造肛门新技术。  相似文献   
906.
目的:分析腹腔镜探查技术对于普外科竞选的实践应用价值。方法:对本院在2013年3月到2015年6月的112例急诊患者进行腹腔镜治疗的相关资料进行整理分析。结果:这些病患经过腹腔镜探查以及相应的护理后,得到了明确的诊断。在这些病患中,大约九成的病患,在腹腔镜技术的帮助下完成了相应的手术,其余的患者接受了开腹手术,他们的临床治愈情况都得到了明显的改善。结论:腹腔镜技术对于急诊诊断而言,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能够提高病患的治愈率,减少创伤面积,使病患更快的恢复健康。  相似文献   
907.
作者结合25例的腹腔镜子宫手术工作实践,重点介绍腹腔镜子宫切除术的手术技巧和常用的设备,并闸述腹腔镜全子宫切除的适应征。  相似文献   
908.
近年来,肠道微生态学已经成为众学者的研究热点,肠道微生态平衡影响人体健康,尤其与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关系密切。许多CRC患者在早期并无明显症状,在进入中晚期时才被确诊,因错过早期治疗的机会而导致治疗效果欠佳,目前亟需更新更优的CRC早期诊断方法。基于肠道微生态与CRC的密切关系,肠道微生态已成为CRC新诊断方法的主要选择之一,主要研究方向是肠道中的细菌、病毒及其代谢产物的种类与数量的检测。本文就近年来关于肠道微生态对CRC诊断作用的相关热点问题进行概述,并展望肠道微生态在CRC诊断作用研究的主要方向及预期进展,旨在为通过肠道微生态诊断CRC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09.
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是一种全球高发的恶性肿瘤,肠道菌群失调作为潜在致病因素逐渐受到关注。大量的研究发现具核梭杆菌(Fusobacterium nucleatum,F. nucleatum)在CRC组织中丰度显著升高,与CRC的发生有关,目前其具体的作用机制尚不明确。分子及细胞学研究表明F. nucleatum能够破坏肠道上皮屏障、损伤细胞DNA、影响肿瘤相关microRNAs的表达和促进肿瘤细胞转移。本文就F. nucleatum促进CRC发生发展的机制及相关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10.
目的:探究结直肠癌Kras、Nras基因突变检测方法和效率。方法:选取2013年12月~2015年12月间我院收存的100例结直肠癌标本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分别进行荧光定量PCR检测和Sanger测序检测,对比观察两种方法检测效果。结果:在本次研究中,基因总体突变率高达80%,而荧光定性PCR检测的准确率为91%,而Sanger检测准确率为96.35%。两组数据对比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检测中,对Kras和Nras基因突变进行临床检测,可以为临床治疗提供有力的依据,进而可以提升患者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