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84篇
  免费   463篇
  国内免费   744篇
  2024年   21篇
  2023年   97篇
  2022年   91篇
  2021年   96篇
  2020年   100篇
  2019年   116篇
  2018年   83篇
  2017年   111篇
  2016年   114篇
  2015年   118篇
  2014年   206篇
  2013年   133篇
  2012年   154篇
  2011年   172篇
  2010年   156篇
  2009年   161篇
  2008年   190篇
  2007年   144篇
  2006年   132篇
  2005年   123篇
  2004年   104篇
  2003年   84篇
  2002年   114篇
  2001年   90篇
  2000年   73篇
  1999年   58篇
  1998年   51篇
  1997年   44篇
  1996年   49篇
  1995年   42篇
  1994年   42篇
  1993年   36篇
  1992年   46篇
  1991年   33篇
  1990年   36篇
  1989年   21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15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1966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6年   1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71.
万梅  于占久 《生理学报》1995,47(3):231-237
血管内皮产生的内皮衍生舒张因子(endothelium-derived relaxing factor,EDRF)即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本工作分别在大鼠Langendorff离体心脏灌流模型和培养的大鼠心肌细胞上观察了NO、NO的前体物质L-精氨酸(L-Arg)、NO的前体物质L-精氨酸(L-Arg)、NO的合成阻断剂L-硝基精氨酸(L-NNA)对心肌缺血(缺氧)再灌注(复氧  相似文献   
72.
80%以上的肿瘤细胞为O~6-甲基鸟嘌吟-DNA甲基转移酶(O~6-MT)活性较高的Mer~+型,能够修复亚硝脲药物(NU)造成的DNA烷化损伤,对NU不敏感。本实验证明,用0.75,0.50和0.25mmol/L甲基亚硝脲(MNU)分别处理Mer~+型的HeLaS3,SMMC-7721和表现Mer~-型特征的Cc801,均能明显降低细胞中O~6-MT活性,从而显著提高了三种细胞对嘧啶亚硝脲和双氯乙亚硝脲的敏感性,提示降低O~6-MT活性是使用NU对Mer~+型肿瘤进行有效治疗的前提。  相似文献   
73.
74.
热休克诱导鳙鱼四倍体的研究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7  
洪云汉 《动物学报》1990,36(1):70-75
采用热休克法研究了诱导鳙鱼四倍体的可能性和处理条件。结果表明:1)恰好在卵子开始第一次卵裂前用39—42℃水浴处理1—3分钟,可获得较高频率的四倍体;2)开始处理的时间至关重要,提前或推迟处理导致几乎全部死亡或四倍体频率大大下阵;3)热休克组的孵化率显著下降,畸形率明显升高;4)含高频率四倍体的热休克组的细胞分裂和胚胎发育延迟。  相似文献   
75.
<正> (山王丌)岗通城虎Aristolochia longgangensis C.F.Liang.民间用于治疗小儿高烧,损伤,虫伤等疾病。(山王丌)岗通城虎是一新种,其化学成分还未研究过。我们对其化学成分进行了研究,报告如下: 采用热乙醇提取其总成分,然后用冷乙醇溶解,再用石油醚洗涤,不溶物用硅胶柱层析  相似文献   
76.
Effects of leaf shape plasticity on leaf surface temperature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植物生态学报》2018,42(2):202
干旱区植物叶片形态可塑性是植物适应高温干旱环境的重要生存策略, 但目前仍缺乏直观的数据予以证明。该研究应用热成像技术和图像分析技术, 同步测定真实叶片与模拟叶片的叶温、形态及风速、辐射和温度等环境参数。研究结果显示: 在干旱、高温环境下, 除了蒸腾, 叶片形态变化也是调控叶温的重要因子。干旱区植物叶片变小, 有利于加速叶片与环境的物质及热量交换, 从而达到降低叶温的目的。样地数据显示, 在高温、低风速环境下, 叶片宽度每减少1 cm, 叶片表面温度降低约2.1 ℃, 而模拟叶片叶宽度每减少1 cm, 叶片表面温度降低0.60-0.86 ℃。该研究对深入理解植物生存策略与环境适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7.
热稳定蛋白是衡量麦芽品质的重要指标,为探明青稞籽粒和麦芽热稳定蛋白的含量、蛋白质Z的组成特征以及影响条件。本研究以3份青稞和1份对照大麦品种Gairdner为试验材料,对青稞籽粒及其麦芽的热稳定蛋白进行分析与鉴定,研究了不同生态环境下青稞热稳定蛋白质含量和蛋白质Z的组成特征,同时筛选出了优异啤用品质青稞品种(品系)。结果表明,青稞发芽温度为20℃,发芽时间为72 h,培养溶液PH为5时,发芽及焙焦条件下最有利于青稞热稳定蛋白总含量及蛋白质Z的累积。利用该发芽条件筛选种植于西宁、湟源和海晏的青稞资源,发现种植于西宁的青稞种子和发芽后热稳定蛋白质总含量最低,但是焙焦后热稳定蛋白质和蛋白质Z含量最高;同时从150份青稞资源中筛选出热稳定蛋白质含量及蛋白质Z条带清晰、含量高的优异资源15份。本研究结果为酿造青稞品种选育、啤用青稞和麦芽质量评价指标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8.
目的:探讨莫西沙星联合用药方案对耐多药肺结核(MDR-TB)患者血清游离氨基酸和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9月到2018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90例MDR-TB患者,根据乱数表法将患者分为研究组(n=45)、对照组(n=45),其中对照组给予左氧氟沙星联合常规化疗治疗,研究组则给予莫西沙星联合常规化疗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痰菌转阴率、病灶吸收率、空洞闭合率、血清游离氨基酸和免疫功能,记录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情况。结果:研究组治疗18个月后的临床总有效率为71.11%(32/45),高于对照组的46.67%(21/45)(P0.05)。研究组治疗18个月后痰菌转阴率、病灶吸收率、空洞闭合率均较对照组高(P0.05)。两组患者治疗18个月后CD4+、免疫球蛋白A(Ig A)、免疫球蛋白G(Ig G)均升高,CD8+降低(P0.05),研究组治疗18个月后CD4+、Ig A、Ig G高于对照组,而CD8+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18个月后缬氨酸、谷氨酸均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总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莫西沙星联合常规化疗治疗MDR-TB的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血清游离氨基酸水平,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同时不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79.
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 HF)的主要特征在于异常的心脏收缩和(或)舒张功能,能够导致全身多脏器、多组织功能紊乱。其中HF常见的中枢系统并发症--认知功能紊乱(Cognitive Disorders, CDs)主要表现为学习能力和记忆力减退、定向力障碍以及执行力受损等;其主要病理生理机制包括:血流动力学改变及脑血流自身调节功能受损导致的脑灌注不足、自身免疫系统激活导致的神经炎症反应和神经-内分泌轴紊乱导致的内分泌紊乱等。流行病学调查发现,HF患者罹患CDs的风险明显高于非HF患者;CDs严重影响HF患者的生活质量,并显著增加不良预后的风险。本文对目前HF导致CDs的发病机制进行了详细地阐述和总结,以期有助于疾病的治疗和后续科学研究。  相似文献   
80.
目的:探讨大豆异黄酮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RhoA/ROCK2信号通路介导的氧化应激反应和神经元凋亡的影响。方法: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模型组、大豆异黄酮组。连续给药7天后,给药剂量200 mg/kg。应用中动脉栓塞再灌注模型致大鼠缺血损伤。24 h后评价大鼠神经功能,TTC染色检测脑梗死体积,试剂盒检测脑中氧化因子含量,免疫组化检测神经元损伤,Western Blotting检测RhoA/ROCK2相关蛋白含量。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神经功能评分降低(P0.05),脑梗死体积增加(P0.05),氧化因子含量增加(P0.05),神经元凋亡显著(P0.05),RhoA/ROCK2蛋白表达增加(P0.05)。与模型组相比,大豆异黄酮升高了大鼠神经功能评分(P0.05),减少的脑梗死体积(P0.05),降低脑中氧化因子含量(P0.05),抑制了神经元凋亡(P0.05),抑制了RhoA/ROCK2蛋白表达(P0.05)。结论:大豆异黄酮可以缓解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介导的氧化应激及细胞凋亡,进而减轻神经功能障碍,其机制可能与抑制RhoA/ROCK2信号通路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