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09篇
  免费   90篇
  国内免费   191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42篇
  2022年   36篇
  2021年   56篇
  2020年   41篇
  2019年   44篇
  2018年   38篇
  2017年   50篇
  2016年   49篇
  2015年   57篇
  2014年   70篇
  2013年   69篇
  2012年   52篇
  2011年   57篇
  2010年   48篇
  2009年   49篇
  2008年   35篇
  2007年   36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56篇
  2004年   37篇
  2003年   34篇
  2002年   32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30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24篇
  1996年   26篇
  1995年   32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23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7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5年   1篇
  195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病原菌与自然植物种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登义 《生态学报》1997,17(1):105-108
在自然植物种群中,病原菌与寄主植物不仅在个体发育的水平上相互作用,而且在系统发育的水平上相互作用。这后一种相互作用的不是病原菌与寄主植物的共进化。本文论述了病原菌与寄主植物共进化的主要方面原菌的致病力和寄主植物种群的遗传结构。鉴于传媒方式在进化上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还简单介绍了媒体传布的菌病的种群模型。  相似文献   
32.
本文报道了自中国土壤中分离出的一株蜡样芽胞杆菌(DM423)活菌制剂对羔羊、仔猪和鸡腹泻控制效果的流行病学分析,结果表明,蜡样芽胞杆菌的实验组的腹泻控制效果明显好于抗生素治疗组及未处置组,统计学处理具有显著意义。因此我们相信,利用蜡样芽胞杆菌制剂是一条控制人和动物腹泻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33.
BVDV(牛病毒性腹泻病毒)是一类有重要经济价值的病毒,其核酸为单链RNA。该病毒提纯以后.用苯酚-氯仿-异戊醇提取RNA.在提取的BVDy RNA中所含的DNA杂质用DNase I降解除去,然后进一步用oligo dT纤维素拄亲和层析,琼脂糖凝胶电泳等方法纯化。纯化的BVDV RNA在E.coli,poly A聚合酶的催化作用下,在3’羟基末端聚腺化。cDNA在逆向转录酶的作用下,用polyA接尾的BVDV RNA作模板,oligodT_12—18作引物合成。琼脂糖凝胶电泳结果说明它与BVDV RNA相似。该cDNA的探针用斑点杂交方法与BVDV RNA,HCV RNA和酵母tRNA杂交,BVDV RNA和HCVRNA显阳性反应,酵母tRNA显阴性反应,结果说明合成的cDNA为BVDV RNA的cDNA。BVDV和HCV同为披盖科疫病毒属成员,它们具有部分相同的抗原,因此编码病毒蛋白的RNA序列具有同源序列,本研究证实了这种假设。  相似文献   
34.
符松  单伟  马超  钟陈义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20,32(7):798-800, 804
目的研究阑尾切除术后切口感染患儿血清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和红细胞沉降率(ESR)水平变化及切口脓液病原菌分布。方法选取2014年7月至2019年7月我院收治的100例阑尾切除术后切口感染患儿为观察组,对照组选取同期来我院进行体检的80例健康儿童。对比两组对象血清CRP、PCT和ESR水平,同时分析观察组患儿阑尾切除术后切口脓液病原菌的构成。结果观察组患儿血清CRP、PCT和ESR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送检的100例脓液及脓性分泌物标本中检出细菌51例,检出率为51.00%。共分离得到病原菌55株(其中有4例为2种细菌混合感染),病原菌种类共13种,其中革兰阴性菌39株(70.91%),革兰阳性菌16株(29.09%),主要病原菌为大肠埃希菌(49.09%)、肺炎克雷伯菌(10.91%)、金黄色葡萄球菌(9.09%)和铜绿假单胞菌(5.45%)。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和铜绿假单胞菌对厄他培南、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氨曲南较为敏感。结论阑尾切除术后切口感染患儿血清PCT、CRP和ESR水平较高,主要病原菌为大肠埃希菌。  相似文献   
35.
泛素化是真核生物特有的蛋白质翻译后修饰,广泛地参与宿主细胞各种信号通路和生理过程.病原菌常通过分泌毒性效应蛋白,对泛素和泛素结合酶进行独特的共价修饰,或者利用泛素连接酶和去泛素化酶的酶学活性,调节宿主泛素化过程,从而干扰宿主细胞的信号转导,促进细菌的感染和生存.本文概述了病原菌效应蛋白调节宿主泛素化途径的主要研究进展和最新发现.  相似文献   
36.
目的探讨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病原菌分布及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和可溶性髓系细胞触发受体-1(sTREM-1)的变化。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3月至2019年5月收治的131例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进行研究,检测入选患者病原菌感染情况,同时根据患者病情分为重症组与非重症组。另选取60例同期体检对象作为对照组,比较各组患者血清sTREM-1、HMGB1水平及临床肺部感染评分(CPIS),分析血清sTREM-1、HMGB1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预测价值。结果 131例患者共检出病原菌415株,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其次是革兰阳性菌,真菌的占比最低。革兰阴性菌中以铜绿假单胞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为主,革兰阳性菌中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重症组、非重症组及对照组患者血清sTREM-1、HMGB1水平及CPIS评分依次递减,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Cochran Armitage趋势检验发现,血清sTREM-1、HMGB1水平及CPIS评分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严重程度呈线性增加趋势(Z=5.056、3.127、3.811,均P0.05)。诊断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病情严重程度时,血清sTREM-1的AUC及敏感性、特异性最高,其次是CPIS和血清HMGB1,3个指标均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有一定诊断价值。结论革兰阴性菌是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主要致病菌,血清sTREM-1、HMGB1水平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病情有一定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37.
[背景] S蛋白是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orcine Epidemic Diarrhea Virus,PEDV)的主要结构蛋白和免疫原性蛋白,在前期的研究中,本课题组在S蛋白的胞内区鉴定到2个包含线性B细胞表位的短肽。[目的] 鉴定PEDV S蛋白胞内区线性B细胞表位的最小基序。[方法] 原核表达2个短肽的每次后移1个氨基酸的系列8肽,以兔抗S蛋白血清为一抗,通过Western Blot筛选阳性反应8肽,鉴定S蛋白胞内区线性B细胞表位的最小基序。[结果] S蛋白胞内区的2个包含线性B细胞表位的短肽共享一个表位,该表位的最小基序为1371QPYE1374。同源性分析显示该B细胞表位基序为保守性表位。[结论] 确定了S蛋白胞内区线性B细胞表位的最小基序为1371QPYE1374;S蛋白抗原表位的鉴定有助于提高对其结构和功能的理解。  相似文献   
38.
炭疽病是重要的世界性植物病害,造成大豆、绿豆等品质变劣,产量损失严重。本文综述了国内外大豆炭疽病的发生情况、炭疽菌种类及其特征,为了解该病的流行病学和科学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9.
【目的】本研究旨在明确甜菜夜蛾Spodoptera exigua半胱天冬酶(caspase)在细胞凋亡诱导剂诱导和病原微生物胁迫下的表达模式,为丰富鳞翅目昆虫细胞凋亡机制研究奠定基础。【方法】利用RT-PCR技术从甜菜夜蛾3龄幼虫体内扩增两个半胱天冬酶基因(SeCasp-3和SeCasp-4)编码区的全长;利用qPCR技术分别检测两个半胱天冬酶基因在细胞凋亡诱导剂过氧化氢(hydrogen peroxide, H2O2)(100 μmol/L)、放线菌素D(actinomycin D, ActD)(10 μg/mL)和地塞米松(dexamethasone, DEX)(50 μg/mL)诱导后甜菜夜蛾脂肪体细胞中及病原菌苏云金芽孢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 kurstaki (Btk)(108个细菌/mL)、大肠杆菌TG1菌株Escherichia coli TG1 (E. coli TG1)(108个细菌/mL)、烟芽夜蛾囊泡病毒3h株(Heliothis virescens ascovirus 3h, HvAV-3h)(1.16×1011个基因组拷贝/mL)和苜蓿银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Autographa californica multiple nucleopolyhedrovirus, AcMNPV)(5 000 OBs/μL)感染后甜菜夜蛾3龄幼虫体内的表达模式。【结果】SeCasp-3(GenBank登录号: MW183334)的编码区长942 bp,共编码313个氨基酸;SeCasp-4(GenBank登录号: MW183335)的编码区长843 bp,共编码280个氨基酸。SeCasp-3和SeCasp-4的假定蛋白序列与家蚕Bombyx mori Dronc的氨基酸序列一致性分别为45.54%和58.46%,且SeCasp-3和SeCasp-4之间具有较高的同源性。SeCasp-3和SeCasp-4在不同化学物质诱导下的甜菜夜蛾脂肪体细胞中的表达模式存在明显差异,在100 μmol/L H2O2和10 μg/mL ActD处理后24和48 h,脂肪体细胞中SeCasp-3和SeCasp-4的相对表达量均显著升高;50 μg/mL DEX处理后24和48 h,SeCasp-3的相对表达量未见显著变化,但SeCasp-4的相对表达量升高了数千倍。在不同病原微生物感染后的甜菜夜蛾3龄幼虫体内,SeCasp-3和SeCasp-4的表达模式基本相同。一般线性模型的分析结果表明,Btk和E. coli TG1的感染不造成SeCasp-3和SeCasp-4相对表达量的显著变化,而HvAV-3h和AcMNPV的感染则显著抑制了这两个基因的表达。【结论】本研究鉴定了两个甜菜夜蛾半胱天冬酶基因,并分析了其对细胞凋亡诱导剂和病原微生物感染的表达响应,为进一步探究半胱天冬酶功能和昆虫细胞凋亡过程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0.
病原菌的快速准确检测是实现疫情高效防控、疾病精准治疗、污染环境及时处置的关键。而现有的病原菌现场快速检测技术,主要以定性分析为主,假阳性/假阴性受到诟病,检测准确性仍有待提升,亟待发展基于新原理、新方法的病原菌快速检测技术。基于CRISPR(clustered regularly interspaced short palindromic repeats)的生物传感技术因具有高灵活性(对不同的基因靶点只需改变crRNA序列)、高特异性(单碱基分辨)、高灵敏(优于10-18 mol/L浓度)、可编程、可模块化、低成本、可在各种体外介质中高效稳定运行等独特优势,打破了传统分子诊断与检测技术的局限性,正在成为下一代病原菌检测技术的引领者。在该技术中,Cas效应蛋白被用作高特异性的序列识别元件,结合不同的生物传感机制,即可用于病原菌的高特异性快速灵敏检测。在总结CRISPR/Cas生物传感技术原理的基础上,综述了用于病原菌检测的CRISPR/Cas12和CRISPR/Cas13生物传感技术研究进展。通过阐述CRISPR/Cas生物传感技术在实际应用中面临的挑战,展望其未来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