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篇
  免费   45篇
  国内免费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摘要 目的:建立植入了骨修复材料小型猪腰椎椎体骨组织标本的不脱钙病理组织切片制备方法。方法:将含骨修复材料的腰椎椎体骨组织标本进行分割暴露组织切面,梯度浓度乙醇脱水后经Technovit 7200 VLC光聚树脂浸润,经黄蓝光共同辐照进行光聚合包埋,借助硬组织病理切磨系统制备含骨修复材料不脱钙病理组织切片。结果:结果显示通过上述方法制备的病理组织切片,经苏木精-伊红(HE)染色及甲苯胺蓝染色后光学显微镜下观察能较好地显示骨的各种组织细胞结构,可清晰的观察到骨小梁的走向及连接情况。结论:研究建立了含骨修复材料骨组织标本病理组织切片制备方法,实现了含骨修复材料不脱钙骨组织病理切片的制备,经病理染色后实现了带植入物的组织学观察,为生物材料及医疗器械动物试验研究提供了新的病理检测手段及组织学评价途径。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伤椎置钉联合短节段内固定与单纯短节段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临床疗效、固定效果及其对患者炎症反应和脊髓损伤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3月到2016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94例,根据手术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分为伤椎置钉组(40例)和短节段内固定组(44例)。短节段内固定组患者采用单纯后路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进行治疗,伤椎置钉组采用伤椎置钉联合后路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伤椎前沿高度比、Cobb’s角、伤椎椎体楔形变角、视觉模拟评分(V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炎性因子指标、脊髓损伤指标及术后并发症。结果:伤椎置钉组的手术时间长于短节段内固定组(P<0.05),术后6个月、术后12个月伤椎置钉组的伤椎前沿高度比明显高于短节段内固定组,Cobb’s角、伤椎椎体楔形变角明显低于短节段内固定组(P<0.05),术前、术后1周、术后6个月、术后12个月两组患者的VAS评分和OD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两组患者血清中IL-1β、IL-6、IL-8、TNF-α和pNF-H、NSE、S100β、GFAP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间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伤椎置钉联合后路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可有效改善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的椎体高度、Cobb’s角和伤椎椎体楔形变角,并且不会增加脊髓损伤和机体的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思维导图引导康复锻炼对胸腰椎肿瘤术后功能恢复的干预效果,为患者术后的康复提供指导。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1月-2019年12月期间我院200例胸腰段肿瘤术后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研究组采用思维导图引导康复锻炼措施,对照组采用常规术后康复锻炼措施。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腰背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社会生活生存质量及康复质量的评分结果。结果:干预后研究组生活自理能力、疼痛情况、站立、坐位、步行、睡眠情况、社会生活的Oswestry功能障碍(ODI)指数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Barthel指数以及Fugl-Meyer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评分与生存质量测定量表(QOLI)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患者的躯体症状、心理状态及康复状况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思维导图引导康复锻炼对胸腰椎肿瘤术后功能恢复有着较为理想的效果,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4.
摘要 目的:观察椎间融合复位联合骨水泥强化椎弓根螺钉治疗老年重度腰椎滑脱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于2016年3月~2019年3月期间收治的老年重度腰椎滑脱患者92例,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可将患者分为A组(n=44)和B组(n=48),A组给予椎弓根螺钉联合椎间融合复位治疗,B组给予骨水泥强化椎弓根螺钉联合椎间融合复位治疗,对比两组视觉疼痛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及日本骨科协会(JOA)腰腿痛评分、临床指标、滑脱距离、滑脱率、椎间隙高度、椎间融合率、椎间孔高度、并发症及螺钉松动情况。结果:术后12个月,两组VAS、ODI、JOA评分均下降,且B组低于A组(P<0.05)。两组术中出血量对比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B组手术时间长于A组,住院时间短于A组,椎间融合率高于A组(P<0.05)。术后12个月,两组滑脱距离、滑脱率均下降,且B组小于A组(P<0.05)。术后12个月,两组椎间隙高度、椎间孔高度均升高,且B组高于A组(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组间对比无差异(P>0.05)。结论:老年重度腰椎滑脱患者椎间融合复位联合骨水泥强化椎弓根螺钉治疗,虽一定程度上延长了手术时间,但可促进临床症状,改善椎间高度及腰椎滑脱程度,缩短住院时间,且不增加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用micro-CT方法,评估中等强度跑台运动对去卵巢大鼠腰椎微结构的影响。方法将30只3月龄雌性SD大鼠按体重分层后随机分为假手术、去卵巢静止和去卵巢运动三个组。运动组每周进行4次45min、速度18 m/min、坡度5°的跑台训练。正式运动处理14周时,取第2腰椎检测骨密度,取第4腰椎行micro-CT分析及三维结构重建;取第3腰椎椎体进行椎体压缩实验。结果去卵巢运动组第2腰椎骨密度、第3腰椎最大载荷、最大应力和弹性模量以及第4腰椎骨小梁体积和骨小梁数目显著高于去卵巢静止组,骨小梁分离度显著低于去卵巢静止组,而骨小梁厚度无显著变化。结论中等强度跑台运动能改善去卵巢大鼠腰椎的微结构。  相似文献   
6.
腰椎退行性滑移是致腰腿痛的常见原因之一。以往一直未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目前对退行性腰椎滑移的诊断上仍有很多争议。影像学检查是诊断本病的重要手段,文章收集了近几年82例患者95个腰椎退行性滑移的X线检查资料结合文献分析,以期对本病的诊断及病因进一步的认识。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后路减压内固定融合矫形治疗退变性腰椎侧凸伴椎管狭窄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2009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退变性腰椎侧凸伴椎管狭窄患者按照手术方法分为两组,实验组进行后路减压内固定融合矫形术治疗,对照组进行单纯后路减压固定矫形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术前、术后6个月和18个月的Cobb角、腰椎前凸角、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情况,SRS-22国际标准量表评分情况以及出血量情况。结果:实验组术后18个月的Cobb角、腰椎前凸角分别为(16.8±5.16)°和(36.8±5.82)°,均分别低于对照组的(20.2±6.61)°和(41.2±5.67)°,且均低于术前(P0.05),而术前及术后6个月时两组比较无差异(P0.05);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和18个月的JOA评分、VAS评分比较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且组间比较显示,术后18月两组比较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SRS-22国际标准评估量表显示,术后18个月两组患者的自理能力、自我评价、精神状态方面无显著差异(P0.05),而疼痛情况存在显著差异(P0.05)。两组术中出血量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后路减压内固定融合矫形术治疗退变性腰椎侧凸伴椎管狭窄疗效显著,且后路减压内固定融合矫形术在改善患者的腰椎侧凸程度、功能障碍及疼痛程度方面优于单纯后路减压矫形内固定术,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多层计算机断层扫描(Multi-slice computed tomography,MSCT)具有时间及空间分辨率高的特点已经被广泛应用于脊柱术后评价,然而,因为术中植入金属植入物,CT图像由于其成像原理的限制,其图像质量受到金属植入物的严重影响,金属伪影大多来源于量子噪声、散射线和射束硬化效应,降低图像的对比度,使细微解剖结构显示不清,从而使得感兴趣区域的检测能力降低,其图像质量明显下降,甚至使临床医师做出错误的诊断,因此,为了做出更准确的腰椎术后并发症诊断和术后评估,使金属伪影最小化成为关键。能谱CT及其扫描及重建技术可以有效的去除腰椎术后产生的金属伪影,改善图像质量,本文能谱CT在腰椎术后金属伪影去除方面的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椎弓根钉棒系统加植骨融合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并脊髓损伤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3月至2014年12月,采用椎弓根钉棒系统加植骨融合治疗93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并脊髓损伤患者的资料,男56例,女37例。致伤原因:交通事故伤27例,高处坠落伤47例,重物压伤19例。骨折节段:L1骨折22例,L2骨折16例,L3骨折6例,T11骨折15例,T12骨折34例。结果:本研究共93例患者,所有患者经过一般12个月的随访,其中平均随访13.8月(10-16月)。与术前相比,患者术后6个月伤椎前缘高度比值明显增加,Cobb角值和椎管占位率明显降低(t=6.167,7.241,7.143,P0.05)。术后12个月伤椎前缘高度比值明显增加,Cobb角值和椎管占位率明显降低(t=9.345,11.541,11.263,P0.05)。且患者术后12个月与术后6个月在伤椎前缘高度比值、Cobb角、椎管占位率上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9.632,8.154,7.415,P0.05),根据Frankel神经分级,术后大部分患者神经功能有所恢复。其中,Frankel分级为A的患者有35例恢复,术后有效恢复率为87.5%;B级患者有25例恢复,术后有效恢复率89.3%。C级和D级患者术后有效恢复率均为100%,B,C,D级患者与A级患者有效恢复率相比,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x~2=0.051,2.196,1.253,P0.05),随访12个月期间,2例患者术后5个月出现内固定物松动,1例术后12个月发生螺钉断裂,其余患者无伤口感染、肺部感染、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发生。结论:椎弓根钉棒系统加植骨融合能有效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并脊髓神经损伤,术后患者神经功能恢复较好,并发症较少,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0.
为了系统评估高粘度骨水泥的应用对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微创治疗术中渗漏发生率的影响,本研究选取所在医院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间采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60例,按随机盲取法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各30例,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资料及住院时间。术后均随访6个月,分别在术前、术后1周、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时,对两组患者进行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定,观察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的疼痛程度及运动功能。并进行CT复查,以确定伤椎高度、Cobb角情况及骨水泥渗漏发生情况及其它并发症情况。于末次随访采用满意度评定量表,评定手术治疗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实验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3 d引流量及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随访期间两组均未见失访病例,实验组渗漏率6.67%低于对照组23.33%(p0.05),未见其它并发症发生。两组术前伤椎椎体高度、Cobb角及VAS、ODI指数对比,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术后不同时间伤椎Cobb角及VAS、ODI指数与同组术前同指标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术后1周、3个月、6个月Cobb角及VAS、ODI指数均低于对照组同期(p0.05),末次随访实验组总满意度高达96.67%,高于对照组73.33%(p0.05)。研究结果初步表明,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微创治疗术中应用高粘度骨水泥可降低渗漏发生率,提高脊柱功能,减轻术后疼痛,提高患者术后满意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