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7篇
  免费   4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通过对山东济宁煤田东区太原组类动物群的系统研究 ,共鉴定出类化石 15属 10 8种。根据类化石在地层中的分布和垂向的变化规律 ,自上而下建立一个带三个亚带 :Pseudoschwagerina带 ,3)Boultoniawillsi Schwagerinacervicalis亚带 ,2 )Pseudofusulinasphaeroidea Schwagerinaneolata亚带 ,1)Rugosofusulinacom plicata Quasifusulinalongissima亚带。通过与邻区及华北部分地区对比 ,本区太原组类动物群的地质时代为早二叠世早期 ,本区石炭 二叠系应置于太原组第十一层灰岩之底  相似文献   
92.
黑龙江伊春早寒武世西伯利亚型动物群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记述黑龙江伊春地区早寒武世含多门类小壳化石的三叶虫为主的动物群,并依据东北北部及其紧邻俄罗斯境内的寒武纪地层及动物群特征,论证了东北北部地区的沉积-生物-构造古地理属于西伯利亚构造域,华北与西伯利亚两大构造域的对接主带应在二连浩特-西拉木伦-长春-延吉-符拉迪沃期斯克一线。  相似文献   
93.
中国南方早更新世主要哺乳动物群层序对比和动物地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南方早更新世哺乳动物群中学术界十分关注是含巨猿的"巨猿动物群"。上世纪50年代广西仅发现个别有确切层位的巨猿地点,现已扩展到鄂、桂、黔、琼和渝5省市12个地点;同时也发现了重要的人猿超科化石及文化遗存。这对探讨人类进化和古文化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依动物群和年代学的研究,本文将早更新世哺乳动物群划分为早、中、晚三期。根据多重地层划分和对比,文中对含哺乳动物主要层位(遗址)的厘定、层序对比提出了一些不同的意见,以供讨论;同时对我国南北动物地理区系间过渡带作了必要的阐明。  相似文献   
94.
95.
贵州寒武纪黔东世杷榔组腕足动物由3属3种组成,其中含2新种,均属舌形贝亚门,包括舌形贝类的Lingulellotreta malongensis(Rong,1974)、博茨傅徒贝类的Diandongia circularis sp.nov.和隐孔贝类的Askepasma transversalis sp.nov.。化石产自黔东地区凯里市、剑河交榜、台江革一等地杷榔组中Arthricocephalus chauveaui-Changaspis elongata三叶虫组合带。杷榔组腕足动物组合与云南黑林铺组和乌龙箐组腕足动物组合较为相似,均含有舌形贝类、博茨傅徒贝类和神父贝类的代表。起源于早寒武世筇竹寺期的Lingulellotreta malong-ensis不仅延伸进入了沧浪铺期,还出现在较深水的陆棚斜坡环境,其演化在区域和时代分布上具有一定的继承性。杷榔组Diandongia circularis sp.nov.的发现是云南早寒武世Diandongia腕足动物辐射演化适应更宽环境的结果。Askepasma Laurie,1986仅见于澳大利亚中部Amadeus盆地Todd河早寒武世白云岩中,杷榔组该属化石的发现,可扩展其地理分布,增加该属动物分类学的新信息。  相似文献   
96.
西藏申扎木纠错地区的上二叠统碳酸盐岩地层是近年来新发现的重要地层,但其中的有孔虫动物缺乏系统研究.本文研究了申扎木纠错剖面下拉组上部灰岩中有孔虫动物群的组成及古生物地理意义.共鉴定出有孔虫类26属52种,其中?类4属7种;有孔虫动物群主要由 Reichelina,Codonofusiella,Dunbarula,Col...  相似文献   
97.
安徽淮南老鹰山下、中寒武统界线及三叶虫动物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袁金良  李越 《古生物学报》1999,38(4):407-422
详细记述安徽淮南老鹰山下、中寒武统界线剖面及所咕叶虫动物群,提出在华北及东北南部地台区划分下,中寒武统界线新定义。即三叶虫Pagetia(Sinopagetia)的首次出现作为中寒武世的开始;描述5科22属(亚属)34种及未定种,包括2新属16新种。  相似文献   
98.
首次记载云南镇雄奥陶系顶部尾坝层(赫南特晚期)硅化腕足类,命名其为幼始准携螺贝群落(Eospirigerina putilla Community)。将它与贵州毕节、仁怀观音桥层的德姆贝-褶窗贝群落(Dalmanella–Plectothyrella Community)[赫南特早中期赫南特贝动物群(Hirnantia Fauna)碳酸盐相浅水代表]比较表明,两者面貌差异显著。确认尾坝层腕足类化石群与中国黔北、赣东北和浙西,以及美国、加拿大、瑞典、挪威、俄罗斯、澳大利亚等地赫南特晚期至鲁丹期的化石同属于晚奥陶世大灭绝后第一个动物群,即埃吉伍德-华夏动物群(Edgewood–Cathay Fauna)。它与Hirnantia动物群在组成、多样性、优势度、生态分异、生物地理及共生生物等区别很大。大灭绝第一幕发生后,显生宙历时最短、源自高纬海域、适应冷凉水环境的“机会主义者”——赫南特贝动物群“如鱼得水”,广布全球,却在第二幕降临后,整体灭绝,成为两幕之间海洋底栖生物群演化的一个鲜明标志。此后,诞生了埃吉伍德-华夏动物群,它以世界性、延限历程长的减缩型(含复活型)属种占优势,新生属很少,体现...  相似文献   
99.
贵州台江中寒武世凯里动物群保存环境初探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以多种方法和分析成果论证台江县革东的凯里组形成于水深90-200m,属温暖、透光、水深较大、沉积速率较高的陆棚环境,海底表面处于氧化还原界面附近,该环境较有利于生物繁衍。通过对多门类化石保存特征分析,近似地恢复生物群,划分出4个埋藏相和6个埋藏亚相。凯里动物群的保存条件可归结为:生物原生活于陆棚泥表面或水中,因陆棚水体能量较海底表面接近氧化-还原界面,内栖生物少,生物扰动及食腐行为很少发生,防止埋  相似文献   
100.
浙江西天目山华严洞的动物化石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1983年5至6月间,在浙江临安县西天目山华严洞堆积中,采集到15种动物化石,其中14种是哺乳动物。动物化石的组合性质是属于华南大熊猫-剑齿象动物群,而时代当为晚更新世早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