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13篇
  免费   540篇
  国内免费   86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55篇
  2022年   59篇
  2021年   68篇
  2020年   78篇
  2019年   70篇
  2018年   53篇
  2017年   111篇
  2016年   109篇
  2015年   109篇
  2014年   161篇
  2013年   113篇
  2012年   133篇
  2011年   131篇
  2010年   76篇
  2009年   59篇
  2008年   81篇
  2007年   51篇
  2006年   51篇
  2005年   56篇
  2004年   51篇
  2003年   38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严若谷  石梅  黄俭  许坚 《蛇志》2023,(1):42-46+72
目的 既往研究显示,甲状腺手术中应用神经监测以保护喉返神经仍存在争议。本文对比甲状腺手术中应用喉返神经监测与常规解剖暴露的差异,探讨术中喉返神经监测对喉返神经暂时性损伤及永久性损伤的保护作用及临床价值。方法 收集2018年1月至2022年12月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万方及维普数据库发表的与神经监测对甲状腺手术中喉返神经保护作用相关的文献,使用Stata 14.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文献18篇,病例数12 877例,其中神经监测喉组7 718例,常规解剖暴露组5 159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在甲状腺手术中,神经监测与常规解剖显露喉返神经相比,能减少喉返神经暂时性损伤(OR=0.524,95%CI:0.370~0.742,P<0.001)及永久性损伤(OR=0.371,95%CI:0.235~0.584,P<0.001)。试验序贯分析显示纳入研究的总样本足够。结论 神经监测在甲状腺手术中对喉返神经暂时性损伤和永久性损伤均具有保护作用,尤其在甲状腺癌复发等2次手术时,对喉返神经保护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2.
摘要 目的:分析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AD)孙氏手术患者术后血流感染(BSI)的影响因素,并探讨术前血清降钙素原(PCT)、白细胞介素-6(IL-6)、D-二聚体(D-D)对术后发生BSI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2年1月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236例接受孙氏手术的Stanford A型AD患者,根据术后是否BSI分为BSI组和非BSI组。收集患者基础资料和实验室指标,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Stanford A型AD孙氏手术患者术后发生BSI的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PCT、IL-6、D-D水平对Stanford A型AD孙氏手术患者术后发生BSI的预测价值。结果:BSI组年龄≥60岁、糖尿病史、机械通气、气管切开、人工瓣膜植入比例和术后24 h引流量、血清C反应蛋白、PCT、IL-6、D-D水平高于非BSI组,手术时间、心包纵隔管保留时间长于非BSI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0岁、糖尿病史、机械通气、气管切开、术后24 h引流量上升,血清PCT、IL-6、D-D水平上升为Stanford A型AD孙氏手术患者术后发生BSI的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清PCT、IL-6、D-D三项联合预测的Stanford A型AD孙氏手术患者术后发生BSI的曲线下面积大于单独预测。结论:年龄、糖尿病史、机械通气、气管切开、术后24 h引流量、血清PCT、IL-6、D-D水平是Stanford A型AD孙氏手术患者术后发生BSI的影响因素,术前血清PCT、IL-6、D-D水平可作为Stanford A型AD孙氏手术患者术后发生BSI的辅助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3.
摘要 目的:对比经皮椎间孔镜手术不同入路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5月至2020年5月我院收治的80例单节段LDH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接受经皮椎间孔镜手术,根据手术入路的不同,分为经椎间孔入路(PETD)组和经椎板间入路(PEID)组,每组均40例。比较两组的手术相关指标、术后恢复指标、手术前后的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和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以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PEID组的手术时间短于PETD组,X线透视次数少于PET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术中出血量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ETD组的术后卧床时间短于PEI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术后1 d直腿抬高试验角度、住院时间、复发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1 d、术后3个月、术后12个月的ODI评分、VAS评分均低于术前,且呈降低趋势(P<0.05);同一时间点两组间ODI评分、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并发症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ETD和PEID经皮椎间孔镜手术治疗单节段LDH总体疗效和安全性接近,PETD可缩短术后卧床时间,PEID的操作难度更低、可减少手术时间和X线透视次数。临床中应视患者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入路。  相似文献   
14.
摘要 目的:研究丙泊酚联合七氟醚麻醉在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手术患儿中的心肌保护作用及对苏醒质量和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1月~2022年4月期间在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接受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手术患儿96例,按照双色球法将患儿分为对照组(n=48,接受瑞芬太尼、丙泊酚麻醉)和观察组(n=48,接受丙泊酚、七氟醚麻醉)。对比两组患儿心率、呼吸频率、平均动脉压、苏醒质量、心肌损伤指标、应激反应指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两组置喉罩时(T1)~拔除喉罩(T4)时间点心率、呼吸频率、平均动脉压下降后升高,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同时间点(P<0.05)。观察组的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毕、术后24 h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CK-MB)、心肌肌钙蛋白(cTnI)升高后下降,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同时间点(P<0.05)。两组术毕、术后24 h血糖、皮质醇升高后下降,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同时间点(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组间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丙泊酚联合七氟醚麻醉应用于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手术中,可减轻患儿的应激反应,稳定机体血流动力学波动,同时还可发挥心肌保护作用,提高苏醒质量。  相似文献   
15.
摘要 目的:探讨自体输血与异体输血对创伤性颅脑损伤(TBI)开颅手术患者凝血功能、细胞免疫功能和神经损伤标志物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4月~2022年5月期间在本院行开颅手术的120例TBI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输血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异体输血组(n=58,异体输血)和自体输血组(n=62,自体输血),观察两组临床指标、细胞免疫功能、凝血功能、神经损伤标志物和不良反应发生率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手术出血量、输血量、输注含凝血成分血制品比例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自体输血组出院时CD3+、CD4+、CD4+/CD8+高于异体输血组,CD8+低于异体输血组(P<0.05)。两组出院时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组间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自体输血组出院时S100钙结合蛋白B(S100B)、神经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GFAP)、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低于异体输血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组间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自体输血用于TBI开颅手术患者,对患者的凝血功能影响较小,同时还可改善机体细胞免疫功能,降低神经损伤标志物水平。  相似文献   
16.
摘要 目的:评估电针预处理对行下肢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术后心血管不良事件、恢复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行下肢关节置换术(膝关节置换或髋关节置换)的老年患者7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在全麻诱导前30 min于手术准备间予双侧内关、列缺、足三里电针治疗,对照组单纯行全身麻醉。两组全麻诱导后均采用静吸复合麻醉。记录气管插管时(T1)、手术开始后10 min(T2)、拔管后10 min(T3)时的血流动力学参数(HR、MAP、RPP),术后24 h的心血管不良事件、VAS评分、恢复质量(QoR40)的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T1、T2、T3三个时间点的HR、MAP、RPP均明显降低(P<0.05);试验组术后24 h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VAS评分以及术后QoR40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麻醉前电针预处理内关、列缺、足三里可以有效的降低患者心率、血压和心肌氧耗量,降低机体对围术期应激的反应,从而降低围术期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提高麻醉的安全和质量。  相似文献   
17.
提出一种新型制备电泳方法即多通道流动电动电泳技术,建立了微机控制的电泳设备,考查了操作条件对设备分离效率的影响。应用该技术进行牛血清清蛋白(BSA)-牛血红蛋白(HBB)混合物的连续分离,每小时从含BSA、HBB备37.Omg的蛋白质混合物中分离出13.6mg的BSA和20.Omg的HBB。应用该技术进行尿激酶粗品的纯化,可将其比活力由4 000IU/mg提高到4×104IU/mg以上.产量在10×104IU/h以上。将该技术与(NH4)SO- 沉淀方法结合,从15ml免疫鼠血清中分离出12.5mg高纯度尿激酶抗体IgG,产量为2.1mg/h。上述结果证明多通道流动电泳技术其有分离速度快、精度高和可操作性好等优点,在生物产品分离领域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何富强  王金科 《蛇志》1996,8(2):36-37
甲状腺机能亢进并重症肝炎的观察(附二例报告)何富强,王金科,李孟英解放军第三○三医院530021例1女,32岁。因乏力,纳差,厌油,尿黄7天入院。患者三月前因多食,多饮,多尿,消瘦二月,在门诊查T3、T4明显增高,B超提示:双侧甲状腺弥漫性肿大,诊为...  相似文献   
19.
甲状腺机能亢进症(以下简称甲亢),是一种常见疾病,目前最好的治疗方法仍是行甲状腺次全切除,但术前必须充分做好服药准备,这样才能避免术后甲状腺危象的发生。我院自1992年1月~1993年12月收治45例甲亢患者,术前同时用心得安复方碘溶液西药口服准备,无1例甲状腺危象发生。现作如下分析讨论。 一、临床资料 1.一般资料:本组收治45例患者,男8例,女37例,男与女之比为1∶4.6。年龄最小15岁,最大46岁,平均年龄27.8岁,其中20~30岁37例,占本组病例82.2%。病程最短2个月,最长  相似文献   
20.
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的形态学变化与碘缺乏病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碘缺乏病是世界上广泛分布和侵犯人数最多的甲状腺功能低下的地方病。利用光镜、电镜、组织化学、免疫组织化学及免疫荧光等方法研究低碘时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脑及隔蜗的形态学变化,为碘缺乏病的发病机理与诊治提供形态学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