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碘缺乏病是世界上广泛分布和侵犯人数最多的甲状腺功能低下的地方病。利用光镜、电镜、组织化学、免疫组织化学及免疫荧光等方法研究低碘时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脑及耳蜗的形态学变化,为碘缺乏病的发病机理与诊治提供形态学资料。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以食管累犯为首发症状的甲状腺乳头状癌的临床表现、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 报道一例甲状腺乳头状癌转移至食管,并首先以食管部位为首发临床症状的病例进行组织学形态、免疫表型分析,并文献复习。结果 患者女性,44岁。因颈部不适,外院电子胃镜提示食管隆起病变,活检:镜下见上皮细胞成乳头状增生,可见明显纤维血管轴心,细胞围绕纤维血管轴心生长,较小,核稍深染,部分区域可见明显核仁。免疫组织化学示甲状腺肿瘤标记物:TPO、Tg、TTF-1、Galectin-3均为阳性,我院会诊考虑为甲状腺乳头状癌转移。随后入我院就诊,行甲状腺检查发现甲状腺结节,手术切除甲状腺组织后病理检查为甲状腺乳头状癌。结论 甲状腺乳头状癌较常见,但首先以食管部位临床表现为首发症状的较少,因此,应注意根据组织形态学、免疫组织化学及临床相关资料,鉴别诊断食管异位甲状腺癌变及原发甲状腺癌侵犯食管,避免误诊。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高级灵长类动物绒猴为研究对象,在国内首次成功地复制了低碘动物模型,对低碘喂养12个月的绒猴进行了血清激素测定,甲状腺重量及甲状腺形态学观察,并应用MIAS-300型图像分析系统测量甲状腺滤泡、滤泡腔的体视学指标。结果表明,低碘组绒猴血清FT3、FT4、TT3、TT4均低于对照组。甲状腺肿大,滤泡增生密集,滤泡腔变小,胶质减少,上皮细胞增生肥大呈高柱状。体视学指标测量结果表明,低碘组滤泡及滤泡腔的体密度(Vv)、表面积密度(Sv)、平均体积(VQ)、平均表面积(SQ)低于对照组,数密度(Nv)、比表面(S/V)高于对照组。而两组的形状因子(SF)无显著性差别。本研究表明绒猴是复制碘缺乏病动物模型的良好动物。  相似文献   

4.
自由基引发的生物膜不饱和脂肪酸脂质过氧化反应涉及多种疾病过程,多年来检测脂质过氧化反应一直沿用生物化学(如硫代巴比妥酸法测定丙二醛)或生物物理技术(如分光光度法测定共轭双烯)。自从冷Schiff组织化学染色技术用于自由基研究以来,使形态学方法研究脂质过氧化反应成为可能,当前,应用冷Schiff组织化学法进行组织细胞的脂质过氧化反应检测大多限于动物实验研究,本研究对多种人体离体新鲜组织的冰冻切片应用冷Schiff组织化学法进行检测,未发现被组织存在组织化学水平上的脂质过氧化反应;胆对被测组织人为施加氧化攻击(用Fe-NADPH促氧化剂孵育)后,肝、肾及胃的泌酸细胞与其它组织相比呈现较明显的脂质过氧化反应;皮肤、脂肪组织几科不出现脂质过氧化反应;甲状腺C细胞、肌肉、骨骼等与钙代谢、贮存及利用相关的组织也出现较明显的脂质过氧化反应。结论:冷Schiff组织化学方法检测人体组织脂持过氧化反应具有简便易行、同时可以形态学定位的优点,在医学生物学、肿瘤学及老年医学研究中具有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肥大细胞(mast cell,MC)及类胰蛋白酶(tryptase)与甲状腺肿瘤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的相关性及其对甲状腺癌发生发展的影响。方法:采用甲苯胺蓝组织化学染色和PV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对116例甲状腺癌、56例甲状腺腺瘤和10例正常甲状腺组织中MC和tryptase及其CD31的表达进行了检测;对MC和tryptase与MVD的关系进行了统计学分析。结果:甲状腺肿瘤中MC的数量和tryptase阳性表达高于正常甲状腺,而且与肿瘤的类型有关(P<0.01);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显示各组甲状腺组织MC数量和tryptase表达与MVD呈正相关(r=0.900,r=0.636,P<0.05)。结论:MC及其分泌的tryptase有促进血管新生的作用,因而可促进甲状腺肿瘤的浸润和转移。  相似文献   

6.
甲状腺球蛋白免疫组织化学在甲状腺癌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甲状腺球蛋白(thyroid globulin,Tg)是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合成的一种大分子糖蛋白。甲状腺滤泡上皮起源的甲状腺癌,约占甲状腺恶性肿瘤的80%,这些癌细胞可以不同程度的合成Tg,在癌细胞胞浆中可见Tg分布状况。本文利用制备的抗人甲状腺球蛋白单克隆抗体建立甲状腺球蛋白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判断甲状腺滤泡细胞源性癌有特异诊断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甲状腺浆细胞瘤的病理学特点及临床表现。方法:对1例甲状腺浆细胞瘤进行组织学表现、免疫组化染色观察及文献复习。结果:组织学特点:肿瘤细胞成分单一,大多数为分化较为成熟的肿瘤性浆细胞,胞核圆形或卵圆形,大小较一致,常偏位,染色质呈车辐状或钟面状。免疫组化特点:肿瘤细胞表达CD20(++)、CD79a(+)、CD38(++)、CD138(+)、κ链(++)。结论:甲状腺浆细胞瘤是甲状腺一种少见的肿瘤,应同炎症反应的浆细胞增生及低分化癌、淋巴瘤、髓样癌等相鉴别,可以通过免疫组化染色及形态学观察进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ABCG2蛋白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武汉大学人民医院2000-2006年手术切除及活检的甲状腺乳头状癌标本40例和甲状腺腺瘤标本20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甲状腺乳头状癌和甲状腺腺瘤组组织内ABCG2蛋白的表达.利用HPIAS-2000图像分析系统测定ABCG2蛋白在甲状腺乳头状癌及甲状腺腺瘤中表达的平均光密度和平均阳性面积率.结果 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ABCG2蛋白呈高表达;甲状腺腺瘤中ABCG2蛋白呈低表达;图像分析结果显示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ABCG2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的高表达可能参与了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发生、发展,而且其在癌组织中的高表达可能参与了甲状腺乳头状癌化疗过程中多药耐药形成.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膜细胞骨架链接蛋白Ezrin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生存期关系的研究。方法收集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和武汉大学中南医院病理2000-2006年手术切除及活检的甲状腺乳头状癌标本40例和甲状腺腺瘤标本20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各组组织内Ezrin蛋白的表达。利用HPIAS-2000图像分析系统测定Ezrin蛋白在甲状腺乳头状癌及甲状腺腺瘤中表达的平均光密度和平均阳性面积率,并结合临床资料进行总生存期分析。结果 1.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Ezrin蛋白呈高表达;甲状腺腺瘤中Ezrin蛋白呈低表达;图像分析结果显示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2.Ezrin蛋白表达强阳性组总生存期均短于表达弱阳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Ezrin蛋白与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发生、发展及临床预后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甲状腺转移性肾透明细胞癌(clear cell renal carcinoma,CCRC)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结合文献复习,对1例甲状腺转移性肾透明细胞癌的组织病理学、免疫组织化学特点进行分析。结果本例患者为72岁老年女性,发现甲状腺肿物1月入院。彩超检查示:双侧甲状腺结节。大体:肿瘤切面灰黄色,质中,包膜完整。镜下:肿瘤细胞呈圆形,胞浆透亮,核小而圆,排列呈巢状和腺泡状,间质纤维组织较少,有血窦散在。免疫表型:瘤细胞主要表达CD10,CK(L),EMA,Vimentin,Ki-67增殖指数约5%。结论甲状腺转移性CCRC为一种较少见的肿瘤,患者通常起病隐匿,易误诊,需通过病理组织学观察及免疫组织化学标记为其正确诊断提供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11.
为探讨甲状腺上皮样血管内皮瘤的病理形态特征、免疫表型和鉴别诊断,对2例甲状腺上皮样血管内皮瘤进行临床资料分析、随访,并观察其病理形态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分析。2例甲状腺上皮样血管内皮瘤均位于甲状腺下极,实性,切面暗红色,镜下由增生的血管内皮细胞构成,具有上皮样细胞形态,胞浆较丰富,嗜酸性,多呈空泡状,细胞间可见血管腔,免疫组化:CD34(+)、Vim(+)、细胞角蛋白(cytokeratin,CK)(-)、甲状腺球蛋白(thyroid globulin,TG)(-)。上皮样血管内皮瘤是一种罕见的甲状腺肿瘤,其生物学行为属于低度恶性。  相似文献   

12.
硒缺乏与甲状腺激素代谢及功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I型脱碘酶为含硒酶,缺硒时,该酶活性下降,使循环T4增高,外周组织T3水平下降。缺硒可加速甲状腺组织碘的耗竭,并加重某些缺碘的生物学效应,缺硒还可能与碘缺乏病的发生发展有关。以缺硒为主要病因的克山病存在甲状腺激素代谢异常,其心肌呼吸酶活性变化与缺碘引起的甲状腺功能低下相似,缺碘可缺硒引起的甲状腺激素代谢改变与克山病的发生可能有关。  相似文献   

13.
研究Notch-1信号通路中Notch-1、NICD、Hes1、c-Myc与人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关系,探讨Notch-1信号通路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分子机制。对照人甲状腺乳头状癌及正常甲状腺组织标本各35例,采用Real Time PCR检测Notch-1、Hes1、c-Myc的mRNA表达情况,采用免疫组织化学、Western blot方法检测组织标本中Notch-1、NICD、Hes1、c-Myc蛋白的表达情况。Notch-1、Hes1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mRNA表达水平明显降低,c-Myc mRNA的表达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升高,Notch-1、NICD、Hes1蛋白在人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低于正常甲状腺组织(P〈0.05),c-Myc蛋白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高于正常甲状腺组织(P〈0.05)。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标本中,Notch-1信号通路中Notch-1、NICD、Hes1在基因转录和蛋白质表达水平上均明显下调,而c-Myc的基因转录和蛋白质表达水平均升高,提示Notch-1信号通路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发生发展中起抑癌作用,c-Myc基因表达升高与Notch-1信号通路可能无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CBX7蛋白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江夏区人民医院病理科2009-2013年手术切除及活检的甲状腺乳头状癌标本40例和癌旁组织标本20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各组组织中CBX7蛋白的表达。并对各组免疫组织化学反应的平均光密度和平均阳性面积率做单因素方差分析和SNK(q)检验,检验水准α为0.05。结果 CBX7蛋白在癌旁组织中呈高表达,甲状腺乳头状癌中呈低表达,统计分析显示,CBX7蛋白在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显著高于甲状腺乳头状癌(P0.05)。结论 CBX7蛋白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呈低表达,可能与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概述目前碘缺乏病在新疆的流行状况及对人群的危害和居民碘营养状况,阐明补碘是防治碘缺乏病的根本途径.介绍新疆在防治碘缺乏病积累的实践经验,分析了当前新疆碘缺乏病地区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探讨解决问题的主要策略,根据多年的实践经验强调指出在缺碘地区持续补充碘盐才能保持适宜的碘营养.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PTEN基因在正常甲状腺组织、甲状腺良性肿瘤组织、甲状腺乳头状癌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并进行比较,探讨其对甲状腺乳头状癌诊断和治疗的意义。方法:采用SP免疫组化方法,用已知阳性组织做阳性对照,以磷酸盐缓冲液(PBS)代替一抗做阴性对照,分别作HE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PTEN蛋白在三组组织中的表达差异具有显著性(P<0.001);正常甲状腺组织、甲状腺良性肿瘤组织中的阳性率分别为100%和82.5%,均显著高于甲状腺癌组织中的45%(P<0.05),即PTEN在甲状腺癌中表达显著降低;PTEN在甲状腺乳头状癌淋巴结转移组和无淋巴结转移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5%和60%,差异有显著性(x2=10.91,P=0.001);PTEN在甲状腺乳头状癌在包膜侵犯组和无侵犯组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5.93%和60.61%,差异有显著性(x2=7.22,P=0.007);PTEN在甲状腺癌淋巴结转移组和包膜侵犯组的阳性表达强度显著低于无淋巴结转移和包膜侵犯组(P<0.01),有统计学意义。结论:PTEN基因表达的降低在甲状腺癌的发生和转移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不同碘摄入水平对小鼠子二代鼠甲状腺功能和形态学的影响。方法将断乳1个月Balb/c小鼠随机分为5组:低碘组LI、适碘组NI、5倍高碘组5HI、10倍高碘组10HI、50倍高碘组50HI。给以不同浓度碘水[〈0.25μg(LI)、1.5μg(NI)、7.5μg(5HI)、15μg(10HI)、75μg(50HI)]喂养3个月后,连续传2代。各组子二代鼠20,40日龄时处死,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并作甲状腺形态学观察,用图文分析系统测定甲状腺滤泡的体视学参数:滤泡平均面积(SA)、滤泡腔平均面积(SB)、上皮细胞层厚度(L)和滤泡腔体积与滤泡体积之比(VA),以期为甲状腺结构改变提供定量依据。结果 20日龄时,与NI组相比,LI组与50HI组T4明显降低;40日龄时,与NI组相比,LI组T4明显降低。形态学观察,NI组甲状腺多为中等大小滤泡,上皮细胞多为单层立方状;LI组甲状腺呈明显的滤泡增生,上皮呈柱状多为复层;50HI组甲状腺与适碘组比较,上皮细胞变扁平,腔内蓄积大量胶质。体视学参数测定:LI:L,SA均明显增大,VA明显减低;5HI组和10HI组与NI组比较各项指标之间均无统计学差异。50HI组,L明显减低,SA,SB,VA均明显增大。结论碘缺乏及高剂量碘过量均可引起子二代鼠的甲状腺功能低下。碘缺乏时子二代小鼠发生了明显的滤泡增生性甲状腺肿;高碘摄入时子二代小鼠发生了胶质蓄积性甲状腺肿,但肿大程度远不及缺碘所致的肿大。子二代小鼠对碘过量有较强耐受性,当碘摄入量为正常50倍时,才会明显影响到甲状腺的形态。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人关节软骨细胞的体外分离、培养及鉴定方法,观察各代人关节软骨细胞的形态学特性。方法:取人创伤性截肢的无菌膝关节软骨,采用两步酶消化法分离培养人关节软骨细胞,并进行传代培养。通过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绘制生长曲线,甲苯胺蓝染色及Ⅱ型胶原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对细胞进行鉴定。结果:两步酶消化法消化出的软骨细胞呈圆形,培养2-3天,细胞贴壁、变形,呈三角形或多角形,2周左右细胞融合成层,传代5次后出现去分化。软骨细胞增殖和生长缓慢。形态学、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细胞培养5代以内可以保持表型的稳定。结论:本研究采用胰蛋白酶及Ⅱ型胶原酶联合消化法获得大量高纯度、高活性的人关节软骨细胞。5代以内细胞生长良好,生物学特性明显,适合于实验研究,5代以后出现去分化现象。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热休克蛋白70(HSP70)和P53蛋白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检测35例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15例甲状腺良性病变组织及15例正常甲状腺组织中HSP70和P53蛋白的表达,分析HSP70和P53蛋白的表达与甲状腺乳头状癌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结果: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HSP7O和P53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甲状腺良性病变组织及正常甲状腺组织(P<0.01)。HSP7O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的表达与是否有颈部淋巴结转移、浸润深度以及AJCC分期密切相关(P<0.01),而与年龄、性别、肿瘤的大小以及分化程度无关(P>0.05)。P53在PTC组织中的表达与组织分化程度、是否有淋巴结转移、浸润深度以及AJCC分期密切相关(P<0.01),而与年龄、性别、肿瘤的大小无关(P>0.05)。HSP70和P53蛋白在PTC组织中的表达呈正相关性(r=0.679,P<0.01)。结论:HSP70和p53蛋白在PTC中均呈高表达,并有协同作用,两者可作为预测PTC的生物学行为和预后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20.
本文应用LSAB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及AgNOR技术对73例甲状腺良、恶性病变PC-NA、P53蛋白及AgNOR进行了检测并对其相关性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①PCNA表达在良、恶性病变中有显著差异(P<0.01);②AgNOR颗粒均数及其形态在良、恶性病变中有较显著差异;③PCNA表达与AgNOR计数呈显著正相关性(P<0.01);④P53蛋白在良、恶性病变中的表达均呈阴性,只是在淋巴结转移灶内呈阳性表达。根据研究我们认为检测甲状腺良、恶性病变中PCNA及AgNOR颗粒对甲状腺良、恶性病变的鉴别、预后及对临床治疗均有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