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3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59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小麦离体颖果饲喂~14CO_2后,经冷冻取代,于膜显微放射性自显影,追踪与检查了包括可溶性糖在内的~14C标记同化物在胚珠内的分配与定位。颖果绿色层细胞的高光合效率不仅保证了同化物的即时输出,而且还可以淀粉形式暂贮在叶绿体内。绿色层光合产物主要向腹沟处汇集,通过该处的维管束与珠心突起向胚乳方向迁移。~14C标记同化物以逆浓差梯度方式从珠心向珠心—胚乳交界处质外体空间输出并在胚乳内呈不均匀分布和富集于原胚端活跃增殖生长的区段内。绿色层同化物以多种方式进入原胚,主要以可溶态形式存在。同化物可能通过珠孔直接就近为原胚吸收。  相似文献   
102.
猪红细胞膜Ca~(2+)-ATP酶是一种钙调蛋白(CaM)依赖酶,其活力又依赖巯基的完整性。实验应用Ca~(2+)-ATP酶这一模型体系观察到重金属离子,Pb~(2+)、Cd~(2+)和Hg~(2+)都能替代Ca~(2+),激活CaM,从而激活Ca~(2+)-ATP酶;其最大刺激活力分别为85%、80%和30%,半刺激浓度分别为32、27和0.7μmol/L。当三种重金属离子的浓度增加时,则与Ca~(2+)-ATP酶的巯基结合,抑制酶的活力,Pb2~(2+)、Cd~(2+)和Hg~(2+)的半抑制浓度分别为370、440和2μmol/L。抑制作用为渐进性过程,而刺激作用为即时效应。抑制作用可为巯基化物,特别是二巯基化物所逆转。研究结果提示,CaM可能是重金属中毒最初作用的靶分子,而重金属中毒不仅使CaM“开关”失灵,还可能导致细胞内Ca~(2+)的调节全面失控。  相似文献   
103.
一株腈水合酶产生菌的培养及酶转化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诺卡氏菌KY1023能利用乙腈作为生长的碳源和氮源.最适培养条件为(g·L-1)葡萄糖10,醇母膏20,玉米浆10,诱导剂10,MgSO4·7H2O 0.5,K2HPO40.5,KH2PO40.5,pH7.0,菌株在28℃、250rpm条件下培养24h,丙烯酰胺酶活力达到1330μ/ml.休眠细胞在3h以内,可积累丙烯酰胺浓度达到250g·L-1,乙酰胺浓度达到400g·L-1.  相似文献   
104.
腈水合酶是一类可催化腈类化合物转化生成相应酰胺类物质的酶。含腈水合酶的游离细胞催化水合反应存在酶容易失活、细胞无法重复利用、分离纯化困难等缺陷,细胞固定化技术可有效解决这些问题。为探索合适的固定化方法,以含腈水合酶的重组E.coli细胞为研究对象,以固定化酶活回收率和批次反应情况为评价指标,筛选比较了几种常用的包埋固定化方法。结果表明,DA-F127水凝胶包埋固定化细胞不仅具有较高的酶活回收率,而且稳定性也很好。对该方法进行了固定化条件和操作稳定性优化,当DA-F127浓度为15%、UV光源距离为20cm、光照时间为6min、菌体含量为20mg/g 固定化细胞时,酶活回收率为89.74%,并且可以催化9批次150g/L的3-氰基吡啶完成转化,第九批次转化率可达98.26%。与游离细胞催化过程相比,单位质量游离细胞的烟酰胺产量提高了12倍,具有良好的工业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5.
为从基因水平上改造腈水合酶,进行了诺卡氏菌腈水合酶基因的外源表达研究。在重组大肠杆菌表达系统内,腈水合酶的α亚基几乎不能正常表达,在重组E. coli BL21(DE3) (pET32aNHBAX)中,腈水合酶活性仅为0.04U/mg。构建重组毕赤酵母表达质粒pPIC3.5kNHBAX,采用电穿孔转化法将其转入宿主菌P. pastoris GS115中,经过菌株培养和腈水合酶的诱导表达,筛选获得了优选菌株P. pastoris NH4。对P. pastoris NH4的细胞培养和腈水合酶的诱导表达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重组腈水合酶在毕赤酵母中的表达水平可以达到0.52U/mg,但不能稳定积累。  相似文献   
106.
对羟基苯乙腈水合酶高产菌株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全省各处采集的50多份土样筛选到一株产腈水合酶能力较高的菌株E10a,该菌株产生的腈水合酶为非诱导酶,产酶条件优化实验结果表明,产酶培养基组成:麦芽糖20 g/L,酵母膏5 g/L,尿素7.5 g/L,味精0.75 g/L,K2HPO40.5 g/L,KH2PO40.5 g/L,MgSO40.5 g/L,FeSO4.7H2O 10 mg/L,CoCl210 mg/L,微量元素母液0.8 ml/L;最佳培养条件为:培养温度28℃,摇床转速150 r/min,培养基起始pH 7.0,培养时间5 d,在优化培养条件下,1 h可将1 g/L质量浓度的底物对羟基苯乙腈全部转化为对羟基苯乙酰胺。  相似文献   
107.
植物同化物分配及其模型研究综述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刘颖慧  贾海坤  高琼 《生态学报》2006,26(6):1981-1992
目前生态系统模型模拟中所用的大多数同化物分配模型是经验性的。同化物分配对植物的生长、竞争及结构的形成有重要的影响,是植物生长的关键,也是植物生长模型中的薄弱环节。总结了影响同化物分配的因素:生理过程和环境因子。指出植物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所有的生理过程都对其有影响,维管束作为各器官间的连接系统,以及同化物的运输管道,其性质对同化物分配有重要的影响。综述了环境因子特别是环境水分条件对同化物分配的影响。总结了以往研究中发现的、主要的同化物分配规律,指出同化物分配的模式极其复杂,分配过程完全是根据环境以及生长阶段变化而变化的、随机应变的过程。 对于同化物分配模型按照经验模型,目的性模型,源汇关系模型进行了总结归纳,分析指出:经验性模型应用最多但机理性差;功能平衡模型在模拟营养生长阶段同化物在条与根之间的分配很成功,但应用于其它器官之间很困难;最优化模型适于模拟平衡态下同化物的分配;源汇关系模型机理性最强,可模拟任何器官间的同化物分配,应用范围最广泛。 同化物研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研究中仍存在很多不足:对于各相关过程的研究存在不平衡性;整体水平上同化物分配的机理仍缺乏深入研究;同化物分配对于环境的响应方面的研究相对较弱;缺乏多环境因素的研究;缺乏长期的实验观测研究。作者认为环境与同化物分配相互关系的研究将成为日后研究中的热点问题。  相似文献   
108.
植物光合产物转运蛋白及其生物学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就高等植物光合同化物转运蛋白家族的结构、分类、表达位点、生物学功能及其与光合同化物运输和分配的关系的研究进展作介绍。  相似文献   
109.
为了探讨蓖麻油不皂化物是否具有激素效应,以及蓖麻油不皂化物与蓖麻油的抗生育活性的关联性,分别用剂量为100 mg/kg·d、 200 mg/kg·d、 500 mg/kg·d的蓖麻油不皂化物灌胃小鼠来检测其抗生育活性,并通过幼鼠子宫实验和E-SCREEN实验来检测蓖麻油不皂化物是否具有雌激素效应.结果 表明:蓖麻油不皂化物对成年小鼠具有明显的抗生育效果.在未成熟小鼠子宫实验中,当灌胃剂量为500 mg/kg·d时,表现出明显的雌激素效应;但是E-SCREEN实验结果中,蓖麻油不皂化物却未表现出雌激素效应.结论 :虽然在E-SCREEN实验中蓖麻油不皂化物不表现出雌激素效应,但是在动物个体实验中,其表现出的雌激素样作用同其抗生育作用具有一定的联系性.  相似文献   
110.
土荆芥精油预处理后小菜蛾幼虫对氟虫腈敏感度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微量点滴法测定了土荆芥Chenopodium ambrosioides精油预处理前后氟虫腈对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 2龄幼虫的触杀作用,采用生化分析方法研究了土荆芥精油预处理前后小菜蛾幼虫体内乙酰胆碱酯酶(AChE)、羧酸酯酶(CarE)和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s)的比活力。研究结果表明,1μL·mL^-1和10μL·mL^-1的土荆芥精油预处理可增加小菜蛾幼虫对氟虫腈的敏感度,LC50分别为氟虫腈单用时的0.66倍和0.44倍;当用1μL·mL^-1和10μL·mL^-1土荆芥精油预处理小菜蛾2龄幼虫2h后,再用氟虫腈致死中量点滴处理,小菜蛾存活幼虫体内AChE、CarE和GSTs比活力均低于氟虫腈单独处理组。研究结果说明土荆芥精油预处理对氟虫腈的增效作用可能与主要抗性相关酶系活性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