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9篇
  免费   91篇
  国内免费   5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71.
摘要 目的:通过建立大肠杆菌感染型、脂多糖诱导型、宿主屏障破坏(盲肠结扎)型脓毒症模型,评估具有代表性的造模方式。方法:取SD大鼠设置为:大肠杆菌组、脂多糖组、盲肠结扎组、对照1组、对照2组、对照3组,每组10只。于造模后12 h、24 h、36 h、48 h内检测炎症指标:白介素-6(IL-6)、降钙素原(PCT),凝血功能指标: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器官功能障碍指标:肌酐(Cre)、谷丙转氨酶(ALT)、心肌肌钙T(cTnT)及动脉血气分析指标: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水平变化。结果:与对照1组、对照2组、对照3组比较,12 h-48 h内,大肠杆菌组、脂多糖组、盲肠结扎组大鼠IL-6、PCT、PT、APTT、Cre、ALT,cTnT,PaCO2升高(P<0.05),PaO2水平降低(P<0.05),且脂多糖组及盲肠结扎组IL-6、PCT、PT、APTT、Cre、ALT,cTnT水平均高于大肠杆菌组(P<0.05),PaO2水平低于大肠杆菌组(P<0.05)。结论:大肠杆菌造模、静脉注射脂多糖造模及盲肠结扎造模均可复制脓毒症模型,且静脉注射脂多糖及盲肠结扎造模大鼠的病情严重程度高于大肠杆菌造模。  相似文献   
172.
为评价富氢液(hydrogen-rich saline,HRS)对脓毒症小鼠心肌细胞线粒体自噬的调节及其对心功能障碍的治疗作用,选取72只雄性C57BL/6J小鼠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假手术+富氢液组(Sham+HRS组)、脓毒症组(CLP组)、CLP+富氢液组(CLP+HRS组),每组18只。采用盲肠结扎穿孔法建立小鼠CLP模型。Sham+HRS组和CLP+HRS组分别于造模后1、6 h时腹腔注射富氢液10 mL·kg-1。每组随机取6只小鼠,于造模后24 h时收集小鼠颈动脉血样,采用ELISA法测定血液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1β,IL-1β)、肌钙蛋白I(cardiac troponin I,cTnI)和肌酸激酶同工酶(creatine kinase MB,CK-MB)水平;于造模后24 h时取心肌组织,采用荧光素-荧光酶发光法检测ATP,荧光分光光度法检测线粒体膜电位(mitochondrial membrane potential,MMP)。造模后24 h采用Western blot法测定心肌组织线粒体自噬相关蛋白微管关联蛋白轻链3Ⅱ/轻链3Ⅰ(microtubule-associated protein 1 light/protein 3 light,LC3Ⅱ/LC3Ⅰ)和蛋白62(protein 62,P62)的表达水平。结果显示,与Sham组比较,CLP组血清TNF-α、IL-1β、cTnI和CK-MB水平升高,心肌ATP、MMP水平下降,心肌LC3Ⅱ/LC3Ⅰ表达水平上调,P62表达水平下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CLP组比较,CLP+HRS组血清TNF-α、IL-1β、cTnI和CK-MB含量下降,心肌组织ATP、MMP水平升高,LC3Ⅱ/LC3Ⅰ表达水平进一步上调,P62表达进一步下调(P<0.05)。结果表明,富氢液对脓毒症小鼠心功能障碍的治疗作用可能是通过调节心肌细胞线粒体自噬实现的。研究旨在探讨富氢液对脓毒症小鼠心功能障碍的治疗作用及机制,以期为富氢液的临床转化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3.
目的:观察血培养阳性脓毒症检出菌的变迁规律,探讨与其预后相关的因素。方法:总结2010 年至2013 年我院呼吸内科血 培养阳性脓毒症136 株检出菌及相关指标,并将其分为两组:一组为治愈及好转组,二组为未愈及死亡组,使用统计软件进行单 因素分析,筛选出可能与脓毒症预后相关的因素。结果:主要以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NS)为首,其次为大肠埃希氏菌,发现耐亚 胺培南大肠埃希菌株一例,其耐药率为2.9%;两组间进行比较,对年龄、性别、基础疾病包括心血管病、脑血管病后遗症、糖尿病、 恶性肿瘤在内、住院前是否应用抗生素、发热程度、是否存在肺部感染及低白蛋白血症进行单因素分析,肺部感染情况P<0.05,有 统计学意义,可认为其与脓毒症的预后相关,其余指标P 均>0.05,尚不能认为其与脓毒症预后相关。结论:革兰阳性球菌是血培 养阳性脓毒症的主要致病菌;肺部感染情况与脓毒症的预后相关。  相似文献   
174.
目的:探究甲状旁腺激素(PTH)及血清钙(Ca)水平与脓毒症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0年9月至2014年2月我收治的80例脓毒症患者,根据存活情况分为存活组(38例)和死亡组(42例),根据血Ca水平分为正常血钙组(32例)和低血钙组(48例)。检测患者PTH、Ca水平,采用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评分(APACHE II)评价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分析APACHEⅡ评分与PTH、Ca水平的相关性,以及Ca水平与预后的关系。结果:生存组PTH水平及APACHE Ⅱ评分均低于死亡组,血Ca水平高于死亡组,差异均统计学意义(P0.05);APACHEⅡ评分与血Ca呈负相关(r=-0.581,P0.05),与PTH水平呈明显正相关(r=0.423,P0.05);正常血钙组治疗后死亡率为25.00%(8/32),低于低血钙组的66.67%(32/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3.333,P0.05)。结论:PTH及Ca水平与脓毒血症患者病情严重程度有显著关系,低血Ca提示患者预后差。  相似文献   
175.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27(Interleukin 27,IL-27)对成人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nse syndrome, SIRS)和脓毒症的诊断价值。方法:214 例SIRS患者按入院诊断结果及感染源不同分为非脓毒症组(n=80)、肺源性脓毒症组(n= 73)和非肺源性脓毒症组(n= 61)。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各组患者血清IL-27 和降钙素原(PCT)水平;绘制受试者 工作特征曲线(ROC),判断各指标的诊断价值,分析各生物标志物的性能,判断潜在的预测变量。结果:肺源性脓毒症患者体温符 合SIRS 标准的比例为65.8%,明显高于非脓毒症患者(45.0%)及非肺源性脓毒症患者(45.9%)(P < 0.05);非肺源性脓毒症患者白 细胞数符合SIRS标准的比例为68.9%,明显高于非脓毒症患者42.5%,(P < 0.05)。确诊脓毒症后的患者血清IL-27 的AUC 为 0.655,PCT的AUC 为0.649。根据不同感染源进一步分析,肺源性和非肺源性脓毒症患者血清IL-27 水平明显高于非脓毒症患 者,肺源性和非肺源性脓毒症患者PCT 水平明显高于非脓毒症患者(P<0.01)。ROC曲线分析发现,肺源性和非肺源性脓毒症患 者血清IL-27 的AUC分别为0.657 和0.652,肺源性和非肺源性脓毒症患者PCT 的AUC 为0.667 和0.629。分别联合检测三组患 者的血清IL-27 和PCT值,肺源性脓毒症患者的AUC为0.728,非肺源性脓毒症患者的AUC 为0.703。对肺源性脓毒症患者与非 肺源性脓毒症患者诊断的准确性均有所提升。结论:肺源性和非肺源性脓毒症患者较非脓毒症患者更加符合SIRS 标准。IL-27 作 为脓毒症诊断的生物标志物,对病情变化的反应不敏感,而IL-27 和PCT 结合可以使诊断的准确性提高。  相似文献   
176.
脓毒症是由感染引起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其病情凶险,死亡率高。凝血异常是脓毒症的主要特点之一,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在脓毒症的发生发展过程中,炎症因子既可以激活凝血级联反应又可以抑制抗凝系统和纤维蛋白溶解系统,最终导致其凝血活性增强,炎症诱导的凝血紊乱进一步促进和加重炎症反应。而脓毒症患者的高凝状态可导致静脉血栓栓塞甚至DIC的发生,引起了研究者们的广泛关注。本文将就脓毒症致凝血异常发生机制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77.
摘要 目的:探讨血清可溶性血栓调节蛋白(sTM)、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与前白蛋白(CRP/PAB)比值与脓毒症患者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评估Ⅱ(APACHEⅡ)评分、序贯器官衰竭评估(SOFA)评分的相关性及其联合检测对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3月~2020年12月我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97例脓毒症患者,根据Sepsis-3.0诊断标准分为普通脓毒症组44例、脓毒性休克组53例,根据入院后30 d内预后情况分为死亡组35例和存活组62例。收集患者基线资料和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并检测血清sTM、PCT、CRP/PAB比值。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脓毒症患者血清sTM、PCT、CRP/PAB比值与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的相关性,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脓毒症患者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sTM、PCT、CRP/PAB比值对脓毒症患者预后不良的预测价值。结果:脓毒性休克组血清sTM、PCT、CRP/PAB比值和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高于普通脓毒症组(P均<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脓毒症患者血清sTM、PCT、CRP/PAB比值与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呈正相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收缩压升高为脓毒症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保护因素(P<0.05),脓毒性休克、合并器官损伤≥3个、机械通气时间延长、APACHEⅡ评分增加、SOFA评分增加、sTM升高、PCT升高、CRP/PAB比值升高为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清sTM、PCT、CRP/PAB比值联合预测脓毒症患者预后不良的曲线下面积大于各指标单独预测。结论:脓毒症患者血清sTM、PCT、CRP/PAB比值升高与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增加密切相关,血清sTM、PCT、CRP/PAB比值联合检测对脓毒症患者预后不良的预测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78.
摘要 目的:探讨抗炎合剂对脓毒症致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将32只体重22~25 g的雄性C57小鼠随机分为4组: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脓毒症模型)、抗炎合剂组。采用盲肠结扎穿孔术(cecal ligation and puncture,CLP)建立脓毒症模型,模型组、抗炎合剂组在造模后分别用生理盐水、抗炎合剂(Anti-inflammation mixture,AIM)对大鼠进行干预。正常组:正常进食饮水;假手术组:假手术前每天给予生理盐水(1.4 mL/100 g),并腹腔注射生理盐水(5 mg/kg)每日1次,连续3日。第4日行假手术;模型组(CLP组):CLP术前给予生理盐水(1.4 mL/100 g),每天1次,并腹腔注射生理盐水(5 mg/kg)每日1次,连续3日。第4日CLP;抗炎合剂组:CLP术前给予中药抗炎合剂(1.4 mL/100 g),每天1次,并腹腔注射生理盐水(5 mg/kg)每日1次,连续3日。第4日行CLP;各组分别于手术后24小时行标本采集,采用HE染色和TUNEL染色观察小鼠心肌组织损伤情况,同时检测小鼠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1β(IL-1β)水平。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或假手术组相比,CLP模型组小鼠的心肌组织出现大量炎性细胞浸润,心肌细胞凋亡率显著升高(P<0.01);而抗炎合剂组相较于CLP模型组心肌细胞凋亡率显著下降(P<0.01)。与正常对照组或假手术组相比,CLP模型小鼠血清TNF-α、IL-1β水平显著升高(P<0.001),而中药抗炎合剂组TNF-α、IL-1β水平相较于模型组显著降低(P<0.01)。此外,与正常对照组和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SIRT1 mRNA水平和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抗炎合剂显著提高SIRT1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结论:抗炎合剂可能通过提高SIRT1的表达,抑制CLP脓毒症小鼠的炎症反应,进而减轻心肌损伤。  相似文献   
179.
摘要 目的:探讨血清脂氧素A4(LXA4)联合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对脓毒症患者发生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20年1月-2023年1月期间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接受治疗的140例脓毒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入院28 d内是否发生MODS将其分为MODS组(n=41)和非MODS组(n=99)。检测并对比两组血清LXA4、MMP-9水平。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脓毒症患者发生MODS的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LXA4、MMP-9对脓毒症患者发生MODS的预测价值。结果:本次纳入的140例脓毒症患者,入院28 d内共有41例发生MODS,发生率为29.29%(41/140)。MODS组血清LXA4水平低于非MODS组,MMP-9水平高于非MODS组(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脓毒症患者发生MODS与合并高血压、脓毒症病程、存在休克、年龄、合并糖尿病、存在细菌感染、APACHE II评分、疾病严重程度、SOFA评分、存在低血钙、PCT有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偏大、MMP-9偏高、脓毒症病程偏长、LXA4偏低、APACHE II评分偏高、PCT偏高、SOFA评分偏高、存在休克、合并糖尿病、存在低血钙、合并高血压、疾病严重程度为危重、存在细菌感染均是脓毒症患者发生MODS的危险因素(P<0.05)。血清LXA4、MMP-9单独及联合检测预测脓毒症患者发生MODS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15、0.821和0.898,联合检测的效能优于单独检测。结论:脓毒症并发MODS患者血清LXA4下降,MMP-9升高,二者联合检测对脓毒症并发MODS中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年龄、休克、脓毒症病程、低血钙、APACHE II评分、疾病严重程度、SOFA评分、细菌感染、合并糖尿病、PCT、LXA4、MMP-9、合并高血压均是脓毒症患者发生MODS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80.
目的探究中性粒细胞胞外陷阱(neutrophil extracellular traps,NETs)在细菌性脓毒症患者外周血中的形成及其随着疾病进程的变化情况。方法收集细菌性脓毒症患者60例,其中致病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患者有10例、大肠埃希菌10例、铜绿假单胞菌10例和肺炎克雷伯菌30例(普通型15例,黏液型15例);另选3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分别于患者入院的第1天和第7天采集细菌性脓毒症患者的外周血,密度梯度沉淀法分离纯化中性粒细胞,荧光染料Sytox Green明确NETs的存在,免疫荧光染色及核染色剂证明组蛋白H3与DNA共定位于NETs,Image-Pro Plus 6.0微软系统对NETs进行定量检测,比较脓毒症患者与健康者外周血中NETs的形成情况及脓毒症患者经过抗生素治疗7d后NETs的变化情况。结果 (1)60例细菌性脓毒症患者的外周血中检测到了NETs的存在,并且证明了组蛋白H3与DNA共定位于NETs;(2)脓毒症患者外周血中NETs的含量(42.358%±1.967%)明显高于健康体检者(0.262%±0.041%)(t=8.33,P0.05);(3)抗生素治疗7d后,处于感染消散期患者体内NETs的含量(19.793%±1.917%)明显低于仍处在感染期的患者(51.191%±5.550%)(t=7.64,P0.05);(4)黏液型肺炎克雷伯菌(hvKP)引起的细菌性脓毒症患者的外周血中NETs的含量(53.865%±1.385%)明显高于普通型肺炎克雷伯菌(cKP)(27.628%±1.425%)(t=7.82,P0.05)。结论 NETs在细菌性脓毒症患者外周血中形成,且随着疾病进程的好转,NETs的量也会减少;黏液型肺炎克雷伯菌与普通型肺炎克雷伯菌均可诱发NETs的形成,但形成NETs的模式有差异。普通型肺炎克雷伯菌更易被中性粒细胞杀灭,黏液型肺炎克雷伯菌可能通过某些机制逃离NETs的捕获。NETs在细菌性脓毒症患者中起到重要杀菌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