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目的:探讨视频脑电图诊断癫痫患者睡眠障碍、认知障碍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2月在我院神经内科进行诊治的癫痫患者236例作为癫痫组,另选取同期的健康患者家属或者其他健康体检者236例作为正常对照组,对两组进行视频脑电图联合睡眠参数分析;并对癫痫组视频脑电图联合认知参数进行分析。结果:癫痫组睡眠Ⅰ~Ⅱ期时间显著长于正常对照组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00),睡眠Ⅲ~Ⅳ期时间显著短于正常对照组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00),睡眠时相转换频率、觉醒指数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且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00);清醒期、睡眠期不同痫样放电指数(IED)的WAIS-RC IQ和WMS-RC MQ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10%IED≤50%者的WAIS-RC IQ和WMS-RC MQ均显著低于1%IED≤10%者且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IED 10%可能是痫样放电影响患者认知功能的最低阈值。结论:视频脑电图在癫痫患者睡眠障碍、认知障碍识别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2.
目的 探讨益生菌联合常规药物对难治性癫痫患儿的治疗效果及对患儿脑电图的影响,为该类患儿的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5月我院收治的104例难治性癫痫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联合组。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药物治疗,联合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用益生菌治疗。对比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癫痫发作频率、脑电图情况、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神经递质[γ-氨基丁酸(GABA)、5-羟色胺(5-HT)]水平及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和用药安全性。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儿癫痫发作频率、脑电图各频段相对功率以及IL-6、TNF-α、GABA和5-HT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癫痫发作频率、脑电图θ频段相对功率及IL-6、TNF-α水平均降低,且联合组患儿以上指标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GABA和5-HT水平均升高,且联合组的GABA和5-HT水平高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患儿临床疗效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联合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4.23%vs 80.77%,P<0.05)。治疗期间两组患儿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难治性癫痫患儿采用益生菌联合常规药物治疗能有效降低其癫痫发作频率,改善脑电图相应频段的相对功率,减轻炎症反应,抑制异常兴奋,且疗效显著,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23.
目的:研究功率谱熵在痫性发作大鼠脑电检测中的应用。方法:采用青霉素在大鼠海马微注射制备急性痫性发作模型,以深部电极记录大鼠原始脑电信号,将24只SD大鼠随机分成四组,即正常组(A),对照组(B),单电极组(C),多电极组(D)。C、D组大鼠经致痫后观察未发作期、发作前期、发作期和发作后期四期脑电信号的变化,运用谱熵对四期脑电信号进行分析,并与A、B组进行对比。结果:C组和D组脑电功率谱熵显示两组发作期与未发作期、发作前期、发作后期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发作期明显低于其它各期;未发作期和发作前期相比有明显差异(P0.05),发作前期较未发作期降低;将D组大鼠海马致痫灶(a)及其同侧附近(b)、对侧(c)三点发作各期脑电功率谱熵进行对比分析,发作前期和发作期a、b、c三点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a点最低,c点的功率谱熵值最高。结论:功率谱熵可以预报痫性发作并可对癫痫病灶的定位提供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24.
新生儿期的脑电图(electroencephalogram EEG)不易看出睡眠、觉醒的变化,临床需要用脑电图监测眼球运动并应用肌电图、心电图、呼吸等多导描记综合判断。  相似文献   
25.
柴胡对癫痫模型电活动的调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 :研究柴胡对癫痫发作的影响。方法 :以家兔和大鼠为实验对象 ,用毛果芸香碱致痫 ,采用脑电图和细胞外玻璃微电极记录技术 ,观察柴胡对癫痫模型大脑皮层放电及海马脑片场电位的影响。结果 :腹腔注射柴胡后可使癫痫发作次数及发作持续时间显著减少 ,发作间隔时间显著延长 ,(P <0 .0 5 ) ,脑片旁滴注柴胡后使致痫大鼠海马脑片诱发场电位幅度平均降低 2 0 .4 1% ,恢复时间平均为 6 .86min ,(P <0 .0 1)。结论 :柴胡注射液能明显抑制癫痫模型电活动 ,提示柴胡具有抗痫作用  相似文献   
26.
应用三维动枋频谱分析方法,对不同脑功能状态下的脑电活动作定理分析结果表明:在睁眼时α波(8—13Hz)的总面积仅为闭目安静时的无56.1°.其中以X_1成份(8—10Hz)下降显著.降至41.1°.X_2成份(11—13Hz)下降至71.0°心算时x节律抑制不明显β波段(17— 45Hz)在睁眼和心算时总面积无显著变化,但心算时β_1(17—31Hz)略占优势,而睁眼时β_2(31—45Hz)略呈优势。  相似文献   
27.
EEG的信息熵分析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7  
用非线性动力学观点来分析EEG认为它可能是一个不稳定混沌态,并提出了用信息熵的方法来分析这一混沌态的结构特征。临床观察发现在不同功能下其特征是不一样的,并发现精神病人中信息传递特征参数有“倒置“现象,这对EEG分析和临床脑电诊断都是有很大意义的。  相似文献   
28.
非线性动力学在脑电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非线性科学于20世纪60年代发展起来,被誉为20世纪自然科学的“第三次革命”,己广泛应用于生物、物理、经济、通讯及天文学等领域。脑电图(EEG)反映了作为非线性系统的大脑的电活动,体现出混沌行为。在癫痫病症的EEG研究中,混沌特性得到了很好的证明。在精神分裂症和老年痴呆等病症的EEG研究中,混沌的作用也体现得越来越明显。本文综述了近年来非线性动力学在脑电信号分析中应用的进展,以期获得在健康和疾病状态下对大脑神经动力系统的更好理解。  相似文献   
29.
在对生物医学信号时间序列进行复杂度分析时,粗粒化预处理有可能会造成丢失原始信号中所蕴含的信息,甚至在某些情况下根本改变原信号的动力学性质。用计算机计算时的量化过程也是一种粗粒化,民有这类问题。通过对近似熵和我们所定义的C0复杂度这两种复杂度在不同量化精度下对一些典型时间序列复杂度分析的比较研究,发现一秀说来量化精度对复杂度分析的影响不是很大,仅当时原始信号进行二值比等极端情况下,才会显著改变原信号  相似文献   
30.
基于时频分析检测EEG中癫痫样棘/尖波的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一种基于Choi-Williams分布检测EEG中癫痫样棘波/尖波的方法。该方法通过计算EEG信号的时频分布,得到一段信号在各个时刻上沿频率方向上的能量分布。这种能量分布相当于一种瞬时频谱,反映了EEG信号在局部时间范围里的波形特征。以一段EEG信号在各个时刻的瞬时频谱的平均作为这段脑电的背景信号频谱,通过计算每一时刻的瞬时频谱与背景信号频谱之间的频谱差,检测这段信号中的棘波/尖波。对临床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