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954篇
  免费   1534篇
  国内免费   5273篇
  2024年   163篇
  2023年   524篇
  2022年   540篇
  2021年   553篇
  2020年   646篇
  2019年   547篇
  2018年   369篇
  2017年   521篇
  2016年   531篇
  2015年   597篇
  2014年   1054篇
  2013年   721篇
  2012年   890篇
  2011年   1074篇
  2010年   945篇
  2009年   981篇
  2008年   1303篇
  2007年   896篇
  2006年   875篇
  2005年   874篇
  2004年   847篇
  2003年   765篇
  2002年   723篇
  2001年   683篇
  2000年   498篇
  1999年   497篇
  1998年   366篇
  1997年   372篇
  1996年   385篇
  1995年   305篇
  1994年   352篇
  1993年   293篇
  1992年   239篇
  1991年   216篇
  1990年   166篇
  1989年   184篇
  1988年   63篇
  1987年   50篇
  1986年   25篇
  1985年   68篇
  1984年   17篇
  1983年   12篇
  1982年   10篇
  1981年   9篇
  1979年   1篇
  1955年   1篇
  1950年   10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01.
鸟苷酸结合蛋白信号转导的分子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鸟苷酸结合蛋白,具有信号转导作用,它涉及到第二信使的控制、细胞生长的调节、离子通道的开关、嗅、视觉和其它信号转导系统等多种功能。本文简述G蛋白的类型及其信号转导的分子机制。  相似文献   
102.
漆酶、铜蓝蛋白的脉冲激光光声法测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采用脉冲激光光声分析法,进行了漆酶和铜蓝蛋白的测定。探讨了入射激光能量。照射时间、温度等因素对漆酶、铜蓝蛋白光声信号强度的影响以及18种金属离子与铜蓝蛋白的作用情况。  相似文献   
103.
蛋白质晶体学的发展,产生了根据药物靶分子三维结构知识开展药物设计的新研究方向。本文通过一些有代表性的研究工作,介绍目前了解到的药物分子与靶分子相互作用的结构基础以及以这些结构知识为依据开展药物设计的初步尝试。  相似文献   
104.
研究核酸—蛋白质系统的一种凝胶电泳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似文献   
105.
大肠杆菌系统中外源蛋白分泌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要使基因工程产物达到工业化生产的规模,不仅要解决基因的高表达,还需要解决产物的分泌问题。 大肠杆菌系统中外源蛋白分泌的主要障碍是外膜,从遗传和生化两方面研究入手,通过定点突变、基因融合、构建分泌型载体等方法将可能阐明分泌的机制并找到有效的应用途径。  相似文献   
106.
植物单链核糖体失活蛋白的研究概况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本文扼要地介绍了单链核糖体失活蛋白的植物学分布和一般性质,特别是对无细胞系核糖体蛋白合成的抑制作用,并对其应用和研究前景提出初步看法。  相似文献   
107.
108.
本文报道用一种微量的方法研究从小麦、玉米、水稻、谷子等作物根系分离到的30株巴西固氮螺菌的周质蛋白。结果表明:尽管经形态、生理生化等多项指标鉴定确认它们同属于Azospirillum brasilcnse (巴西固氮螺菌),但是来源于不同植物根表的菌株间的周质蛋白扫描图谱有明显的差异,而来自同一种作物根表的菌株间的周质蛋白图谱却很相似。从而表明,巴西固氮螺菌具有宿主特异性。  相似文献   
109.
本文报道用一种微量的方法研究从小麦、玉米、水稻、谷子等作物根系分离到的30株巴西固氮螺菌的周质蛋白。结果表明:尽管经形态、生理生化等多项指标鉴定确认它们同属于Azospirillum brasilcnse (巴西固氮螺菌),但是来源于不同植物根表的菌株间的周质蛋白扫描图谱有明显的差异,而来自同一种作物根表的菌株间的周质蛋白图谱却很相似。从而表明,巴西固氮螺菌具有宿主特异性。  相似文献   
110.
用25只树鼩,从升主动脉灌注带色的橡胶乳液,在解剖显微镜下进行解剖观察,用目测微尺进行测量。大多数树鼩(22只)有完整的脑底动脉环。由左、右大脑前动脉向内侧各发一前交通动脉组成大脑前总动脉。前交通动脉口径为大脑前动脉的75~85%。后交通动脉口径与大脑后动脉相近,连于颈内动脉与大脑后动脉(基底动脉的分支)之间。测量了组成脑底动脉环有关动脉的口径。由于后交通动脉足够粗大,只有中断左、右颈总动脉和左、右椎动脉,才能造成全脑缺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