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5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评价吸烟对氨氯地平的降压疗效以及对内皮功能和baPWV的影响.方法:120例轻中度高血压患者,根据吸烟情况分为吸烟组(n=60)和不吸烟组(n=60),所有患者服用氨氯地平(5 mg,Qd)12周.观察两组患者的降压疗效以及治疗前后NO、ET-1、baPWV的变化.结果:治疗12周后,吸烟组与不吸烟组的降压总有效率分别为53%、60%,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治疗前吸烟组与不吸烟组NO浓度分别为272.96± 48.62 (μmol/L)、318.42± 44.17 (μmol/L),ET-1浓度分别为432.22± 50.78(μg/L)、342.75± 43.81 (μg/L),baPWV分别为1857.9± 214.2 (cm/s)、1630.3± 110.0 (cm/s),上述指标组间比较均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经治疗后上述指标较治疗前不吸烟组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前后NO 318.42± 44.17 (μmol/L) vs 385.37± 58.45 (μmol/L);ET-1342.75± 43.81(μg/L) vs 258.49± 43.19 (μg/L);baPWV 1630.3±110.0(cm/s)vs 1573.9± 140.4 (cm/s)),而吸烟组无统计学差异(治疗前后NO 272.96± 48.62 (μmol/L) vs 289.87±48.63 (μmol/L);ET-1 432.22±50.78(μg/L)vs 423.31±47.43 (μg/L); baPWV1857.9±214.2(cm/s) vs 1804.5± 226.1 (cm/s)).结论:吸烟对氨氯地平降压疗效无明显影响,但吸烟影响氨氯地平改善内皮功能及baPWV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研究年轻健康正常人的静息桡动脉脉搏波特征及单次个体化运动后脉搏波的变化情况。方法: 选取阜外医院年轻健康、无任何疾病诊断的正常人16例,首先完成症状限制性极限心肺运动试验(CPET),根据CPET计算Δ50%功率为个体化精准运动强度,完成持续30 min的单次运动。于运动前和运动后10 min、20 min、30 min分别测量50 s桡动脉脉搏波,先用软件自动定点再人工复检得到每个脉搏波特征点:起始点(B)、主波波峰点(P1)、重搏波波谷点(PL)、重搏波波峰点(P2)、结束点(E),从仪器中导出各点对应的横坐标(时间T)和纵坐标(幅值Y)的原始数据,将上一个脉搏波的结束点E视为下一个波的起始点B,TB归零,得到主要观察指标:YB、YP1、YPL、YP2及TP1、TPL、TP2、TE,并计算出ΔYP1(YP1-YB)、ΔYPL(YPL-YB)、ΔYP2(YP2-YB),TE-TPL、(TE-TPL)/TPL、脉率,S1(主波升支斜率)、S2(重搏波升支斜率),ΔYP2-ΔYPL、TP2-TPL作为次要观察指标;定义波峰明显的重搏波为YP2>YPL,计算波峰明显的重搏波出现率(50 s内YP2>YPL的波形个数/波形总个数×100%);对每位患者运动前后的50 s脉搏波数据个体化分析,再将所有数据求均值进行整体分析。结果: ①16例年轻健康受试者(男10女6),年龄(30.6±6.4,24~48)岁;身高(170.4±8.2, 160~188)cm;体质量(63.9±12.8, 43~87)kg。②静息时YB(87.2±5.8,78.1~95.9)、YP1(223.5±15.8,192.7~242.3)、YPL(122.8±7.8,110.0~133.8)、YP2(131.4±4.9,116.7~137.5)、TP1(126.2±42.2,94.2~280.0)、TPL(360.2±44.8,311.5~507.3)、TP2(432.4±50.8,376.2~589.0)、TE(899.7±86.9,728.3~1042.0);ΔYP1(136.3±19.9,96.8~158.6)、ΔYPL(35.7±10.7,16.0~55.7)、ΔYP2(44.3±8.1,22.5~56.5)、TE-TPL(539.5±79.3,405.9~691.3)、(TE-TPL)/TPL(1.5±0.3,0.8~2.0)、脉率(67.3±6.6,57.6~82.4)、S1(1.1±0.2,0.6~1.4)、S2(0.1±0.1,0.0~0.2)、ΔYP2-ΔYPL(8.6±6.1,0.9 ~19.8)、TP2-TPL(72.3±19.9,38.3~108.4)。③运动后10 min, YPL(97.0±13.2比122.8±7.8)、YP2(109.6±12.8比131.4±4.9)、ΔYPL(6.6±9.8比35.7±10.7)、ΔYP2(19.3±11.2比44.3±8.1)显著减小,TE(667.8±123.1比899.7±86.9)、TE-TPL(330.2±128.4比539.5±79.3)、(TE-TPL)/TPL(1.0±0.4比1.5±0.3)显著减小,而脉率(92.2±14.0比67.3±6.6)、ΔYP2-ΔYPL(12.7±9.7比8.6±6.1)、 TP2-TPL(98.0±38.1比72.3±19.9)显著增大(P均<0.05)。运动后20 min和30 min的脉搏波变化趋势与运动后10 min保持一致,但从20 min开始大部分指标逐渐向运动前静息水平恢复。④静息时16例正常人波峰明显的重搏波出现率为94.5%,运动后10 min(96.3%)、20 min(98.5%)、30 min(99.8%)的出现率升高(P均<0.01)。其中10例运动前后波峰明显的重搏波出现率均维持在100%左右;2例运动前出现率已达100%,但运动后10 min有所降低,后又继续升高,30 min时恢复到100%;3例静息出现率偏低,运动后升高近100%;还有1例仅运动后20 min出现率偏低,考虑人为因素影响。结论: 运动对正常人脉搏波的影响主要体现在重搏波上;整体上看,单次精准功率运动后,重搏波位置降低、幅度加深,波峰明显的重搏波出现率普遍提高,且这种改变至少能维持30 min;从个体上看,每位受试者的反应又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3.
脉搏信息反映人体内部各器官的健康状况,利用PVDF压力传感器并垫一水囊间接接触法拾取脉搏信息,通过调理放大硬件电路对脉搏信号进行调理放大,借助虚拟仪器软件LabVIEW在PC机上架构虚拟脉搏测试系统,测试并采集了青藏高原地区大量不同人群的脉搏信息数据,给出了几种具有地域特征的脉图,并结合中医脉诊理论进行了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14.
流行病学研究显示,健康的膳食结构、充足的体力活动等良好生活方式有助于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脉搏波速度(pulse wave velocity,PWV)是反应中心动脉僵硬度的指标,是心血管事件和总死亡率的独立预测因子。芬兰Heikki Aatola等研究者评价了成年人PWV与儿童时期生活方式危险因素(包括:水果蔬菜消费、黄油使用、吸烟饮酒等)之间的关联,研究结果公布  相似文献   
15.
选取20名年轻的(21-29岁)和20名年老的(70—80岁)血压正常的健康受试者为研究对象,以12位、250Hz采集每位受试者的指端脉搏波数据、为了研究脉搏波波形特征与生理因素的关系,提出了脉搏波导数最大值这一新的特征参数,该参数具有灵敏度高、计算简单的优点.我们用MATLAB编程自动检测出波形特征点的位置,并计算出每位受试者的各项特征参数值、结果如下:脉搏波导数最大值是年轻组明显大于年老组(P〈0.01),波图面积的K值是年轻组小于年老组(P〈0.1).结果预示了这些指标可作为评价心血管系统功能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直接动脉血压(arterial blood pressure,ABP)连续监测是侵入式的,传统袖带式的间接血压测量法无法实现连续监测。既往利用光学体积描记术(photoplethysmography,PPG)实现了连续无创血压监测,但其为收缩压和舒张压的离散值,而非ABP波的连续值,本研究期望基于卷积神经网络-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CNN-LSTM)利用PPG信号波重建ABP波信号,实现连续无创血压监测。方法 构建CNN-LSTM混合神经网络模型,利用重症监护医学信息集(medical information mart for intensive care,MIMIC)中的PPG与ABP波同步记录信号数据,将PPG信号波经预处理降噪、归一化、滑窗分割后输入该模型,重建与之同步对应的ABP波信号。结果 使用窗口长度312的CNN-LSTM神经网络时,重建ABP值与实际ABP值间误差最小,平均绝对误差(mean absolute error,MAE)和均方根误差(root mean square error,RMSE)分别为2.79 mmHg和4.24 mmHg,余弦相似度最大,重建ABP值与实际ABP值一致性和相关性情况良好,符合美国医疗器械促进协会(Association for the Advancement of Medical Instrumentation,AAMI)标准。结论 CNN-LSTM混合神经网络可利用PPG信号波重建ABP波信号,实现连续无创血压监测。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绝经女性中冠脉钙化积分(CACS)与臂踝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ba PWV)之间的相关性。方法:从1918名社区人群筛选出546名无冠心病病史并可以进行CACS检查的绝经女性为样本,对其进行标准化问卷调查、实验室指标检测、ba PWV及CACS测量。根据CACS将研究对象分为CACS=0组和CACS0组,并根据ba PWV四分位数进行分组,利用logistic回归分析冠脉钙化与ba PWV的相关性。结果:研究人群中CACS0组87例(15.9%),CACS=0组459例(84.1%)。其中CACS0组在年龄、BMI、高血压、收缩压、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及糖尿病方面均高于CACS=0组。同时,CACS0组ba PWV比CACS=0组高(27.6%vs.24.2%,35.6%vs.23.1%),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并且Logistic回归发现,绝经女性年龄(OR=1.094,95%CI 1.039-1.152,P0.001)、高血压(OR=1.933,95%CI 1.092-3.422,P=0.024)、ba PWV第三分位数(OR=2.435,95%CI1.141-5.196,P=0.021)、ba PWV第四分位数(OR=3.323,95%CI 1.594-6.930,P=0.001)是冠脉钙化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绝经女性ba PWV升高与CACS相关,ba PWV可以作为一种评估冠脉钙化程度和心血管风险的有效手段得以应用。  相似文献   
18.
脉搏灌注指数变异(plethysmographic variability index,PVI)是动态的容量监测指标,作为新一代脉搏氧饱和度仪的测量参数,通过脉搏波形分析技术可以进行连续瞬时监测。PVI可准确地指导液体复苏,维持最佳前负荷,防止有效循环血容量不足导致的低灌注和血容量过多导致的组织水肿,有利于更好的平衡液体管理,是一种简便、有效的实时监测手段。与传统静态的血流动力学参数相比,PVI能准确无创的预测容量治疗反应,因而在优化心输出量和便捷临床应用方面更有优势。然而,PVI受多种因素影响且不能用于自主呼吸和心律失常的患者,因此临床应用时应该综合考虑其影响因素,结合其他方法指导容量治疗。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血压参数与颈动脉一股动脉脉搏波速度(CFPwV)的相关性.方法:共入选1024例体检人员,袖带法测量血压,计算并记录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脉压(PP)、平均动脉压(MAP).根据血压值水平分为高血压组和非高血压组.使用自动脉搏波速度测定仪测定颈动脉一股动脉脉搏波速度(CFPwV)和中心动脉脉压(CPP).比较高血压组和非高血压组各血压参数及CFPwV.并将各因素与CFPwV进行相关分析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1)高血压组与非高血压组比较,SBP、DBP、MAP、PP、CFPwV值在高血压组明显升高(P<0.05);(2)直线相关分析结果显示,CFPwV与SBP、DBP、PP、MAP、CPP呈正相关,且与CPP的相关性最佳;(3)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显示,CFPwV仅与SBP、PP、CPP具有显著的回归效果,且CPP的偏回归系数大于SBP、PP.结论:SBP、PP、CPP是CFPwV的独立影响因素.在评价动脉硬化方面,CPP有一定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20.
臂踝脉搏波传播速度(brachial-ankle pulse wave velocity,baPWV)测量是一种便捷、无创的方法,可用于人体动脉硬化度的评估,在临床和科学研究中广泛应用于血管早期病变的筛查和心血管系统风险的评估。本文设计开发了人体上臂和踝部脉搏波波形采集系统,并利用该系统对59名健康成年人进行实验,研究了目前三种最常用的脉搏波时标(pulse timing mark,PTM)定义方法对baPWV测量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选用不同的PTM方法所测得的baPWV结果具有显著的差异性(P0.001)。而且,PTM方法的不同还影响到了baPWV与年龄、血压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