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11篇
  免费   304篇
  国内免费   525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87篇
  2022年   85篇
  2021年   84篇
  2020年   132篇
  2019年   94篇
  2018年   108篇
  2017年   80篇
  2016年   90篇
  2015年   139篇
  2014年   328篇
  2013年   190篇
  2012年   305篇
  2011年   346篇
  2010年   213篇
  2009年   252篇
  2008年   257篇
  2007年   232篇
  2006年   152篇
  2005年   137篇
  2004年   121篇
  2003年   88篇
  2002年   71篇
  2001年   34篇
  2000年   30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42.
白色脂肪和棕色脂肪是存在于哺乳动物体内的两种脂肪组织。在一定条件下,白色脂肪高表达线粒体解偶联蛋白1,耗能增加,表现出棕色脂肪的功能,称为白色脂肪棕色化。白色脂肪棕色化是正常机体能量消耗、脂肪减少的途径,也是患者恶病质形成的重要因素。外泌体是一类携带大量生物信息分子的细胞外囊泡,介导多种生理病理进程。现系统综述外泌体调控白色脂肪棕色化的研究进展及其在恶病质中的作用,以期为代谢性疾病的诊疗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43.
王胜男  司维 《生命科学》2020,32(7):664-668
合适的动物模型对于人类疾病的研究和药物开发至关重要。精原干细胞是位于睾丸组织曲细精管基底膜上的一类具有自我更新和分化潜能的成体干细胞,可以定向分化产生精子。利用精原干细胞作为基因编辑的对象,生产基因编辑的精子进行受精有望成为建立基因编辑动物疾病模型的一条有效途径。该文就精原干细胞的生物学特征、体外培养以及精原干细胞介导的基因编辑动物模型的进展和优缺点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44.
小型哺乳动物能量代谢和脂肪累积的适应性调节是其应对自然环境变化的主要能量学策略,但在不同的生活史阶段,脂肪组织适应性调节的特征和能量机理尚不清楚。为探讨不同繁殖阶段能量代谢和脂肪累积的变化及其内分泌机理,本文测定了黑线仓鼠哺乳期和断乳后摄食量、脂肪重量,以及血清瘦素水平、下丘脑瘦素受体(Ob-Rb)和相关神经肽的基因表达。结果显示,哺乳高峰期黑线仓鼠的脂肪重量几乎降低至零,断乳后显著增加;与非繁殖对照组相比,皮下脂肪、肾周脂肪与腹腔脂肪重量分别增长了1.5倍、37.1倍和1.9倍。断乳后摄食量、血清瘦素水平显著高于非繁殖对照组,Ob-Rb基因表达显著下调,而促食与抑食神经肽的基因表达均未发生显著变化。哺育不同胎仔数的黑线仓鼠在断乳后能量摄入、静止代谢率、身体组分未出现显著差异。研究表明,在不同的繁殖阶段脂肪累积呈现显 著的适应性调节,瘦素抵抗是断乳后脂肪累积补偿性增长的重要内分泌机制之一。这对迅速恢复脂肪累积,以应对将来的能量需求增加或者食物资源短缺的环境,进而提高自身的适合度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5.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已经发展为全球公共卫生紧急事件。世界卫生组织将此病毒命名为2019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将引发的疾病命名为2019冠状病毒病(Coronavirus Disease-19,COVID-19)。COVID-19患者以发热、乏力、干咳为主要临床表现,少数患者伴有鼻塞、流涕和腹泻等症状。重症患者多在发病1周后出现呼吸困难和(或)低氧血症,严重者快速进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脓毒症休克、难以纠正的代谢性酸中毒和出凝血功能障碍等。COVID-19目前尚无特效治疗手段,有学者认为,避免细胞因子风暴可能是治疗COVID-19感染患者的关键。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具有强大的免疫调节能力,可能对预防或减弱细胞因子风暴、降低本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具有一定的作用。海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于2020年2月采用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治疗2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取得一定疗效。  相似文献   
46.
陈俊贤  周娇  魏洪义  赵莉蔺 《昆虫学报》2021,64(12):1433-1443
【目的】在低温环境下,昆虫会启用体内的生理调控机制稳定自身代谢,脂肪代谢在昆虫抵御低温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本研究旨在探究松墨天牛Monochamus alternatus幼虫脂肪代谢在低温条件下的变化及其对耐寒性的影响。【方法】将室内25℃下饲养的松墨天牛4龄幼虫分别置于25℃(对照)和4℃(冷驯化)恒温培养箱,7 d后解剖幼虫,收集其脂肪体,观察冷驯化后脂滴变化,测定脂肪体内脂肪含量;利用气相色谱 质谱分析,检测脂肪体内游离脂肪酸组分及含量;并用RT-qPCR方法检测脂肪体内脂肪酸β-氧化关键酶(CPT1, 4KCT, VLCAD, ECH和3HCD-1)基因的相对表达量。【结果】冷驯化(4℃)7 d后松墨天牛4龄幼虫脂肪体中脂滴较对照变小,密度降低,脂肪含量下降;但其脂肪酸组成种类未变,对照组和冷驯化组主要脂肪酸均为C16∶0, C16∶1, C18∶0, C18∶1和C18∶2,其中C18∶2的相对含量在两组中均最高,由未驯化时的31.83%±8.82%降至冷驯化后的25.16%±2.88%。冷驯化后,松墨天牛4龄幼虫脂肪体中C16∶0,C16∶1和C18∶2脂肪酸含量减少,C18∶0与C18∶1的相对含量上升。在5种主要脂肪酸中,冷驯化后各脂肪酸的相对丰度较对照均有所减少,其中C16∶0, C16∶1及C18∶2的相对丰度则显著下降。但冷驯化后松墨天牛4龄幼虫脂肪体中游离脂肪酸的双键指数较对照上升3.88%。且冷驯化组脂肪体中VLCAD基因表达量较对照组显著上调。【结论】低温环境中松墨天牛幼虫通过消耗脂肪维持基本代谢,幼虫脂肪体的脂肪酸分解代谢水平提高;不饱和脂肪酸在松墨天牛的耐寒性中起关键作用。脂代谢调控为松墨天牛应对低温的重要生存策略。  相似文献   
47.
作为三大主要营养物质之一,膳食脂肪为人体提供能量和营养。膳食脂肪摄入不当会破坏肠道微生物的稳态,影响宿主的代谢状况,增加慢性疾病发生的风险。建立疾病动物模型是研究肠道微生物与宿主健康的重要手段。文中综述了膳食脂质的数量和种类、肠道微生物和宿主代谢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阐述了基于不同的疾病动物模型,膳食脂质影响肠道微生物的结构和功能,以及对宿主代谢的调节,为深入了解膳食脂质、肠道微生态和宿主健康三者之间的关系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48.
本研究探讨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来源的外泌体(ADSC-Exos)对人表皮干细胞(EpSCs)增殖的影响及机制.首先使用Ⅰ型胶原酶分离人脂肪组织ADSCs,中性蛋白酶Ⅱ和胰酶分离人皮肤组织EpSCs;采用ExoQuick-TC试剂分离ADSCs培养上清中的外泌体.然后通过MTT法、细胞免疫荧光检测Ki67,BrdU掺入实验检测ADSC-Exos对EpSCs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术检测ADSC-Exos对EpSCs细胞周期的影响.通过HE染色、免疫组化染色检测细胞增殖标志分子及表皮干细胞标志分子的表达,以观察ADSC-Exos对体外培养皮肤组织的结构及EpSCs增殖的影响.结果显示:ADSC-Exos能以浓度依赖性和时间依赖性的方式促进EpSCs增殖,增加S期细胞数,减少G1期细胞数;ADSC-Exos也能促进体外培养皮肤组织中的EpSCs增殖.机制研究发现:ADSC-Exos对EpSCs的促增殖作用能部分被β-catenin抑制剂XAV-939或c-Myc抑制剂10058-F4所抑制.ADSC-Exos能促进EpSCs表达β-catenin、c-Myc及cyclin E1、A2、D1,XAV-939能抑制ADSC-Exos诱导的β-catenin、c-Myc以及cyclinE1、A2、D1表达,10058-F4能抑制ADSC-Exos诱导的c-Myc和cyclin D1、A2、E1表达.综上,ADSC-Exos能显著促进EpSCs增殖,其作用部分是由上调β-catenin、c-Myc和cyclinE1、A2、D1表达所介导.  相似文献   
49.
目的:应用近红外光谱(NIR)结合偏最小二乘法(PLS)建立小麦粉常规营养成分蛋白质、水分和脂肪的含量预测模型,并选择最佳模型。方法:收集117份小麦粉样品的近红外光谱,化学法测定蛋白质、水分和脂肪的含量,利用主成分分析(PCA)随机分组,81份样品用于构建模型、36份样品用作验证模型的预测能力。探讨波长范围和光谱预处理方法对所建模型预测能力的影响。结果:3个营养成分预测能力最好的模型分别是:对于蛋白质,预处理采用矢量归一化(SNV),波长选取7 505.9~5 446.2 cm-1和4 605.4~4 242.8 cm-1,预测模型的RPD值是7.02;对于水分,无预处理,波长选择全谱12 800~3 960 cm-1,模型的RPD值是6.83;对于脂肪,无预处理,波长在9 000~4 000 cm-1,模型的RPD值是5.06。结论:近红外光谱法可以实现对小麦粉常规营养成分的快速预测,通过选择波长范围和光谱预处理方法可以显著提高模型的预测能力。  相似文献   
50.
摘要 目的:探讨利拉鲁肽联合达格列净对超重或肥胖2型糖尿病(T2DM)患者肾功能、氧化应激以及内脏脂肪含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于2018年1月~2020年5月期间接收的108例超重或肥胖T2DM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54)和观察组(n=54)。对照组给予利拉鲁肽治疗,观察组给予利拉鲁肽联合达格列净治疗,均治疗12周。对比两组肾功能[血胱抑素 C(CysC)、血肌酐(Scr)、血尿酸(SUA)]、氧化应激[丙二醛(MDA)、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体质量指数(BMI)、腰围、血糖指标[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hP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以及体成分指标(全身脂肪百分比、内脏脂肪含量),记录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后BMI、腰围、2hPBG、FBG、HbA1c均下降,且观察组较对照组低(P<0.05)。两组治疗后MDA均下降,且观察组较对照组低(P<0.05),两组治疗后SOD、GSH-PX均升高,且观察组较对照组高(P<0.05)。两组治疗后全身脂肪百分比、内脏脂肪含量均下降,且观察组较对照组低(P<0.05)。两组治疗前后CysC、Scr、SUA组内及组间对比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超重或肥胖T2DM患者利拉鲁肽治疗基础上联合达格列净,降糖效果确切,减轻机体氧化应激,降低内脏脂肪含量,对肾功能无显著影响,且不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