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89篇
  免费   167篇
  国内免费   888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67篇
  2022年   55篇
  2021年   73篇
  2020年   71篇
  2019年   76篇
  2018年   66篇
  2017年   88篇
  2016年   78篇
  2015年   94篇
  2014年   129篇
  2013年   102篇
  2012年   104篇
  2011年   110篇
  2010年   98篇
  2009年   96篇
  2008年   169篇
  2007年   74篇
  2006年   62篇
  2005年   76篇
  2004年   84篇
  2003年   65篇
  2002年   50篇
  2001年   70篇
  2000年   44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34篇
  1997年   27篇
  1996年   43篇
  1995年   34篇
  1994年   26篇
  1993年   23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22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25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4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55年   1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41.
已有研究报道灵芝栽培生长的最适pH在中性偏酸环境,在碱性范围的生长及代谢情况鲜见报道。本研究主要探究广泛pH对灵芝液态发酵代谢物及其抗氧化活性的影响。采用摇瓶液态培养后分析代谢物中灵芝三萜、胞内外多糖、菌丝体蛋白及抗氧化活性等指标,系统比较灵芝菌丝体在pH值2-11的生长和代谢情况。研究结果表明,灵芝菌丝体生长、合成灵芝三萜、胞内多糖、30E胞外多糖、菌丝体蛋白和菌丝体水解氨基酸的最适pH值分别为10、3、2、7、2和2。对应结果分别为17.13 g/L、33.86 mg/g、72.73 mg/g、7.86 g/L、71.42 mg/g和107.10 mg/g。比对照分别提高28.5%、77.3%、22.4%、96.5%、97.1%和70.8%。胞内多糖组分1和组分2最高分子量均在初始pH 4,分别为1.016×108 g/mol和9.280×104 g/mol,胞外多糖组分1最高分子量在初始pH 10,为4.946×106 g/mol;对菌丝体的总抗氧化能力、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1,1-diphenyl-2- picrylhydrazyl,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羟自由基清除能力分析结果表明最佳的初始pH分别为3、7、9。本研究为液态发酵方式下灵芝生长及其代谢物定向调控发酵的工艺优化提供参考依据,同时发现灵芝菌丝体中优质蛋白及抗氧化活性可在功能性食品和化妆品领域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2.
摘要 目的:探讨基于老年综合评估结果指导(CGA)治疗对老年冠心病患者心功能、脂代谢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本次研究将2020年6月-2022年1月在江苏省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接受治疗的106例老年冠心病患者,采用随机数字法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药物治疗,53例)与研究组(对照组的基础上结合CGA治疗,53例)。对比两组疗效、心功能、脂代谢和生活质量相关情况。结果:研究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4.3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9.25%(P<0.05)。研究组治疗3个月后左心室舒张期末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期末内径(LVESD)低于对照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3个月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高于对照组,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3个月后病情、体力、医疗状况、一般生活、社会心理状况、工作状况各维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住院期间心脏不良事件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CGA治疗老年冠心病,可有效改善心功能、脂代谢,降低住院期间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3.
包括基因型×环境互作效应的种子遗传模型及其分析方法   总被引:60,自引:3,他引:57  
  相似文献   
44.
梅花鹿甲烷能代谢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李忠宽  张晓明 《兽类学报》1996,16(2):100-104
本文应用KB-1型呼吸测热装置,结合消化、代谢试验,对梅花鹿(Cervusnippon)甲烷能代谢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梅花鹿甲烷能的产生量随其采食量的增加而增加;也随着果食后时间的推移而减少,而且减少的幅度又随采食量的增加而下降;甲烷能的产生量分别占总能食入量、消化能食入量和体增热的6.61%、8.83%和10.88%;甲烷能的产生量随着日粮蛋白质水平的提高而降低,日粮蛋白质水平每提高1个百分点,甲烷能产生量就降低58.58kJ/d;分别以总能食入量(GEI)和干物质食入量(DMI)为自变量所建立的甲烷能(CH4E)估计分别为:CH4E(kJ/d)=0.07CEJ(kJ/d)-101.04(n=12,r=0.944,P<0.01)CH4E(kJ/d)=98.78+1.05DMI(g/d)(n=12,r=0.942,P<0.01)  相似文献   
45.
叶片阶段性白化小麦是一种非常特殊的色素突变体。本文对其白色、白绿相嵌及转绿叶片的叶绿体光化活性分别进行了测定。试验表明:(1)白化和白绿相嵌叶片的叶绿体色素合成处于停滞阶段,转绿叶片则处于色素迅速合成阶段;(2)白化、白绿相嵌和转绿叶片叶绿体的激发能传递呈递增趋势;(3)三者对绿体的PSⅡ活性和原初光能转化效率也呈递增趋势;(4)白化叶片叶绿体缺乏PSⅠ和PSⅡ外周天线色素蛋白,白绿相嵌和转绿叶片的类囊体膜多肽组分与正常叶片相近似。  相似文献   
46.
用放射配基结合法和高效液相色谱电化学法分别测定氟烷对慢性缺氧免心肌β肾上腺素能受体(简称β受体)和血浆儿茶酚胺的影响。结果表明:慢性缺氧后兔心肌β受体密度明显下降,受体亲和力无明显变化,血浆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明显升高。缺氧吸入氟烷后兔心肌β受体密度进一步下降,亲和力增加,血浆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无进一步变化。常氧吸入氟烷后心肌β受体密度无明显变化,亲和力升高,血浆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反而降低。结果提示,氟烷抑制常氧兔交感神经活动而不能抑制缺氧兔交感神经活动,氟烷不改变常氧兔心肌β受体密度,但降低缺氧兔心肌β受体密度。β受体密度降低与缺氧后升高的儿茶酚胺下调β受体数目有关,同时可能与氟烷改变了缺氧心肌细胞膜脂质流动性使受体易向膜内移动有关。  相似文献   
47.
为研究神经肽调节胸腺生理功能的作用途径,作者采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结合GDN增强技术,以30μm厚恒冷箱切片光镜下观察了豚鼠胸腺内含SP、CGRP和NPY神经纤维的定位与分布。结果发现,SP和CGRP免疫反应神经纤维在胸腺内分布广泛,呈线状或串珠状,可见于血管周围,小叶间结缔组织和胸腺实质。实质中以皮髓质交界区和髓质区纤维分布较密集,而走行于皮质淋巴组织的神经纤维相对稀疏,胸腺小体附近亦可见含CGRP神经分布。含NPY神经纤维主要分布于血管周围、小叶间隔和皮髓质交界区,仅少数分支穿行于皮质胸腺细胞之间。胸腺被膜中有上述3种肽能神经纤维分布。本研究结果表明,胸腺内有丰富的肽能神经分布,这可能是神经肽调节胸腺生理功能的重要方式之一。  相似文献   
48.
朱砂叶螨羧酸脂酶最优测试条件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二次回归通用旋转组合设计,对朱砂叶螨离体羧酸酯酶测试过程中所需缓冲液pH值、恒温时间、反应温度及底物浓度,设立4因子5水平试验,在考虑4个因子主效应和互作效应的情况下,筛选测试羧酸酯酶的最优条件组合。  相似文献   
49.
超低能重离子注入作物育种的原初物理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原子核物理学观点出发,采用理论分析与实验测量并举的方法对超级能(〈200kev)重离子(Z≥6)注入作物(小麦)种子进行诱变育种的原初物理机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无论是注入离子本身的射程,还是次级电子,自由基扩散,高温热穗,级联原子和冲击波等次级作用范围都无法触及表皮下面的胚细胞,但注入离子在麦胚内主要元素(C,N,O,S,P,K,Ca)上激发出的特征X-射线,在其强度减弱为原来的10^-3时  相似文献   
50.
胶质细胞源神经营养因子陈哲宇何成王成海(第二军医大学神经生物教研室,上海200433)关键词胶质细胞源神经营养因子多巴胺能神经元运动神经元神经营养因子是指能够促进神经细胞存活、生长和分化的一类蛋白质。胶质细胞源神经营养因子(GDNF),因其最初从大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