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42篇
  免费   255篇
  国内免费   175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41篇
  2022年   39篇
  2021年   51篇
  2020年   52篇
  2019年   57篇
  2018年   27篇
  2017年   57篇
  2016年   67篇
  2015年   54篇
  2014年   86篇
  2013年   53篇
  2012年   74篇
  2011年   73篇
  2010年   51篇
  2009年   64篇
  2008年   74篇
  2007年   36篇
  2006年   46篇
  2005年   34篇
  2004年   40篇
  2003年   42篇
  2002年   33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29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51.
目的:报告经椎弓根植骨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09年8月-2011年4月,使用我院自行设计椎体内植骨器通过伤椎椎弓根将医用磷酸钙人工骨植骨于伤椎椎体内治疗23例新鲜胸腰椎骨折.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术后3-6月有部分骨替代,6-8月骨缺损处出现骨硬化带及部分骨组织,椎体前缘高度比值由术前30%-60%上升到术后88%-95%,末次随访时高度无明显丢失,未出现螺钉松动断裂现象.结论:经椎弓根植骨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能有效防止椎体高度丢失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52.
目的:探究两种全膝关节置换术胫骨假体旋转对线技术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A组均采用胫骨结节中内1/3线作为解剖标志,B组根据膝内翻程度,分别选择胫骨结节内侧缘至中内1/3线区间定位和胫骨结节中内1/3线作为解剖标志,观察对比临床应用效果。结果:术后经卡尺测量聚乙烯半月板垫片的旋转角度,B组0°~19°膝内翻改善效果明显优于A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20°以上膝内翻改善情况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胫骨结节内侧缘至中内1/3线区间定位对轻度和重度膝内翻患者的胫骨旋转定位效果较好,临床可进一步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53.
目的:探讨2种不同血液净化方式对慢性肾脏病(CKD)患者低血钙、高血磷及高血清甲状旁腺激素的改善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9月到2014年9月在我院接收维持性血液透析(MHD)的患者64例,随机分为HDF组和HP-HD组各32例;HDF组采用血液透析滤过(HDF)治疗,HP-HD组采用血液灌流(HP)联合血液透析(HD)治疗;分别在治疗前及治疗后3周采血检测血钙、血磷和全段甲状旁腺激素(iPTH)。结果:治疗三周后,与治疗前相比较,两组患者血磷、iPTH显著下降,血钙显著上升,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HP-HD组患者血磷、iPTH下降较HDF组更为显著,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HDF和HP联合HD均能有效调节血钙、清除血磷和iPTH水平,但HP联合HD较HDF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54.
目的:总结股骨短缩截骨结合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青年Crowe IV 型髋关节发育不良(DDH)的近期疗效。方法:2009 年1 月 至2015 年1 月期间我院收治的22 例(24 髋)青年Crowe IV 型髋关节发育不良患者,其中男4 例(5 髋),女18 例(19 髋),年龄 17~27 岁,平均22 岁。记录患者术前、术后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髋关节疼痛VAS评分和下肢长度差异。收集患者临床及影像 学资料。结果:22 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72 个月,平均38 个月。截骨端均骨性愈合,愈合时间3~ 6 个月,平均3.2 个月。 Harris 评分由术前(43.2 ± 2.7)分改善至(95.3 ± 2.8)分,效果显著(P<0.01),髋关节疼痛VAS评分由术前(6. 0 ± 1. 0)分改善至 (1.0 ± 0.5) 分,疼痛明显缓解(P<0.05),下肢长度差异由术前(55.5± 15.5)mm减少至(16.5± 5.5)mm,显著改善(P<0.01)。术后2 例合并坐骨神经麻痹,但6 个月内症状完全缓解,6 例遗留轻度跛行。随访期间均无假体翻修,未发现材料与宿主的生物相容性反 应。结论:股骨短缩截骨全髋置换术治疗青年Crowe IV 型髋关节发育不良的近期疗效满意,术中综合考虑软组织松解程度与短缩 截骨方式及长度可有效的解决患者肢体短缩、避免神经血管损伤及改善患者术后髋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55.
目的:应用三维有限元技术评估发育性髋关节脱位(developmental dysplasia of the hip,DDH)患儿在Dega骨盆截骨术后不同中心边缘角(center-edge angle,CEA)状态下髋臼的应力分布,为术前的手术规划提供有参考价值的生物力学结果。方法:使用已建立的DDH患者髋关节三维有限元模型,以术后CEA27°为中间值,每3°为一个变量,在Mimics誖10.0软件的模拟手术模块分别构建7组髋臼截骨术后的模型。在单腿站立和双腿站立状态下测量不同CEA状态下髋臼的应力分布。结果:单腿站立情况下,CEA为24°、27°、30°和33°的术后模型患侧髋臼的峰值应力接近正常侧。双腿站立情况下,CEA为24°时双侧髋臼的峰值应力最为接近。结论:对于该患者而言,在7组术后CEA中,24°时患侧髋臼的峰值应力与健侧最为接近,可以认为是最佳的术后CEA。有限元技术能够为Dega手术的术前规划提供个性化的指导方案。  相似文献   
56.
目的:探讨微创经皮钢板固定技术(MIPPO)与锁定加压钢板(LCP)治疗胫骨干骺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3年6月-2015年6月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胫骨干骺端骨折患者103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将所选患者分为三组。其中,联合手术组(35例)患者采用MIPPO联合LCP内固定术治疗,外固定组(33例)患者采用超关节外固定支架术治疗,内固定术组(35例)患者采用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观察并比较三种手术方法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骨关节功能的影响。结果:与外固定术组及内固定术组比较,联合手术组患者的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骨折愈合时间早,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手术组患者的手术优良率高于外固定组和内固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内固定组手术优良率高于外固定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手术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外固定组及内固定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外固定组与内固定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IPPO联合LCP内固定治疗胫骨干骺端骨折具有手术切口小、术中出血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骨折愈合快、关节功能恢复较好等优点,是治疗胫骨干骺端骨折的理想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7.
目的:探讨椎弓根钉棒系统加植骨融合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并脊髓损伤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3月至2014年12月,采用椎弓根钉棒系统加植骨融合治疗93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并脊髓损伤患者的资料,男56例,女37例。致伤原因:交通事故伤27例,高处坠落伤47例,重物压伤19例。骨折节段:L1骨折22例,L2骨折16例,L3骨折6例,T11骨折15例,T12骨折34例。结果:本研究共93例患者,所有患者经过一般12个月的随访,其中平均随访13.8月(10-16月)。与术前相比,患者术后6个月伤椎前缘高度比值明显增加,Cobb角值和椎管占位率明显降低(t=6.167,7.241,7.143,P0.05)。术后12个月伤椎前缘高度比值明显增加,Cobb角值和椎管占位率明显降低(t=9.345,11.541,11.263,P0.05)。且患者术后12个月与术后6个月在伤椎前缘高度比值、Cobb角、椎管占位率上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9.632,8.154,7.415,P0.05),根据Frankel神经分级,术后大部分患者神经功能有所恢复。其中,Frankel分级为A的患者有35例恢复,术后有效恢复率为87.5%;B级患者有25例恢复,术后有效恢复率89.3%。C级和D级患者术后有效恢复率均为100%,B,C,D级患者与A级患者有效恢复率相比,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x~2=0.051,2.196,1.253,P0.05),随访12个月期间,2例患者术后5个月出现内固定物松动,1例术后12个月发生螺钉断裂,其余患者无伤口感染、肺部感染、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发生。结论:椎弓根钉棒系统加植骨融合能有效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并脊髓神经损伤,术后患者神经功能恢复较好,并发症较少,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58.
目的:观察抗感染活性骨(ARBX)治疗感染性胫骨骨不连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8年1月-2015年1月收治并系统随访应用抗感染骨治疗的36例创伤后感染性骨不连病例,给予原内固定取出或外架拆除,病灶清除,去除硬化骨及死骨,髓腔再通,抗感染活性骨植骨,外架或钢板重新固定,统计患者病程时间,伤口愈合时间,患者院前手术次数,滴注引流时间及抗生素应用疗程,骨性愈合时间,内、外固定物拆除时间以及功能恢复情况,并总结治疗疗效。结果:平均随访2.4年(1年2月-4年10月),骨不连彻底治愈30例,4例患者感染控制,半皮质愈合,2例感染复发,骨不连未愈合。结论:1抗感染活性骨是治疗感染性骨不连的一种有效的植骨材料,具有控制感染,促进骨折愈合的作用;2彻底清除坏死,失活组织是控制感染,促进感染性骨不连愈合的关键;3清理断端,断端骨髓腔再通可促进成骨,促进骨折愈合。  相似文献   
59.
目的:介绍和分析内镜下治疗跟骨骨刺合并跖腱膜炎所致跟骨痛应用。方法:对2011.10-2014.10来我院就诊的共计67例跟骨骨刺合并跖腱膜炎所致跟骨痛的资料进行分析包括患者术前与术后3月、6月及12月VAS(Visual Analogue Scale)疼痛评分,X线或MRI等影像学资料及和AOFAS(the American Orthop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足踝标准及并发症等指标。结果:患者均接受了至少12个月随访,患者在术后(3,6,12月)的VAS评分及AOFAS评分较术前均有显著改善和提高(P0.05)。影像资料显示:骨刺未见明显复发。1例患者出现皮肤浅层感染,处理后好转,余无明显并发症出现。结论:内镜下治疗跟骨骨刺合并跖腱膜炎对于跟骨痛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60.
目的:探讨巴戟天及多糖提取物对成骨细胞骨保护素(OPG)/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ANKL)基因系统表达的影响。方法:取2~3天的SD大鼠5只分离原代成骨细胞,再取8周龄SD大鼠35只随机分为七组,对照组不进行处理,三组给予10 g/L、50 g/L、100 g/L巴戟天水灌胃,其余三组分别给予10 g/L、50 g/L、100 g/L巴戟天多糖灌胃,72 h后采用采用ELISA法测定培养液中OPG、RANKL及骨钙素的含量,采用MTT法检测不同浓度巴戟天水及多糖提取物对大鼠成骨细胞增殖的影响,采用荧光定量PCR检测OPG和RANKL mRNA表达情况;通过Westernblot检测OPG和RANKL蛋白表达水平。结果:巴戟天水及多糖提取物组A570nm、ALP活性、骨钙素含量、OPG/RANKL mRNA表达量、OPG和RANKL蛋白表达阳性密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A 570 nm、ALP活性、骨钙素含量、OPG/RANKL mRNA表达量、OPG和RANKL蛋白表达阳性密度均高于同等剂量的水提取物各组(P0.05);巴戟天多糖组中随着多糖剂量的升高A 570 nm、ALP活性、骨钙素含量、OPG/RANKL mRNA表达量、OPG和RANKL蛋白表达阳性密度,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巴戟天水及多糖提取物均能促进体外培养成骨细胞的增殖,提高成骨细胞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