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43篇
  免费   708篇
  国内免费   1071篇
  2024年   55篇
  2023年   190篇
  2022年   153篇
  2021年   169篇
  2020年   214篇
  2019年   201篇
  2018年   160篇
  2017年   212篇
  2016年   174篇
  2015年   242篇
  2014年   369篇
  2013年   259篇
  2012年   303篇
  2011年   416篇
  2010年   300篇
  2009年   327篇
  2008年   383篇
  2007年   305篇
  2006年   241篇
  2005年   236篇
  2004年   210篇
  2003年   187篇
  2002年   154篇
  2001年   143篇
  2000年   118篇
  1999年   129篇
  1998年   94篇
  1997年   119篇
  1996年   117篇
  1995年   95篇
  1994年   100篇
  1993年   83篇
  1992年   75篇
  1991年   72篇
  1990年   47篇
  1989年   27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采用加端聚合链反应技术,从湖北地区一宫颈癌患者癌组织DNA中分离出人乳头瘤病毒16型(HPV16)E7基因,并在pUC18载体中克隆,经限生核酸内切酶分析和DNA序列分析,确认了含HPV16E7重组克隆质粒,命名pfHPV16E7-HB。DNA序列分析表明,HPV16E7-HB基因全长294bp(与报道的标准基因长度相同)但其核苷酸顺序中的两处发生了C-(T)突变,即第43位密码子CAA变为TAA  相似文献   
102.
用生物活性法和双抗体夹心桥联酶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了人类疱疹病素6型(HHV-6)GS株和南京地方株CN5,8,10感染的淋巴细胞培养上清中的肿瘤坏死因子(TNF)的水平,发现培养24h即可检出高水平的TNF,48~72h述到峰值,此后逐渐下降,与未感染耐照组比较有及其显著的差异(P<0.001)。GS株与地方株同诱生TNF水平无儿著性差异(P>0.1),三株地方株诱生TNF也无显著性差异(P>0.05)。TNF-α单抗可以完全中和培养上清中TNF的活性,证实上清中有TNF-α。与LPS比较,HHV-6诱生TNF-α的能力要强得多。  相似文献   
103.
选择素与肿瘤转移研究进展   总被引:37,自引:0,他引:37  
陈金联  周同 《生命科学》1996,8(1):31-33
晚近发现的粘附分子受体(选择素),能介导血小板、内皮细胞与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及肿瘤细胞的粘附,它们在炎症、血栓形成及肿瘤转移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本文练过了选择素的结构与功能特点,在正常组织中分布以及与肿瘤转移方面的有关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04.
龙允 《蛇志》1996,8(4):37-38
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与胃癌的关系龙允穗综述陈振侬、洪瑞香审校(广西医科大学一附院内科南宁530027)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明,幽门螺旋杆菌(He-licobacterpyori,HP)感染是慢性胃炎,尤其是活动性胃炎的重要病因,且与消化性溃疡发生密切相关[1...  相似文献   
105.
龙敬伦  方勇 《蛇志》1996,8(3):39-39
低强度激光血管内照射肿瘤病人治疗前后心电图观察龙敬伦方勇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心电图室南宁530027低强度激光血管内照射(IntravascularLowLevelLaserIrradiationTherapy简称IL-LLI),是一项新的治疗技...  相似文献   
106.
双歧杆菌及其它细菌类生物反应调节剂大连医科大学微生态学研究所大连116027易庆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六九医院大连116027邓卓关于用途广泛而有效的生物反应调节剂概念的提出,使十多年来蓬勃发展、广泛研究的肿瘤免疫治疗法更加深化和实用。通过调整机体对肿瘤...  相似文献   
107.
本文采用Y染色体特异的性别决定基因(Sry)作为新的细胞遗传标志,通过PCR技术来追踪观察造血干细胞的增殖与分化性能。该方法具有简便、灵敏和特异等优点。雌性受体小鼠输注雄鼠骨髓细胞和13天脾结节(CFU-S13)细胞后,Sry PCR测试受体小鼠的CFU-S结果表明,它们均为供体来源的XY细胞。用Sry PCR骨髓细胞和骨髓中脾结节生成细胞(CPU-S)的长期重建造血能力,结果表明,在存活雌性小鼠  相似文献   
108.
本研究用CD23单克隆抗体交联活化的人扁桃体B细胞,证明CD23McAb对B细胞呈双向调节效应,即:高浓度区抑制B细胞增殖,低浓度区促进B细胞增殖,继而,用对B细胞有抑制效应浓度的CD23McAb交联B细胞膜CD23分子,通过研究抑制效应恢复条件,探讨了CD23McAb产生抑制效应的作用机制。结果显示:去除CD23McAb后,抑制作用不能恢复,用SAC再次活化,使B细胞恢复增殖状态,用促B细胞增殖  相似文献   
109.
MnSOD在细胞氧应激中的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MnSOD在细胞氧应激中的作用孙娟*陈瑗*周玫*葛忠良**(*第一军医大学自由基医学研究室,广州510515;**军事医学科学院放射医学研究所,北京100850)关键词锰超氧化物歧化酶电离辐射肿瘤活性氧需氧生物总是不断暴露于氧损伤的危险之中,这种危险...  相似文献   
110.
微囊藻毒素对鱼蛋白磷酸酶抑制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微囊藻毒素是蓝藻的微囊藻属及其它几个属中的某些种或品系产生的次生代谢产物,由于这类蓝藻是产生淡水水华的主要生物,因而使得大量水体中有微囊藻毒素存在。这类毒素的一般结构为环(D一丙氨酸一L-X一赤一p甲基一D一异天冬酸一L-Y-Adda-D一异谷氨酸一N一甲基脱氢丙氨酸),X.Y为两种可变氨基酸,已发现五十多种异构体,其中存在较多,毒性较大的是LRYR,RR,L,Y,R分别为亮氨酸,酪氨酸,精氨酸。MacXintosh等人首次发现微囊藻毒素对蛋白磷酸酶有极强的抑制作用,随后两阶段致癌实验证明微囊藻毒素有极强的促肿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