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66篇
  免费   746篇
  国内免费   1594篇
  2024年   62篇
  2023年   213篇
  2022年   200篇
  2021年   201篇
  2020年   242篇
  2019年   229篇
  2018年   183篇
  2017年   248篇
  2016年   224篇
  2015年   295篇
  2014年   460篇
  2013年   306篇
  2012年   409篇
  2011年   447篇
  2010年   321篇
  2009年   348篇
  2008年   395篇
  2007年   326篇
  2006年   251篇
  2005年   286篇
  2004年   260篇
  2003年   234篇
  2002年   219篇
  2001年   206篇
  2000年   159篇
  1999年   168篇
  1998年   129篇
  1997年   153篇
  1996年   147篇
  1995年   150篇
  1994年   163篇
  1993年   130篇
  1992年   117篇
  1991年   101篇
  1990年   77篇
  1989年   40篇
  1988年   20篇
  1987年   14篇
  1986年   15篇
  1985年   23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9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8篇
  1963年   2篇
  1959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5年   2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41.
以合成的系列三氯杀虫酯类似物,对家蝇和棉蚜进行药效测定。结果表明:羧酸烷基为甲基,苯环上的取代基为Br或F时,对家蝇无效。在苯环的邻位上有-OCH3取代时也无效,如在间位上有-OCH3取代的化合物,则有一定的杀虫效果,但不如在邻位和对位上都有-OCH3取代的化合物的药效高。当α-碳上苯环的取代基为3,4-次甲二氧基,而只变换羧酸酯上的烷基(R)时,对家蝇的杀虫效果,趋向于随着α-碳原子与羧酸酯基的R碳链增长而递减。但R为苯基时,则效果不明显。同时从结果中也可以看出所测化合物,可能由于对家蝇和棉蚜的作用机理不同,因而其杀虫效果不成平行关系。  相似文献   
42.
43.
微管的冷稳定性与植物抗寒性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间接免疫荧光的细胞化学技术对番茄、黄瓜、菠菜、甜菜及小麦等不同抗寒性植物微管的冷稳性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指出,不抗寒的喜温性植物番茄和黄瓜的气孔保卫细胞的微管在0℃—1℃冷处理3小时即解聚;属于中等抗寒性植物的菠菜和甜菜幼苗经秋季低温锻炼后,其气孔保卫细胞的微管在0℃和—5℃低温处理3小时,均不发生解聚;具有较强抗寒性的冬小麦品种农大139幼苗在2—3℃低温锻炼期间,微管结构保持完整,经过15天低温锻炼的幼苗在-8℃冰冻处理3小时,微管也不受破坏。这些结果表明,微管的冷稳性与植物的抗寒性成正相关。  相似文献   
44.
放线菌细胞壁化学组分分析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在总结前人工作的基础上对放线菌细胞壁氨基酸成分的测定方法进行了改进,使全细胞水解液测定的操作过程比原有的方法快速;通过全细胞与细胞壁测定的比较表明,细胞壁获得的结果可靠;采用碱法提取细胞壁比常用的酶法更简单易行,而且效果相近。  相似文献   
45.
本方法采用国产定量滤纸代替硝酸纤维素膜进行菌落杂交筛选。省去了真空烤膜和预杂交操作。末端标记的寡核苷酸探针杂交所得结果具有较好的特异性和较强的放射活性。  相似文献   
46.
47.
48.
关于几种避孕植物药的药理初筛及成份预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对云南滇西地区民间用于避孕和绝育秘方中的槌果藤,野花椒寄生、花椒寄生、螃蟹树寄生、鸡矢藤及野花椒的醇提取物进行了小鼠最大耐受量测定及小鼠抗生育实验,结果表明,花椒寄生、螃蟹树寄生的醇提取物具有明显抗生育活性,槌果藤也具有一定的抗生育作用。此外,还对槌果藤、野花椒寄生进行了化学成份预试。  相似文献   
49.
50.
兔细小病毒肺炎(常称兔瘟)病原体为一种新RNA病毒,是1984年首次在我国发现的一种家兔烈性传染病。本病来势凶猛,传播迅速,流行面广,病程短,发病率(90—100%)和死亡率(90%以上)极高。病兔、死兔、隐性感染兔为主要传染源,成年兔发病急,死亡快,死亡率最高;育成兔死亡率稍低;哺乳期仔兔很少发病死亡。感染兔无性别差异。一年四季均可发病,春冬常见,主要经过消化道及呼吸道传播。发病机制至今尚不清楚。许益民等(1986)认为,病毒感染兔后作用于靶细胞一血管内皮细胞,病毒毒素侵害并损伤血管内皮细胞而启动体内的凝血机制和继发性纤溶而导致弥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