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03篇
  免费   333篇
  国内免费   386篇
  2024年   20篇
  2023年   53篇
  2022年   61篇
  2021年   67篇
  2020年   88篇
  2019年   76篇
  2018年   49篇
  2017年   70篇
  2016年   80篇
  2015年   88篇
  2014年   116篇
  2013年   78篇
  2012年   120篇
  2011年   102篇
  2010年   59篇
  2009年   76篇
  2008年   151篇
  2007年   102篇
  2006年   58篇
  2005年   59篇
  2004年   54篇
  2003年   30篇
  2002年   58篇
  2001年   44篇
  2000年   36篇
  1999年   42篇
  1998年   27篇
  1997年   30篇
  1996年   23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1篇
  1980年   1篇
  196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01.
摘要 目的:通过动物实验,具体探讨微小RNA(miR-10a)通过含F-框WD重复域蛋白7(FBXW7)-E盒锌指结合蛋白2(ZEB2)轴调控非小细胞肺癌的肿瘤化疗耐药作用。方法:非小细胞肺癌模型小鼠(n=42)随机平分为三组-模型组、miR-10a组与环磷酰胺组,模型组给予生理盐水0.2 mL腹腔注射,环磷酰胺组给予环磷酰胺20 mg/kg腹腔注射,miR-10a组给hsa-miR-10a mimics 15 mg/kg 联合环磷酰胺20 mg/kg腹腔注射,1次/d,持续给药14 d。结果:miR-10a组与环磷酰胺组治疗第7 d与第14 d的肿瘤体积低于模型组,miR-10a组低于环磷酰胺组(P<0.05)。miR-10a组与环磷酰胺组治疗第14 d与第28 d的瘤体质量低于模型组,抑瘤率高于模型组,miR-10a组与环磷酰胺组对比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miR-10a组与环磷酰胺组治疗第14 d与第28 d的肿瘤细胞凋亡指数高于模型组,miR-10a组高于环磷酰胺组(P<0.05)。miR-10a组与环磷酰胺组治疗第14 d与第28 d的血清FBXW7、ZEB2含量低于模型组,miR-10a组低于环磷酰胺组(P<0.05)。miR-10a组与环磷酰胺组治疗第14 d与第28 d的FBXW7、ZEB2 mRNA与蛋白相对表达水平低于模型组,miR-10a组低于环磷酰胺组(P<0.05)。结论:过表达miR-10a能抑制非小细胞肺癌小鼠的FBXW7-ZEB2轴的激活,抑制血清FBXW7、ZEB2的表达,从而促进肿瘤细胞凋亡,改善肿瘤化疗耐药性,促进缩小肿瘤体积。  相似文献   
102.
摘要 目的:研究替雷利珠联合白蛋白紫杉醇治疗晚期肺癌的疗效分析,并探讨其对T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7月到2021年10月在院接受治疗的晚期肺癌患者80例,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单一治疗组和联合组,每组40例。单一治疗组患者接受白蛋白紫杉醇治疗,联合组患者接受替雷利珠联合白蛋白。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不良反应以及治疗前后血清IgA和IgG含量,以及外周血CD4+和CD8+T细胞亚群。结果:(1)联合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为87.5 %,显著高于单一治疗组67.5 %的临床治疗有效率(P<0.05);(2)两组患者治疗后肝肾损伤、呕吐、乏力、白细胞减少、神经毒性以及手足综合征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3)联合组患者治疗后血清IgA和IgG均显著高于单一治疗组患者(P<0.05);(4)联合组治疗后CD4+和CD4+/CD8+T淋巴细胞比例均显著高于单一治疗组(P<0.05),而CD8+T淋巴细胞比例均显著低于单一治疗组(P<0.05)。结论:替雷利珠联合白蛋白紫杉醇治疗可以显著提高晚期肺癌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但不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并可有效改善患者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03.
目的探究化疗对小细胞肺癌(small cell lung cancer,SCLC)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1月到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95例小细胞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第一周期、第二周期化疗前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分别按照不同疗效及不同化疗方案对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进行比较。结果(1)化疗后,95例患者CD3+、CD4+、CD8+细胞平均值增加,CD19+、γδT细胞平均值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化疗后,部分缓解组患者CD3+、CD8+细胞平均值增加,CD19+细胞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病情稳定组和病情进展组患者各细胞水平无显著变化(均P>0.05)。(3)依托泊苷联合顺铂(EP)方案组化疗后患者CD3+、CD8+细胞平均值增多,CD19+细胞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伊立替康联合顺铂(IP)方案和依托泊苷联合卡铂(EC)方案组化疗后患者各细胞水平无显著变化(均P>0.05)。结论化疗可以调节小细胞肺癌患者的免疫功能,增强细胞免疫,降低体液免疫,其中EC方案对患者细胞免疫的增强作用较为显著。  相似文献   
104.
壬基酚聚氧乙烯醚(NEPOs)是全球应用量最大的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之一,具有环境雌激素毒性。NPEOs的中间代谢产物种类多、难降解,且毒性远高于其母系化合物。为研究金属离子对功能微生物Sphingomonas sp. Y2降解NPEOs特性的影响,分析了金属离子的最低抑制浓度(MIC)、细菌形态、NPEOs降解效率及代谢产物组成等变化。结果显示,菌株Y2对多种金属离子具有耐受性,在重金属培养基中对Mn2+、Zn2+具有较高的耐受性,MIC分别为500、90 mg/L;在500 mg/L Mn2+胁迫下,菌株Y2对NPEOs降解率为100.00%(3 d);在90 mg/L Zn2+胁迫下,菌株Y2对NPEOs的降解率为20.62%(5 d);两种离子双重胁迫下NPEOs降解率为15.65%(5 d);Mn2+胁迫下菌株Y2细胞表面结构和形态发生明显变化,且改变了NPEOs代谢产物中组分的含量组成,其中短链NPEOs与短链壬基酚聚氧乙烯酸(NPECs)的比例为0.68,与对照相比,抑制/减缓了短链NPEOs的羧化反应。结果表明,菌株Sphingomonas sp. Y2对多种金属离子具有耐受性,Mn2+胁迫对细胞表面超微结构及NPEOs中间代谢产物组分组成产生显著影响。该研究将为表面活性剂类污染物的生物降解及相应代谢产物在环境中的毒性评价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5.
[目的]探讨LncRNA PCAT1调控miR-128对肺癌H1299细胞放射敏感性的影响。[方法]用LncRNA PCAT1阻断剂处理或不处理肺癌H1299细胞,根据放射剂量的不同将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0Gy)、低剂量组(2Gy)、中剂量组(4Gy)和高剂量组(8Gy)。采用RT-qPCR检测各组细胞LncRNA PCAT1、miR-128表达水平,CCK-8法检测细胞存活率,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侵袭力,划痕实验检测细胞迁移力,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结果]空白对照组及各放射剂量组肺癌H1299细胞使用阻断剂后LncRNA PCAT1表达显著降低,miR-128显著升高(P<0.05)。与空白对照组比较,低、中、高剂量组肺癌H1299细胞存活率、迁移率和侵袭力显著降低,凋亡率显著升高(P<0.05)。使用阻断剂后各剂量组细胞存活率、迁移率和侵袭力均显著降低,凋亡率显著升高(P<0.05)。[结论]沉默lncRNA PCAT1可上调miR-128表达来增强肺癌H1299细胞的放射敏感性。  相似文献   
106.
核不均一核糖核蛋白R(hnRNPR)是一种与mRNA生物学功能密切相关的RNA结合蛋白质,与多种肿瘤细胞的恶性转化相关。然而,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作用机制尚不清楚。本研究通过检索公共数据库发现,hnRNPR蛋白主要在肺癌细胞核中表达,hnRNPR mRNA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高表达,并且与肺腺癌患者的生存率呈负相关;hnRNPR的表达与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性别、T分期显著相关(P<0.05)。构建hnRNPR基因沉默的非小细胞肺癌稳定细胞株,检测细胞功能变化,结果显示,hnRNPR基因沉默抑制了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以及上皮-间质转化(EMT),并将细胞周期阻滞在G1期(P<0.01)。生物信息学分析显示,非小细胞肺癌中hnRNPR基因与9 310个基因的表达正相关(皮尔逊相关系数>0,P<0.05),与10 680个基因的表达负相关(皮尔逊相关系数<0,P<0.05)。综上所述,hnRNPR在非小细胞肺癌中高表达,可能作为剪接体的组分,通过调节相关基因的表达,促进了NSCLC细胞的恶性转化。  相似文献   
107.
【背景】目前已报道的海藻酸分解菌多数为好氧菌,未见有关厌氧菌的报道。从分离的海藻酸分解菌中表征的海藻酸裂解酶大多为内切型海藻酸裂解酶,外切型较少。【目的】研究来自厌氧海藻酸分解菌的海藻酸裂解酶基因,表征新型海藻酸裂解酶并阐明其酶学性质,为海藻酸裂解酶的多样性和微生物降解海藻酸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来自厌氧海藻酸分解菌Sunxiuqinia sp. SH-52的海藻酸裂解酶SHA-4编码基因进行克隆,分析基因序列,构建重组质粒PGEX-4T-1-SHA-4并在大肠杆菌中实现异源表达,经纯化后对其酶学性质及降解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该酶在28°C、用0.1 mmol/L IPTG (异丙基-β-D-硫代半乳糖苷)条件下诱导6 h达到最大表达量,纯化后酶的比活力达到21 U/mg。酶学性质分析表明SHA-4的最适温度为37°C;最适pH为7.5;对PolyMG (杂聚古罗糖醛酸-甘露糖醛酸嵌段)具有底物偏好性;Na+对该酶的活性具有抑制作用,而金属离子Cu~(2+)具有明显促进作用,使活性提高了约168%;SHA-4催化海藻酸的Km值为2.5 mg/mL,Vmax为8.7 mg/(mL·min);SHA-4为外切型海藻酸裂解酶,降解海藻酸终产物为单糖。【结论】异源表达了来自一株厌氧海藻酸分解菌Sunxiuqiniasp.SH-52的海藻酸裂解酶SHA-4,该酶是PL6家族中第一个对PolyMG有底物偏好性的外切型海藻酸裂解酶,而且活性较高,作为工具酶有很好的应用前景,为海藻酸降解机制的探索提供了新的线索。  相似文献   
108.
【背景】前期结果表明,DDT降解菌株Chryseobacterium sp. PYR2可高效去除土壤中的DDT等污染物,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但该菌对植物的影响尚不清楚。【目的】探讨菌株Chryseobacterium sp. PYR2对植物的促生作用及其机理,为后续开发DDT降解及植物促生双效功能菌剂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配制该菌株的不同梯度稀释菌悬液,用纸卷发芽法和盆栽法研究菌悬液对小麦种子萌发和植株生长的影响;Salkowski法测定PYR2合成吲哚-3-乙酸(Indole-3-acetic acid,IAA)量;单因素实验研究不同培养条件对菌株生长及IAA合成的影响;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多反应监测(LC-MS/MS-MRM)方法分析IAA在PYR2菌体内的生物合成途径。【结果】PYR2菌悬液可明显提高小麦种子萌发率并促进小麦植株的生长,小麦的侧根数、株高、鲜重、干重等指标均明显提高。该作用是由于菌株PYR2可以合成植物生长激素IAA。最适IAA合成条件:温度30°C,pH 7.0-8.0,盐浓度0.5%,L-色氨酸50mg/L。代谢液中检测到色醇、色胺和吲哚-3-乙酰胺3种中间代谢产物,推测PYR2体内存在3条IAA合成途径,分别为吲哚-3-丙酮酸(IPy A)、TAM和IAM途径。【结论】菌株PYR2对小麦具有明显的促生效果,是由于其具有多条高效合成IAA的代谢途径,表明其在农药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复及作物种植中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9.
INTRODUCTIONGal a(1, 3) Gal (gal epitope) is a carbohydrate epitope, which is produced in large amounton the cells of pigs, mice and New World monkey(monkey of South America) by the glycosylationenzyme G alal 1 ) 4G IcNAc3- a- D- galactosyltransferase[or(1, 3)GT; EC2.4.1.511111. This enzyme is active in the Golgi appaxatus of cells and transfers galactose from the sugandonor uridine diphoSphate galactose (UDP-galactose) to the acceptor Nacetyllactosamine residue (Galaal-4GlcNAc-R…  相似文献   
110.
Chen L  Li G  Tang L  Wang J  Ge XR 《Cell research》2002,12(1):47-54
INTRODUCTIONLung cancer remains the leading cause of can-cer mortaIity in the world, accounting for more thanone sixth of cancer deaths in the world[1]. Antibod-ies have been proved to be a powerful tool fOr thestudy of 1ung cancer. A monoclonal IgM antibody,LC-1, was obtained in our laboratory. It can reactat a high rate with all four pathological types of lungcancers, including lung adenocarcinoma, 1ung squamous carcinoma, large cell lung cancer and smaIlcell lung cancert but not wi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