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3篇
  免费   58篇
  国内免费   3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25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23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01.
本文介绍了高压变频器对电动机主保护的影响,针对这个影响提出了能够适用于频率变化的基于电流瞬时采样值的差动保护方案;所谓采样值电流差动保护是直接利用电流瞬时采样值,按照一定的判据构成的差动保护。与常规的相量差动保护相比,在稳态条件下,采样值差动保护的电流采样值是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的。本文正是利用了这一不同点,提出了上述保护方案,并通过仿真实验证明了该方案的可行性,为高压变频电动机的保护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502.
应用高压液相层析(HPLC)方法,对血源乙肝疫苗、CHO基因工程乙肝疫苗及酵母基因工程乙肝疫苗进行了检测,其纯度分别为88~94%,87~96%和98~100%。  相似文献   
503.
欧洲赤松树脂道上皮细胞树脂分泌方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高压冷冻和冷冻替代技术对欧洲赤松茎皮层成熟树脂道上皮细胞的超微结构进行研究,揭示出一种全新的树脂分泌方式。其分泌过程为一些含有水解酶的高尔基小泡,转移至质膜周围并释放水解酶,从而将质膜溶解形成分泌通道,树脂由此迅速转移至质膜外,然后,通过高尔基小泡相互融合形成新膜片段的方式来修补破损的质膜。  相似文献   
504.
505.
周振  汤锋  格日力 《生理学报》2023,(1):130-136
肺动脉压力变化是反映机体在高原低氧环境中适应习服或病理损伤的重要生理指标,不同海拔、不同时间的低氧刺激对肺动脉压力的影响也不尽相同,其中许多因素影响肺动脉压力的变化,如血管平滑肌的收缩、血流动力学改变、血管活性调节异常以及心肺功能的异常改变等,深入探讨低氧环境下肺动脉压力的调节因素对明确低氧适应和习服的相关机制及急慢性高原病预防、诊断、治疗、预后具有重要的意义。近年来关于高海拔低氧环境下影响肺动脉压力的相关因素研究有了较大的进展,本文从循环系统血流动力学、血管活性状态及心肺功能变化等方面对低氧环境下肺动脉压力的调节因素和干预措施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06.
该文应用1.5,2.0,3.0 g/L亚硫酸钠制造新的肺动脉平滑肌细胞化学缺氧模型,并与三气培养箱制造的物理缺氧模型进行对比,采用hematoxylin-eosin staining(HE染色)、Cell Counting Kit-8(CCK-8)来观察亚硫酸钠对细胞的影响,检测细胞体内的活性氧和缺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 inducible factor-1α,HIF-1α)的基因及蛋白表达量来判断模型的缺氧程度。细胞体内活性氧和HIF-1α的检测结果提示,亚硫酸钠所制造的缺氧模型的缺氧程度随其浓度的升高而升高,虽然2.0 g/L和3.0 g/L亚硫酸钠组对细胞有一定程度的毒性作用,但是1.5 g/L亚硫酸钠组对细胞的损害程度与物理缺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该研究表明,1.5 g/L亚硫酸钠所制造的肺动脉平滑肌细胞化学缺氧模型较符合肺动脉平滑肌细胞缺氧模型的要求。  相似文献   
507.
白藜芦醇是一种天然功能性成分,具有美白、抗氧化等功效,可用于治疗改善多种皮肤病变,延缓细胞衰老。白黎芦醇在水中的溶解度低,稳定性较差,影响了其在医药及化妆品领域的应用。本研究制备了负载白黎芦醇的纳米结构脂质载体,提高了白藜芦醇的水中分散度、稳定性和功能活性。通过热高压均质法制备了白黎芦醇纳米结构脂质载体(NLC),确定了以单硬脂酸甘油酯为固态脂质,油酸为液态脂质,其比例为1:1,4%吐温80为乳化剂,均质压力为600 bar,循环3次时得到的白藜芦醇脂质载体粒径为179 nm,此时药物包封率为85.33%。MTT实验和ROS清除实验结果也表明白藜芦醇脂质载体浓度低于100 μmol·L-1时都未对细胞产生明显毒性,并且有优于白藜芦醇原料药的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508.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