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8篇
  免费   58篇
  国内免费   3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25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23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31 毫秒
41.
目的评价血S100B蛋白和尿乳酸/肌酐对乙肝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术后肝性脑病发生的早期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5例乙肝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动态检测术后24、48和72h的血S100B蛋白和尿乳酸/肌酐比值水平,根据是否发生术后肝性脑病将受试者分为肝性脑病组与非肝性脑病组,并对肝性脑病组患者进行临床分度。结果乙肝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患者术后发生肝性脑病组72h内血S100B蛋白含量和24 h内尿乳酸/肌酐比值水平明显高于非肝性脑病组(P<0.001);72h内血S100B蛋白含量和24 h内尿乳酸/肌酐比值之间及与肝性脑病的临床分度呈正相关(P<0.001);当血S100B水平在28ng/L,尿乳酸/肌酐比值在0.47时,单独检测72h血S100B蛋白的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91.2%、93.6%;尿乳酸/肌酐比值预测肝性脑病的敏感度和特异性度以术后24h最高,分别为89.3%和91.7%;如检测72h血S100B蛋白的同时监测术后24h尿乳酸/肌酐比值可显著提高肝性脑病诊断的准确性,联合应用两项指标进行检测,诊断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5.7%和98.6%,较两种方法单独应用敏感度和特异度均提高。结论对门静脉高压症患者术后以临床表现为基础,同时监测72h内血S100B蛋白和24h尿乳酸/肌酐比值,对提高术后肝性脑病的早期诊断和临床分度具有一定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2.
目的通过建立低氧性肺动脉高压大鼠模型,探讨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在大鼠低氧性肺血管平滑肌细胞中的表达。方法将SPF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10)、模型组(n=10),通过间断常压低氧法建立大鼠低氧性肺动脉高压模型,肺组织切片经HE染色后图像分析技术定量检测大鼠肺小动脉的形态改变;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测定肺血管平滑肌细胞内PCNA蛋白表达,并经图像分析半定量检测其表达强度。结果 4周后,模型组SD大鼠MT%、MA%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模型组SD大鼠肺血管平滑肌细胞内PCNA核蛋白表达(积分面积、累积光密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常压低氧4周可成功建立肺动脉高压大鼠模型,PCNA在肺血管平滑肌细胞中的表达量具有差异性提示其可能在肺动脉高压形成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3.
章淬  穆心苇  施乾坤  赵谊  肖继来  宋晓春  洪亮 《生物磁学》2011,(24):4868-4869,4898
目的:通过早期判断并治疗心脏移植围术期可逆性肺动脉高压,降低移植手术后右心功能衰竭的发生率。方法:20例接受心脏移植手术的病人,术前放置肺动脉导管,测定肺动脉压、肺循环阻力。对肺动脉高压的病人在肺动脉端泵入硝酸甘油、前列腺素E1以确定可逆性。并在术后早期抗排异治疗的基础上应用增强心肌收缩力、降低肺动脉压力、强化氧疗和呼吸管理等综合措施。结果:20例病人中6例出现急性右心功能衰竭,其中4例经治疗后症状改善、出院,2例死亡。结论:术前早期判断并治疗可逆性肺动脉高压,可以有效预防并减少心脏移植术后右心功能衰竭的发生,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44.
以高纯空气(O2∶N2 =21∶79)为加压介质,研究了0.5Mpa压力下面包酵母CICC1447和CICC1339细胞生长及细胞内谷胱甘肽、麦角固醇的含量变化。结果表明:加压培养时两株酵母菌的对数生长期延迟出现,对数生长期的持续时间缩短,而且两株菌的比生长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同时两株菌的倍增时间也较对照组有所延长;压力刺激可显著提高面包酵母细胞内谷胱甘肽(GSH)的含量,但麦角固醇含量的变化却不明显。在0.5MPa压力下保压培养3h时CICC1447胞内谷胱甘肽含量比常压对照组提高了42.6%,而加压3h后麦角固醇含量比对照组提高了20.1%;加压培养6h时CICC1339胞内谷胱甘肽含量较对照组提高了58.7%,但其麦角固醇含量反而降低。这说明不同的酵母菌对压力刺激的反应是不同的。  相似文献   
45.
46.
目的:探讨野百合碱诱发肺动脉高压及肺源性心脏病模型的建立机制。方法:雄性Wistar大鼠20只,随机分为两组(n=10):正常组,模型组。模型组大鼠腹腔一次性注射野百合碱50 mg/kg,对照组注射同剂量的溶媒,28 d后测定大鼠血流动力学参数,硝酸盐还原酶法测定血清和肺组织中一氧化氮的含量;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浆中内皮素、脑钠素和肺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内皮素的含量。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右心室压力上升、心率和平均动脉压下降,血液和肺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一氧化氮、内皮素-1、脑钠素含量上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野百合碱通过诱发肺血管和组织炎性损伤,升高体内肿瘤坏死因子、一氧化氮、内皮素-1的含量,建立肺动脉高压及肺源性心脏病模型。  相似文献   
47.
莫非  赵晓琴 《蛇志》2012,(4):346-348
目的研究腹内压升高及持续时间对肝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SD大鼠45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10mmHg腹内压(IAP)模型组,20mmHg腹内压(IAP)模型组,每组15只。各IAP组大鼠以头皮针于腹腔穿刺,通过三通管连接压力计及氮气袋,运用氮气气腹法制作SD大鼠腹内高压动物模型,对照组不充气。各组动物按腹内压持续时间分别于1、2、4h处死,使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每个动物的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T)、丙氨酸转氨酶(ALT)。结果 10mmHg和20mmHg IAP持续4h组的血清AST、ALT含量均明显高于持续1h和2h组(P<0.01,P<0.05);20mmHg IAP 2h组血清AST、ALT含量亦明显高于1h组(P<0.05);但10mmHg IAP持续2h组血清AST、ALT含量与1h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AP维持1h的3组(10mmHg组,20mmHg组,对照组)大鼠的血清AST、ALT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AP持续2h,20mmHg IAP组的AST、ALT含量明显高于10mmHg IAP组和对照组;IAP维持4h,20mmHg IAP组血清AST、ALT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较10mmHg IAP组血清AST含量增高(P<0.05),而ALT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10mmHg IAP组持续4h组血清AST、ALT含量高于对照组4h组(P<0.01,P<0.05)。结论腹内高压可致肝损伤,并与腹腔压力和时间密切相关。SD大鼠腹内高压动物模型的制作简易、稳定可靠,且可重复。  相似文献   
48.
目的研究不同数目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静脉移植对野百合碱(monocrotaline,MCT)诱导大鼠肺损伤的抑制作用。方法全骨髓贴壁法培养Wistar大鼠MSCs,取第3~5代细胞进行移植。健康雄性Wistar大鼠20只由颈外静脉移植MSCs,按移植细胞个数分为5×105组、1×106组、5×106组和对照(生理盐水)组(n=5),测定移植前、移植后5 min,30 min及24 h的RVSP。另40只随机分组(n=10):①MCT/MSCs 5×105组;②MCT/MSCs 1×106组;③MCT组;④对照组,腹腔注射60 mg/kgM CT(对照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同时分别移植MSCs 5×105个、1×106个或等量PBS液体。4周后检测大鼠右心室收缩压(right ventricularsystolic pressure,RVSP)、RV/(LV+S)重量比值;肺组织苏木素-伊红染色、地衣红染色和平滑肌Actin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统计数据采用SPSS 11.0软件,对各组数据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检验。结果少于1×106个MSCs颈外静脉移植是安全的。MSCs颈外静脉移植4周后,MCT/MSCs 1×106组RVSP(35.6±8.4)mmHg与MCT组(47.2±10.5)mmHg相比明显下降(P〈0.05),心室比0.3572±0.0923明显低于MCT组0.4454±0.0935(P〈0.05),而MCT/MSCs 5×105组RVSP为(42.5±11.3)mmHg,心室比0.4003±0.0725,与MCT组相比无明显下降(两者P〉0.05);病理染色可见肺组织肺小动脉中,MCT/MSCs 1×106组中膜厚度分布为(19.2±3.8)%,较MCT组(26.4±4.9)%明显变薄(P〈0.05);而MCT/MSCs 5×105组(23.3±3.6)%较MCT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MSCs颈外静脉移植对MCT诱导的肺损伤具有抑制作用,1×106个细胞较5×105个细胞移植抑制作用显著。  相似文献   
49.
靳奕 《生物技术通讯》2012,23(2):260-261
目的:探讨胸骨旁肺动脉长轴切面在肺动脉高压肺动脉内径测量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61例肺动脉高压患者在大血管短轴切面、肺动脉长轴切面测量肺动脉主干内径,并分别与CT测量结果进行对照。结果:大血管短轴切面测得的肺动脉内径与CT测值有显著性差异,肺动脉长轴切面与CT测值相关性好。结论:肺动脉长轴切面测量肺动脉内径明显优于大血管短轴切面。  相似文献   
50.
目的:探讨波生坦治疗特发性肺动脉高压(IPAH)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16例IPAH患者予波生坦口服治疗20周,比较治疗前后患者心功能、6分钟步行距离(6MWD)、肺动脉压力以及血常规、肝肾功能变化。结果:患者心功能由治疗前Ⅲ级13例、Ⅳ级3例变为Ⅱ级14例、Ⅲ级2例。6MWD较治疗前明显延长(P<0.01),肺动脉收缩压、肺动脉平均压及肺动脉舒张压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患者血常规、肝肾功能较治疗前无明显变化。结论:口服波生坦治疗IPAH可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与血流动力学指标,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