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7篇
  免费   52篇
  国内免费   75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37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恶性疟裂殖子表面蛋白1合成基因在毕赤酵母中的表达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恶性疟原虫裂殖子表面蛋白1是当今疟疾疫苗主要的候选抗原。由于天然MSP1基因AT含量异常高(为74%),使得克隆全长天然基因无法实现。本文已全合成了msp1基因(4940bp),解决了该天然基因在异源系统中不稳定的问题。为制备大量msp1重组蛋白进行疫苗有效性试验,本研究建立了msp1基因在毕赤酵母中的表达,将合成的msp1基因克隆到毕赤酵母胞内表达载体pPIC3.5,构建了重组质粒pPIC3.5/msp1,用电击转化毕赤酵母得到重组转化子,经PCR证实msp1基因已整合于毕赤酵母染色体中。含有重组表达质粒的毕赤酵母菌经甲醇诱导后表达出全长msp1重组蛋白。表达产物能与识别MSP1分子二硫键依赖构象表位的特异性单抗发生很强的反应,表明msp1重组蛋白至少在该表位构象上与天然蛋白一致。从毕赤酵母中分离得到大量msp1为开展该蛋白的结构与功能,特别是测定其疟疾保护性免疫提供可能。  相似文献   
82.
近几年来疟疾变异的进展主要在于变异抗原基因的转录和转换以及主要变异抗原区的功能性表达。而且,随着疟疾基因组计划的进展,已发现新的变异基因家族。  相似文献   
83.
随着微波技术临床应用的日渐广泛,对骨肿瘤段采用微波原位热疗的研究越来越多,本文就近年来的文献报道综述如下。 1 理论基础 1.1 微波高温对骨肿瘤细胞的杀灭作用 微波治疗肿瘤,主要是利用其热效应,其基本原理是:生物组织被微波辐射后,即吸收微波波能,导致该组织细胞内的极性分子处于一种激励状态,发生高速振荡,与相邻  相似文献   
84.
CD40配体(CD40L)是TNF超家族成员,表达于人活化的CD4^+T细胞表面,与存在于B细胞、抗原递呈细胞表面的相就受体CD40分子相互作用,促发并调节机体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应答。用PCR法从CD40L全长cDNA质粒中扩增CD40L胞外段编码cDNA,即可溶性CD40L(sCD40L)编码cDNA,并克隆入pSK质粒;cDNA序列经测序证实后与pPICZαA质粒重组构建成pPICZαA-s  相似文献   
85.
上海郊区人群的体质特征和遗传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项研究收集了上海郊区的 13个具有明显方言差异的人群的各类人类遗传学数据 5 3项进行聚类分析 ,发现黄浦江以东的人群相对较纯 ,而黄浦江以西的则较混杂 ,两组群体都分别可以聚成较远的 3类。由此认为上海郊区的人群大致有 3种起源 ,上海奉贤区金汇镇和闵行区马桥镇为代表的居民与南方土著民族较近 ,崇明县、嘉定区、浦东新区和南汇区的居民与北方民族较近 ,而奉贤区的头桥镇、金山区、青浦区的朱家角和商榻、松江区天马山等地的居民又是另一类。这与历史记载他们的不同来源有关。  相似文献   
86.
本文介绍了以噬菌体λEMBL3为载体的中国海南岛人恶性疟原虫FCC1/HN分离株基因文库的构建。所得重组体的数目为3.3×10~4pfu,其相当于构建完整基因库理论计算值的6倍。作者以人工合成的巴西株恶性疟环子孢子蛋白基因重复序列区的24-mer寡核苷酸(AATGCAAACCCAAATGCAAACCCA)作探针,进行噬斑原位杂交,筛得三株阳性克隆。对其一重组体进行酶谱分析和Southern印迹实验,环子孢子蛋白基因被定位于HindⅢ和BamHI联合降解后所得的的4kb大小的片段上。  相似文献   
87.
黑色素瘤是目前恶性程度最高的肿瘤之一。临床上,常采用维罗非尼(PLX4032)作为晚期患者的治疗药物,但患者很快就出现了耐药。因此,如何克服耐药、提高患者生存率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选用中药吴茱萸碱(EVO)与黑色素瘤A375细胞、对PLX4032耐药的A375细胞(A375/R)进行相关研究。采用CCK-8法检测发现,用EVO的细胞非毒性浓度0.5 μmol/L处理A375/R,PLX4032对A375/R细胞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降低,逆转倍数为3.85。显示EVO能够增强黑色素瘤A375/R细胞对PLX4032的敏感性。后续实验分为对照组、EVO组、PLX组、PLX + EVO组。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EVO组细胞凋亡率为5.88%,PLX组细胞凋亡率为17.88%,PLX + EVO组细胞凋亡率为30.28%。细胞集落结果证明,PLX4032联合EVO能够抑制A375/R细胞的克隆形成。免疫印迹法结果证明,联合用药能够上调促凋亡蛋白质Bax、胱天蛋白酶3的表达量,下调p-Akt、p-NF-κB-p65及抗凋亡蛋白Bcl-2的蛋白质水平。以上结果均表明,EVO能够有效逆转黑色素瘤A375/R细胞耐药,并且诱导细胞凋亡,抑制细胞增殖。  相似文献   
88.
黑色素瘤作为一种多发于皮肤部位的恶性肿瘤,严重危害着动物和人们的健康。与传统抗体比较,单域抗体具有结构简单、分子量小、免疫原性弱等特点,使其在疾病的诊断及治疗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空间。本研究以B16-F10细胞蛋白质为研究对象,通过反复冻融与超声破碎相结合的方式获得B16-F10蛋白质作为抗原,免疫成年雄性羊驼。采用噬菌体单域抗体展示技术,构建了质量优良的B16-F10细胞蛋白质单域抗体免疫文库,其库容为5.76 × 1010,VHH重组率为96%,文库丰度为3.00 × 1010个/mL。该结果为研究黑色素瘤的生物学特性提供了新思路,同时也为后续筛选B16-F10单域抗体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9.
目的:探讨恶性胆道梗阻患者行PTBD(Percutaneous Transhepatic Biliary Drainage)术中金属支架置入成功率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搜集2010年10月-2017年1月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因患有近端恶性胆道梗阻行PTBD术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比较不同原发病因患者支架置入情况。根据患者支架置入是否成功将其分为支架组和非支架组,比较患者的一般临床特征。结果:胰腺癌、胃癌和胆囊癌为本研究中数量上前3位的肿瘤,将以上3组分别按照支架置入数行x~2检验,其中胰腺癌(n=18,支架=6)和胃癌(n=14,支架=11)有统计学意义。将50例患者分为支架组(n=28)和非支架组(n=2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包括:白细胞计数(支架组=6.40±3.40×10~9/L,非支架组=10.74±6.41×10~9/L),中性粒细胞计数(支架组=4.90±3.06×10~9/L,非支架组=8.92±6.25×10~9/L),胆道感染(支架组=9,非支架组=15)。进一步将该50例患者分为6组:胰腺癌-胆道感染组、胃癌-胆道感染组、其他肿瘤-胆道感染组、胰腺癌+胆道感染组、胃癌+胆道感染组、其他肿瘤+胆道感染组。将以上6组分别按照支架置入数行x~2检验,胰腺癌+胆道感染组(n=11,支架=1,P=0.001)有统计学意义。结论:PTBD术对于恶性胆道梗阻是一种有效的姑息治疗手段。胆道感染是PTBD术中支架置入成功的不利因素,胰腺癌合并胆道感染会显著降低PTBD术中支架置入成功率。  相似文献   
90.
本文报道了珞巴族正常人群的12项肤纹参数.样本包括了142名男性和190名女性.参数与汉族及其他少数民族作了比较,用聚类分析法算出各民族间的距离,并绘制了聚类图.结果提示民族间的肤纹参数均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