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9篇
  免费   94篇
  国内免费   1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36篇
  2013年   31篇
  2012年   34篇
  2011年   56篇
  2010年   43篇
  2009年   38篇
  2008年   41篇
  2007年   47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32篇
  2004年   30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6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电刺激下丘脑外侧区对大鼠胃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Zhou XP  Zhang JF  Yan CD  Zhang YM 《生理学报》2002,54(5):435-440
采用夹闭大鼠腹腔动脉30min,松开动脉夹血流复灌60min的胃缺血-再灌注损伤(gastric ischemia reperfusion injury,GI-RI)模型,用电和化学刺激,电损毁的方法观察了下丘脑外侧区(lateral hypothalamic area,LHA)对GI-RI的影响,并对其机制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1)以0.2,0.4,0.6mA的电流强度刺激LHA,GI-RI均显著加重,且有强度-效应依赖关系,LHA内注射L-谷氨酸(L-Glu)后,对LI-RI的效应与电刺激相似,电损毁双侧LHA,GI-RI面积较电刺激组明显减小;(2)损毁双侧背侧迷走复合体(dorsal vagal complex,DVC)或切损毁是LHA,GI-RI面积较电刺激组明显减小;(2)损 侧背侧迷走复合体(dorsal vagal complex,DVC)或切断膈下迷走神经均能取消电刺激LHA加重GI-RI的作用。(3)电刺激LHA使缺血-再灌注(ischemia-reperfusion,I-R)的胃粘膜丙二醛(MDA)含量升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降低;(4)电刺激LHA使I-R的胃液量和总酸排出量增多,而酸度,胃蛋白酶活性和胃壁结合粘液量等无明显改变,结果提示;LHA是对GI-RI具有加重作用的中枢部位,其作用是通过DVC及迷走神经下传的,电刺激LHA加重GI-RI的作用与胃粘膜MDA含量增加,SOD活性降低,胃液量和总酸排出量增加等因素有关,而似与酸度,胃蛋白酶活性,胃壁结合粘液量等因素无关。  相似文献   
32.
Yan GT  Hao XH  Xue H  Wang LH  Li YL  Shi LP 《生理学报》2002,54(1):28-32
为了探讨肠缺血/再灌注损伤后IL-1β基因表达和蛋白含量变化与磷脂酶A2抑制之间的关系,采用大鼠肠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在对照组,损伤组和磷脂酶A2抑制剂处理组动物中收集血清,肺灌洗液,腹腔灌洗液及全身重要脏器组织样品,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IL-1β含量,并且RT-PCR法测定肺组织中IL-1β和Ⅱ型PLA2基因表达,结果表明,损伤后6h血清中IL-1β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损伤后1和3h,腹腔注保IL-1β也明显高于对照组;损伤后肝组织中IL-1β水平有明显增加,而肺,肾、肠组织中IL-1β没有明显变化。损伤后肺灌洗液中IL-1β也明显高于对照组水平,肺组织中IL-1βmRNA表达增加,而Ⅱ型PLA2mRNA在损伤后表达反而有所下降,采用磷脂酶A2抑制剂氯喹,环氧化物酶抑制剂消炎痛,血小板活化因子受体阻断剂SR27417后,IL-1β蛋白和基因表达有不同的改变,提示肠缺血/再灌注损伤后一定时间内,肝内IL-1βmRNA表达和血中IL-1β水平明显增高,但是否与磷脂酶A2激活或其代谢产物的释放有关尚需进一步证明。  相似文献   
33.
目的和方法:应用胎鼠皮层细胞原代培养,建立神经元的体外“缺血/再灌注”模型,观察神经元缺血/再灌注后DNA链的损伤。应用PANT和TUNEL染色分别检测缺血/再灌注后DNA单链和双链损伤。结果:神经元缺糖缺氧2h引起极少量细胞死亡,4h引起少于30%的细胞死亡,而6-8h的缺糖缺氧引起的细胞死亡数量达到80%以上,6h缺糖缺氧再灌注10-18h,细胞死亡达高峰,而在8h缺糖缺氧再灌注2h细胞死亡已经达高峰。在缺糖缺氧2,4,6,8h灌注5min,PANT阳性细胞分别达30%,50%,80%,90%。而在同样的情况下,TUNEL染色阳性细胞数没有明显增加。结论:体外神经元缺糖缺氧再灌注早期即出现DNA链的损伤,且以单链损伤为主。  相似文献   
34.
大鼠心肌整体缺血及离体再灌注致生物膜的损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和方法:利用整体大鼠异丙肾上腺素损伤(ISO)和离体大鼠全心停灌/再灌(I/R)两种模型,观察了心肌缺血和缺血/再灌注对心肌生物膜-线粒体膜及肌纤维膜损伤的影响。结果:ISO(5mg/kg,皮下注射)和I/R(20min/20min)可导致大鼠心脏生物膜产生严重损伤,表现为心肌线粒体脂质过氧化产物明显增加,线粒体磷脂酶A2(PLA2)激活,从而导致线粒体膜磷脂(PL)含量减少,磷脂分解产物游离脂肪酸(FFA)增加,膜脂流动性(LFU)降低,线粒体Ca^2 -ATPase及肌纤维膜Na^ ,K^ -ATPase活性降低,线粒体呼吸功能降低、呼吸链氧化磷酸化解偶联,高能磷酸化合物生成减少。结论:整体ISO和离体I/R可导致大鼠心肌线粒体、肌纤维膜结构和功能损伤。  相似文献   
35.
Kai L  Hu DY  Wang ZF  Shi YL  Liu LM 《生理学报》2001,53(4):291-295
在由股动脉放血制备的失血性休克大鼠模型急性分离的肠系膜动脉平滑肌细胞上,利用膜片箝单通道记录技术观察了血管平滑肌依钙K^ 通道(BKca)的活动,发现在对去甲肾上腺素(NE)反应性增高的休克代偿期,BKca的开放概率(P0)和单位电导都显著较正常动物的低,P0的改变主要是由通道的慢关闭时间常数(τcs)增大引起关闭时间延长所致;而处于对NE反应性降低的休克失代偿期,BKca的P0和单位电导都高于正常动物,P0的变化也主要是τcs减小所致。  相似文献   
36.
Ding YF  Zhang XX  Shi GM  He RR 《生理学报》2001,53(5):369-374
在67只切断两侧缓冲神经的麻醉Sprague-Dawley大鼠,应用细胞外记录的电生理方法和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分别观察肾缺血对延髓腹外侧头端区巨细胞旁外侧核神经元自发放电活动和Fos蛋白表达的影响.所得结果如下(1)左肾动脉阻断后,28个单位的放电频率由11.40±1.08增至21.1±1.74spikes/s(P<0.001),血压和心率无明显变化(P>0.05);(2)在17个放电单位中,应用腺苷受体拮抗剂8-苯茶碱(8-phenyltheophylline,10mg/kg)可明显抑制肾缺血的兴奋效应(P<0.05);(3)肾缺血后,延髓腹外侧头端区的Fos蛋白样免疫反应神经元显著增加(P<0.01);(4)预先应用8-苯茶碱可明显减弱肾缺血所激活的Fos蛋白表达反应(P<0.05).以上结果提示肾缺血增强延髓腹外侧头端区神经元的放电活动和Fos蛋白表达,而此作用可能与肾脏缺血所产生的腺苷激活肾内感受器有关.  相似文献   
37.
肾缺血引起大鼠儿茶酚胺神经元Fos表达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Ding YF 《生理学报》2001,53(6):445-450
实验应用Fos蛋白和酪氨酸羟化酶(tyrosine hydroxylase,TH)的双重免疫组化方法,观察肾脏动脉阻断(renal artery occlusion,RAO)是否激活脑干中核团的儿荷酚胺能神经元。所得结果如下:(1)脑干中Fos样蛋白的基础性表达低;RAO可诱发孤束核(nucleus tractus solitarius,NTS)、最后区(area postrema,AP)、巨细胞旁外侧核(paragi-gantocellularis lateralis,PGL)和蓝斑(locus coeruleus,LC)核团中许多神经元显示Fos样免疫反应(Fos-like immunoreactivi-ty,FLI)。(2)NTS、AP、PGL和LC核团中含有较多的儿茶酚胺能神经元;RAO能激活其中的部分儿荷酚胺能神经元。(3)腺苷受体阻断剂8-苯茶碱可明显减弱RAO所致的上述效应。以上结果表明,肾脏短暂缺血能激活脑干内的一些神经核团以及其中的部分儿荷酚胺能神经元。此效应可能是肾缺血时腺苷释放作用于肾内腺苷受体后引起肾传入神经活动增加的结果。  相似文献   
38.
Wang XT  Yang XL  Lu LQ  Zhang LK  Sun YP  Wang JY  Wu LL 《生理学报》2000,52(6):459-462
The present study was undertaken to explore the mechanism of G protein-mediated signal transduction pathway during endothelin-1 (ET-1) pre-treatment and ischemic preconditioning (IP). Rats were divided into four groups: ET-1, IP, ischaemia-reperfusion (IR) and control groups. ET-1 pre-treatment model was prepared by administrating 0.5 nmol/(L.kg) ET-1 into rat left ventricle, whereas IP model was prepared by ligating the left coronary artery for 5 min followed by 30 min reperfusion. All the animals were subjected to 60 min regional ischaemia and 30 min reperfusion alternately and then parameters of ventricular arrhythmia and expression of cardiac Galphaq/11 and Gialpha2 were measur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scores of ventricular arrhythmia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in both ET-1 and IP treated groups as compared with IR group. In comparison with control group, Galphaq/11 increased by 77.8% (P<0.05) and 110.6% (P<0.01) in IP and ET-1 group respectively. Gialpha2 showed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IP group, while it decreased by 31.0% (P<0.01) in ET-1 group. In conclusion, activation of G alphaq/11 may be related to the protecting mechanism of ET-1 pre-treatment and IP, whereas Gialpha2 may only play a role in ET-1 pre-treatment.  相似文献   
39.
预处理保护作用的普遍性及其机理探讨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1  
本工作分别在大鼠的多种器官上观察到缺血预处理(PC)对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具有器官普遍性,其对血管床的保护是其器官保护的机制之一;在体外培养的乳鼠(兔)心肌细胞及大鼠(兔)胸主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等多种细胞等多种细胞上观察到蛋白激酶C(PKC)激活及PKC介导的蛋白磷酸化增强是PC细胞保护的共有环节。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可以模拟PC的细胞保护作用,提示药物预处理对于防治缺血有关的疾病可能上人  相似文献   
40.
炎症反应是缺血性脑损伤的重要机制之一,过度的炎症免疫反应会加剧脑损伤的程度。作为先天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Toll样受体9(Toll like receptor 9,TLR9)通过识别其特异性的配体Cp G-DNA,从而激活先天免疫系统,释放大量前炎症细胞因子,参与缺血性脑损伤的炎症反应过程。近年来,有学者提出将TLR9作为一个新的缺血预处理靶点,即通过启动TLR9信号转导通路增加体内炎症细胞因子的水平来对抗缺血损伤。本文通过对近年TLR9信号通路介导的炎症反应与缺血性脑损伤相关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为寻求临床安全高效的缺血性脑损伤防治措施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