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0篇
  免费   47篇
  国内免费   67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35篇
  2013年   29篇
  2012年   31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39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8 毫秒
101.
目的:利用不同浓度油酸处理人肝肿瘤细胞株HepG2,选取最佳浓度油酸后,观察最佳浓度的油酸对细胞脂质合成及代谢、肝细胞功能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及NF-κB、IL-6通路的变化,建立稳定高效的肝细胞脂肪变性体外研究模型。方法:将HepG2细胞用不同浓度油酸(0、0.5、0.75、1.25、1.5 m M)处理,油红O染色选取最佳浓度后,利用Realtime RT-PCR检测细胞内脂质合成、代谢及肝细胞功能相关基因表达情况,Western blot检测细胞内TLR4-TNFα-NF-κB及IL-6通路活性。结果:利用0.5 m M浓度油酸处理HepG2后,细胞未见明显死亡现象,细胞内脂质合成指标表达增多、代谢指标表达也明显增加,肝细胞功能相关基因表达下调,TLR4-TNFα-NF-κB、IL-6通路激活。结论:0.5 m M浓度油酸处理细胞可诱导HepG2脂肪变性,利用最佳浓度油酸处理细胞可作为NAFLD体外研究的细胞模型。  相似文献   
102.
随着影像技术的发展和后处理功能的完善,肝灌注成像以研究组织、器官血流动力学变化已成为影像界关注的热点,然而CT灌注成像在肝脏等实质性器官中的应用尚处于探索阶段。肝脏具有双重血供,在各种病理生理情况下,肝脏动静脉之间及门静脉之间的血流动力学发生着复杂的变化。CT被认为是诊断肝脏病变最有价值的影像学方法,CT灌注成像能反映组织器官微循环内的血流动力学变化,是一种快速、准确、无创的功能成像方法。肝脏灌注CT检查可以同时获得形态和功能两方面的信息,使我们有可能早于形态学变化之前发现肝脏病变,有助于肝脏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并能评价各种治疗手段对肝脏血流动力学变化的影响。本文针对全肝灌注CT扫描在临床的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03.
三、HBV的转录 在没有能以细胞培养系统增殖HBV时,黑猩猩的慢性感染肝脏依然是病毒复制中转录过程的最合适模型。从人类HCC建立起来的含有整合HBV序列的永久细胞株和带有克隆HBVDNA的转染细胞株在没有病毒复制的情况下对于研究HBV的转录也是有用的。后一系统能精确控制HBVDNA片段尤其是引进细胞内的调节因子。  相似文献   
104.
银鲫种内的遗传标记及其在选种中的应用   总被引:35,自引:9,他引:26  
用聚丙烯酰胺梯度凝胶电泳分析了银鲫和异育银鲫的血清蛋白和肝脏酯酶,发现这两种鱼的血清蛋白和肝脏酯酶各具有4种不同的表型。由同一母本银鲫繁殖的子代——银鲫或异育银鲫,具有与母本相同的表型,只是在异育银鲫的肝脏酯酶谱型中另有一些无规律的变化,显然这是异源精子的作用所致。此外,这4种不同表型的鱼具有不同的生长能力,其差距最大可达50%.这些结果表明,天然雌核发育的银鲫种内含有若干个不同的雌核发育系,这对于开展银鲫的选育研究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05.
白鲟肝脏和胰脏的组织学与形态学研究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姚承昌 《水生生物学报》1987,11(1):i003-i004
白鲟肝脏较大,可分为左右两大叶及小的中叶,胆囊位于右叶的凹缺内。肝板多由双层细胞构成,肝小叶不明显。肝内毛细胆小管由4个肝实质细胞围成。胰脏有3支,被厚的浆膜。胰岛明显。胰管与胆管汇合后共同开口于小肠最前部背面。对肝、胰实质细胞的显微或亚显微结构进行了描述。  相似文献   
106.
本工作发现,消炎痛一次预处理能诱导大鼠肝脏对毒性物质损伤产生保护作用。用四氯化碳造成大鼠急性肝损伤模型,若预先皮下注射消炎痛一次,则血清谷丙转氨酶、胆红素及死亡率都显著降低,肝组织学检查也见损伤程度明显减轻。这一保护效应具有剂量依从关系,10mg/kg消炎痛剂量产生最好的保护效应。此种保护效应在消炎痛注射后12h左右产生,持续约一周。  相似文献   
107.
胎儿肝脏中一种抑制HL—60细胞生长的因子初步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吴祖泽  裴雪涛 《生理学报》1989,41(4):402-409
胎儿肝脏中存在着两类抑制HL-60细胞生长的抑制物,一类是精氨酸酶,它是一类非特异性的细胞毒剂,在我们的实验条件下,不仅对HL-60细胞,而且对正常人骨髓CFU-GM也具有相似的抑制细胞生长的毒性作用。此外,还存在着一类较小分子的抑制物,它对HL-60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明显高于对人骨髓CFU-GM的作用,因此,在一定程度上,这是一类对HL-60细胞生长具有选择性作用的抑制物。  相似文献   
108.
本研究采用人工气候室模拟自然热环境对大白鼠进行急性热暴露实验。用苯酚法提取大白鼠肝脏总RNA;用 Oligo(dT)-纤维素亲和层析柱分离出Poly(A)+mRNA。将各条件下的大白鼠肝脏Poly(A)+mRNA在麦胚无细胞体外转译系统中表达。结果证明急性热暴露大白鼠肝脏同样能生成分子量分别为71kD、90kD、98kD和 110kD的一组热休克蛋白。  相似文献   
109.
人们对肝细胞生成素(HPO)及其家族的认识起源于对肝再生现象的研究。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在自然界中存在一个HPO家族。近年来,人们对该家族的分子:E10R、ERV、9GL、HPO等进行了系统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该家族的分子具有巯基氧化还原酶的功能,在细胞质内参与二硫键的形成,对细胞的生长、增殖及凋亡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110.
为研究天然色素花色苷(anthocyanins,ACNs)对铅中毒引起的脏器损伤的保护作用,构建了铅暴露大鼠模型,灌服不同剂量的ACNs溶液和强力排铅药二巯基丁二酸(dithioglysuccinic acid, DMSA),连续3周,于末次给药24 h后考察脏器中的铅含量、组织病理学、血液及脏器生化指标;并采用综合生物标志物响应(integrated biomarker responses, IBR)评估ACNs对铅致发育期大鼠肝脏和肾脏氧化损伤的修复能力。实验结果表明,铅大量存在于大鼠的肝脏和肾脏组织中,造成脏器病理学结构及氧化损伤;而ACNs可促进铅排出机体,改善组织病理学结构,使血清中转氨酶、肌酐等生化指标水平明显好转,并升高肝和肾抗氧化酶的活性,减少还原性物质的含量,改善铅诱导组织的氧化损伤;IBR分析结果显示,ACNs可使铅损伤的脏器得到明显的修复。结果表明,ACNs营养干预可有效拮抗铅致机体的氧化损伤,从而有效修复铅损伤的肝肾组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