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86篇
  免费   651篇
  国内免费   324篇
  2024年   32篇
  2023年   117篇
  2022年   108篇
  2021年   100篇
  2020年   124篇
  2019年   117篇
  2018年   76篇
  2017年   121篇
  2016年   140篇
  2015年   125篇
  2014年   218篇
  2013年   131篇
  2012年   161篇
  2011年   170篇
  2010年   115篇
  2009年   109篇
  2008年   205篇
  2007年   99篇
  2006年   99篇
  2005年   108篇
  2004年   70篇
  2003年   81篇
  2002年   70篇
  2001年   68篇
  2000年   42篇
  1999年   32篇
  1998年   46篇
  1997年   38篇
  1996年   41篇
  1995年   38篇
  1994年   31篇
  1993年   24篇
  1992年   31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18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30 毫秒
991.
目的:观察格拉司琼联合隔药灸治疗肝癌介入术后恶心呕吐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肝癌介入术后恶心呕吐患者72例,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36例,对照组给予注射用盐酸格拉司琼静脉滴注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隔药灸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恶心、呕吐症状、胃液引流量及胃管留置时间,统计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治疗组在恶心、呕吐症状评分、胃液引流量、胃管留置时间方面明显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组、对照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分别为91.67%、72.22%,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格拉司琼联合隔药灸可以明显改善肝癌介入术后恶心呕吐症状,缩短胃管留置时间,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992.
目的:分析椎弓根入路行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预后评价及继发危险因素分析。方法:选择2016年2月-2018年2月我院收治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85例纳入本次研究,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n=43)和对照组(n=42)。对照组使用经皮椎体成形术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PKP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术后情况、椎体前缘高度丢失率、Cobb角、继发性骨折发生情况及分析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术后继发骨折的危险因素。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透视次数、骨水泥注入量、术中出血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疼痛缓解时间、下地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治疗前,两组椎体前缘高度丢失率、Cobb角比较,无显著差异;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椎体高度丢失率明显下降,但两组术后7 d、术后6月两组椎体前缘高度丢失率、Cobb角比较无显著差异;观察组术后12月椎体前缘高度丢失率、Cobb角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所有患者均随访12月,其中22例(25.88%)发生继发性椎体骨折,进行单因素分析,结果发现,两组患者性别、骨折部位、局部矢状面后凸角度、骨水泥量、椎体高度恢复、术后抗骨质疏松治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骨质疏松原因、骨水泥椎间隙渗漏、术后支具佩戴、原发骨折类型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术后发生继发骨折相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骨质疏松原因、骨水泥椎间隙渗漏、术后支具佩戴、原发骨折类型均是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术后发生继发骨折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在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中应用PKP可有效改善手术情况,随着时间的延长,PKP更有利于维持患者椎体高度;骨质疏松原因、骨水泥椎间隙渗漏、术后支具佩戴、原发骨折类型是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术后发生继发骨折的危险因素,临床上对于具有危险因素的患者引起重视,并采取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993.
目的:研究镇惊温胆汤对创伤后应激障碍模型大鼠皮质边缘系统中食欲素(Orexin,ORX)受体OX1R和OX2R基因表达的调节以及血清中皮质酮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的调节。方法:采用单次延长应激法复制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 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模型大鼠,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分析大鼠脑区中OX1R及OX2R的变化,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分析大鼠血清中皮质酮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的变化。结果:镇惊温胆汤组提高了前额叶皮质(PFC)及杏仁核(AMY)中OX1R、OX2R的基因表达,降低了在血清中皮质酮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的含量,有极显著的差异(P0.01),对海马(HIP)中OX1R、OX2R的基因表达有微弱的上调作用。结论:中药复方镇惊温胆汤可以调控大鼠ORX系统OX1R及OX2R受体和血清中皮质酮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含量,能够改善大脑兴奋-抑制功能失衡状态,从而有效缓解PTSD不寐、善惊等病理状态。  相似文献   
994.
目的:对比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expressed sequence tags,EST)小切开术联合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扩张术(endoscopic papillary balloon dilation,EPBD)与单纯EST对85岁以上老年胆总管结石患者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于2014年1月~2020年2月收治的85岁以上老年胆总管结石患者150例,根据入院顺序随机分成两组,每组各75例,给予对照组单纯小切开EST术治疗,给予研究组小切开EST+EPBD术治疗。对比两组的一次取石成功率、机械碎石、结石复发率等指标;术中操作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天数、术后排便天数等临床指标;术后胆道感染、急性胰腺炎、高淀粉酶血症、术后腹痛等并发症的总发生率。结果:研究组一次取石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机械碎石、结石复发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术中操作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天数、术后排便天数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胆道感染、急性胰腺炎、高淀粉酶血症、术后腹痛、术后迟发性出血等并发症的总发生率为9.33%(7/75),显著低于对照组37.33%(28/7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切开EST联合EPBD对85岁以上老年胆总管结石患者的疗效显著,该方法可有改善患者临床指标,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推荐至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995.
目的:探讨单侧与双侧穿刺入路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对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OVCF)患者手术效果、生活质量以及血清应激因子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2016年7月~2019年7月期间我院接收的行PKP的OVCF患者83例。根据入路方式的不同分为A组(n=41,单侧穿刺入路)和B组(n=42,双侧穿刺入路),对比两组患者围术期指标、影像学指标、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Oswestry腰椎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健康调查生活质量量表(SF-36)评分、血清应激因子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A组手术时间短于B组,骨水泥用量、术中透视次数少于B组(P0.05)。两组术后6个月VAS评分、ODI评分降低,SF-36评分升高(P0.05)。两组术后3d去甲肾上腺素(NE)、肾上腺素(E)、皮质醇(Cor)均升高,但A组低于B组(P0.05)。两组术后6个月椎体前缘高度、后凸Cobb角均升高(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侧穿刺入路PKP可获得与双侧穿刺入路PKP相当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同时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骨水泥用量及术中透视次数,减轻机体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996.
目的:探讨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与开腹手术对子宫肌瘤患者内分泌状态、免疫功能和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9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子宫肌瘤患者90例,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A组(n=44)和B组(n=46),A组予以开腹手术,B组予以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指标、内分泌状态、免疫功能、并发症及预后。结果:两组手术时间对比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B组术中出血量少于A组,住院时间、术后肛门排气恢复时间短于A组(P0.05)。两组术后1个月卵泡刺激素(FSH)、促黄体生成激素(LH)均较术前升高,雌二醇(E2)较术前降低(P0.05);B组术后1个月FSH、LH低于A组,E2则高于A组(P0.05)。两组术后1 d CD3~+、CD4~+、CD4~+/CD8~+均较术前降低,但B组高于A组(P0.05);CD8~+较术前升高,但B组低于A组(P0.05)。B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A组(P0.05)。两组子宫形态正常率、复发率、月经转归正常率对比无差异(P0.05)。结论:与开腹手术相比,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可明显减轻对子宫肌瘤患者机体内分泌状态、免疫功能的损害,促进患者术后恢复,减少并发症发生情况,同时还可获得与开腹手术相当的近期预后。  相似文献   
997.
摘要 目的:探讨宫腔镜电切术联合左炔孕酮宫内节育系统(LNG-IUS)对子宫内膜息肉患者炎症因子、性激素及复发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4月到2018年4月期间我院收治的98例子宫内膜息肉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联合组,各49例。对照组予以宫腔镜电切术治疗,联合组予以宫腔镜电切术联合LNG-IUS治疗,比较两组性激素、炎症因子及复发情况,记录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观察两组月经周期、月经量、子宫内膜厚度。结果:术后6个月,两组月经周期、月经量、子宫内膜厚度均较术前降低,且联合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前、术后6个月卵泡生成激素(FSH)、黄体生成激素(LH)、雌二醇(E2)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6个月,两组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均较术前降低,且联合组低于对照组(P<0.05),白介素-4(IL-4)升高,且联合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未见显著性差异(P>0.05)。联合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宫腔镜电切术联合LNG-IUS治疗子宫内膜息肉患者,可有效阻止息肉生长,降低复发率,对性激素水平影响较小,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炎症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998.
摘要 目的:研究支架置入术(SI)治疗椎动脉起始段狭窄(VAOS)的临床疗效及术后支架内再狭窄(ISR)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从2018年1月到2020年2月在我院接受SI治疗的VAOS患者83例纳入本次研究。剔除1例手术失败及1例死亡患者的病例后,对剩余81例患者根据患者是否发生ISR,将其分成ISR组28例和无ISR组53例。随访分析患者的临床疗效,对患者发生ISR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同时分析患者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与血管狭窄情况及血流动力学指标的相关性。结果:83例VAOS患者接受SI术式治疗后,手术成功率为98.80%(82/83)。术后有3例患者发生动脉痉挛,另有1例患者在术后7 d由于继发脑出血而死亡,并发症的总发生率为4.82%(4/83)。ISR组的高脂血症、合并颈内动脉的狭窄、椎动脉的狭窄部位为双侧、支架类型为裸支架的比例分别高于无ISR组(均P<0.05)。根据Pearson法分析相关性显示,患者NIHSS评分与血管狭窄率、狭窄血管长度、收缩期峰值流速(PSV)和舒张期末流速(EDV)均呈正相关(P<0.05)。根据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患者发生ISR影响因素包含高脂血症和支架类型为裸支架,以及合并颈内动脉的狭窄和并发双侧椎动脉的狭窄(P<0.05)。结论:SI术式治疗的VAOS患者的临床疗效较好,且术后ISR的影响因素主要包含高脂血症和支架类型为裸支架,以及合并颈内动脉的狭窄和并发双侧椎动脉的狭窄,临床上应引起相应的重视。  相似文献   
999.
摘要 目的:探讨同轴常规切口与微切口超声乳化术对白内障患者角膜散光、视力以及泪液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白内障患者8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40)和研究组(n=40),对照组患者采用同轴常规切口超声乳化术,研究组采用同轴微切口超声乳化术,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前房稳定性、最佳矫正视力、平均超声能量、角膜散光程度、有效超声乳化时间、泪液炎性因子以及术后恢复时间,记录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术后1d、术后1周、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最佳矫正视力呈升高趋势,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1周、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角膜散光程度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有效超声乳化时间、平均超声能量、术中前房稳定人数占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恢复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3个月泪液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均下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同轴常规切口超声乳化术相比,同轴微切口超声乳化术治疗白内障患者,在改善患者角膜散光、视力以及泪液炎性因子水平方面效果显著,且不增加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00.
餐后运动有利用Ⅱ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然而,餐后运动形式对血糖水平的影响尚不清楚。本研究共纳入113例患者,观察组57例,对照组56例。观察组患者分别在早餐后、午餐后和晚餐后30 min进行20 min中等强度的步行。对照组患者在早餐30 min后进行一次性60 min中等强度的步行。两组步行速度均为5 km/h,共运动60 d。比较两组运动后的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压、血清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白细胞介素-6 (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研究显示,运动后两组的血糖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并且观察组的血糖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t=8.537, p=0.011)。运动后两组的HbA1c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并且观察组的HbA1c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t=5.688, p=0.045)。两组患者运动前后的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无显著差异(p0.05)。运动后,两组的TG和TC水平均显著降低,而HDL-C水平均显著升高,运动前后两组的LDL-C水平无明显变化。此外,观察组的TG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而HDL-C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运动后,两组的IL-6、TNF-α和hs-CRP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并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本研究表明餐后运动可有效降低Ⅱ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和HbA1c水平,改善血脂代谢,其发生机制可能与运动诱导IL-6、TNF-α和hs-CRP这3种细胞因子水平降低有关。另外,与餐后进行一次1 h的中等强度步行相比,三餐后分别进行20 min的步行更有利于患者的血糖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