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30篇
  免费   281篇
  国内免费   165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38篇
  2022年   27篇
  2021年   45篇
  2020年   46篇
  2019年   38篇
  2018年   42篇
  2017年   79篇
  2016年   59篇
  2015年   84篇
  2014年   160篇
  2013年   109篇
  2012年   113篇
  2011年   100篇
  2010年   75篇
  2009年   63篇
  2008年   138篇
  2007年   48篇
  2006年   49篇
  2005年   118篇
  2004年   57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44篇
  2001年   29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5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91.
肝癌是全世界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而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是治疗不能手术的中晚期肝癌的标准手段。从给 药方式上而言,相对于静脉系统化疗及单纯的肝动脉灌注,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尤其是进行明胶海绵补充栓塞,可明显改善物代 谢动力学参数,既减少外周药物浓度和非靶器官毒性,又能增加局部药物浓度从而增强药物的治疗效果。从剂型上而言,阿霉素 碘化油乳剂能明显降低血药峰值浓度,并能选择性分布于肝脏肿瘤内,达到靶向治疗肝癌的目的。加用明胶海绵补充栓塞,上述 作用会更加明显。肝动脉化疗药微囊栓塞也能取得较明显的物代谢动力学优势,缓释、增加局部浓度、延长作用时间和减轻药物 不良反应。无论外周血药峰值浓度(Cmax)还是曲线下面积(AUC),载药洗脱微球(DEB)栓塞均显著低于阿霉素碘化油乳剂栓塞, 从而取得比传统的化疗栓塞更好的肝癌治疗效果。对不同给药方式及载药剂型的物代谢动力学研究,将对不断提高TACE的疗 效和安全性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2.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THA)与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BHA)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3 年7 月-2015 年3 月我院收治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90 例,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将患者分为全髋关节置换组(THA 组)和双极人工股 骨头置换组(BHA 组),每组45 例。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及手术效果。结 果: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HA 组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BHA 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年,两组手术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年及三年,THA 组手术优良 率明显高于BHA 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HA和BHA 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均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但THA具 有更好的远期疗效,而且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较低。  相似文献   
93.
目的:探讨SOX 与FOLFOX6 化疗方案治疗老年晚期胃癌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9 年10 月~2014 年10 月本院收 治的老年晚期胃癌患者共80 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SOX 化疗方案,对照组采用FOLFOX6 化疗方案,对两组患者近期有效率、疾病控制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状况进行评价。结果:两组近期有效率及治疗控制率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口腔炎症、胃肠道反应和骨髓抑制,主要以I~II级常见。两组患者口腔 炎、腹泻、白细胞减少、贫血和血小板减少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恶心呕吐发生率为(19.05%)明显低于对照 组发生率(42.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OX和FOLFOX6 化疗方案治疗老年晚期胃癌患者疗效、不良反应发生 状况基本相似,但SOX化疗方案胃肠道副反应更少,且应用方便,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4.
目的:探讨女性甲状腺癌的病理特点以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05年1月至2009年8月,齐齐哈尔和平医院收治的女性甲状腺癌患者148例,回顾分析其临床病理特点以及预后影响因素。结果:病理检查显示131例(88.5%)甲状腺乳头状癌(PTC),6例(4.1%)为滤泡状癌(FTC),3例(2.0%)为髓样癌(MTC),6例(4.1%)为未分化癌(ATC);病理分期Ⅰ-Ⅱ期占45.3%,Ⅲ-Ⅳ期占54.7%;27例(18.24%)为周围组织侵犯,9例(6.1%)为远处转移,10例(6.76%)对侧甲状腺转移,56例(37.84%)颈部淋巴结转移;1年、3年、5年生存率依次为97.3%、93.2%、83.8%;年龄、病理床分期、病理类型、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以及周围组织侵犯均是影响临床预后的重要因素(P0.05)。结论:女性甲状腺癌存在病理分期晚、病理分型差、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及局部侵犯率高等不良预后因素,早期影像学检查对临床治疗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5.
目的:探讨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血清脂联素(adiponectin,ADPN)水平与其心脑血管事件发生风险及其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76例老年MHD患者血清ADPN水平,以5 mg/L为界,以5 mg/L为低ADPN组,≥5 mg/L为高ADPN组。随访观察两组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情况及预后。采用Cox回归分析血清ADPN水平和心脑血管事件对老年MHD患者的预后影响。结果:76例老年MHD患者的血清ADPN水平为(11.10±10.68)mg/L,其中低ADPN组患者有33例,高ADPN组患者有43例。与低ADPN组相比,高ADPN组患者的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明显下降,而生存时间明显延长(P0.05)。Cox回归分析显示低ADPN水平和发生心脑血管事件是老年MHD患者生存时间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血清ADPN水平可作为老年MHD患者心脑血管事件的预测指标,并与患者的预后相关,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6.
目的:探讨分析老年非心脏手术患者全身麻醉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我院80 例老年行非心脏手 术患者,所有患者均给予全身麻醉手术,于术前及术后1、3 d 分别使用简易智能状态检查法(MMSE)评估患者认知功能,同时记 录行不同手术种类患者POCD 发生率并分析其年龄、麻醉时间、术中出血量、并发症情况及受教育程度等指标与POCD发生的相 关性。结果:80 例患者POCD发生率为30.0%,且不同种类手术中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OCD 组术后1d MMSE 评分为较术前分明显下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OCD组术后3 d及非POCD 组术后1、3 d MMSE 评分与 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患者年龄、文化程度、麻醉持续时间≥ 3 h、术中出血量≥ 350 mL及 合并高血压与POCD的发生具有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行全麻手术患者术后POCD 发病率较高,且患者高龄、文化程度 低、高血压合并症及麻醉持续时间长等是引起POCD发生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97.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是在人体内广泛分布而又含量极少的一种生物因子,但是却在信号传导,细胞增值分化,促进血管生成,损伤组织修复等过程中起到相当重要的作用,目前在医学的各个领域对b-FGF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尤其是在肝纤维化相关疾病中的研究。肝纤维化是肝炎-肝硬化-肝癌三部曲中的一个动态过程与共同病理途径。肝纤维化发展的核心环节和共同通路是肝星状细胞(HSC)激活和以及大量ECM的合成分泌。而HSC的激活成为肝纤维化的关键,许多生物因子参与了这个病理过程,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就是其极为个最重要的几个因子之一。本文就近些年b-FGF的基本概况,作用机制,b-FGF在急慢性肝炎中的表达情况,在肝癌中的表达和信号传导情况,以及它在肝纤维化相关疾病中的作用机制及相关因素等进行系统整理归纳,另外就b-FGF未来的发展前景做一简单介绍,本文就以上内容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8.
《生物磁学》2010,(3):I0001-I0001
携带黑视蛋白的细胞能够解释为什么光线会给偏头痛患者带来痛苦。研究人员在本周的《自然-神经科学》杂志网络版上报告了这一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99.
《生物学通报》2010,(9):58-58
军事医学科学院院长、中国科学院院士贺福初领导的蛋白质组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在肝癌研究领域又有重大科学发现。日前,在军事医学科学院蛋白质组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功能基因组学课题组的带领下,国内多家单位合作,在人类染色体的一个特殊位置发现了一个容易导致肝癌的易感基因区域。  相似文献   
100.
肝炎后肝硬化患者肝癌发生的保护因素与危险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探讨多种因素在病毒性肝炎后肝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HCC发生过程中的作用以及脾切除是否抑制了肝癌的发生进程。方法:收集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病案统计室检索2002年1月~2008年12月之间出院诊断为病毒性肝炎后(HBV/HCV)肝硬化门脉高压的病例2300余例,收集所有病例的一般资料,临床及实验室检查数据,影象学检查结果,以及在治疗过程中的脾切除手术史。采用病例对照,按年龄、性别两个指标进行1:1配对,根据研究对象是否合并HCC将其分为合并HCC组(组1),未合并HCC组(组2),采用SPSS17.0进行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描述性统计结果显示,两组的ALB、AST、TP、ALP、GGT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PLT、ALT、TBIL等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将单因素分析有意义的研究因素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程得知,AST、ALP、GGT异常升高增加了肝癌发生的危险性,而行脾切除和门奇断流术明显降低了肝癌发生的危险性,仅为无手术患者肝癌发生危险性的57.1%(OR:0.571,95%CI:0.394~0.82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