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0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阿魏酸和肉桂酸对杉木种子发芽的效应   总被引:43,自引:2,他引:41  
杉木〔Cunninghamialanceolata (Lamb .)Hook .〕连栽导致地力衰退问题 ,国内大多从提高土壤肥力和完善栽培制度方面进行研究[1 ] ,对化感自毒物质的毒害作用却注意不够。据报道杉木根桩与周围土壤酚类物质对杉木存在自毒作用[2 ] ,但除酚剂 (乙烯吡咯啉酮K30 0 )能降低杉木及其林下土壤的这种自毒作用[3 ] ,这暗示杉木叶、根等器官中含有酚类化感物质 ;香草醛 (vanillin)对杉木幼苗生长也具有毒害作用[4] 。阿魏酸 (ferulicacid)、肉桂酸 (cinnamicacid)和香草醛同属于化感…  相似文献   
22.
苯丙氨酸代谢途径关键酶:PAL、C4H、4CL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莉  赵越  马君兰 《生物信息学》2007,5(4):187-189
主要阐述了苯丙氨酸代谢途径中三种关键酶:苯丙氨酸解氨酶(PAL)、肉桂酸4-羟基化酶(C4H)、4-香豆酸辅酶A连接酶(4CL)的研究进展,希望能为研究植物次生代谢途径的研究工作者提供一些帮助。  相似文献   
23.
肉桂酸和咖啡酸对莴苣生长的化感作用及其机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该研究以莴苣为受体植物,分析了酚酸类化感物质肉桂酸和咖啡酸对莴苣幼苗生长的活性效应及其作用机理,以揭示酚酸类化合物的化感作用机制。结果显示:(1)不同浓度的肉桂酸均对莴苣幼苗根长、茎长及鲜重产生明显的抑制作用,当肉桂酸的浓度为1 000μmol/L时其对莴苣幼苗根长、茎长及鲜重的抑制率分别达到了89%、74%和49%;咖啡酸对莴苣幼苗根长和茎长均表现出低浓度(0.1、1.0和10μmol/L)促进、高浓度(100和1 000μmol/L)抑制的活性作用模式,且高浓度下肉桂酸对幼苗生长的抑制作用明显强于咖啡酸。(2)较低浓度(0.1、1.0和10μmol/L)的肉桂酸和咖啡酸对莴苣根尖细胞活力均无明显影响;高浓度(100和1 000μmol/L)的肉桂酸和咖啡酸使莴苣根尖细胞的死亡数明显增加。(3)低浓度(0.1和1.0μmol/L)的肉桂酸和较低浓度(0.1、1.0和10μmol/L)的咖啡酸对莴苣根部的活性氧积累均无明显影响;当肉桂酸处理浓度大于10μmol/L及咖啡酸处理浓度大于100μmol/L时,随着浓度的升高莴苣根部活性氧的积累大量增加。研究表明,一定浓度的肉桂酸和咖啡酸均能够诱导莴苣体内活性氧的产生和积累,并降低幼苗根尖细胞的活力,进而影响莴苣幼苗的生长发育,且肉桂酸的生长抑制作用明显强于咖啡酸。  相似文献   
24.
山萘杀线虫活性成分的分离及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超声波提取法,用甲醇作溶剂对山萘进行粗提,分别测定了山萘提取物对松材线虫和南方根结线虫的毒性,结果显示,1 000 mg/L山萘甲醇粗提取物处理松材线虫和南方根结线虫,24 h校正死亡率均达到100%.采用活性追踪和柱层析法,以5种植物病原线虫为对象,提取、分离、纯化出山萘根中的活性成分,结果显示,在正己烷萃取组分中,得到活性较高的化合物A、B;用化合物A处理南方根结线虫、松材线虫、马铃薯腐烂茎线虫、海南根结线虫、象耳豆根结线虫72 h后,其LC50分别为17.79、29.70、43.21、57.64和36.94 mg/L;用化合物B处理72 h后LC50分别为1.49、2.81、10.09、26.67和14.47 mg/L.化合物A和B经1H-NMR、13C-NMR、GC-MS分析鉴定表明,A为肉桂酸乙酯,B为对甲氧基肉桂酸乙酯.  相似文献   
25.
代谢调节剂对紫杉醇及其相关化合物生物合成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诱导子添加的基础上研究了氯化氯代胆碱(CCC)和肉桂酸(CA)的浓度和时间因互对红豆杉悬浮培养细胞活力、三尖杉宁碱(Cephlomannine)和紫杉醇(Taxol)生物合成的影响,并进一步探讨了两者与前体的协同作用。实验表明:(1)氯化氯代胆碱、内桂酸对 细胞活力的影响均为:延滞期>稳定期>对数期;(2)d18加入氯化氯代胆碱10mg/L,肉桂酸20mg/L可使紫杉醇含量分别提高10,14倍;d18加入乞肥乞采抻填20mg/L可使三尖杉宁碱含量提高2倍,d12加入肉桂酸20mg/L可提高10倍;(3)40mg/L氯化氯代胆碱,20mg/L肉桂酸,5mg/L苯异丝氨酸,40mg/L甲瓦龙酸(MVA)内酯对提高紫杉醇产量较优;而10mg/L氯化氯代胆碱,20mg/L肉桂酸,10mg/L苯异丝氨酸,20mg/L 龙酸(MVA)内酯对三尖杉宁碱合成剂。  相似文献   
26.
肉桂酸-4-羟化酶(Cinnamic acid-4-hydroxylase,C4H,EC 1.14.13.11)是苯丙烷途径中第二步反应酶,同时也是花色素苷前体生物合成途径中关键酶。该研究根据植物C4H的同源序列设计引物,通过RTPCR结合RACE的方法,在紫色甘薯中获得了与其相应的C4H基因,命名为Ib C4H(Gen Bank登录号GQ373157)。结果表明:(1)序列分析表明Ib C4H长1 668 bp,编码505个氨基酸,该氨基酸序列与其c DNA序列与Ib C4H蛋白与马铃薯C4H蛋白序列最为接近,与苹果、黑莓、大阿米芹、油菜一致性很高,均在70%以上。(2)二级结构预测表明α-螺旋和无规则卷曲是Ib C4H蛋白最大量的结构元件,而延伸链则散布于整个蛋白中。(3)三维结构建模预测,Ib C4H蛋白具备细胞色素P450氧和铁离子结合位点等典型的C4H结构。该研究结果为进一步了解花色素苷生物合成途径中的作用奠定了基础,也为花青素生物合成分子机理和代谢调控提供了靶位点和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27.
现已有几种L-氨基酸是用生物反应器中的酶或全细胞生产的。最早采用这种技术的例子之一是日本L-天冬氨酸的生产。最近放大了由肉桂酸和氨生产L-苯丙氨酸的生物反应器法,产物效价达60克/升以上,原料转化率约为90%。  相似文献   
28.
丽江蚤缀的化学成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常忠义  龚维红 《广西植物》2005,25(3):278-280
利用DiaionHP20及硅胶柱层析进行化合物的分离,从乙酸乙酯萃取部位分离得到了8个化合物,借助多种光谱技术进行结构鉴定分别鉴定为E对甲氧基肉桂酸(pEMethoxycinnamicacid)(Ⅰ),Z对甲氧基肉桂酸甲酯(3(4Methoxyphenyl)2Zpropenoicacidmethylester)(Ⅱ),Z对甲氧基肉桂酸(pZMethoxycinnamicacid)(Ⅲ),E对羟基肉桂酸甲酯(pEHedroxycinnamicacidmethylester)(Ⅳ),2,4,6,4′fourhydroxydihydrochalcone(Ⅴ),5,7,4′三羟基3′,5′二甲氧基黄酮(Ⅵ),β谷甾醇(βSidosterol)(Ⅶ),胡萝卜苷(Daucosterol)(Ⅷ)。所有化合物均为已知化合物,并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  相似文献   
29.
为了解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中肉桂酸-4-羟化酶基因(C4H)的分子特征及其表达模式,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在毛竹基因组数据库中鉴定出6个C4H成员(PeC4H1~PeC4H6),基因编码区长度为1 506~1 695 bp,推测编码501~564 aa,均具有保守的血红素结合域、苏氨酸结合槽基序和5个特征性底物识别位点,属于细胞色素P450超家族。系统进化分析表明,6个PeC4Hs可分为2类,分别含有2和4个成员。转录组数据分析表明,PeC4Hs在毛竹26个组织中的表达量存在明显差异,不同高度笋中PeC4Hs的表达差异显著。PeC4Hs启动子序列中含有多种响应逆境胁迫和激素信号的顺式调控元件,PeC4Hs表达受干旱和GA3的影响,干旱时,仅PeC4H3/4在根中显著上调表达,其余成员均呈下调表达;GA3处理下叶中PeC4H3/6迅速响应,呈先显著上调后逐渐降低的趋势,根中PeC4H2/5在处理前1 h短暂下调后又显著上调,至8 h时恢复到处理前的表达水平。因此,PeC4Hs可能在毛竹笋的木质化过程和应对非生物胁迫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0.
目的:改造毕赤酵母使其异源合成类黄酮生物合成途径的重要中间体肉桂酸、对香豆酸,并优化前体芳香族氨基酸生物合成途径以提高毕赤酵母的生产能力。方法:在毕赤酵母GS115中利用乙醇诱导型人工转录系统表达Rhodotorula glutinis来源的苯丙氨酸解氨酶,并在该重组菌株中分别过表达胞内芳香族氨基酸生物合成途径中的关键酶或其突变体以进行优化。结果:异源表达苯丙氨酸解氨酶可使毕赤酵母将自身产生的L-苯丙氨酸、L-酪氨酸转化为肉桂酸(38.8 mg/L)、对香豆酸(34.2 mg/L),而通过过表达相关酶进行优化,最终肉桂酸和对香豆酸的产量分别达到124.1 mg/L和302.0 mg/L。结论:利用新的异源宿主毕赤酵母成功合成了肉桂酸、对香豆酸,并对胞内的芳香族氨基酸生物合成途径进行了优化,表明毕赤酵母具有生产黄酮类化合物的应用潜力,也为其他芳香族氨基酸衍生物或植物化合物在毕赤酵母中的异源合成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