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8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4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2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利用超速离心沂淀及紫外分光光度测定等技术,研究了不同比例的玉米(Zea nays L.)花粉内泊前纤维蛋白对玉米(Zea mays L.)花烩肌动蛋白(前纤维蛋白与肌动蛋白摩尔数比分别为2:1,1.5:1,1:1,0.5:1,0.1:1)聚合与解聚的影响。初步实验结果显示,前纤维蛋白在各种比例下均可与Mg=ATP肌动蛋白结合并抑制肌动蛋白的聚实验条件下尚水见玻有前纤维蛋白促进植物肌动蛋白聚合的作用  相似文献   
42.
目的:对MAGE1-MAGE3-HSP70(M1-M3-HSP70)融合蛋白的理化性质及其纯化策略进行初步研究,为后期的临床前试验提供数据和依据。方法:以本实验室构建的菌种(BL21(DE3)pLysS-M1-M3-HSP70)为材料,采用常规细菌培养及诱导方法进行诱导表达,用聚丙烯酰胺凝胶(SDS—PAGE)电泳、免疫印迹(Westemblotting)对目的蛋白进行分析,然后确定盐析条件,使用ButylSepharoseHP疏水相互作用层析以及阴离子交换(Source30Q填料)对目的蛋白的纯化进行分析。结果:M1-M3-HSP70蛋白在大肠杆菌中表达后,目的蛋白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为包涵体形式(44.9%),一部分为可溶表达(55.1%)。对其可溶部分进行研究发现.细菌裂解后,目的蛋白存在聚合和降解现象;确定了盐析条件、洗脱缓冲液以及稳定的PH值范围,基本确定了目的蛋白的纯4~.z-艺。结论:明确了M1-M3-HSP70融合蛋白的基本性质,确定了目的蛋白的纯化方法,为基于融合蛋白的肿瘤疫苗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43.
Jia XJ  Wang CF  Yang GW  Huang JM  Li QL  Zhong JF 《遗传》2011,33(12):1359-1365
文章采用DNA测序、PCR-RFLP和CRS-PCR技术对979头中国荷斯坦牛POU1F1基因与PRL基因进行研究,发现了3个新SNPs,分别是POU1F1基因第二外显子G1178C、PRL基因5侧翼区A906G和A1134G。采用SAS统计软件GLM程序,利用最小二乘法拟合线性模型,分析基因多态性与产奶性状的关系。结果表明:POU1F1基因1178位点GC基因型在产奶量、乳蛋白量、乳脂量方面均为优良基因型。PRL基因5侧翼区906位点AG基因型在产奶量方面为优良基因型,1134位点不同基因型产奶性状差异不显著。对PRL基因5侧翼区的906位点和POU1F1基因的1178位点进行基因互作分析,结果在乳脂率、乳蛋白率、产奶量、乳蛋白量和乳脂量方面各基因型组合之间均未观察到显著差异,说明基因聚合效应并不是单基因效应的简单相加,基因聚合效应在分子育种中具有更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4.
报道黄脸油葫芦Teleogryllus emma(Ohmachi&Matsumura,1951)的雌雄嵌体1例,提供了其形态特征图.观察标本保存在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相似文献   
45.
目的:比较纳米瓷充填材料和复合树脂充填乳牙V类洞边缘微渗漏的影响以及固化效率的差异。方法:第一部分为微渗漏实验,选取滞留拔除的上颌乳前牙20颗,唇侧制备V类洞,随机分为A、B两组,分别用Composan LCM和Filtek~(TM) Z350充填,亚甲基蓝染色处理,24 h后使用体式显微镜观察,测量染料渗入深度为微渗漏值,每组各选2个样本扫描电镜观察充填体与牙体组织间粘结情况。第二部分为显微硬度实验,分别用两种充填材料制作模块各9个,记为A、B两组,材料模块光固化24 h后使用显微硬度仪检测充填材料的固化效率。结果:Composan LCM组微渗漏值明显低于Filtek~(TM)Z350组(P0.05);扫描电镜下观察Filtek~(TM) Z350组充填材料与牙体组织间可见裂缝,界面参差不齐,有不连续的小断裂,Composan LCM组界面连续均匀,未见明显裂缝;两组充填材料的固化效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纳米瓷充填材料和复合树脂均可用于乳牙龋洞充填,使用纳米瓷充填材料可减少微渗漏。  相似文献   
46.
大豆脂肪氧化酶及Kunitz胰蛋白酶抑制剂缺失种质的创新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脂肪氧化酶和胰蛋白酶抑制剂是大豆蛋白中2种重要的抗营养因子。以黄淮海主栽品种鲁豆4号、中品661、豫豆8号、91D15、潍8640作母本,美国引进缺失Kunitz胰蛋白酶抑制剂品种P.I.L83-4387和优良品种Century缺失脂肪氧化酶的近等位基因系Century-2、Century-2.3和Century-1.3作父本进行有性杂交,利用大豆脂肪氧化酶缺失基因及胰蛋白酶抑制剂缺失基因的生化标记对杂种后代进行多年辅助选择,培育脂肪氧化酶缺失基因(lx1、lx2、lx3)、胰蛋白酶抑制剂缺失基因(ti)等优质多基因聚合的大豆新种质,为我国大豆品质育种、生产及加工利用提供优异种质材料。  相似文献   
47.
asy和hap是一对新的细胞凋亡诱发基因 .二者单独转染细胞均能诱发细胞凋亡 ,能在酵母和哺乳动物细胞中形成同源二聚体 ,二者共转染酵母和哺乳动物细胞能形成异源二聚体 .同源二聚体诱发细胞凋亡 ,异源二聚体降低同源二聚体诱发细胞凋亡的活性 .氨基酸序列表明 ,HAP(homologousofASYprotein)含有内质网挽回模体 (KKKAE)、第一疏水区和第二疏水区 .对 3个功能区的缺失突变体研究显示 ,缺失内质网定位信号的HAPΔERS蛋白保留着同源聚合和与ASY异源聚合的能力 ,而分别缺失第一、第二疏水区的突变体HAPΔ4 8 139、HAPΔ15 7 2 18则丧失以上功能 ;通过流式计数法计算 3个缺失突变体诱发细胞凋亡比率 ,用生物统计学方法说明不同的比率与HAP诱发细胞凋亡的比率相比都有显著差异 .说明内质网定位信号、疏水区在HAP蛋白的诱发细胞凋亡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进一步揭示了HAP诱发细胞凋亡的机制 .  相似文献   
48.
杨州  孔繁翔  史小丽  张民 《生态学报》2008,28(4):1857-1863
分离自太湖的壶状臂尾轮虫(Brachionus urceus (Linnaeus))按1000 ind·L-1的密度置于斜生栅藻(Scenedesmus obliquus)中培养24h后,用孔径0.10 靘的微孔滤膜抽滤,得到壶状臂尾轮虫培养滤液.将壶状臂尾轮虫培养滤液以20%的比例添加到纯培养的斜生栅藻中,进行为期7d的试验.结果表明壶状臂尾轮虫培养滤液能显著地影响斜生栅藻的形态,处理组中诱发性多细胞群体增加,导致处理组中斜生栅藻种群平均每个个体的细胞数量显著高于对照组.斜生栅藻在壶状臂尾轮虫诱发下形成群聚体可以解释为一种诱发性的反牧食防御,同时也进一步证实了栅藻对浮游动物牧食的响应是一种广泛存在的现象.壶状臂尾轮虫培养滤液处理后的斜生栅藻在生长率上与对照组没有显著性差异,说明诱发性防御群聚体形成的代价没有体现在对生长的影响上.在壶状臂尾轮虫培养滤液诱发下,较多栅藻细胞聚积在一起形成群聚体后,栅藻溶解性胞外多聚糖和固着性胞外多聚糖均有显著提高,而胞内多聚糖略有下降.但从总多聚糖含量看,处理组明显高于对照组,这也说明轮虫培养滤液刺激了栅藻多聚糖合成的额外增加,且被分泌到胞外,充当细胞之间的粘合物,促使细胞容易聚合形成群聚体,有效防御象轮虫这些小型浮游动物的进一步牧食,保持种群得以延续.  相似文献   
49.
TaqDNA聚合酶(ThermusaquaticusDNApolymerase)是重要的生物技术工具酶,广泛应用于疾病诊断与治疗、传染病检测、药物作用机理等医药领域。TaqDNA聚合酶在结构上由三部分构成:DNA聚合酶区、3’核酸外切酶区和5’核酸外切酶区。由于3’核酸外切酶区的氨基酸序列的变化而使其失去了3’-5'的外切校读功能,因此TaqDNA聚合酶有错误复制倾向。利用特定位点的突变、与其他酶互换功能区和删除N末端的5’核酸外切酶区等方式可以改进TaqDNA聚合酶的性能,使它的忠实性、热稳定性和聚合性能得到提高。本文介绍了TaqDNA聚合酶的结构与功能改造的研究现状,并展望了TaqDNA聚合酶在医药领域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0.
目的:建立近中-合面-远中(MOD)洞型嵌体修复下颌第一磨牙的计算机三维实体和有限元模型,并进行初步应力分析。方法:通过螺旋CT扫描,利用Mimics、GeomagicStudio7等图像处理软件建立第一恒磨牙的云纹点模型,通过UG软件建立下颌第一恒牙的三维几何模型,通过有限元软件ABAQUS进行网格划分,并在MSC.MARC有限元软件中建立下颌第一磨牙三维有限元模型。结果:建立起包含牙釉质、本质、髓腔以及牙槽骨的精细下颌第一磨牙三维有限元模型。结论:将CT扫描技术、数字图像处理技术与有限元方法结合起来,建立出高精度的下颌第一磨牙MOD洞型的三维有限元模型,为MOD洞型采用嵌体修复提供了研究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