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3篇
  免费   113篇
  国内免费   323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30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39篇
  2020年   33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28篇
  2017年   25篇
  2016年   29篇
  2015年   31篇
  2014年   43篇
  2013年   41篇
  2012年   60篇
  2011年   57篇
  2010年   40篇
  2009年   49篇
  2008年   39篇
  2007年   35篇
  2006年   46篇
  2005年   31篇
  2004年   30篇
  2003年   29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42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31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36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26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18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17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1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利用大肠杆菌工程菌廉价高效生产聚羟基丁酸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大肠杆菌生产聚羟基脂肪酸酯是近来国际上生物可降解塑料的研究热点,本研究通过对适宜于聚羟基脂肪酸酯生产的大肠杆菌菌株的选择和碳源利用试验,初步确立了大肠杆菌代谢工程改造生产聚羟基脂肪酸酯的基础。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对大肠杆菌磷酸烯醇式丙酮酸葡萄糖转移酶系统的改造和工程菌环境诱导系统的应用,解决了大肠杆菌工程菌无法同时利用多种碳源合成聚羟基脂肪酸酯的难题。发酵试验证明,工程化改造的大肠杆菌利用廉价底物在5L发酵罐中分批培养32h后,菌体终浓度能够达到8.24g/L,聚羟基脂肪酸酯占细胞干重的84.6%。  相似文献   
82.
L-抗坏血酸洛芬酯非水相酶促合成的动力学与热力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酶法合成L-抗坏血酸洛芬酯(芬维C酯)的反应动力学与热力学进行研究,确定了最有效的酶促反应环境。合成布洛芬维C酯的最优条件:转速200r/min,温度65℃,加酶量5%(以底物的质量分数计),底物浓度1mol/L,平衡所需时间66h,平衡时产物质量分数为19.07%;合成酮洛芬维C酯的最优条件:200r/min,60℃,加酶量7.5%,底物浓度600mmol/L,平衡时间132h,产物质量分数为10.63%;合成氟比洛芬维C酯的最优条件:200r/min,65℃,加酶量5%,底物浓度400mmol/L,平衡时间144h,产物质量分数为6.76%。对底物进行了比较,得到了各自的动力学与热力学参数。布洛芬米氏常数为0.101μmol/L,vmax=32.68μmol/(min.g),热力学平衡常数为0.166;酮洛芬的分别为0.144μmol/L,12.97μmol/(min.g),0.091;氟比洛芬的分别为0.185μmol/L,9.35μmol/(min.g),0.055。  相似文献   
83.
蜂胶中的主要成分咖啡酸苯乙酯作为重要的抗氧化剂和癌预防试剂分子,引起了人们相当的兴趣。为了研究其构效关系,作者通过酰基化反应合成了6个咖啡酸苯乙酯衍生物,即:咖啡酸苯乙酯(caffeic acid phenethyl ester,CAPE)、芥子酸苯乙酯(sinapic acid phenethyl ester,SAPE)、阿魏酸苯乙酯(ferulic acid phenethyl ester,FAPE)、4-羟基肉桂酸苯乙酯(4-hydroxycinnamicacid phenethyl ester,4-HCAPE)、3,5-二羟基肉桂酸苯乙酯(3,5-dihydroxycinnamic acidphenethyl ester,3,5-DHCAPE)和3-羟基肉桂酸苯乙酯(3-hydroxycinnamic acid phenethyl este,3-HCAPE)。以水溶性偶氮引发剂2,2'-偶氮二(2-脒基丙烷)二盐酸盐诱导的红细胞溶血为模型,研究了它们的抗氧化活性。根据实验测得的有效抑制溶血时间,其活性顺序为:CAPE≈4-HCAPE>SAPE>FAPE>3,5-DHCAPE>3-HCAPE。其活性显著...  相似文献   
84.
逆行交锁髓内钉治疗股骨远端骨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金华  钟吉富  徐世华  余智峰 《蛇志》2010,22(2):154-154
股骨远端骨折系临床常见的高能量损伤,一般认为发生在膝关节面上7~9cm,包括髁上、髁间及单髁骨折,其发生率占所有股骨骨折的4%,多见于青壮年。我院于2003年6月-2007年11月应用逆行交锁髓内钉手术治疗Muller A型、C型的股骨远端骨折24例,获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5.
由胶孢炭疽菌复合种(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 species complex)引起的炭疽病是珍珠李(Prunus salicina Lind1)产业生产上的主要病害,为明确珍珠李炭疽菌对吡唑醚菌酯、苯醚甲环唑和咪鲜胺的敏感性,比较不同地理来源及不同种炭疽菌对三种药剂敏感性差异。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分别测定三种杀菌剂对采自不同地区26株珍珠李炭疽菌的药剂敏感性。结果表明,供试的26株珍珠李炭疽菌对咪鲜胺的敏感性最高,EC50值介于0.010 8~0.645 2μg/mL之间,平均值为(0.191 2±0.03)μg/mL;苯醚甲环唑次之,EC50值介于0.165 8~2.168 0μg/mL之间,平均值为(0.725 8±0.088 0)μg/mL;吡唑醚菌酯最低,EC50值介于0.058 3~84.566 0μg/mL之间,平均值为(6.276 3±3.525 5)μg/mL。供试的26株珍珠李炭疽菌整体对以上三种杀菌剂敏感,且对咪鲜胺的敏感性最高,苯醚甲环唑次之,对吡唑醚菌酯的敏感性最...  相似文献   
86.
乙酰辅酶A羧化酶在治疗肥胖中的潜在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亮  程彦伟 《生命的化学》2007,27(2):180-182
肥胖作为一种疾病引起了世界各国越来越多的重视。目前,对乙酰辅酶A羧化酶的研究表明,该酶和肥胖的发生有着重大关系.脂肪的代谢异常是导致肥胖的重要原因之一。乙酰辅酶A羧化酶是脂肪代谢过程中的一种重要的调节酶.它的产物丙二酰辅酶A的含量在一定程度上控制着脂肪酸的代谢。因此对乙酰辅酶A羧化酶的深入研究很可能为肥胖的治疗提供新的医疗手段。该文介绍乙酰辅酶A羧化酶在脂肪代谢中的作用、分类与调控.以及当前国际上对其研究的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87.
报道了人参皂苷Compound K的合成产物棕榈酸酯PM1的高效液相测定法,用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相柱,UV215nm,分析时间65min,室温,流速0.1mL/min,流动相100%甲醇。PM1的保留时间为45min左右。经测定PM1的平均转化率达到27.59%。PM1在0.209~13.376μg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222。平均加样回收率99.49%,RSD为1.74%(n=5)。  相似文献   
88.
新疆蓝刺头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新疆蓝刺头(Echinops ritro L.)全草为研究材料,通过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柱色谱,重结晶等技术对新疆蓝刺头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性质分析及1H-NMR,13C-NMR等技术对化合物结构进行鉴定.结果表明,共分离出5个化合物,分别是三萜类化合物蒲公英甾醇乙酰酯(化合物1)、蒲公英甾醇(化合物2)、黄酮苷类化合物金丝桃苷(化合物3)、胡萝卜苷(化合物4)与β-豆甾醇葡萄糖苷(化合物5).其中化合物1,2,5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分离,化合物3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  相似文献   
89.
拟除虫菊酯农药降解菌HP-S-01培养基的筛选及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比较高氏合成1号培养基、查彼氏培养基、马铃薯葡萄糖培养基、燕麦片培养基和理查德培养基等5种培养基对拟除虫菊酯农药降解菌Streptomyces sp.HP-S-01生长的影响,确定了高氏合成1号培养基为菌株生长最适宜的培养基.以高氏合成1号培养基为基础培养基,采用中心组分旋转设计法(RRCD)和响应曲面法(RSM),优化了培养基关键组分中可溶性淀粉、硝酸钾和磷酸氢二钾的组成,以降解率为主要衡量指标,最佳配方包括可溶性淀粉25.9549 g/L、硝酸钾1.9975 g/L和磷酸氢二钾0.9505 g/L,最终优化出的培养基处理1 d后对50 mg/L高效氯氰菊酯的降解率达到99.61%,与期望降解率99.92%相一致,比优化前84.10%提高了15.51%.  相似文献   
90.
目的:在开放条件下以甲烷为底物富集高聚β-羟基丁酸酯(PHB)含量的甲烷氧化菌群,获得能够利用低成本碳源高产PHB的菌种。方法:采用丰盛-饥饿模式间歇供料,以甲烷为底物,好氧开放式培养甲烷氧化混合菌群,利用苏丹黑染色法动态检测丰盛和饥饿阶段胞内PHB含量的变化,以此为基础考察丰盛-饥饿期比例对富集高PHB含量的甲烷氧化菌群的影响。结果:丰盛-饥饿期比例为1∶3时,微生物PHB含量从17.7%增加到35.5%,且开放培养过程中菌群结构稳定。结论:通过丰盛-饥饿模式间歇供料开放式培养所得的高PHB含量的稳定的甲烷氧化菌群,具有工业生产PHB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