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篇
  免费   38篇
  国内免费   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2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目的:通过对介入封堵治疗的室间隔缺损患者进行中长期临床随访,并和同期行外科修补手术的室间隔缺损患者进行对比,分析两种术式对心脏瓣膜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行介入封堵治疗患者279例(介入组),行外科手术修补治疗患者243例(手术组)。利用超声心动图检查瓣膜反流发生情况及随访转归情况,并对两组瓣膜反流的发生率进行对比研究。结果:术后短期介入组二尖瓣反流发生率较手术组高(P0.05),三尖瓣和主动脉瓣反流发生率两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中长期随访中,三尖瓣反流、主动脉瓣反流以及二尖瓣反流两组相比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室间隔缺损介入封堵治疗疗效确切,安全性高,创伤较小。术前利用超声心动图对患者的严格筛选,术中熟练轻柔稳定的操作和适合封堵器的选择是减少介入封堵术后发生瓣膜反流最重要的因素。  相似文献   
82.
目的:观察术前前列地尔联合高压氧(hyperbaricoxygen,HBO)治疗对先天性心脏病伴发重度肺动脉高压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49例室间隔缺损伴发重度肺动脉高压的患者分为对照组(n=25,常规治疗)和观察组(n=24,常规治疗+HBO辅助治疗),常规治疗以多巴胺[3-5μg/(kg·min)]、呋塞米片(5-20 mg/次,3/日)、前列地尔[2~5 ng/(kg·min)]等药物治疗以及常压间断吸氧(每次0.5 h,3次/日)治疗为主。比较2组患者入院时(T1)、术前治疗15 d后(T2)和术后治疗10 d后(T3)三个时间点体肺血流动力学变化。结果:对照组及观察组患者的平均肺动脉压(m PAP)、肺循环阻力(PVR)和肺动脉压/主动脉压比值(Pp/Ps)经术前综合治疗15 d后分别下降为(57.08±9.44)/(53.16±11.61)mm Hg、(943.81±245.86)/(927.21±119.27)dyns/cm5和(0.70±0.17)/(0.68±0.13),经术后治疗10 d后进一步下降;两组动脉血氧饱和度(Sa O2)术前治疗15 d及术后治疗10 d后均较入院时高升,而平均体循环压(m SAP)和体循环阻力(SVR)经术前治疗15d后(T2)略有下降(P0.05),但在术后10 d(T3)恢复至入院时水平(T1)。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m PAP和PVR值经术前治疗15 d后(T2)下降更显著,Sa O2上升也更为明显(P0.05)。结论:对于先天性心脏病伴发重度肺动脉高压的患者,术前给予前列地尔药物降压的同时辅以HBO治疗可有效降低肺动脉压,提高血氧饱和度,可为手术的实施和减少术后并发症提供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83.
目的:观察固定-可摘联合义齿应用于牙周病伴牙列缺损修复效果,探讨其临床价值。方法:选择本院于2013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符合牙周病伴牙列缺损诊断标准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法分为两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取可摘夹板式活动义齿修复,观察组给予固定-可摘联合义齿修复,两组患者均随访18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疗效。结果:戴义齿18个月观察组咀嚼效率(55.4±3.8),显著高于对照组(50.1±3.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戴用义齿后基牙拔除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固定-可摘联合义齿应用于牙周病伴牙列缺损修复效果较佳,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84.
目的:研究腓肠肌皮瓣联合负压封闭引流治疗胫骨慢性骨髓炎及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0月到2014年10月我院收治的胫骨慢性骨髓炎及软组织缺损患者68例,按照手术方式不同将患者分为研究组(n=39例)和对照组(n=29例),其中研究组给予腓肠肌皮瓣联合负压封闭引流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手术方法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C反应蛋白(CRP)变化、治愈时间以及复发率。结果:研究组治愈率94.9%(37/3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5.9%(22/29),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CRP变化和治愈时间均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腓肠肌皮瓣联合负压封闭引流治疗胫骨慢性骨髓炎及软组织缺损具有较高治愈率,能显著降低炎性反应,缩短愈合时间,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85.
目的:探讨E-max铸瓷高嵌体与Lava Ultimate优韧瓷高嵌牙体缺损的修复效果及对咀嚼功能、牙龈状况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8月到2021年8月收治的100例牙体缺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Lava Ultimate组与E-max组,各组均为50例。两组患者均采取高嵌体修复治疗,Lava Ultimate组采取Lava Ultimate优韧瓷进行高嵌体修复,E-max组应用E-max铸瓷高嵌体进行修复。对比其修复成功率与满意度。对所有患者进行2年门诊随访,记录修复前、修复后12个月、24个月的咀嚼功能与美学评分,菌斑指数(PLI),出血指数(BI)、探诊深度(PD)、临床附着丧失(CAL)相关牙周健康指标及龈沟液中碱性磷酸酶(ALP)和龈沟液(GCF)表达水平。结果:两组患者修复成功率与满意度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患者修复前咀嚼功能、美学评分对比无差异(P>0.05),修复后12个月和修复后24个月两组患者咀嚼功能、美学评分均升高,但两组患者美学评分对比无差异(P>0.05),Lava Ultimate组修复后24个月的...  相似文献   
86.
目的:评价以微种植钉为支抗压低伸长磨牙在牙列缺损修复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08年9月1日至2009年9月1日期间,11例修复空间不足,需要压低因对颌牙缺失而伸长的上颌第一磨牙患者,男5例,女6例,年龄18~40岁,平均26岁.9位患者下颌单侧第一磨牙缺失,2位患者下颌双侧第一磨牙缺失,上颌磨牙由于对颌牙长期缺失而伸长,咬舍于对颌牙槽嵴黏膜,妨碍牙列修复治疗.利用微种植钉作为支抗,使用弹力链牵引伸长的磨牙,产生根向压入力.治疗前后拍摄头颅侧位片和曲面断层片.结果:11例患者伸长的磨牙均成功压低,获得足够的义齿修复的垂直空间,伸长磨牙平均压入3mm,成功进行了种植义齿或固定义齿修复.治疗时间平均为6个月.结论:采用微种植钉作支抗,能有效压低伸长的上颌磨牙,创造足够的义齿修复空间,且方便、高效.  相似文献   
87.
以往研究表明,儿茶酚胺系统可能参于注意缺损多动障碍(attention—deficit hyperactivityity disorder,ADHD)的发生,而儿茶酚胺-O-甲基转移酶(catechel—O—methyltransferase,COMT)是一种降解多巴胺和去甲肾上腺素系统的儿茶酚胺神经递质的酶。因此,采用两种以家系为基础的分析方法,即传递不平衡实验(transmission disequilibrium test,TDT)和单倍型为基础的单倍型相对风险率(haplotype—based haplotype relative risk,HHRR)去探讨COMT和中国人群中79个ADHD核心家系的关联性,ADHD诊断符合DSM—IV的诊断标准。TDT(X^2=1.03,df=1,P〉0.05)和HHRR(X^2=1.08,df=1,P〉0.05)两种方法的分析结果表明,COMT等位基因不能优先传递给ADHD儿童,提示在中国人群中ADHD与COMT基因无关联性。  相似文献   
88.
范伟杰  杨志明 《四川动物》2006,25(1):168-170,175
目的探索一种适合猪创伤皮肤缺损修复实验的麻醉方法。方法实验分两部分,一是创伤皮肤缺损和修复动物模型制作手术中的麻醉,将14只仔猪随机分为3组,分别采用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氯胺酮、安定、芬太尼复合麻醉、氯胺酮肌注加水合氯醛静滴麻醉、氯胺酮加戊巴比妥钠腹腔注射麻醉。二是换药中的麻醉,将64次麻醉分为3组,分别采用单纯氯胺酮麻醉、单纯戊巴比妥钠腹腔、氯胺酮加戊巴比妥组肌注。观察显效时间、维持时间、呼吸频率、心跳频牢、麻醉效果。结果皮肤创伤缺损和修复动物模型制作手术中,3组麻醉比较结果显示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氯胺酮、安定、芬太尼复合麻醉显效时间快,维持时间可以控制,麻醉效果最好,安全可靠。在换药的麻醉中,氯胺酮加戊巴比显组肌注显效时间比较快,麻醉时间较短,效果好,动物容易苏醒。结论创伤皮肤缺损和修复动物模型制作手术中,采用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氯胺酮、安定、芬太尼复合麻醉是有效安全的麻醉方法;在换药的麻醉中,氯胺酮加戊巴比妥组肌注是较好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89.
目的探讨三维重建技术与生物陶瓷相结合,制作下颌骨连续性缺损的个体化修复假体的可能性。方法(1)应用三维重建技术获得下颌骨连续性缺损的三维重建模型;(2)完成下颌骨连续性缺损的个体化修复假体的生物陶瓷置换。结果应用三维重建技术,能够准确地获得与下颌骨连续性缺损相匹配的个体化生物陶瓷修复体。结论三维重建技术与生物陶瓷相结合可以完成下颌骨连续性缺损的个体化修复,这种技术可以满足下颌骨连续性缺损的外形和功能重建的需要。  相似文献   
90.
目的:探讨血浆可溶性血栓调节蛋白(soluble thrombomodulin,sTM)与2型糖尿病脑梗死(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cerebral infarction,DMCI)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1年12月至2012年8月我科收治的急性脑梗死(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ACO患者60例,其中DMCI患者30例,非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non—diabetes mellitus cerebral infarction,NDMCI)患者30例,以及同期健康体检者30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其血浆sTM水平,并按美国国立卫生研究所脑卒中评分(NIHSS)进行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估。结果:(1)与正常对照组相比,DMCI组及NDMCI组患者血浆sTM水平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P〈0.01);(2)DMCI组患者血浆sTM水平和NIHSS评分均较NDMCI组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DMCI组和NDMCI组患者血浆sTM水平与NIHSS评分呈显著正相关,(r=0.785,P〈0.001)。结论:2型糖尿病脑梗死患者血浆sTM水平较正常人群显著升高,且与其神经功能缺损的严重程度呈显著正相关,检测血浆STM水平可有助于评估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的分期、严重程度及其转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