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篇
  免费   38篇
  国内免费   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2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目的:探寻患儿室间隔缺损封堵术中右美托咪定(dexmedetomidine,Dex)联合氯胺酮的最佳麻醉浓度。方法:选择4~11岁拟行VSDO的室间隔缺损患儿120例,随机分为A、B、C三组(n=40)。静脉注射阿托品及氯胺酮(1.0mg·kg-1)行麻醉诱导后,输注10min右美托咪定负荷量0.5μg·kg~(-1),然后对A、B、C三组分别静脉输注0.8、1.0、1.2μg·kg-1·h-1的右美托咪定。术中若麻醉变浅,单次追加氯胺酮0.5mg·kg-1。分别记录入室(T_0)、氯胺酮给药后1min(T_1)、5min(T_2)、输注完毕(T_3)、输注维持量15min(T_4)、术毕(T_5)、苏醒时(T_6)的BIS、BP、HR和SpO2,手术时间、苏醒时间,呼吸抑制和术后躁动等不良反应,氯胺酮总用量,氯胺酮和阿托品的追加情况。结果:与同组T_0时相比,三组在T_4和T_5的BIS值降低,三组的BP值、SpO2值在T_1~T_6无统计学差异。A组的HR在T_4、T_5无统计学差异(t=0.525,P=0.601)。三组手术时间和苏醒时间无统计学差异。B、C组的氯胺酮总用量和追加率、呼吸抑制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均低于A组。B、C两组之间阿托品追加率有统计学差异,均高于A组。三组的苏醒期躁动发生率均为零。结论:4~11岁患儿室间隔缺损封堵术中,采用1.0mg·kg~(-1)氯胺酮行麻醉诱导,再以右美托咪定0.5μg·kg~(-1)的负荷量输注、1.0μg·kg~(-1)·h~(-1)的浓度维持,可使麻醉效果良好,且不良反应少,是最佳的联合麻醉浓度。  相似文献   
102.
闭金玉  谭海清 《蛇志》2003,15(1):38-39
股前外侧皮瓣移植是针对四肢严重创伤、软组织缺损、骨骼、肌腱外露 ,估计经其它修复方法 ,如局部皮瓣转移或带胫前、胫后动脉的小腿肌皮瓣等术无法修复情况下采用一种高难度的显微外科手术方法。该皮瓣具有供区隐蔽 ,切取皮瓣后对肢体功能和外观影响小 ,血管解剖变异少 ,蒂长、径粗、行走恒定 ,皮瓣可取面积大等优点 ,现将手术护理配合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   2 0 0 2年 1月至 2 0 0 3年 2月 ,我科实施股前外侧皮瓣移植修复四肢软组织缺损 2 1例 ,其中男 1 4例 ,女 7例 ;年龄 1 2~ 5 6岁 ;软组织缺损部位 :手掌 3例 ,手背 3例 ,前臂 3…  相似文献   
103.
目的:对颏下岛状皮瓣修复口腔颌面部肿瘤术后缺损患者进行观察与探讨,为临床应用颏下岛状皮瓣修复治疗存在口腔颌面部肿瘤术后缺损情况的患者提供依据。方法:对2013年6月到2015年6月期间在医院接受颏下岛状皮瓣修复治疗的60例口腔颌面部肿瘤术后缺损患者进行临床回顾性研究,按照是否存在颈淋巴结转移分为两组进行研究比较。结果:研究组口腔颌面部肿瘤术后缺损患者的颏下岛状皮瓣存活率,术后复发率,术后6个月、1年、2年的生存率,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总满意度与对照组口腔颌面部肿瘤术后缺损患者相比,组间差异不明显(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使用颏下岛状皮瓣修复治疗口腔颌面部肿瘤术后缺损患者的效果较好,大多数患者对于临床修复治疗效果比较满意。而且,对存在颈淋巴结转移的患者实施颈部淋巴结的清扫术及术后放疗对于临床疗效的影响不大,基本不影响皮瓣的存活,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4.
金属烤瓷修复体是目前临床上用以修复牙列缺损的有效方法,由于它在外观、色泽上与天然牙相似,功能良好,感觉舒适,且修复后不必摘戴,所以深受医患双方欢迎。但是在实际应用中,也不免有损坏,如由于制作和使用的关系,常会发生瓷裂、瓷崩、冠脱落及继发龋等现象,并且由于金属烤瓷的材料和加工工艺特殊,一旦破损后,用临床常规的修补材料和方法,如:玻璃离子水门汀,光固化,化学固化复合树脂,瓷贴面粘结等方法修补,都无法奏效。近年来,国外推出专用烤瓷修补材料和技术,使修补成功率有所提高,现将我科在金属烤瓷修复体瓷裂和瓷崩缺损修补方面的体会和护理配合,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5.
采用单体型相对风险和传递/不平衡检验方法,在中国人群中对注意缺损多动障碍(ADHD)与DXS7位点进行了遗传关联分析。结果表明,以父母双亲为对照,DXS7位点157bp等位基因与ADHD具有显著关联(χ2=9.10, P<0.05)并连锁(χ2=9.53, P<0.05)。提示,ADHD关联和连锁于DXS7位点。 Abstract The present study was designed to assess the genetic association between attention-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 and DXD7 locus polymorphism in Chinese population, with haplotype-based haplotype relative risk(HHRR) and the transmission/disequilibrium test(TDT) analysis. We found significant association(χ2=9.10, P<0.05) and linkage (χ2=9.53, P<0.05) between the 157bp DXS7 allele and DSM-Ⅲ-R-diagnosed ADHD(N=54) in trios composed of father, mother and affected offspring. Our results suggest that ADHD was associated and in linkage with DXS7 locus.  相似文献   
106.
中国人MTHFR基因多态性与神经管畸形遗传易感性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12  
朱慧萍  李竹 《遗传》2000,22(4):236-238
目的:应用分子生物学方法进行遗传流行病学研究, 探讨MTHFR基因多态性在神经管畸形的遗传易感性中的作用。方法:应用PCR?RFLP方法检测MTHFR热敏感性基因型;对18个NTD核心家庭进行以父母为对照的病例对照研究,计算TDT和HHRR;另外对31例NTD胎儿和62例正常成年人进行的成组病例对照研究,计算MTHFR纯合突变对NTD的比值比。结果:核心家庭分析结果:比值比OR=3.2,95%CI=1.120~11.169;TDT(χ2)=5.762,P<0.05,HHRR(成组χ2)=6.727,P<0.05;胎儿MTHFR纯合突变对NTD的相对危险度OR=3?21,P<0?05。结论:研究结果说明,突变等位基因在神经管畸形核心家庭中存在突变基因(T)的遗传失衡现象,胎儿MTHFR基因第677位核苷酸的多态性是中国人NTD遗传易感性因素之一。 Abstract:The objective of the study is to clarify the effect of MTHFR thermolabile polymorphism on genetic susceptibility of NTD in Chinese population.MTHFR genotypes were detected using PCR-RFLP analysis; 18 NTD nuclear families were analysed as case-parental control study,from which Transmitted Disequillibrium Test(TDT) and Haplotype-based Haplotype Relative Risk (HHRR) were calculated; 31 NTD fetuses and 62 adult controls were analysed for calculation of OR of homozygotic MTHFR.The results are as follow:Nuclear family analysis: OR=3.2( 95%CI=1.120~11.169);TDT(paired χ2)=5.762,P<0.05,HHRR(χ2)=6.727,P<0.05;homozygotic MTHFR of fetus vs adult control: OR=3.21,P<0.05. The 677th allele of MTHFR is abnormally transmitted in NTD nuclear families.Homozygotic MTHFR of the fetus may be a genetic factor of NTD in China.  相似文献   
107.
目的探讨三维重建技术与生物陶瓷相结合,制作下颌骨连续性缺损的个体化修复假体的可能性。方法(1)应用三维重建技术获得下颌骨连续性缺损的三维重建模型;(2)完成下颌骨连续性缺损的个体化修复假体的生物陶瓷置换。结果应用三维重建技术,能够准确地获得与下颌骨连续性缺损相匹配的个体化生物陶瓷修复体。结论三维重建技术与生物陶瓷相结合可以完成下颌骨连续性缺损的个体化修复,这种技术可以满足下颌骨连续性缺损的外形和功能重建的需要。  相似文献   
108.
先天性肝膈疝(congenital diaphragmatic hernia ofliver)主要见于新生儿和儿童,临床上多伴有严重的呼吸抑制,且有很高死亡率.该病在成人少见,  相似文献   
109.
目的探讨螺丝固位修复、粘接固位修复在牙列缺损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对龈下菌群分布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12月至2018年12月在我院进行牙种植并完成修复体的牙列缺损患者98例,参照随机数表法将入组患者分为螺丝固位修复组和粘接固位修复组,各49例。对比两组患者修复后3个月、修复后12个月牙周健康指标[种植义齿边缘骨吸收量(MBL)、探诊深度(PD)、改良菌斑指数(mPLI)、改良出血指数(mSBI)]、咀嚼功能(咬合力、咀嚼效率)以及龈下菌群分布的差异。结果修复后3个月和修复后12个月,两组患者MBL、PD、mPLI、mSBI水平及咬合力、咀嚼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龈下产黑色素菌、伴放线放线杆菌数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螺丝固位修复组患者龈下厌氧菌、具核梭杆菌数量大于粘接固位修复组患者(均P0.05)。结论螺丝固位修复、粘接固位修复均是牙列缺损修复的有效方法,螺丝固位修复可能导致术后龈下厌氧菌繁殖增加,需进行长期监测。  相似文献   
110.
探讨牙列缺损种植修复患者发生焦虑状况的可能影响因素。2016年3月至2017年12月期间,选择我院收治的牙列缺损行种植义齿修复患者150例作为研究对象。评价患者的状态和特质焦虑量表(STAI)、修正版牙科焦虑量表(MDAS)和VAS疼痛评分之间的相关性,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患者焦虑的影响因素。根据术前的SAI和TAI评分将牙列缺损患者分为低焦虑组、中焦虑组和高焦虑组,高焦虑组的VAS评分和MDAS评分均显著高于其他两组(p<0.05)。SAI、TAI和MDAS评分分别与VAS评分显著正相关(r=0.664,r=0.758,r=0.437,p<0.05)。性别(女)、年龄(<25岁)、付费方式(自费)、居住地(农村)和收入(<4 000元)为牙列缺损患者产生焦虑情绪的独立危险因素。牙列缺损患者行种植修复手术前的焦虑水平与术后的疼痛正相关。性别、年龄、付费方式、居住地和收入是牙列缺损患者焦虑水平升高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