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5篇
  免费   31篇
  国内免费   125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23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6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通过去除法控制竹丛密度,人为设置4种竹丛密度梯度[密度1:(3.83±0.53)株/m~2;密度2:(16±1.80)株/m~2;密度3:(39±1.69)株/m~2;密度4:(69±2.15)株/m~2],测定不同密度竹丛下的微环境(包括土壤温度、湿度、电导率、凋落物厚度),研究竹丛密度及微环境对雷公鹅耳枥(Carpinus viminea Wall.)幼苗数量、存活动态、生长情况的影响。结果显示,竹丛密度对环境有显著影响,随着竹丛密度的增加,竹丛盖度、凋落物厚度、土壤温度升高明显;雷公鹅耳枥幼苗萌生量显著减少,4组密度梯度中幼苗数量分布依次排序为:密度1(28.53±3.14)株/m~2密度2(17.36±1.45)株/m~2密度3(12.36±0.93)株/m~2密度4(8.92±0.93)株/m~2,表明随着小径竹密度增加,其对雷公鹅耳枥幼苗萌发的抑制作用越强;小径竹的密集生长可对雷公鹅耳枥幼苗的存活率产生影响,且对幼苗的生长具有一定抑制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小径竹密集生长的环境不仅抑制了雷公鹅耳枥新生幼苗的分布和幼苗生长,还对种群的更新以及森林群落的演替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72.
睫状神经营养因子对听觉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研究以耳廓反射、听觉脑干诱发电位、耳蜗生物电和耳蜗铺片组织学检测为指标,观察重组人睫状神经营养因子对豚鼠庆大霉素耳毒性的防治作用。实验结果表明,睫状神经营养因子能减轻庆大霉素对耳蜗及听神经的损害,具有保护听觉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73.
2004年12月10日,在广西南宁地区马山县金伦洞捕到2只雄性印度假吸血蝠(Megaderma lyra: Megadermatidae, Chiroptera),分析其中的胃容物,发现有蝙蝠的残遗物,包括牙齿、后足、骨骼、毛发(棕黄色);未发现昆虫残遗物。通过对残遗物中牙齿(上颌齿式:2.1.3.3)的鉴定,与蝙蝠科鼠耳蝠属(Myotis)的齿式一致,因此确定印度假吸血蝠捕食了鼠耳蝠属的蝙蝠。  相似文献   
74.
傅星  房家声 《植物研究》1994,14(3):247-250
本文报导了辽宁省首次发现的中国耳叶苔科一新记录种即本州耳叶苔(Frullania usamiensis Steph.)。作者在研究东北耳叶苔科标本过程中,发现了本州耳叶苔,该种原仅在日本和朝鲜有报导,为我国新记录,现报导如下。  相似文献   
75.
本文发表了卷耳属一新变种, 即短果卷耳Cerastium glomeratum thuill. var. bbrachycarpum L. H. Zhou et Q. Zh. Han  相似文献   
76.
双歧杆菌(Bifidobacteriumspp.)及乳酸杆菌(Lactobacillusspp.)被认为是动物机体内重要的有益微生物菌群之一。本文对鸡感染柔嫩艾美耳球虫后盲肠中上述两种微生物的变化情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鸡在感染球虫后第4、7、10d时盲肠中双歧杆菌的数量显著减少(H<0.05);在球虫感染后的第4、7、14d时,盲肠中的乳酸杆菌呈显著下降趋势(P<0.05)。  相似文献   
77.
描述了耳蕨属一新组——新生耳蕨组Sect.Neopolystichum Ching。小羽片背面具披针形小鳞片 使得新生耳蕨组显著区别于后生耳蕨组Sect.Metapolystichum Tagawa(emend.Zhang&Kung,1996)。 本文对新生耳蕨组进行了分类学研究,共记载本组植物7种,并给出了各种植物的地理分布。认为九州 耳蕨P.kiusiuense Tagawa是大叶耳蕨P.grandifrons C. Chr.的一异名,二尖耳蕨P.biaristatum(Bl.)Moore极有可能并不分布于喜马拉雅、中南半岛、缅甸和云南。  相似文献   
78.
为了研究瞬态诱发耳声发射的时频分布,寻找其时频分布的最佳计算方法,首先筚计介绍了广时频分析方法,并描述了其中二次时频表示方法的特特点,然后用Wigner分布及其改进型分布计算了仿真的瞬态诱发耳声发射信号的时频分布,通过对不同分布计算结果的比较,得出了锥形核分布最适合用于描述瞬态诱发耳声发射的时频分布。  相似文献   
79.
2021年8月分别在湖南省长沙市天心区大托站立交桥底和昭华湘江大桥底捕获2只鼠耳蝠(2♂,标本号211521和211540),经鉴定为霍氏鼠耳蝠(Myotis horsfieldii),为湖南省蝙蝠分布新记录物种。本次捕获标本体型中等偏小,前臂长分别为36.1 mm(211521)和33.1 mm(211540),头体长为44.0 mm和41.2 mm,后足长(10.5 mm和10.4 mm)超过胫骨长(16.4 mm和16.2 mm)的一半,耳屏长(5.1 mm和3.8 mm)不及耳长(12.5 mm和10.0 mm)的一半;头骨狭长,颅全长15.5 mm和15.0 mm,脑颅宽7.8 mm和7.5 mm,颅骨纤弱,额骨处有明显倾斜,脑颅高于上颌骨,颧弓较细。与来自泰国和印度尼西亚的霍氏鼠耳蝠标本相比,前臂长、头体长和尾长测量数据偏小,但头骨测量数据接近。基于Cyt b基因序列的系统发育分析表明,此次捕获的鼠耳蝠标本与霍氏鼠耳蝠聚类在一起,与来自香港的霍氏鼠耳蝠样本遗传距离仅为0.9%,故确定该物种为霍氏鼠耳蝠。标本保存于广东省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相似文献   
80.
RS-1提高CRISPR-Cas9系统介导的人乳铁蛋白基因敲入效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尝试利用CRISPR-Cas9系统敲除山羊基因组中β-乳球蛋白(BLG)基因,以实现在BLG基因座敲入人乳铁蛋白(h LF)基因,并进一步探讨了不同浓度RAD51蛋白激活剂(RS-1)对同源重组效率的影响。首先针对山羊BLG的第一外显子设计并构建了sg RNA和Cas9共表达载体p Cas9-sg BLG,将该载体转染至山羊耳成纤维细胞,利用PCR和T7EN1法验证了其基因组编辑活性;然后进一步构建了BLG基因打靶载体p BHA-h LF-NIE(包含NEO/EGFP);将该打靶载体与p Cas9-sg BLG载体共转染至山羊耳成纤维细胞,分别用0、5、10和20μmol/L RS-1处理细胞,分析了绿色荧光蛋白的表达效率;同时用800μg/m L G418对不同浓度RS-1处理后的细胞进行筛选,挑取EGFP阳性细胞克隆,进一步通过PCR和测序鉴定h LF定点敲入的阳性细胞克隆。结果显示:设计的sg RNA编辑山羊BLG位点的效率为25%-31%;报告基因的表达效率提示RS-1可以促进基因敲入效率的提高,其效率与RS-1浓度呈正相关,20μmol/L RS-1处理组的效率是对照组的3.5倍;利用G418筛选h LF敲入阳性细胞克隆后,当RS-1浓度为0-10μmol/L时,h LF敲入效率随着RS-1浓度增加而升高,在10μmol/L时阳性克隆率最高为32.61%,然而在20μmol/L时敲入阳性克隆率下降至22.22%,且衰老细胞克隆增多。以上结果表明,利用CRISPR-Cas9系统可以实现在山羊耳成纤维细胞中敲除BLG基因和敲入h LF基因,且适宜浓度的RS-1可以显著提升基因敲入效率,本试验为高效利用CRISPR-Cas9系统获得基因敲入的细胞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