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60篇
  免费   708篇
  国内免费   2861篇
  2024年   96篇
  2023年   304篇
  2022年   324篇
  2021年   308篇
  2020年   266篇
  2019年   307篇
  2018年   220篇
  2017年   263篇
  2016年   295篇
  2015年   288篇
  2014年   463篇
  2013年   326篇
  2012年   391篇
  2011年   383篇
  2010年   381篇
  2009年   395篇
  2008年   719篇
  2007年   339篇
  2006年   300篇
  2005年   322篇
  2004年   268篇
  2003年   254篇
  2002年   291篇
  2001年   254篇
  2000年   168篇
  1999年   166篇
  1998年   124篇
  1997年   109篇
  1996年   124篇
  1995年   107篇
  1994年   109篇
  1993年   76篇
  1992年   70篇
  1991年   56篇
  1990年   39篇
  1989年   43篇
  1988年   17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12篇
  1985年   15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2篇
  1966年   1篇
  1963年   2篇
  1960年   1篇
  1958年   4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0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61.
南极地区海底沉积物中低温菌的鉴定与生长温度特征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从南极半岛及舍得兰群岛海底沉积物的13个样品中分离到23株细菌,进行了0、5、10、15、18 20、25℃温度梯度培养试验及耐盐度试验。由生长温度曲线得知,其中15株菌在0℃生长,依据菌株不同,其最适生长温度范围均在5—20℃以内;25℃下生长明显下降(9株)或缓慢下降(6株),属于耐冷菌。经鉴定,假单胞菌11株;弧菌1株;芽孢杆菌2株及黄杆菌1株。这15株菌中2,11(均为假单胞菌)及15(黄杆菌)的最适生长温度均为5℃;且前两株菌对中温较敏感;10 (假单胞菌);14(芽孢杆菌)的最适生长温度为10℃。本文还讨论了菌的分布与地区,以及与样点水源和距陆地远近间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62.
中国夹竹桃目的形态演化趋势及其进化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秉滔   《广西植物》1982,(4):165-170
本文探讨了中国夹竹桃目主要器官分类性状的进化趋势,发现了中国夹竹桃目有关花萼、花冠、副花冠、雄蕊、花粉、子房和果实等分类性状密切关系和演化的规律性(图1),从而在作者参考蒋英教授工作成就的基础上,提出了中国夹竹桃目各分类群的进化系统(图2)。  相似文献   
163.
永井正博   《广西植物》1982,(3):158-158
<正> 绞股兰(Gynostemma pentaphyllum Makino)为葫芦科多年生草质藤本植物,分布于日本、朝鲜、东南亚和中国(广西龙州、那坡、都安、大瑶山、大苗山、临桂、灵川、龙胜也有——译者注)。日本曾用作甜味剂。作者从该植物地上部分的“低极性皂甙”中分出两种新皂甙,命名为绞股兰皂甙(gynosoponin)TN-1:C_(36)H_(62)O_9·3/2H_2O,mp 168  相似文献   
164.
To achieve favorable Frictional Tactile Sensation (FTS) for robot and humanoid fingers, this report investigated the effects of human finger sweat on Friction Coefficient (FC) and verified the effectiveness of artificial sweat on FTS tbr a humanoid finger.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model sweat (salt and urea water faked real sweat) increases the FC of the real finger sliding on the high hygroscopic and rough surface (paper), whereas on the low hygroscopic and smooth surface (PMMA), the sweat forms a fluid film and decreases FC, restricting severe finger adhesion. Further, the film formation and capillary adhesion force of sweat were discussed.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with the artificial sweats (ethanol and water) and humanoid finger (silicone rubber skin with tactile sensors) verifies the effectiveness. The artificial sweat restricts severe adhesion (stick-slip vibration), and enhances cognitive capability of FTS.  相似文献   
165.
166.
167.
168.
本研究分别利用SSR标记、InDel标记以及简化基因组测序技术对一套以普通野生稻为供体亲本,9311为受体亲本的染色体置换系进行基因型鉴定,并通过对其不同生育期的耐盐性鉴定,共发掘2个与发芽期耐盐相关的QTL,13个与苗期耐盐性相关的QTL。其中与苗期存活率相关的QTL qSSR5.1、苗期耐盐等级相关的QTL qSSG5.1均被定位于同一位点,该位点对苗期存活率、苗期耐盐等级均具有增效作用,贡献率分别为6.36%、8.13%。在此QTL内包含与非生物胁迫相关基因OsDi19-1。经序列比对发现,OsDi19-1启动子区域在两亲本间存在较大差异,且受到盐胁迫时该基因表达量上升。同时,鉴定出水稻芽期耐盐的优异种质资源CSSL72、苗期耐盐的优异种质资源CSSL23、CSSL153,为水稻育种中耐盐性的改良提供了新的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169.
目的:探讨莫西沙星联合用药方案对耐多药肺结核(MDR-TB)患者血清游离氨基酸和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9月到2018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90例MDR-TB患者,根据乱数表法将患者分为研究组(n=45)、对照组(n=45),其中对照组给予左氧氟沙星联合常规化疗治疗,研究组则给予莫西沙星联合常规化疗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痰菌转阴率、病灶吸收率、空洞闭合率、血清游离氨基酸和免疫功能,记录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情况。结果:研究组治疗18个月后的临床总有效率为71.11%(32/45),高于对照组的46.67%(21/45)(P0.05)。研究组治疗18个月后痰菌转阴率、病灶吸收率、空洞闭合率均较对照组高(P0.05)。两组患者治疗18个月后CD4+、免疫球蛋白A(Ig A)、免疫球蛋白G(Ig G)均升高,CD8+降低(P0.05),研究组治疗18个月后CD4+、Ig A、Ig G高于对照组,而CD8+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18个月后缬氨酸、谷氨酸均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总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莫西沙星联合常规化疗治疗MDR-TB的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血清游离氨基酸水平,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同时不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0.
目的:研究HepG2细胞中线粒体形状动态变化过程中的功能变化及其初步分子机制。方法:HepG2细胞经过HBSS缓冲液饥饿处理后,使用线粒体氧化磷酸化解偶联剂CCCP、脂肪酸受体GPR40/120激动剂GW9508、脂肪酸油酸OA和钙离子载体Ionomycin等4种不同药物处理,通过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和流式细胞分析的手段检测细胞中线粒体形状和功能发生的改变。然后,通过基因沉默Drp1,Mff或者Fis1蛋白,初步研究调控线粒体形状改变的分子机制。结果:经过CCCP和GW9508处理细胞中产生甜甜圈线粒体,而OA和Ionomycin处理产生球状线粒体。CCCP,OA和Ionomycin使线粒体去极化,CCCP、GW9508、OA或者Ionomycin单独处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细胞中活性氧化簇ROS。甜甜圈线粒体产生由Drp1介导,而球状线粒体形成依赖于Drp1和Mff。结论:线粒体的形态与其功能相互联系,Drp1和Mff蛋白对于细胞线粒体形状动态改变过程中形状的调整和适应具有很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