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1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47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34 毫秒
41.
用常规组织学,HRP 逆行示踪,电生理等方法确定了鸣禽锡嘴雀控制发声的神经核团及这些核团的定位坐标值。锡嘴雀控制发声的神经通路由四级神经核团组成。位于端脑上纹状体腹侧的尾部区域(HVc)是控制鸣禽发声的高位中枢,它发出的神经纤维投射到端脑原纹状体腹内侧的粗核(RA),由 RA 又发出两束纤维,分別投射到中脑丘间核(ICo)和延脑的中间核(IM)。左右侧发声控制神经通路并非严格单侧性,每侧气管鸣管肌群分別受双侧发声中枢的交叉控制。中脑 ICo 在控制发声行为中具有相对独立性。各级发声核团的定位坐标值为,HVc∶p1.3,L/R2.4,H0.8;RA∶1.4,L/R3.2,H6.0;ICo∶p0.3,L/R2.6,H8.5:IM∶P3.1,L/R1.0,H∶7.8。  相似文献   
42.
43.
陈守良  金岳杏  吴竹君   《广西植物》1986,(Z1):93-94+153
尾稃草属Urochloa Beauv.与臂形草属Brachiaria Griseb.的外部形态很相似,中外禾本科分类学者对这两属分合问题存在不同看法。为此取该两属的国产11种,67份材料作叶片表皮细胞结构的观察研究,共拍摄显微照片22张。 制片方法:参见南京中山植物园研究论文集,1980年版。 两属11种叶片表皮的微形态特征的共性是硅细胞为哑铃形、节结形或十字形,气孔辅卫细胞为圆屋顶形,显示本两属应隶属于黍亚科Panicoideae,黍族Paniceae,雀稗亚族Paspalinae之下。但其脉间细胞结构可分析归纳如下:  相似文献   
44.
传粉者的选择作用是花表型性状进化的重要驱动力, 解析选择作用的强度是理解花进化的关键。通过表型操控实验和表型选择研究能够分析花性状与其适合度的关系, 探究花性状的表型选择作用。为揭示花性状变化对雌性适合度的影响, 本研究处理展毛翠雀(Delphinium kamaonense var. glabrescens)花萼片大小, 并进行表型选择分析。结果表明: 人为减小展毛翠雀花萼片显著降低了传粉者的访花频率, 但是并没有影响种子产量(种子数和结籽率), 说明展毛翠雀花萼片的大小不影响种子产量, 可能主要吸引传粉昆虫输出花粉。通过雌性适合度(种子数量)估计表型选择梯度, 发现花萼片大小(长和宽)没有受到显著的直接选择梯度。但是, 花距长受到显著的线性选差和选择梯度, 表明花距的延长能够增加种子产量。本研究表明展毛翠雀花性状受到选择的作用, 但萼片和花距有不同的功能, 分别影响传粉者访问频率和种子产量。  相似文献   
45.
雀梅藤营养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实验对野生植物雀梅藤的营养成分进行了分析研究,实验数据表明,雀梅藤中含有水分、灰分、粗脂肪、粗纤维、粗蛋白、糖等主要营养成分,含有VB1、VB2、Vc、Vpp和β-胡萝卜素,含有Fe、Co、K、P、Ca等矿质元素,并且含有丙氨酸、苯丙氨酸、赖氨酸等17种氨基酸,为开发和利用雀梅藤植物资源提供科学数据。  相似文献   
46.
鸟类鸣唱的功能通常是吸引配偶,对于建立繁殖隔离也是非常重要的。现有的研究认为鸟类鸣唱表演可能受到鸟类喙型变化的影响。达尔文鸣雀是一类用来验证喙型和鸣唱表演关系的模型物种,前人的研究认为较低的元音演奏与更大的喙相关。本文用在Floreana岛屿生活的达尔文小树雀(Camarhynchus parvulus)来验证喙型和元音演奏的关系。结果显示,喙型大小与元音演奏之间无相关性。这个发现与过去对小树雀中的研究结果相似,但却与达尔文鸣雀中更大体型的鸟类研究结果相反。讨论了研究结果在物种的生态分化和生态变异之间的前后关系。  相似文献   
47.
红交嘴雀(Loxia curvirostra)因专性取食针叶树的种子,是研究种子采食者与植物之间协同进化关系的理想物种之一,它与松科植物的协同进化近年来受到诸多关注。2007~2008年,作者在甘肃省莲花山自然保护区,通过调查红交嘴雀(L.c.himalayanesis)的形态特征、取食生态和松科植物的特点,初步研究了其对当地松科植物形态的取食适应。结果表明,莲花山红交嘴雀主要以云杉(Picea crassifolia)种子为食,其形态特征,包括体长、喙形等均小于北美地区的红交嘴雀,表明莲花山红交嘴雀有别于北美地区的红交嘴雀,其较小的喙与专性取食云杉种子相对应。  相似文献   
48.
嫩江高峰林区白腰朱顶雀的环志回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峰鸟类保护环志站地处大、小兴安岭之间的嫩江河谷东岸,松嫩平原北麓。特殊的地理位置使这里成为候鸟经松嫩平原迁徙途中重要的停歇地和食物补给站。自1998年开展环志以来,截止2005年12月末,在该地区发现鸟类210种,隶属15目36科,环志鸟类163种163305只,其中,白腰朱顶雀(Carduelis flammea)环志26157只,是高峰鸟类保护环志站环志数量最多的种类。2003年2月10日挪威回收到由高峰鸟类保护环志站环志的一只白腰朱顶雀,成为中国开展鸟类环志20多年来,欧洲国家回收到的第一只中国环志鸟。之后,在俄罗斯、荷兰也相继回收到高峰环志的鸟类,使高峰鸟类保护环志工作再度引起鸟类学家的关注。  相似文献   
49.
本文描述了新疆翠雀花属七个新分类群,即:叶城翠雀花、假深蓝翠雀花、无腺翠雀花、赛塔城翠雀花、高翠雀花、秀丽翠雀花、白花萨乌尔翠雀花。  相似文献   
50.
东北杜鹃花科4属植物花粉形态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对东北杜鹃花科甸杜属(Chamaedaphne Moench.)、杜香属(Ledum Linn.)、松毛翠属(Phyllodoce Salisb.)、越橘属(Vaccinium Linn.)4属6种, 1变种的花粉形态进行了观察和比较研究。以上4属花粉粒均为四合花粉。四合花粉呈正四面体排列。花粉粒近球形。每粒花粉均具3沟,在四合花粉粒上,相邻花粉粒上的沟相接,有些种可见沟内的萌发孔。光镜下可见花粉外壁为内外两层,厚度约相等。不同属种的花粉粒在大小上有区别,花粉粒平均直径为34.0~43.7μm。在扫描电镜下观察可见不同的种花粉表面具有不同的纹饰。为分类学提供了孢粉学方面的证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