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6篇
  免费   57篇
  国内免费   406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36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34篇
  2020年   32篇
  2019年   36篇
  2018年   30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37篇
  2015年   43篇
  2014年   53篇
  2013年   51篇
  2012年   63篇
  2011年   65篇
  2010年   43篇
  2009年   66篇
  2008年   71篇
  2007年   55篇
  2006年   47篇
  2005年   52篇
  2004年   46篇
  2003年   48篇
  2002年   36篇
  2001年   36篇
  2000年   39篇
  1999年   33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31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26篇
  1994年   21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4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地中海拟无枝菌酸菌U-32是一种临床上重要的抗生素-力复霉素SV的产生菌,研究表明,在地中海拟无枝菌酸菌的力复霉素生物合成过程中,3-氨基5-羟基苯甲酸合成酶(AHBAS)是合成中间体C7N母核(又称AHBA)的关键酶。通过筛以广宿主粘粒pLAFR3为载体构建的地中海拟无枝菌酸菌U-32的基因文库,获得6个阳性克隆子。将含有AHBAS基因的约2.5kb的片段克隆到pBluescriptⅡSK和KS  相似文献   
992.
细胞氧化损伤时8-羟基鸟嘌呤的测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H2O2易通过细胞膜而到达核这一特点,初步探讨了不同浓度H2O2对HL-60细胞DNA的氧化损伤程度.发现H2O2浓度在0.4 mmol/L以上时,作用8~24 h可以用气相色谱/火焰离子检测器(GC/FID)检测到氧化损伤标志产物——8-羟基鸟嘌呤(8-oh-G),并观测到在0.4~0.8 mmol/L H2O2作用一定时间时,8-羟基鸟嘌呤含量随H2O2浓度升高而升高.  相似文献   
993.
3,4 ,5-三羟基芪能明显抑制外源性自由基发生系 ( OFRGS)所致大鼠心肌肌膜和心肌线粒体膜脂质过氧化物的增加。显著抑制 OFRGS引起的大鼠心肌线粒体膨胀度增加 ,整体实验 ,TSH能显著对抗阿霉素所致的心肌损伤。  相似文献   
994.
3,4’,4-三羟基芪能明显抑制外源性外源自由基发生素(OFRGS)所致大鼠心肌肌膜和尼一粒体膜脂质过氧化物的增加。显著抑制OFRGS引起的大鼠岂线粒体膨胀度增加,整体实验,TSH能显著对抗阿毒素所致的心肌损伤。  相似文献   
995.
利用分别含有 CMV启动子和 RSV LTR启动子的两种真核表达载体 ,在 CHO- K细胞中成功地表达了人可溶性白细胞介素 - 6受体 ( hs IL- 6R) ,比较了两种启动子在表达效率上的差异 ,结果表明 ,CMV启动子的效率略高于 RSV LTR启动子。  相似文献   
996.
连香树树皮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连香树(CercidiphyllumjaponicumSieb.etZucc.)树皮中分离到8个化合物。其中7个为黄酮醇,l个为酚酸类成分。经理化测定和波谱解析,分别鉴定为:5,7-二羟基-3,8,4'-三甲氧基黄酮(Ⅰ)、3,5,7-三羟基-8,4'-二甲氧基黄酮(Ⅱ)、5,7,4'-三羟基-3,8-二甲氧基黄酮(Ⅲ)、3,5,7,4'-四羟基-8-甲氧基黄酮(Ⅳ)、3,5,7,4'-四羟基黄酮(Ⅴ)、5,7-二羟基-8,4'-二甲氧基黄酮-3-O-葡萄糖甙(Ⅶ)、5,7,4'-三羟基-8-甲氧基黄酮-3-O-葡萄糖甙(Ⅷ)和没食子酸乙酯(Ⅵ)。其中化合物Ⅶ为未见报道的新化合物。除化合物Ⅴ外,其余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得。  相似文献   
997.
Within the epidermis and dermis of the skin, cells secrete and are surrounded by the extracellular matrix(ECM), which provides structural and biochemical support. The ECM of the epidermis is the basement membrane, and collagen and other dermal components constitute the ECM of the dermis. There is significant variation in the composition of the ECM of the epidermis and dermis, which can affect "cell to cell" and "cell to ECM" interactions. These interactions, in turn, can influence biological responses, aging, and wound healing; abnormal ECM signaling likely contributes toskin diseases. Thus, strategies for manipulating cellECM interactions are critical for treating wounds and a variety of skin diseases. Many of these strategies focus on epidermal stem cells, which reside in a unique niche in which the ECM is the most important component; interactions between the ECM and epidermal stem cells play a major role in regulating stem cell fate. As they constitute a major portion of the ECM, it is likely that integrins and type Ⅳ collagens are important in stem cell regulation and maintenance. In this review, we highlight recent research-including our previous work-exploring the role that the ECM and its associated components play in shaping the epidermal stem cell niche.  相似文献   
998.
赵建元  丁寄葳  米泽云  周金明  魏涛  岑山 《遗传》2015,37(5):480-486
人免疫缺陷病毒(HIV-1)急性感染过程中,病毒的遗传多样性显著减少,往往只有一株或几株病毒可以建立有效感染,这种病毒被称为初始传播病毒(Transmitted/Founder virus)。病毒蛋白R(Vpr)是HIV-1的辅助蛋白之一,在病毒复制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研究初始传播病毒Vpr基因遗传变异与生物学特征对于阐明病毒建立感染的关键环节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利用流式细胞术分析了C亚型HIV-1初始传播病毒株与慢性感染株MJ4的 Vpr蛋白诱导细胞G2期阻滞和细胞凋亡的能力。结果显示,初始传播病毒ZM246和ZM247的Vpr诱导细胞G2期阻滞和细胞凋亡的能力显著高于慢性感染株MJ4 Vpr。氨基酸序列分析表明,初始传播病毒Vpr在第77、85和94位上存在高频突变。研究结果提示初始传播病毒可能在病毒感染早期,通过Vpr基因的遗传突变,提升病毒诱导细胞停滞G2期和细胞凋亡的能力,进而促进病毒在宿主体内的复制和传播。  相似文献   
999.
本文应用流式细胞分选仪和电子显微镜研究了IL-3和羟基脲对人红白血病细胞株(K562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显示IL-3和羟基脲分别诱导K562细胞,不能引起细胞凋亡;而IL-3和羟基脲协同诱导K562细胞,可以引起细胞凋亡.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到IL-3和羟基脲协同诱导K562细胞后,DNA含量低于二倍体的细胞数达31.90%,并产生明显的凋亡小峰.同时,IL-3和羟基脲协同诱导K562细胞,可抑制细胞周期中的S期,阻止细胞从S期进入G2/M期,使细胞周期延长,对K562细胞的生长和增殖具有抑制作用.在电镜下可观察到IL-3和羟基脲协同诱导的K562细胞,出现典型的凋亡细胞形态,细胞核内染色质浓缩、凝聚,紧靠在核膜边沿,形成新月形或环状的染色质结构,产生凋亡小体.提示IL-3和羟基脲具有协同效应,IL-3可提高K562细胞对羟基脲的敏感性,并可协同羟基脲诱导K562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000.
玉米(Zea mays L.)S型CMS胞质育性基因被认为与其线粒体DNA高频重组R区相关.R区含orf355和orf77两个开放阅读框,其中orf77被认为是重要的胞质候选基因.RT-PCR分析发现R区为双链转录.其中一条为orf77-orf355的模板链,它的转录受植株核育性基因及生长发育时期的影响,在S(rf3rf3)(不育)基因型材料的黄化苗、S(Rf3-)(恢复)基因型材料的黄化苗及雄穗中,RT-PCR检测到这条模板链上R区的转录本完全相同,但S(rf3rf3)(不育)基因型材料雄穗的转录本则与上述三者不同,其转录本在5'端缩短了近238 b的长度.R区的另一模板链与coxⅠ或coxⅡ基因的模板链毗连,转录方向相同,这条链的转录不受核基因型和生长发育时期的影响,不育和恢复基因型材料的黄化苗及雄穗中的转录本完全相同.将orf77进行体外表达,制备抗体后对线粒体蛋白质进行Western杂交分析,未能检测到R区中ORF77蛋白质或多肽.推测orf77无翻译产物而且这可能与R区的双链转录有关.RT-PCR及Western分析结果表明玉米CMS-S可能与R区5'端DNA的转录调控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