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957篇
  免费   1582篇
  国内免费   4012篇
  2024年   116篇
  2023年   432篇
  2022年   446篇
  2021年   446篇
  2020年   549篇
  2019年   544篇
  2018年   405篇
  2017年   430篇
  2016年   487篇
  2015年   574篇
  2014年   1084篇
  2013年   759篇
  2012年   961篇
  2011年   1175篇
  2010年   880篇
  2009年   1040篇
  2008年   1240篇
  2007年   892篇
  2006年   810篇
  2005年   850篇
  2004年   801篇
  2003年   661篇
  2002年   686篇
  2001年   681篇
  2000年   572篇
  1999年   522篇
  1998年   405篇
  1997年   357篇
  1996年   394篇
  1995年   368篇
  1994年   355篇
  1993年   295篇
  1992年   275篇
  1991年   226篇
  1990年   224篇
  1989年   181篇
  1988年   94篇
  1987年   71篇
  1986年   50篇
  1985年   104篇
  1984年   31篇
  1983年   31篇
  1982年   17篇
  1981年   19篇
  1980年   3篇
  1978年   1篇
  1976年   2篇
  1966年   2篇
  1958年   1篇
  195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991.
It has been shown that Fructus Ligustri Lucidi (FLL), a promising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an inhibit the growth of tumors. However, the effective component and molecular mechanism of FLL act to inhibit tumor proliferation are unclear. In this study, we demonstrated that oleanolic acid (OA), a principal chemical component of FLL, inhibited the proliferation of human leukemia HL60 cells in culture. MTT assay showed that treatment of HL60 cells with FLL crude extracts or OA dramatically blocked the growth of target tumor cell in a time- and dose-dependent manner. Morphological changes of the nuclei and DNA fragmentation showed that apoptotic cell death occurred in the HL60 cells after treating with FLL extracts (20 mg/ml) or OA (3.65×10^-2 mg/ml). Furthermore, flow cytometry assay showed that treatment of HL60 cells with FLL or OA caused an increased accumulation of G1 and sub-G1 subpopulations. Western blot analysis showed that caspase-9 and caspase-3 were activated, accompanied by the cleavage of poly (ADP-ribose) polymerase (PARP) in the target cells during FLL- or OA-induced apoptosis, These results suggest that OA acts as the effective component of FLL by exerting its cytotoxicity towards target tumor cells through activation of caspases and cleavage of PARP.  相似文献   
992.
目的:研究肝内胆管细胞癌的CT表现,提高对肝内胆管细胞癌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26例肝内胆管细胞癌的CT表现,并与手术结果对比分析。结果:肝内胆管细胞癌的CT表现为低密度不规则肿块,边界欠清,增强扫描肿瘤边缘实质部分轻中度强化。增强扫描:动脉期无强化11例,轻度强化15例。延迟扫描26例均有不同程度延迟强化。结论:肝内胆管细胞癌的CT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对于与肝内其他常见痛变的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993.
太子参花药发育及精细胞分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太子参花药壁发育为基本型,腺质绒毡层。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为同时型,小孢子四分体为四面体型,成熟花粉具两个精细胞,为3胞花粉。在花粉表面具散孔,孔数22—30个,均匀分布于花粉粒表面上。花粉在10%甘露醇或15%蔗糖溶液中可直接爆破,精细胞易被释放并散开,通过显微操作仪可收集到一定数目的精细胞。FDA染色荧光显示释放出来的精细胞活力可维持25—50min。花粉在舍O.03%CaCl2、0.01%H3803、0.01%KH2P04和20%PEG、pH5.8的培养液中2—5min即萌发花粉管.花粉管生长2h可达815μm。一般花粉管伸长500—600μm时,一对精细胞才进入花粉管。DAPI染色后荧光观察.可观察到精细胞和营养细胞核在花粉管中的移动状况。爆破花粉管后可释放出一对精细胞。  相似文献   
994.
目的:观察喉癌病人癌组织内CDla~ 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的分布、形态学特征以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的表达情况,同时探讨喉癌组织CDla~ DC分布与VEGF表达的关系。方法:采用抗VEGF、抗CDla抗体进行免疫组化染色和透射电镜等方法研究了42例喉癌组织。结果:喉癌组织CDla~ 树突状细胞树突状细胞形态不规则,表面有许多不规则树状突起。大部分散在分布于癌巢内,与肿瘤细胞有密切接触,少量分布于癌巢之间的间质和癌周组织。喉癌组织内CDla~ DC密度与喉癌临床期次呈明显的负相关,而VEGF的表达与喉癌临床期次呈明显的正相关。喉癌组织中VEGF表达明显升高的病例,其CDla~ DC密度显著降低。结论:癌巢内树突状细胞为不成熟状态的DC,与肿瘤细胞密切接触而捕获肿瘤抗原。喉癌组织中VEGF表达与DC含量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995.
目的:探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DLBCL)中1号染色体基因表达情况。方法:采用激光显微切割技术分离临床DLBCL病人淋巴结标本中的淋巴细胞,提取淋巴细胞的mRNA并与表达谱芯片杂交,通过信号扫描、处理后获得表达基因杂交信号强度。每基因设11-20对探针。杂交信号与错配探针对比,扣除背景值后,使用Wilcoxon符号秩和检验选取与错配杂交信号有显著差异的基因作为分析结果(P=0.05)。然后随机选取四个检测到的基因,使用PCR方法检验基因芯片结果的可靠性。结果:成功地从快速冷冻保存的DLBCL标本中提取RNA。使用表达谱芯片进行研究,发现了共316条1号染色体编码的基因在DLBCL细胞中表达。根据胞内定位,基因功能和基因所属的代谢通路三种分类方法对所得基因进行分类分析。基因表达密度分析显示DLBCL中1号染色体上的基因表达情况与编码基因分布情况存在统计学差异。结论:使用表达谱芯片研究了DLBCL中1号染色体上的基因表达情况。  相似文献   
996.
以间溴苯酚、金属钠和溴乙烷为原料,乙醇为溶剂,碘化钾为催化剂合成了间溴苯乙醚。考察了反应物的摩尔比、反应温度及反应时间对产物收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当n(间溴苯酚):n(金属钠):n(溴乙烷):n(碘化钾)=1:1:1.5:0.18,无水乙醇35mL,反应温度70℃,反应时间为5h时,间溴苯乙醚收率为82.6%。  相似文献   
997.
目的:探讨枸杞多糖诱导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MSCs)向神经元样细胞分化的可行性及其机制。方法:无菌条件下收集正常足月儿的脐带血,经肝素抗凝,用相对密度1.077的淋巴细胞分离液分离脐血的单个核细胞,用低糖DMEM培养基进行培养和纯化扩增。选取第3代细胞进行诱导实验,当传代细胞长满瓶底的80%以上时,先用含15?S和10ng/ml bFGF的DMEM完全培养基预诱导24小时,然后用不含血清含1g/L枸杞多糖的DMEM培养基诱导,光镜下观察细胞形态,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细胞Nestin和NF的表达。结果:预诱导后MSCs没有变化,而经枸杞多糖诱导4h后细胞即出现形态学上的改变,细胞变成不规则形,立体感增强,从胞体伸出突起。免疫组化检测显示,细胞Nestin、NF呈阳性。结论: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经枸杞多糖诱导可转化为神经元样细胞,其诱导机制可能与枸杞多糖的抗氧化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998.
细胞间隙连接通讯与肿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连接蛋白构成的细胞间隙连接通讯(GJIC)广泛存在于脊椎动物中,可以直接介导细胞间小分子物质的传递,而不需要通过细胞间质。GJIC与肿瘤密切相关,多数肿瘤GJIC能力降低或丧失,连接蛋白不表达或胞内定位,而恢复GJIC可以抑制肿瘤, GJIC已成为肿瘤预防与治疗研究的潜在靶点之一。  相似文献   
999.
张慧敏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07,7(5):682-685,F0003
目的:在分子水平探讨并阐明脑缺血再灌注脑损伤的炎性机理和针刺对局灶性脑缺血模型脑微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的动态影响。方法:采用大脑中动脉线栓阻塞法建立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模型;用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脑缺血后治疗1d、3d、5d、10d细胞间粘附分子-1的表达。结果:针刺不同疗程治疗各组大鼠在治疗前后的神经症状行为评定分析有显著性差异(p<0.05);模型组ICAM-1脑缺血后ID即出现表达,5D达到表达高峰,各个时间点相比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头针对脑缺血状态下微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的全方位和多层面良性调节机制,并且这种良性机制随着干预时间的选择(早期/6 d)和疗程的适度延长(5天以上),具有明显的累加蓄积效应。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观察大黄素在Caco-2细胞中的摄取特点。方法:将大黄素与Caco-2细胞共同孵育,收集细胞样品,液氮反复冻融。取细胞裂解液,加入甲醇提取,提取液采用HPLC进行分析。色谱分析柱为C18柱(250mm×4.6mm,5μm,Diamonsil),流动相组成为85%乙腈及15%水(含0.1%乙酸),流速1ml·min-1,进样量20μl,柱温25℃,3D模式采集数据。结果:检测Caco-2细胞中大黄素的工作曲线的回归方程为Y=0.278x 0.148(Y=0.9996,n=5),线性范围为0.037~4.8μmol·L-1,最低检测浓度为0.018μmol·L-1。当细胞中大黄素的浓度为0.05、2和8.5μg·ml-1时,回收率分别为(101.3±7.3)%、(96.7±3.0)%和(98.7±2.1)%(n=5);相应的日内标准偏差分别为0.25%、2.9%和1.4%;相应的日间标准偏差分别为2.3%、5.6%和6.3%。大黄素在Caco-2细胞中的摄取达峰时间为10分钟,峰浓度为108.56±11.57 nmol/L·mg·protein,10分钟后Caco-2细胞中大黄素的含量迅速下降。浓度处于2-50μM之间时,Caco-2细胞对大黄素的摄取量呈线性增加,浓度达50μM后,随着剂量的增加大黄素的摄取量变化不明显。结论:大黄素可被Caco-2细胞迅速摄取,随着剂量的增加,大黄素在Caco-2细胞中的摄取存在饱和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