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0篇
  免费   44篇
  国内免费   258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34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25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41篇
  2014年   40篇
  2013年   34篇
  2012年   55篇
  2011年   42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35篇
  2007年   34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30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32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23篇
  1992年   28篇
  1991年   19篇
  1990年   17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1 毫秒
31.
脉翅目(Neuroptera)草蛉科(Chrysopidae)作为一类重要天敌资源,在我国各地非常丰富,大量的标本有待鉴定。本文主要记述2新属及其所属种类,模式标本均保存于北京农业大学昆虫标本室。  相似文献   
32.
脉红螺Rapana Venosa(Valenciennes)生殖系统的组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候圣陶  程济民 《动物学报》1990,36(4):399-405
  相似文献   
33.
暗褐网柄牛肝菌Phlebopus portentosus与介壳虫形成的菌腔虫瘿是该菌营养机制研究的关键环节。本研究先后在云南、四川和广西3省区暗褐网柄牛肝菌产区的16个地点,对菌腔虫瘿的生态和生物学进行了大量的野外调查。发现根部着生菌腔虫瘿的寄主植物有31种,涉及16个科的28个属。与暗褐网柄牛肝菌形成菌腔虫瘿的介壳虫种类有12种,其中10种隶属粉蚧科Pseudococcidae、绵蚧科Monophlebidae、蚧科Coccidae各1种。在不同的寄主植物上菌腔虫瘿的寄生位置和形状会有所不同,与暗褐网柄牛肝菌菌丝形成菌腔虫瘿的寄主植物和介壳虫之间不存在专一性。上述研究结果为暗褐网柄牛肝菌的仿生栽培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4.
土壤健康的生物学表征与调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如何有效判定土壤健康状态是实现农业绿色发展的基本问题。在现有的土壤健康评价体系中,很少考虑土壤生物在维持土壤健康方面的作用。基于此,本文论述了土壤健康的内涵,从土壤生物健康的角度,总结了土壤健康的生物学表征指标,阐述了土壤微生物、土壤酶活性、土壤微食物网及蚯蚓对土壤健康的指示作用。基于上述生物指标,从作物和土壤管理等方面探讨了不同农田管理措施对土壤健康状况的调控途径,并对土壤生物健康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本文旨在增强科学家和决策者对维护土壤生物健康的认识,充分发挥土壤生物在生态系统服务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5.
为了研究海蜇-对虾(中国明对虾、斑节对虾)-菲律宾蛤仔海水综合养殖池塘养殖生物的食性、营养级和池塘食物网结构,在2017年5—9月的养殖周期内,采集并检测池塘内各种饵料和4种养殖生物的碳、氮稳定同位素比值(δ13C、δ15N),并运用IsoSource线性混合模型分析了海蜇、中国明对虾、斑节对虾和菲律宾蛤仔的食物来源。结果表明: 海蜇的主要食物来源为浮游动物;中国明对虾和斑节对虾的主要食物来源为投喂的鯷鱼;菲律宾蛤仔的主要食物来源为浮游植物、底栖硅藻和对虾粪便。综合养殖池塘中菲律宾蛤仔的营养级范围为2.64~2.95,平均值为2.84;海蜇的营养级范围为2.78~3.27,平均值为3.06;斑节对虾的营养级范围为3.03~3.54,平均值为3.25;中国明对虾的营养级范围为3.76~4.40,平均值为3.95。在综合养殖池塘中,菲律宾蛤仔为初级消费者,海蜇为次级消费者,中国明对虾和斑节对虾为捕食者;菲律宾蛤仔在滤食两种对虾粪便的同时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养殖池塘的水质。  相似文献   
36.
《应用生态学报》2021,(1):45-45
据中国知网《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2020版)》,《应用生态学报》2019年复合影响因子3.504,复合引用总被引频次28499;基础研究类影响因子2.338,基础研究型统计源期刊引用总被引频次14953;影响力指数在94种生物学基础研究类期刊中排名第2。  相似文献   
37.
李文秀  周艳辉  刘朴  李玉 《菌物学报》2021,40(2):372-378
为揭示网柄细胞状黏菌的超微结构特征,对簇生岐柄菌Cavenderia fasciculata生活史过程中的孢子、黏变形体和柄细胞3种类型的细胞超微结构进行系统观察,并与目前仅知的3种网柄细胞状黏菌的超微结构进行比较。结果表明:簇生岐柄菌C. fasciculata的孢子、黏变形体和柄细胞内均有线粒体结构,随着细胞分化,线粒体内部结构逐渐破坏,并被自噬泡吞噬;孢子表面具有线状纹饰。  相似文献   
38.
为了探究科研调查中不同昆虫采集方法的采集效率差异,在北京珍珠泉乡不同的生境类型中,采用样线法、马氏网法、灯诱法、陷阱法(糖醋液)4种采集方法进行昆虫采集,按生境类型对不同采集方法采集的昆虫进行统计分析.在实验中共采集昆虫3996头,隶属12目87科,其中在昆虫种类数量上,鳞翅目最多,其次是半翅目和鞘翅目;在数量上,半翅目昆虫数量最多,依次是双翅目和鳞翅目.样线法共采集到昆虫61科72种、灯诱法共采集到45科95种、马氏网法共采集到39科41种、陷阱法共采集到14科25种.在调查中,不同方法在不同生境采集昆虫种类数多存在显著差异(P<0.05).不同的采集方式间除马氏网和样线法采集昆虫的种类相似度为中等不相似(q=0.436),其他方法间均为极不相似.采用不同的采集方式可以采集到更多的昆虫种类.马氏网法是最优选的采集方式,马氏网采集昆虫最方便,节省人力;样线法采集的效果最稳定;灯诱法的采集效果好,但是应用较为复杂;糖醋液陷阱法采集昆虫效率对比其他三种方法,既不能采集到大量昆虫也没有采集到特定种昆虫,如无特别需求可以考虑减少或者放弃使用.  相似文献   
39.
姜瘟病是由青枯雷尔氏菌(Ralstoniasolanacearum)引起的一种细菌性病害,被称为生姜种植产业的“癌症”.本试验设计了一种“网隔栽培法”,并探索其对土传姜瘟病发病率和生姜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过连续3年的田间验证,相比传统栽培法,“网隔栽培法”种植可显著降低姜瘟病的发病率,平均减少了6.08个百分点,平均防治效果达到了48.33%;同时,生姜产量平均增加了13.21%.这种“短行播种、纵横开沟、深沟隔病”的“网隔栽培法”为姜瘟病的绿色防控提供了新方案,也为其他蔬菜、中药材等植物的土传病害防治提供了新的借鉴思路.  相似文献   
40.
心血管疾病目前被认为是多因素参与的慢性炎症性疾病,中性粒细胞作为机体防御系统的第一道防线,广泛参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近期研究显示,作为先天性免疫吞噬细胞的中性粒细胞,可形成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neutrophil extracellular traps,NETs)促进免疫反应的发展及持续,从而在心血管疾病中发挥重要调控作用。本综述详述了中性粒细胞和NETs在心血管疾病进展中的作用,并讨论了将NETs作为潜在治疗靶点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