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30篇
  免费   193篇
  国内免费   379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33篇
  2022年   53篇
  2021年   36篇
  2020年   56篇
  2019年   49篇
  2018年   32篇
  2017年   58篇
  2016年   56篇
  2015年   52篇
  2014年   79篇
  2013年   64篇
  2012年   66篇
  2011年   92篇
  2010年   82篇
  2009年   84篇
  2008年   138篇
  2007年   88篇
  2006年   72篇
  2005年   73篇
  2004年   69篇
  2003年   48篇
  2002年   57篇
  2001年   47篇
  2000年   47篇
  1999年   30篇
  1998年   37篇
  1997年   26篇
  1996年   22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24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19篇
  1991年   22篇
  1990年   16篇
  1989年   15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41.
光照和氮磷供应比对木荷生长及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熊静  虞木奎  成向荣  汪成  邹汉鲁 《生态学报》2021,41(6):2140-2150
光照和养分限制是影响林下植物生长和更新的关键影响因素,以亚热带主要常绿树种木荷(Schima superba)实生幼苗为试验对象,研究了不同光照(全光照、遮阴即45%全光照)和N、P供应比例(5,15,45)对幼苗生长和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1)遮阴不仅严重抑制了木荷各器官和单株生物量积累,更加剧了P限制。尽管N、P添加对木荷生长没有显著促进作用,但N、P供应比例为5时的性状组合更有利于木荷后期生长,但高N、P供应比例可能导致P限制。(2)遮阴下叶N、P含量显著增加,但叶C/N和C/P比显著降低;不同光照处理组中各器官及总N含量均随N、P供应比例增大而显著增加,而C/N比逐渐降低;P的分配格局发生改变,全光照组各器官P含量为茎 > 叶 > 根,遮阴组各器官P含量为根 > 茎 > 叶。(3)随N、P供应比例增加或光照强度降低,木荷均趋向降低根冠比和根质比、增加叶质比或茎质比。(4)木荷生物量与各器官N、P含量、叶质比呈极显著负相关,而与C/N和C/P比及根冠比、茎质比、根质比呈极显著正相关。光强和N、P比例变化均显著影响了木荷幼苗的养分利用特征,因而木荷作为伴生树种优化林分环境对其早期生长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2.
目的:探究丙泊酚对全肝缺血再灌注(THIR)大鼠脑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选取72只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将其按照抽签法分成假手术组、对照组以及丙泊酚组。所有大鼠予以12h禁食处理,采用3%戊巴比妥钠行腹腔注射麻醉处理,常规消毒后取上腹部正中切口进入腹腔。假手术组仅暴露肝门,不予以阻断处理。对照组与丙泊酚组则以无创动脉夹阻断肝固有动脉、门静脉和胆总管,在右肾动脉水平处阻断肝下下腔静脉,膈肌水平阻断肝上下腔静脉,进入全肝缺血阶段,阻断30 min后去除动脉夹恢复肝血流。其中丙泊酚组在全肝缺血前10 min予以丙泊酚50 mg/kg腹腔注射干预,假手术组与对照组则予以等量的生理盐水腹腔注射干预。比较三组大鼠再灌注24h后的脑组织细胞凋亡率、特异性半胱氨酸蛋白酶-3(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脑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一氧化氮(NO)水平,血清白介素-6(IL-6)以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结果:对照组与丙泊酚组大鼠的细胞凋亡率及Caspase-3相对表达量均高于假手术组,而丙泊酚组细胞凋亡率及Caspase-3相对表达量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对照组与丙泊酚组大鼠脑组织SOD水平均低于假手术组,而丙泊酚组脑组织SOD水平高于对照组;对照组与丙泊酚组大鼠脑组织MDA、NO水平均高于假手术组,而丙泊酚组脑组织MDA、NO水平低于对照组(均P<0.05)。对照组与丙泊酚组大鼠血清IL-6、TNF-α水平均高于假手术组,而丙泊酚组血清IL-6、TNF-α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丙泊酚可有效抑制THIR大鼠脑损伤引起的细胞凋亡,其主要机制可能与抑制Caspase-3表达、炎症反应以及抗自由基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43.
温度是限制物种适应性分布的重要环境因子,对极端环境温度的耐受性决定生物分布和扩散范围,而表观遗传可以提供快速的响应机制,促使生物快速适应极端环境温度。染色质重塑作为表观遗传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可以通过调控胁迫相关基因的表达从而促进生物适应不良环境条件。本文主要阐述了染色质重塑复合物的分类、组成和染色质重塑的方式,梳理了染色质重塑在生物温度适应性中的研究进展,提出染色质重塑在生物适应不良环境温度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并对未来染色质重塑与温度适应性研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44.
周兢  李自清  徐琳琳  朱琳娜  高玉树  黄越 《生物磁学》2013,(35):6949-6951,6955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测量椎动脉血流量对后循环缺血(PCI)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在本院神经内科住院并接受治疗的PCI患者58例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住院并确诊为非后循环缺血症的患者50例作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接受颈部血管超声检查,测量椎动脉内径及血流量,观察组患者需行头颅CTA检查,比较两组患者的椎动脉内径、血流量及颈动脉硬化斑块发生率等。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椎动脉内径及血流量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颈动脉硬化斑块的发生率为77.5%(44例),对照组颈动脉硬化斑块的发生率为42%(21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狭窄、轻度狭窄、重度狭窄及闭塞的椎动脉血流量的变化(此处所指的血流量是指小于200mL/min那部分患者)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与头颅CTA对比检查,彩色多普勒具有直接、准确、方便及可重复性等优点,可有效的诊断后循环缺血症状。  相似文献   
45.
缺血性脑血管疾病(Ischemia Cerebral Vascular Disease,ICVD)可造成不同程度的神经功能障碍,以其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高死亡率严重威胁着人们的身体健康。而脑组织缺血后再灌注损伤即脑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是脑缺血性疾病的最主要的损伤原因之一,因此阐明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发生发展的病理生理机制、探寻有效的预防保护措施成为当今研究的重点问题。本文回顾、归纳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相关分子机制及异氟醚预处理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分析5-脂氧合酶及其代谢产物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及其与其他分子的相互关系,旨在探讨5-脂氧合酶及其代谢产物在异氟醚预处理保护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可能起到的作用。为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防治提供更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6.
目的:观察SD大鼠缺血再灌注肾损伤足细胞表面相关蛋白(podocin)表达的变化,探讨podocin分子在足细胞损伤中的作用.方法:6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组)30只和模型组(M组)30只,各组又分为lh、3h、6h、12h、24h、48h六个亚组,每个亚组各5只.采用Westemblot蛋白印迹法检测肾皮质足细胞podocin蛋白表达.并观察各组血肌酐、尿素氮的变化.结果:与S组相比,肾缺血再灌注损伤后,M组尿素氮于6h开始升高,且48h达高峰(P<0.05);血肌酐48 h才升高(P<0.05).Podocin 蛋白在3h表达开始下降,以后随缺血再灌注时间的延长podocin蛋白的表达逐渐下降,且48h组下降最明显(P<0.01).结论:(1)缺血再灌注肾损伤时大鼠肾功明显发生改变,尿素氮早期开始升高,血肌酐晚期升高明显,说明造模成功.(2)大鼠肾脏足细胞podocin的蛋白表达随着缺血再灌注时间的延长而改变,早期下降不明显,3h组开始逐渐下降,48h组下降最明显.此结果表明podocin蛋白在肾脏缺血再灌注肾损伤表达减少.我们可以推想在缺血再灌注肾损伤时,podocin随缺血时间延长而表达逐渐减少的同时,也破坏了与足细胞相关蛋白之间的联系,这种关系的破坏最终导致足细胞受损.通过对足细胞表面蛋白podocin的研究,对将来肾脏足细胞损伤的防治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47.
《生物学通报》2013,(9):21-21
8月16日,记者从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获悉.该所研究员张云小组发现,两栖动物具有强大的免疫系统,该研究对揭示动物环境适应的策略和物质基础、阐明哺乳动物与人的环境适应机制和疾病发生机理具有科学意义。研究成果已在线发表于英国牛津大学出版社《脱氧核糖核酸研究》杂志。  相似文献   
48.
沙丘稀有种准噶尔无叶豆花部综合特征与传粉适应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植物花部特征进化与传粉适应性一直是进化生态学领域关注的核心问题之一。以古尔班通古特沙漠自然生长的准噶尔无叶豆为对象,对其花部特征和传粉特性进行了野外观察和室内的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种群花期历时21 d,花序花期历时7-12 d,单花花期一般3 d,若遇阴雨天气,花期可延长1-2 d,整个花期龙骨瓣一直保持闭合状态。单花10枚花药在旗瓣微张时已全部完成散粉。准噶尔无叶豆主要靠分泌花蜜、鲜艳的花色以及旗瓣基部的黄色辐射状纹理结构吸引传粉者。准噶尔无叶豆花期的有效传粉者为4种蜂类昆虫,它们的平均访花频率为(7.75±0.57)次·花-1·d-1,访花高峰期表现为三峰型: 13:00-14:00,16:00-17:00和19:00-20:00。准噶尔无叶豆人工套袋实验表明该种为自交亲和型,主动自交少见,生殖成功依赖传粉者。胚珠成功受精至果实完全成熟阶段存在自交衰退,柱头角质层结构和花粉刷结构是准噶尔无叶豆在进化过程中形成的减少自交,倾向异交的机制。  相似文献   
49.
目的研究小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发病机制。方法建立小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12只雄性C57BL/6随机分为2个组(n=6),分别为假手术组(Sham),肾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组(IRI)。IRI组血管夹夹闭左肾动脉,置于32℃温箱后1h松开血管夹,去除右肾。Sham组操作同上,但不夹闭左肾动脉。再灌注24h后处死小鼠,收集血清和肾脏标本。测定血清肌酐(Cr)和血尿素氮(BUN)。PAS染色后显微镜下观察肾脏形态学变化,Western印迹分析ERK、p-ERK的表达,PCR检测MCP-1、IFN-γ。结果与假手术组(Sham)相比,IRI组血清肌酐、血尿素氮明显升高,病理检查可见肾脏内肾小管上皮细胞明显肿胀坏死、蛋白管型形成明显,还可观察到炎性细胞浸润明显增加。ERK、p-ERKWestern印迹结果PCR显示MCP-1、TNF-α也明显上调,但ERK表达不变。结论在肾缺血再灌注中,ERK激活介导的炎性后府可能参与了肾扣伤。  相似文献   
50.
低温细菌与古菌的生物多样性及其冷适应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低温细菌与古菌广泛分布于地球的低温环境,包括南极、北极及高山地带的冻土、低温土壤和荒漠、冰川、湖泊、海冰,以及深海、冰洞和大气平流层等.栖息在这些低温环境中的细菌与古菌具有丰富的多样性,主要为α,p和γ-Proteobacteria分支、CFB类群分支和革兰氏阳性细菌分支等.由于低温环境中的微生物流动性低,因而是研究微生物地理学理想的生态系统,有助于理解地球微生物的多样性、分布规律乃至形成机制.由于长期生活在冰冻环境中,低温细菌与古菌形成了多种适应低温环境的生理机制,如它们通过细胞膜脂类的组成来调节膜的流动性以维持正常的细胞生理功能;利用相容性溶质、抗冻蛋白、冰核蛋白及抗冰核形成蛋白等实现低温保护作用;产生冷激蛋白、冷适应蛋白和DEAD-box RNA解旋酶保持低温下RNA的正确折叠、蛋白质翻译等重要的生命活动;另外还产生低温酶,提高能量产生和储存效率等以适应低温环境.随着DNA序列分析技术的飞速发展,各类组学方法也用于揭示微生物全局性的冷适应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