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995篇
  免费   1030篇
  国内免费   4520篇
  2024年   103篇
  2023年   357篇
  2022年   424篇
  2021年   423篇
  2020年   433篇
  2019年   415篇
  2018年   299篇
  2017年   402篇
  2016年   412篇
  2015年   464篇
  2014年   803篇
  2013年   575篇
  2012年   697篇
  2011年   838篇
  2010年   766篇
  2009年   817篇
  2008年   1086篇
  2007年   739篇
  2006年   701篇
  2005年   709篇
  2004年   733篇
  2003年   644篇
  2002年   606篇
  2001年   550篇
  2000年   398篇
  1999年   423篇
  1998年   300篇
  1997年   316篇
  1996年   333篇
  1995年   262篇
  1994年   313篇
  1993年   253篇
  1992年   209篇
  1991年   194篇
  1990年   150篇
  1989年   165篇
  1988年   56篇
  1987年   46篇
  1986年   23篇
  1985年   58篇
  1984年   13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10篇
  1981年   9篇
  1955年   1篇
  1950年   10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991.
尚媛媛  马克涛  李丽  司军强 《生物磁学》2010,(22):4392-4394
细胞间通讯方式可分为间接与直接通讯方式,以体循环远程分泌、旁分泌和自分泌方式完成的调节方式为间接通讯,而以细胞间隙连接为途径进行的细胞间直接的信息交流为直接通讯。细胞间隙连接又称缝隙连接,是普遍存在于人和动物组织中的一种细胞连接形式。近年有一系列研究表明缝隙连接胞间通道的异常与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本文将就有关这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92.
《生物磁学》2010,(20):I0003-I0003
细胞自噬与肿瘤之间的相互关系是各国科学家的研究热点,而自噬在肿瘤细胞中发挥何种作用却一直存在争议。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朱卫国教授课题组的研究发现,肿瘤抑制因子FoxO1(叉头蛋白家族1)是诱导细胞自噬的关键蛋白,其抗癌作用与其诱导自噬功能密切相关。近日,《自然一细胞生物学》(NatureCellBiology)杂志刊登了这一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993.
锌指蛋白在调节植物防卫基因表达和抗性反应上起关键作用。目前,对大豆中C3HC4型RING锌指蛋白基因的研究不多。本研究利用核蛋白筛选系统(NTT)筛选大豆(铁丰8号)干旱处理5h的cDNA文库,获得一个RING锌指蛋白基因。该基因全长927bp,编码308个氨基酸,含有C3HC4-type RING锌指结构域,命名为GmRZFP1。系统进化树分析显示,Gm-RZFP1属于C3HC4-type锌指亚家族。Real-time PCR结果表明,GmRZFP1基因受干旱、高盐、高温、低温、乙烯和ABA等胁迫诱导表达,表明该蛋白涉及多种胁迫相关的信号传导途径。亚细胞定位结果表明,163hGFP-GmRZFP1融合蛋白定位于细胞核中。本研究结果有助于研究该类基因在大豆逆境应答反应中的作用,阐明大豆抗逆分子机制。  相似文献   
994.
防己抑藻效应及其化感物质的HPLC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柴民伟  石福臣  马妍 《植物研究》2010,30(6):758-762
通过常温水浸提方法获得12种药用植物浸提液,并分别研究其抑藻效应。结果显示:防己水浸提物(相对浓度1 g·L-1)抑制蛋白核小球藻的效应最强,最大比生长率为-0.28 d-1。防己甲醇浸提物对蛋白核小球藻的抑藻效应显著,且持续时间长,最低有效抑藻浓度为30 mg·L-1。HPLC鉴定结果显示:防己水浸提液和甲醇浸提液中主要含有防己诺林碱、粉防己碱等生物碱类化学成分,防己对治理水华发生有较大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95.
细胞间通讯方式可分为间接与直接通讯方式,以体循环远程分泌、旁分泌和自分泌方式完成的调节方式为间接通讯,而以细胞间隙连接为途径进行的细胞间直接的信息交流为直接通讯.细胞间隙连接又称缝隙连接,是普遍存在于人和动物组织中的一种细胞连接形式.近年有一系列研究表明缝隙连接胞间通道的异常与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本文将就有关这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96.
本文旨在探讨α-actinin参与丙型肝炎病毒(HCV)复制的机制。将α-actinin转染Huh7.5细胞,用JFH1感染,发现过表达α-actinin可显著增加HCVRNA水平及非结构蛋白表达,感染性HCV颗粒也同时增多。膜漂浮实验显示,α-actinin可与HCV非结构蛋白NS5A共定位于脂筏。抑制内源性α-actinin表达,可使复制子细胞内NS5A表达减少,且对非离子去污剂敏感而从脂筏脱落。免疫荧光实验显示,NS5A与内质网标志分子calnexin核周共定位消失。以上结果提示,α-actinin可通过影响非结构蛋白与脂筏的关联而参与HCV RNA的合成,为临床治疗及研制新型抗HCV药物提供理论依据和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997.
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onocyte chemoattractant protein-1;MCP-1)属于炎症趋化因子CC亚族成员,它能趋化T淋巴细胞、单核细胞,诱导内皮细胞、单核细胞释放黏附因子,使单核/巨噬细胞向病变处聚集。这些免疫及炎症过程有可能导致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发生、发展。本文就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促使动脉粥样硬化的机制、及其干预治疗,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表达上调的影响因素,深入了解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与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关系。  相似文献   
998.
【目的】白细胞介素-18通过激活Th1细胞和NK细胞产生IFN-γ而发挥关键的免疫调节作用。人和小鼠分泌的白细胞介素-18结合蛋白(IL-18BP)可以拮抗其活性。推测在鸡痘病毒基因组中也含有IL-18BP基因的同源物,对其表达的蛋白质进行了活性鉴定,为拮抗IL-18主导的疾病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根据鸡痘疫苗病毒的基因组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使用PCR方法从中分离cIL-18BP基因,将该基因克隆到酵母表达载体pPICZαA中,甲醇诱导后在酵母GS115中进行表达。对表达的重组蛋白进行了活性鉴定。【结果】从鸡痘病毒中克隆到cIL-18BP基因,SDS-PAGE鉴定了该基因在酵母系统中的高效表达。ELISA检测表明纯化后的cIL-18BP与重组鸡(c)IL-18发生特异性结合;通过测定IFN-γ的浓度,表明该蛋白具有拮抗IL-18刺激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s)和MSB1细胞分泌IFN-γ的活性。【结论】实验表明,cIL-18BP通过抑制cIL-18刺激相关免疫细胞分泌IFN-γ而发挥对IL-18的拮抗作用,敲除该基因可能有助于研制更安全和高效的鸡痘疫苗。  相似文献   
999.
乙肝病毒感染对细胞基本自噬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娟  时迎娣  杨怀义 《微生物学报》2010,50(12):1651-1656
【目的】慢性乙肝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在肝硬化和肝癌的发生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通过研究HBV感染对细胞基本自噬的影响,为HBV感染诱发肝癌以及HBV的免疫逃逸机理研究提供新的思路。【方法】本研究利用乙肝病毒表达质粒瞬时或稳定转染不同肝细胞,通过计数绿色荧光蛋白(greenfluorescent protein,GFP)聚集数目检测自噬小体形成,western blot检测LC3(microtubule-associated proteinlight chain 3,微管相关蛋白质轻链3)脂酰化和p62的降解,通过构建HBV B型和C型X蛋白(HBx)的表达质粒并瞬时转染肝癌细胞和正常肝细胞,对不同基因型X蛋白对细胞自噬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结果】乙肝病毒感染后促进了LC3的脂酰化和p62的降解,增加了自噬小体的形成,增强了细胞的基本自噬。进一步研究发现,HBV感染增强的细胞基本自噬水平由HBx所引发,且C型HBx比B型对细胞基本自噬的增加更加显著。【结论】HBV通过HBx增强细胞的基本自噬,且不同基因型HBx对细胞基本自噬的增强程度不同,为进一步阐明HBV感染机理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00.
2003年,PeterAgre因发现细胞膜水通道而获得诺贝尔化学奖。水是所有细胞中、血液中以及植物汁液中的溶剂,既是生物体内各种化学反应的介质,自身也参与各种反应。因此,水的代谢对于生物个体来说至关重要。就水进出细胞的方式、水通道蛋白的发现过程及其现状进行简单介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