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369篇
  免费   1647篇
  国内免费   5230篇
  2024年   126篇
  2023年   536篇
  2022年   597篇
  2021年   577篇
  2020年   562篇
  2019年   581篇
  2018年   463篇
  2017年   547篇
  2016年   518篇
  2015年   556篇
  2014年   717篇
  2013年   646篇
  2012年   736篇
  2011年   856篇
  2010年   718篇
  2009年   783篇
  2008年   884篇
  2007年   777篇
  2006年   681篇
  2005年   649篇
  2004年   613篇
  2003年   415篇
  2002年   286篇
  2001年   269篇
  2000年   239篇
  1999年   253篇
  1998年   189篇
  1997年   191篇
  1996年   138篇
  1995年   92篇
  1994年   104篇
  1993年   131篇
  1992年   132篇
  1991年   130篇
  1990年   113篇
  1989年   107篇
  1988年   92篇
  1987年   68篇
  1986年   36篇
  1985年   71篇
  1984年   21篇
  1983年   29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4篇
  1975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3年   3篇
  1958年   2篇
  1956年   1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横断山区四种湍蛙的细胞遗传学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通过染色体组型分析,C带(BSG技术)分析及一种简便的Ag-NORs带分析,对四川湍蛙、理县湍蛙、棕点湍蛙和棘皮湍蛙的种间关系、染色体的演化及其性染色体等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1)四川湍蛙、理县湍蛙和棕点湍蛙之间的亲缘关系较近,而它们与棘皮湍蛙的亲缘关系较远;(2)在近缘种的分化中,染色体结构异染色质的变化和臂间倒位是重要的因素之一,这在小型染色体上表现得尤为突出;(三)四川湍蛙具有在形态上分化很明显的性染色体。C带分析表明,此性染色体主要由常染色质构成,但在其Y染色体的长臂上存在明显的中间C带,推测尚处于性染色体分化的初期阶段。  相似文献   
82.
从油茶饼正丁醇提取物中分离到两个黄酮甙,经UV、~1H NMR、~(13)C NMR、EI-MS、FAB-MS等仪器分析,鉴定为山奈酚-3-O-葡萄吡喃糖基(6→1)鼠李吡喃糖甙(1)和山奈酚-3-O-葡萄吡喃糖基-[(2→1)葡萄吡喃糖基](6→1)鼠李吡喃糖甙(2)。正丁醇提取物以酸水解亦分离到山奈酚(4)。油茶饼正丁醇提取物中还分离到蔗糖,得率达2.3%。  相似文献   
83.
从疏花毛萼香茶菜叶的乙醚提取物中一共分得七个二萜化合物,其中四个经各项光谱数据证明它们分别为毛萼乙素(1),毛萼晶甲(2),毛萼晶乙(3)和冬凌草素(4)。  相似文献   
84.
85.
北疆荒漠的锈菌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本文报告新疆北部荒漠的锈菌11属92种。大多数标本是作者1986年8—9月间在巴尔鲁克山、塔尔巴哈台山、准噶尔盆地西缘及南缘地区、西天山的巩留及博格达山等地采得。这一带植被主要由超旱生灌木、半灌木及草本所组成,天山北坡山地发育着较丰茂的草甸及森林植被,植物区系属于中亚荒漠植物区系。文中描述了一个新种,即葛缕子生柄锈Puccinia caricola J.Y.Zhuang;我国新记录种有12个,它们是葱杨栅锈Melampsora allii-populina Kleb.、柳叶栅锈Melampsora epitea Thuem.、尖头多胞锈Phragmidium acuminasum(Fr.)Cooke、胀柄多胞锈Phragmidium bulbosum(Str.)Schlecht.、阿尔及利亚柄锈Puccinia algerica Patouill.、伯内特柄锈Puccinia burnettiiGriff.、巨堆柄锈Puccinia gigantea Karst.、科马罗夫柄锈Puccinia komarovii Tranz.、高山蓼柄锈Puccinia polygoni-alpini Cruchet & Mayor、新塔花柄锈Puccinia zizi-phorae Sydow、柴胡单胞锈Uromyces bupleuri P.Magn.及角果藜单胞锈Uromycesceratocarpi Sydow。所有标本保藏在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真菌标本室。  相似文献   
86.
87.
周密  李渝成 《遗传学报》1989,16(3):184-187
本文报道了一种显示鱼类染色体G-带的BrdU-BsG方法。采用肾细胞短期培养,收获前12小时加入BrdU,使终浓度为10μg/ml。制片经HCl、Ba(OH)_2处理,4×SSC温育。Giemsa染色,显示出白鲢的G-带。其带纹细致清晰,一个细胞的单倍染色体上显示带纹达200条以上,是目前已报道的鱼类多重带中带纹最多的,且反差明显,带纹有特征性,结果较稳定。根据实验结果初步建立了白鲢的G-带模式图。  相似文献   
88.
5,6-Cl_2-IAA可以诱导水稻芽鞘产生斜向地性生长。其倾斜角度与外加5,6-Cl_2-IAA的剂量呈线性关系,其反应具有特异性(IAA,6-BA,ABA和BR均不能诱导这种反应)。反应可在2~3h后产生,它可作为5,6-Cl_2-IAA的生物检定依据。切除芽鞘顶尖或外加TIBA对这一反应无明显影响,另外乙烯生物合成抑制剂AVG也不能消除5,6-Cl_2-IAA诱导的斜向地性生长。  相似文献   
89.
本文对分布于云南境内的两种Leptolalax——L.ventripunctatus和L.alpinus的常规Giemsa核型、C-带和Ag-NORs作了研究,结果表明L.ventripunctatus的2n=22,20M 2T,NF=42,1对Ag-NORs位于5(?),并呈现异形现象,该区域亦显C-带正染;L.alpinus 2n=24,14M 4SM 6T,NF=42,1对Ag-NORs位于No.8短臂端部,并有随体联合现象。两种的着丝点区域均呈现C-带正染。  相似文献   
90.
八倍体小黑麦×普通小麦杂种后代群体中的染色体易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改良的Giemsa C-带技术以单株为基础分析了八倍体小黑麦×普通小麦的杂种BC_1,F_(?)和F_(?)代植株的核型。在鉴定了C-带核型的1098株杂种后代植株中,发现了78条小麦-黑麦和277条黑麦-黑麦易位染色体。在不同的世代和株系中,小麦-黑麦染色体易位率变化在4.35—14.07%之间,平均7.10%;黑麦-黑麦染色体易位率在0.48—52.78%之间,平均25.23%。鉴定的小麦-黑麦易位染色体涉及了黑麦的14条不同的染色体臂和小麦的A、B和D组染色体。易位的48.57%发生在小麦和黑麦的部分同源染色体之间,51.43%发生在非部分同源染色体之间。不同的黑麦染色体臂参与易位的频率不同。小麦-黑麦染色体易位主要发生在杂种的早期世代,使用适当的选择技术在F_3获得了纯合的易位植株。文中讨论了快速选育易位系的技术和它们在小麦育种中的应用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