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7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25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目的:观察全反式维甲酸(ATRA)对高糖环境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MCs)增殖及Ⅳ型胶原的影响.方法:以高糖(葡萄糖浓度为25mmol.1-1)刺激体外培养的大鼠MCs增殖,然后根据实验分组加入不同浓度的ATRA:对照组:5.6mmol.1-1葡萄糖+2%FBS DMEM培养基;实验组:25 mmol.1-1葡萄糖+2%FBS DMEM培养基+不同浓度的ATRA(分别为0 mol.1-1、10-8 mol.1-1、10-7mol.1-1、10-6mol.1-1,采用MTT比色法观察12、24、48h系膜细胞的增殖情况;Elisa法测定12、24、48h细胞上清液中Ⅳ型胶原的含量.结果:ATRA有抑制高糖所致的MCs增殖、减少细胞外基质(ECM)的作用,并呈剂量时间依赖性.结论:ATRA对高糖所致MCs增殖具有抑制作用,且呈剂量依赖性.  相似文献   
82.
目的:研究维甲酸对人成骨肉瘤MG-63细胞增殖和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以探索其对成骨肉瘤细胞的生物学效应.方法:以1μmol/L维甲酸处理人成骨肉瘤MG-63细胞,生长曲线测定,流式细胞仪分析、光镜观察和免疫细胞化学检测等研究维甲酸对MG-63细胞的生长曲线、细胞周期和相关癌基因、抑癌基因表达的影响,并对其作用机理进行初步分析.结果:维甲酸处理7天后,MG-63细胞生长抑制率达到42.2%,G0/G1期比例达到61.8%,细胞形态铺展,排列趋于规则,癌基因c-myc、c-fos的表达降低.而抑癌基因Rb、p27表达上调.结论:1μmol/L维甲酸可以有效抑制细胞的增殖活动,改变细胞恶性形态特征,下调癌基因c-myc、c-fos和上调抑癌基因Rb、p27的表达,从而对人成骨肉瘤细胞分化具有诱导作用.  相似文献   
83.
维甲酸信号通路的生物学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阐述了受维甲酸信号调控的基因表达多样性的分子机制,描述了维甲酸受体的特征、维甲酸反应元件的多态性、转录中介因子包括辅活化因子和辅抑制因子在维甲酸受体介导的转录调控中的作用,主要的维甲酸应答基因及维甲酸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84.
维甲酸诱导分化治疗白血病取得巨大成功,为治疗肿瘤开辟了新思路,但诱导分化治疗实体瘤目前尚无突破性进展。二甲基亚砜有多种生物学作用如诱导白血病细胞分化,对实体瘤细胞的作用研究却不多。本文将二甲基亚砜试用于体外培养的人食管癌细胞株,同时设维甲酸作参照,从形态和细胞周期改变、角蛋白表达及成瘤性等多方面证实二甲基亚砜和维甲酸一样可诱导食管癌细胞分化,并且发现二甲基亚砜的作用优于维甲酸,强烈提示二甲基亚砜对实体瘤治疗的可能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5.
将含有RA538的真核表达载体pCDV1与含neo基因的表达载体pDOR-neo经Lipofectin法共转染到人食管癌细胞系EC8712,EC109细胞,结果表明:RA538的表达对两细胞系均有很强的生长抑制作用,引起细胞形态的明显改变,诱发细胞终末分化与死亡。RT-PCR分析发现,RA538的表达激活了谷氨酰胺转移酶(transglutaminase,TGase)基因的表达,引起c-myc基因表达下降,被膜素(involu-crin)基因表达增加.而对TGF-β基因的表达没有明显的影响.应用凋亡细胞原位检测法证实,RA538表达诱发的细胞死亡是通过细胞凋亡而实现的.以上结果与直接用维甲酸处理人食管癌细胞后所得结果相似 因此认为:RA538是维甲酸诱导人食管癌细胞发生终末分化和凋亡过程中一系列被激活基因中的1个关键基因.  相似文献   
86.
维甲酸对亚硝胺诱发大鼠肝癌的阻断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二乙基亚硝胺(DEN)诱发大鼠肝癌过程中,可使肝中增殖指标γ-谷氨酰转肽酶(γ-GT),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胞液和膜性酪氨酸蛋白激酶(c-TPK,m-TPK)有不同程度的逐步升高,直至16周(除c-TPK在第12周活力最高外),而分化指标精氨酸酶(AGN)则明显降低,如在诱癌开始的同时给予全反式维甲酸(RA)连续16周则可延缓γ-GT、GST和两种TPK的升高和AGN的降低,这种作用并非RA本身对酶活力的影响,而是RA阻断肝癌发展的结果。  相似文献   
87.
HL-60细胞是目前研究诱导分化药物的常用细胞株,应用核磁共振~(31)P谱,观察HL-60细胞经分化诱导剂全反式维甲酸和新维甲类化合物SLM9123作用前后的代谢改变,发现分化后的细胞对ATP能量的需求明显增高,膜磷脂的合成前体──磷酸单酯也有明显增加,另外还发现分化后的细胞内pH值有从偏碱性转为偏酸性的趋势,文中对这些改变的可能机制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88.
维甲酸诱导的人大肠癌细胞凋亡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研究应用光镜、电镜技术、DNA凝胶电泳、流式细胞术及末端脱氧核苷酰转移酶原位标记(TUNEL法),观察全反式维甲酸ATRA诱导的人大肠癌CCL229细胞凋亡特征。RA诱导CCL229细胞凋亡,光、电镜下观察到凋亡小体形成等典型的形态学改变,琼脂糖凝胶电泳上呈现特征性的DNA ladder,DNA直方图上显示亚二倍体峰。10-8mol/L-105mol/L范围内,RA诱导CCL229细胞凋亡表现出时间和剂量依赖性。  相似文献   
89.
流行病学研究显示,在胚胎发育过程中摄入过多维甲酸可致各种发育缺陷,其中神经管畸形最为常见. 因此有必要探明维甲酸致各种发育缺陷的发生机制,以便为各种生长缺陷的预防和治疗提供实验依据. 用 RT-PCR 及蛋白质印迹技术,探测了过量维甲酸对昆明小鼠胚胎神经管中维甲酸受体α/β及β-catenin 和 caspase-3 基因表达的调整. 结果显示,在神经管闭合期过量维甲酸显著降低了维甲酸受体α/β及β-catenin 和 caspase-3 的基因表达,神经管闭合后,维甲酸受体β、β-catenin 及 caspase-3 的基因表达又出现了一个明显的回升过程. 提示,过量维甲酸改变了昆明小鼠胚胎神经管中维甲酸受体α/β及β-catenin 和 caspase-3 基因的正常时间表达模式,这种异常的基因表达模式可能参与了维甲酸致昆明小鼠胚胎畸形的发生机制.  相似文献   
90.
探讨高氧暴露对原代培养的胎鼠肺泡Ⅱ型上皮细胞(AECⅡ)、成纤维细胞(LFs)增殖和凋亡的影响以及维甲酸(RA)的保护作用机制。通过建立高氧暴露原代培养的胎鼠AECⅡ和LFs模型,以RA作为干预方式,采用流式细胞术(膜联蛋白V—PI双标记)检测AECⅡ和LFs凋亡,Western印迹检测AECⅡ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p53及caspase-3表达和LFs PCNA表达。结果发现:(1)与空气对照比较,高氧暴露12h,膜联蛋白V(+)PI(-)和膜联蛋白V(+)PI(+)标记AECⅡ数均显著升高(14.41±1.15 vs 2.80±0.19,P<0.01;61.07±3.06 vs 1.49±0.11,P<0.01);RA对空气暴露下AECⅡ坏死、凋亡无明显影响,但明显下调高氧暴露下膜联蛋白V(+)PI(-)和膜联蛋白V(+)PI(+)标记AECⅡ数(8.04±0.79 vs 14.41±1.15,P<0.01;27.57±2.32 vs 61.07±3.06,P<0.01)。(2)高氧、RA对LFs坏死、凋亡无明显影响。(3)高氧暴露12h,明显降低AECⅡPCNA表达(P<0.01),显著提高其p53(P<0.01)和caspase-3活性片段(P<0.01)表达;RA显著上调高氧暴露下AECⅡPCNA表达(P<0.01),下调其p53和caspase-3活化片段表达(P<0.01)。(4)高氧、RA对LFs PCNA表达无明显影响。由此提示,高氧暴露,导致AECⅡ大量凋亡、坏死,增殖受到抑制,同时,LFs所受影响较小,两种细胞对高氧暴露的差异性行为可能是导致未成熟肺组织异常重构的重要原因;RA通过降低AECⅡ凋亡、坏死从而对高氧肺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