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9篇
  免费   78篇
  国内免费   100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30篇
  2020年   34篇
  2019年   26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30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40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43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36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1篇
  1975年   1篇
  1963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81.
目的探讨维生素C、B1联合用药拮抗铅对睾丸的毒性作用。方法 1.30只雄性小鼠随机分为2组(15只/组):空白对照组和铅染毒组。染铅组雄性小鼠每日腹腔注射醋酸铅20 mg/kg,空白对照组给予等容量的生理盐水,一日一次,第42日结束以上实验。将小鼠取血,用试剂盒检测血浆中谷胱甘肽的含量、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和谷胱甘肽还原酶(GR)的活性。将睾丸组织经过处理后,在光镜及透射电镜下观察睾丸组织结构变化;2.45只雄性小鼠随机分为3组(15只/组):空白对照组、铅染毒组和维生素联合干预组。染铅组雄性小鼠每日腹腔注射醋酸铅20 mg/kg,维生素干预组在染铅后,即时每组小鼠给予维生素C和维生素B1,一日一次,第42日结束。处死小鼠,取血,用试剂盒检测血浆中谷胱甘肽的含量,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和谷胱甘肽还原酶(GR)的活性。在光镜以及透射电镜下观察睾丸组织结构变化。结果1.与空白对照组比较,醋酸铅染毒组小鼠血浆中还原型谷胱甘肽(GSH)的水平降低,GSH/GSSG的比例降低,GPX活性升高,GR活性降低;光镜下睾丸组织生精小管变薄,各级生精细胞、支持细胞减少,部分细胞核出现核固缩;3.电镜下染毒组小鼠睾丸组织超微结构变化明显,支持细胞溶酶体增多,线粒体肿胀空泡化;2.与醋酸铅染毒组比较,维生素干预组小鼠血浆中还原型谷胱甘肽(GSH)的水平升高,GSH/GSSG的比例升高,GPx活性降低,GR活性升高;光镜观察结果:与染铅组相比,维生素B1和C联合干预组中破坏的睾丸生精上皮有所恢复;电镜观察结果:与染铅组相比,维生素B1和C联合干预组睾丸组织超微结构基本恢复正常,生精细胞和支持细胞结构正常,细胞器丰富。结果 1.醋酸铅使体内GSH的水平降低,GPX活性升高,GR活性降低,从而诱导氧化应激的发生,导致染铅小鼠睾丸的损伤;2.维生素干预组小鼠血浆中还原型谷胱甘肽(GSH)的水平升高,GSH/GSSG的比例升高,GPx活性降低,GR活性升高,维生素干预组小鼠血浆中氧化型谷胱甘肽还原为还原型谷胱甘肽,从而发挥抗氧化作用,对小鼠睾丸起到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2.
转入HPT1基因的油菜种子中维生素E含量的提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尿黑酸植基转移酶(HPT)是天然维生素E合成途径中的关键酶,拟南芥中编码HPT的基因HPT1转入油菜种子特异表达后得到转基因油菜。初步的检测发现,其种子中的维生素E含量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83.
为了探究不同浓度尼古丁对体外细胞增殖分化的影响以及维生素C对尼古丁的生物学作用的影响,该文以兔成骨细胞为实验材料,对细胞增殖和各项分化指标进行了检测。MTT结果显示:与空白对照组相比,1×10-6,1×10-5mmol/L尼古丁组有促细胞增殖的作用,但是高浓度尼古丁(1 mmol/L)组对细胞增殖有明显的抑制作用。RT-PCR检测发现:用低浓度尼古丁处理细胞,ALP、COLI和OCN的基因表达上调;相反,高浓度尼古丁下调了细胞ALP、COLI和OCN的表达。ALP染色和Von Kossa钙结节染色也显示出高浓度尼古丁对成骨细胞的毒性作用。加入维生素C后,1 mmol/L尼古丁组对成骨细胞增殖和各基因表达的影响有所改善,类似的结果也见于ALP染色和Von Kossa染色。由此证实,极低浓度尼古丁对成骨细胞确有促进增殖、增强ALP活性和上调ALP、COLI、OCN基因表达的作用;但是,高浓度尼古丁却有相反的作用,抑制成骨细胞的增殖和分化。同时,维生素C具有部分拮抗高浓度尼古丁对成骨细胞毒性作用的能力。  相似文献   
84.
目的:在大鼠血管钙化模型上,观察外源性补充硫酸镁对大鼠血管钙化的影响,以探讨硫酸镁在血管钙化中作用及机制。方法:用维生素D3加尼古丁诱导大鼠血管钙化,von Kossa染色、钙含量测定及碱性磷酸酶活性测定判断血管钙化程度;用半定量RT-PCR方法测定血管钙化标志分子骨桥蛋白mRNA水平;用生物化学方法测定血管一氧化氮(N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含量。结果:钙化组大鼠血压升高,收缩压较对照组高27%(P<0.05);血管von Kossa染色见血管中膜弹性纤维间可见大量棕黑色颗粒沉积,主动脉钙含量及碱性磷酸酶活性分别较对照高3.9倍和3.4倍(P<0.01),钙化血管组织骨桥蛋白mRNA表达上调40%(P<0.01),血管钙化后可加重血管组织过氧化损伤;而诱导钙化后外源性补充硫酸镁可减轻血管钙化程度,与钙化组比较,低、高剂量硫酸镁组均明显缓解上述指标的变化。结论:诱导血管钙化后外源性补充硫酸镁可以减轻大鼠血管钙化和血管损伤程度。  相似文献   
85.
《生物磁学》2012,(26):I0001-I0001
近日。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黄京飞课题组张玉茹博士和赵玉琦博士运用生物信息学和分子动力学模拟的方法,详尽解释了这种生物学现象并进一步提出了类维生素A物质在生物体内可能的转运模型。相关成果已经发表在《PLOS One》上。  相似文献   
86.
ISAAA信息     
母本产生的siRNAs控制种子大小美国德克萨斯大学的科学家发现,母本遗传得到的小分子RNA控制种子的大小,此发现对农业发展有重要意义,并能帮助研究植物进化。在4月3日的《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发表的论文中,科学家Jeffrey Chen及其同事首次提出了一个遗传证据来证明siRNAs影响胚乳发育。他们研究  相似文献   
87.
目的观察1,25二羟维生素D3(VD)对哮喘大鼠气道重塑及其肺组织中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表达和血浆中PAI-1含量的影响。方法 30只健康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哮喘组、VD干预组,每组各10只。卵蛋白致敏和激发复制慢性哮喘模型。VD干预组每次激发前给予VD干预。用免疫组化检测肺组织PAI-1的表达,酶联免疫法测血浆中PAI-1含量,采用图像分析进行图像分析。结果 (1)哮喘组支气管管壁厚度较对照组和VD干预组显著增加(P〈0.01)。(2)哮喘组PAI-1在大鼠肺组织的表达程度较对照组和VD干预组显著增加(P〈0.01)。(3)哮喘大鼠血浆中PAI-1含量较对照组和VD干预组明显增加(P〈0.01)。(4)直线相关性分析显示,哮喘组支气管管壁厚度与大鼠肺组织中PAI-1表达水平呈正相关(r=0.822,P〈0.01);哮喘组支气管管壁厚度与大鼠血浆中PAI-1含量呈正相关(r=0.942,P〈0.01)。结论 1,25二羟维生素D3干预可明显减轻慢性哮喘气道重塑的病理改变,并可通过部分抑制PAI-1的表达来延缓气道重塑。  相似文献   
88.
旨在提高稻米中三烯生育酚的含量,将来源于日本晴尿黑酸牻牛儿基牛儿基牻转移酶(homogentisic acid gerany-lgeranyl transferase,HGGT)基因导入粳稻品种武育粳3号过量表达。经PCR和RT-PCR分析证明外源基因已导入水稻中并能够在水稻胚乳中表达。HPLC测定结果表明,过表达HGGT后,转基因水稻种子糠层及胚乳中γ-三烯生育酚和总三烯生育酚的含量分别是未转化对照的1.52和1.67倍,且三烯生育酚的积累并未导致总生育酚含量的降低,最终糠层及胚乳中总三烯生育酚与总生育酚的比值分别提高到0.82和1.82,极显著高于(P<0.01)未转化对照(分别为0.54和1.27)。  相似文献   
89.
本文对鳄梨油的化学成分、生物活性及美容化妆品配方进行概述。  相似文献   
90.
目的:研究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外周血中维生素D受体的表达与Th1/Th2型细胞因子干扰素-γ/白细胞介素-4(IFN-γ/IL-4)的变化关系,探讨ICP发病机制。方法:选取ICP患者31例(ICP组),孕周相匹配的正常孕妇31例(正常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两组孕妇血清中Th1型细胞因子(IFN-γ)和Th2型细胞因子(IL-4)的水平;采用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qRT-PCR),检测两组孕妇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维生素D受体(VDR)mRNA的表达水平,采用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GAPDH)为内参,根据相对定量公式:2-△△CT分析VDR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1)ICP组外周血清中IFN-γ的浓度[(230.93±36.04)pg/ml]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138.37±25.08)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ICP组血清中IL-4浓度[(9.99±3.19)pg/ml]和正常对照组[(8.58±2.43)pg/m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CP组IFN-γ/IL-4比值(24.56±6.91)高于正常对照组(17.13±4.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ICP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维生素D受体mRNA的表达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正常对照组VDR的表达定义为1.0,ICP组的表达量为0.4。(3)ICP组外周血中VDR的表达水平与IFN-γ浓度呈明显负相关(r=-0.833,P<0.01),与IL-4浓度无明显相关(r=-0.109,P>0.05),与IFN-γ/IL-4比值呈负相关,但相关性不强(r=-0.356,P=0.049<0.05)。结论:ICP患者外周血Th1/Th2型细胞因子平衡由Th2向Th1偏移,可能与ICP孕妇外周血单个核细胞VDR的表达减少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